logo资料库

2017山东省泰安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资料共11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7 山东省泰安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第Ⅰ卷 (选择题 共 40 分) 一、(12 分,每小题 2 分) 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字音或字形完全正确完全一项是( ) A.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cù),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笑颊灿然,表现出无边的喜乐; 忽而侧身垂睫(jié),表现出低回婉转的娇羞。 B.这不是害怕他会束手无策(cè)地死于断粮的恐惧,而是害怕饥饿还没有耗(hào)尽他 的最后一点求生力,而他已经给凶残地摧毁了。 C.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guī)园,足不下楼,兀(wù)兀穷年,历尽心血。杜甫晚年, 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D.他总是把无穷的忧怨和紧迫的告急调理成文绉绉(zǒu)的语句。郑重地装进信封,然后, 把一颗颗破碎和焦灼(zhuō)的心亲自带向远方。 解析:A.“灿然”应写成“粲然”,“婉转”应写作“宛转”;C.“目不窥(guī)园”应读作 “目不窥(kuī)园”,“历尽心血”应写作“沥尽心血”;D.“忧怨”应写作“幽怨”“文绉 绉”应读作“文绉绉(zhōu)”,“焦灼”应读作“焦灼 zhuó”。 答案:B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①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咏雪》 ②奋(扬起,举起)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口技》 B.①尝贻(赠送)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 ②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询问)善道,察纳雅言。《出师表》 C.①但当涉猎(粗略地阅读),见往事耳。《孙权劝学》 ②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诚实)。”《曹刿论战》 D.①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陋室铭》 ②秦王不说(通“悦”,高兴,愉快)。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 解析:C 项中“信”理解错误,“信”的意思为“实情,信用”。 答案:C 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他语无伦次的话里,他们终于明白,这个苦命的人由于摔了一跤或者由于巨大的痛苦已 经疯了。 B.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诚惶诚恐,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C.“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D.现在,只有一个人能搭救何满子;何满子望眼欲穿,这颗救星却迟迟不从东边闪现出来。 解析:B 项的“诚惶诚恐”形容非常小心谨慎以至于害怕不安的样子;表示敬畏而又惶恐不 安。明显不合语境,应为“张皇失措”,这里是老头子故意为之,引鬼子上钩。 答案:B 4.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是形容词的一项是( ) A.我从此便整天的站在柜台里,专管我的职务。
B.这一会更加丰富了我的见闻。 C.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 D.想不到你瞧上去这样年轻,见识却这么老练。 解析:A 名词;B 动词;C 副词;D 形容词。所以选 D。 答案:D 5.下列诗文默写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 ) A.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B.醉能同其乐,醒能叙以文者,太守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C.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辩我是雄雌?(《木兰诗》) D.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着,笑着,走着。(朱自清《春》) 解析:本题考查古今名句名篇默写。B“叙”改为“述”;C“辩”改为“辨”;D“着”改为 “的”。 答案:A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 305 篇,这些诗歌 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 B.《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 治级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C.《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本散文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藤野先生》 都选自于这本散文集。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 1905-1930 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 解析:C 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藤野先生》都选自于这本散文集”表述错误, 因为《社戏》是小说,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呐喊》。 