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4年四川省雅安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资料共12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4 年四川省雅安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6 分,每小题 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酝酿.(niàng) 迸.溅(bìng) 颓.唐( tuí ) 忍俊不禁.(jìn) B、刹.那( chà ) 踌.躇(chóu) 归省.(shěn) 长吁.短叹(xū) C、笨拙.(zhuō ) 亵.渎( xiè) 炽.热(chì ) 气冲斗.牛(dǒu) D、拮.据( jié ) 执拗.(niù) 媲.美(pì) 锐不可当.(dà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慰籍 陷阱 藏污纳垢 正襟危座 B、锤炼 翔实 囊萤映雪 别出心裁 C、贸然 渡假 恪尽职守 恼羞成恕 D、寒暄 乔装 越俎代庖 豆寇年华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莲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水生植物:它有__________可爱的茎叶,有娇嫩__________ 的花朵,有__________的清香;它的果实(莲子)和茎(藕)都是食物中的佳品。从遥远的 古代,莲在我国各地就被广泛种植,给祖国大地增添了清丽柔和的__________。 A、婀娜 雅致 沁人心脾 色彩 B、袅娜 精致 感人肺腑 色彩 C、婀娜 精致 感人肺腑 色调 D、袅娜 雅致 沁人心脾 色调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学校的合唱队、舞蹈队、话剧团都办得绘声绘色....,其中合唱队还代表我省中学 生到国外演出,并获得了圆满成功。 B、要使我市成为一个经济、科技、文化的强市,还需要一个邯郸学步....的过程,我们必 须不断改革,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C、关于如何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问题,大家已经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最后我再补充 几点,权当抛砖引玉....吧。 D、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机关事业单位尸位素餐....的现象将大大减少,机关事业单位的 工作作风将会有很大的改变。 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读书不仅是开启个人成长、成功、成才之门的钥匙,而且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复兴、 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 B、能否规范地书写汉字,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 C、在今年的“两会”上,代表们就完善和建立社会保障机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 D、某小学校长兑现诺言,当众亲吻小猪,以此教育鼓励学生。这一行为为真的出乎该 校绝大多数师生的意料之外 6.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老人最后的嘱咐是扬了扬这只扎伤的手,说“信客信客就是一个信字,千万别学我。” B、“上帝饶恕我!”不一会儿他又接着说:“不要让别人来干涉我。我得到她了,我要守 着她。” C、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我们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勇敢拼搏的勇士? D、水果之乡的市场上,到处都摆着水果,甜瓜啊、西瓜啊、苹果啊、香梨啊……走到 哪里都闻得到诱人的香味儿。 7.下列句子排列准确的一项是( ) ①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②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③至 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④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 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 山间。⑤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A、②③①④⑤ B、②③④①⑤ C、①④②③⑤ D、②①④③⑤ 8.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小说是四大文学体裁之一,它以塑造 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 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宋江是小说《水浒传》里的人物,人称“智多星”。 B、《朝花夕拾》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写的一部散文集。 C、“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 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 1915 年 到 1930 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 二、现代文阅读理解(32 分) (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 9-12 题。(13 分) 《蝴蝶心,沧海梦》阅读答案 (顾晓蕊)
她只是一个中等生。 自从进入高中以后,她便感到了一种无形的压力,山一般压得她透不过气来。尽管她平 时还算努力,成绩却始终平平。那年高考,她的分数刚够二本线,被省内一所中医学院录取。 她心有不甘,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今后的日子注定平淡如水吗?她心里感到些许的失落与 酸涩。 “咱们出去走走,看看,放松一下心情。”儒雅敦厚的父亲走过来说。 他们沿着湖边漫步,岸边草盛花繁,到处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她无暇观赏,跟随父亲 朝前走着,心情沉郁得能滴出水来。 湖面上,一只蝴蝶忽上忽下地飞着。清风拂过,吹皱了一池碧水。她倏地