答案:C 二、(8 分,每小题 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 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 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 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 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有 一技之长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 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 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 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 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之蒸馏、 味同嚼蜡矣。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笔记者须记忆特强, 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读史使人( ),读 诗使人( ),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 ),伦理学使人( ),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
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 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 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 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深刻 灵秀 庄重 明智 7.选文中括号内有四处空出来的词语,依次填入,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A.庄重 B.明智 C.明智 D.庄重 解析:根据语境和人生经验,可知历史给人以智慧,诗歌给人以灵气,科学给人以严谨和深 刻,伦理让人懂得做人要庄重,所以可依次选出使用恰当的词语。 答案:B 灵秀 深刻 灵秀 深刻 明智 庄重 深刻 灵秀 8.对选文中画线的部分论点概括正确一项是( ) A.读各科的书籍,都能起到塑造人的性格的作用。 B.人的思维的缺陷,都能通过读书来弥补。 C.身体百病,都可以借助适当的运动加以根除。 D.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弥补人思维上的缺陷。 解析:论点,是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提出的见解和主张。D 项较完整地概括了读书的两个作用, 所以选 D。 答案:D 9.下列关于本文的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采用了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的方法论证自己的观点。 B.本文是一篇随笔,作者见解深刻,几乎一句话就是一个观点。 C.文章多出使用排比语句进行说理,增强了说服力和感染力。 D.文章着重阐述了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方法和读书的作用,包含着对世人的谆谆教导。 解析:D.“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出自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秦岭” 和“蓝关”不是指的边塞,而是诗人被前往潮州途经的地方。 答案:A 10.对本文的语言特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B.语言精辟,说理明确。 C.平易流畅,笔法灵活。 D.语言犀利,批判性强。 解析:ABC 选项的分析都有错误之处:都夹杂了记叙文和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只有 D 项是纯 正的议论文语言特点,故选 D。 答案:D 三、(6 分,每小题 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没半碗饭时,只见远远地一个汉子,挑着一副担桶,唱上冈子来,唱道: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那汉子口里唱着,走上冈子来,松林里头歇下担桶,坐地乘凉。众军看见了,便问那汉 子道:“你桶里是甚么东西?”那汉子应道:“是白酒。”众军道:“挑往哪里去?”那汉子道: “挑出村里卖。”众军道:“多少钱一桶?”那汉子道:“五贯足钱。”众军商量道:“我们又 热又渴,何不买些吃?也解暑气。”正在那里凑钱,杨志见了,喝道:“你们又做甚么?”众 军道:“买碗酒吃。”杨志调过朴刀杆便打,骂道:“你们不得洒家言语,胡乱便要买酒吃, 好大胆!”众军道:“我们自凑钱买酒吃,干你甚事?也来打人!”杨志道:“你理会得什么? 到来只顾吃嘴!全不晓得路途上的勾当艰难,多少好汉,被蒙汗药麻翻了!” 那挑酒的汉子看着杨志冷笑道:“你这客官好不晓事!早是我不卖与你吃,却说出这般 没气力的话来!” 正在松树边闹动争说,只见对面松林里那伙贩枣子的客人都提着朴刀,走出来问道:“你 们做甚么闹?”那挑酒的汉子道:“我自挑这酒过冈子村里卖,热了,在此歇凉,他众人要 问我买些吃,我又不曾卖与他。这个客官道我酒里有甚么蒙汗药,你道好笑么?说出这般话 来!”那七个客人说道:“我只道有歹人出来,原来是如此,说一声也不打紧。我们正想酒来 解渴,既是他们疑心,且卖一桶与我们吃。”那挑酒的道:“不卖!不卖!”这七个客人道: “你这鸟汉子也不晓事,我们须不曾说你。你左右将到村里去卖,一般还你钱,便卖些与我 们,打甚么不紧?看你不道得舍施了茶汤,便又救了我们热渴。”那挑酒的汉子便道:“卖一 桶与你,不争,只是被他们说的不好,又没碗瓢舀吃。”那七人道:“你这汉子忒认真!便说 了一声,打甚么不紧?我们自有椰瓢在这里。”只见两个客人去车子前取出两个椰瓢来,一 个捧出一大捧枣子来,七个人立在桶边,开了桶盖,轮替换着舀那酒吃,把枣子过口。无一 时,一桶酒都吃尽了。七个客人道:“正不曾问得你多少价钱?”那汉道:“我一了不说价, 五贯足钱一桶,十贯一担。”七个客人道:“五贯便依你五贯,只饶我们一瓢吃。”那汉道: “饶不的,做定的价钱。”一个客人把钱还他,一个客人便去揭开桶盖,兜了一瓢,拿上便 吃,那汉去夺时,这客人手拿半瓢酒,望松林里便走,那汉赶将去。只见这边一个客人从松 林里走将出来,手里拿一个瓢,便来桶里舀了一瓢酒,那汉看见,抢来劈手夺住,望桶里一 倾,便盖了桶盖,将瓢望地下一丢,口里说道:“你这客人好不君子相!戴头识脸的,也这 般罗唣!” 那对过众军汉见了,心内痒起来,都待要吃,数中一个看着老都管道:“老爷爷与我们 说一声,那卖枣子的客人买他一桶吃了,我们胡乱也买他这桶吃,润一润喉也好。其实热渴 了,没奈何。这里冈子上又没讨水吃处,老爷方便。”老都管见众军所说,自心里也要吃得 些,竟来对杨志说:“那贩枣子客人已买了他一桶酒吃,只有这一桶,胡乱教他们买吃些避 暑气,冈子上端的没处讨水吃。”杨志寻思道:“俺在远远处望这厮们都买他的酒吃了,那桶 里当面也见吃了半瓢,想是好的。打了他们半日,胡乱容他买碗吃罢。”杨志道:“既然老都 管说了,教这厮们买吃了,便起身。”众军健听了这话,凑了五贯足钱,来买酒吃。那卖酒 的汉子道:“不卖了!不卖了!这酒里有蒙汗药在里头!”众军陪着笑说道:“大哥直得便还 言语!”那汉道:“不卖了!休缠!”这贩枣子的客人劝道:“你这个鸟汉子,他也说得差了, 你也忒认真!连累我们也吃你说了几声。须不关他众人之事,胡乱卖与他众人吃些。”那汉 道:“没事讨别人疑心做甚么?”这贩枣子客人把那卖酒的汉子推开一边,只顾将这桶酒提 与众军去吃。那军汉开了桶盖,无甚舀吃,陪个小心,问客人借这椰瓢用一用。众客人道: “就送这几个枣子与你们过酒。”众军谢道:“甚么道理。”客人道:“休要相谢,都是一般客 人,何争在这百十个枣子上。”众军谢了,先兜两瓢,叫老都管吃一瓢,杨提辖吃一瓢,杨 志那里肯吃。老都管自先吃了一瓢,两个虞候各吃一瓢。众军汉一发上,那桶酒登时吃尽了。 杨志见众人吃了无事,自本不吃,一者天气甚热,二乃口渴难熬,拿起来只吃了一半,枣子
分几个吃了。那卖酒的汉子说道:“这桶酒被那客人饶一瓢吃了,少了你些酒,我今饶了你 众人半贯钱罢。”众军汉凑出钱来还他。那汉子收了钱,挑了空桶,依然唱着山歌,自下冈 子去了。 11.选文中最先出场的买酒人的名字是( ) A.白胜 B.吴用 C.刘唐 D.公孙胜 解析:选文中最先出场的买酒人的名字是白胜,选 A。 答案:A 12.选文中最终打消了杨志的疑虑,让他同意军汉们买酒的一处情节是( ) A.只见两个客人去车子前取出两个椰瓢来,一个捧出一大捧枣子来,七个人立在桶边,开了 桶盖,轮替换着舀那酒吃,把枣子过口。 B.一个客人把钱还他,一个客人便去揭开桶盖,兜了一瓢,拿上便吃,那汉去夺时,这客人 手拿半瓢酒,望松林里便走。 C.那汉赶将去。只见这边一个客人从松林里走将出来,手里拿一个瓢,便来桶里舀了一瓢酒 D.那汉看见,抢来劈手夺住,望桶里一倾,便盖了桶盖,将瓢望地下一丢,口里说道:“你 这客人好不君子相!戴头识脸的,也这般罗唣!” 解析:此题考查对名著《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及故事情节的了解。吴用去松林取出药来, 抖在瓢里,装作要喝白胜的酒,却被白胜打翻在桶里,下了药。这一情节最终打消了杨志的 疑虑,让他同意军汉们买酒。选 B。 答案:B 13.对下列人物的语言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个客官道我酒里有甚么蒙汗药,你道好笑么?说出这般话来!”(卖酒人听杨志说自己 酒里有蒙汗药,内心惊诧,但还是故意表现出、委屈和不满的情绪。) B.那卖酒的汉子道:“不卖了!不卖了!这酒里有蒙汗药在里头!”(卖酒人赌气说酒中有蒙 汗药,拒绝卖酒,实际是欲擒故纵,让杨志彻底消除疑虑。) C.这贩枣子的客人劝道:“你这个鸟汉子,他也说得差了,你也忒认真!连累我们也吃你说 了几声。”(贩枣的客人看似从中说和,实际是借机推波助澜,扰乱杨志判断。) D.那汉道:“没事讨别人疑心做甚么?”(卖酒人因为先前受到杨志怀疑心存不满,虽经贩枣 人从中说和有所消减,但仍耿耿于怀。) 解析:D 项“卖酒人因为先前受到杨志怀疑心存不满,虽经贩枣人从中说和有所消减,但仍 耿耿于怀。”的理解,不能看出他们的计谋,分析错误。 答案:D 四、(8 分,每小题 2 分) 阅读下面的的文字,完成问题。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 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 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
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 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 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 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 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 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4.下列语句,朗读时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然则/何时/而乐耶 B.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解析:D 项“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停顿不恰当,以为偏正短语“古仁人之心”不能分开来读, 所以选 D。 答案:D 1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一句运用了比拟、夸张 等修辞手法,写出了洞庭湖气势宏大、水面宽阔、天气多变的特点。 B.“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一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连用四字短 语,层层渲染,写出了洞庭湖上阴雨连绵的凄楚景象。 C.“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洞 庭湖恬静幽美的秋天夜景。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古仁人不因外物(好坏)和 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的人生境界。 解析:C 项“描写了洞庭湖恬静幽美的秋天夜景”分析错误,应该是春天夜景,因为承前段 首“至若春和景明”,可推断“而或”句式描写春天景色。选 C。 答案:C 16.下列关于选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第二和第三段,一悲一喜,一暗一明,传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情境。 B.选文语言骈散结合,依文章内容而变化,既简洁凝练,又流利畅达,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 力。 C.选文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巧妙结合在一起,于起承转合之间传达出作 者超然物外、心怀天下的理想襟抱。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点明了文章主旨,表达了作者以天下兴亡为己 任、豁达乐观的胸襟。 解析:C 项“选文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巧妙结合在一起”分析错误,因 为选文中无“记叙”的表达方式。 答案:C 17.下列诗句与本文的作者表达的家国情怀最相近的一句是( )
A.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B.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解析:A 项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与本文 的作者表达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最相近。 答案:A 五、(6 分,每小题 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8.对颈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直”与“圆”既在写景形态上形成了鲜明对照,又共同营造出一种荒寂、雄浑、寥廓的 景象。 B.诗人笔下的景象为全诗奠定了感而不伤的情感基调,是典型的一壮景写情的手法。 C.该联景物既为下联景物的出场设定了特殊背景,又暗示了孤寂、感伤、前路茫然的悲观心 态。 D.诗人用白描手法,借助对四种景物的描写,为我们展现出了一幅奇异的塞外风光,寓情于 景,情景交融。 解析:C 项“为下联景物的出场设定了特殊背景”分析错误,因为下联的意思是:走到萧关 恰好遇见骑马的侦察兵,前敌统帅正在燕然前线,表达方式上是记叙,不是写景。 答案:C 19.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交代了事情的缘起,点明了诗题。 B.颔联运用了对偶手法,以实景写作者行踪。 C.颈联写景很能代表盛唐边塞诗的特有气象。 D.尾联揭示了诗人此行路途艰辛,言有尽而意无穷。 解析: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对偶手法分析正确;但诗人写的不是实景, 而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振翮北飞的“归雁”、随风而去的飞蓬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 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并不是实写大雁和蓬草。 答案:B 20.下面诗句不属于边塞诗的一项是( ) A.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B.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C.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D.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解析:D.“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出自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秦岭” 和“蓝关”不是指的边塞,而是诗人被前往潮州途经的地方。所以 D 项不是边塞诗。 答案:D 第Ⅱ卷 (表述题 共 80 分) 六、(10 分) 21.古诗词中有许多描写早春景色的句子,请写出三句。(3 分) 解析:本题考查古诗词的默写,一定要抓住“早春”一词。 答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春泥。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2.根据例句,在仿句中填空。(3 分) 例句:行对卧,听对看,昼永对春闲。手辣对心酸,虎踞对龙蟠。 仿句:朝对__,暑对__,淡雨对轻烟。郊寒对____,酒圣对诗仙。 解析:对对子特点概括起来是: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 仄相谐。 答案:暮 岛瘦 寒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做题。(4 分) 尽管社会飞速发展,但是雷锋精神依然不会过时。雷锋无限忠诚、乐于助人、积极向上、 无私奉献的精神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他是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坚守道德高地 的时代英雄。 50 多年来,雷锋精神始终与我们同在。对于那些质疑、恶搞、丑化雷锋一样英雄人物 的歪风,我们要坚决说“不”! “英雄者,国之干;庶民者,国之本。”英雄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更是 凝聚起人民群众向心力的关键所在。对英雄尊重与否,体现一个民族认知水平、理性能力的 高低。有英雄而不敬重,无疑是自毁精神长城,是民族风骨的自我矮化。捍卫英雄,是当代 人的使命,每一个青少年都。我们要让雷锋精神在祖国大地蔚然成风。 (1)在文中两处横线上分别填上一个四字短语(或成语)。(2 分) 解析:填词比选词难度要高得多。需要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 答案:示例: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2)读了上面的文字后,你有什么感想,请写出一段话。(不超过 50 字)(2 分) 作为新时期的青少年、未来祖国建设的主力军,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感想的写作能力。首先确定感想的主题,然后再表明态度。 答案:我们要学习并弘扬雷锋(英雄)精神,捍卫英雄,抵制、摒弃一切污损英雄精神的行 为,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七、(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①吴育,字春卿,建安人也。父待问。累官光禄卿,以礼部侍郎致仕①。育少奇颖博学, 举进士,试礼部第一,中甲科。除②大理评事,迁寺丞。历知临安、诸暨、襄城三县。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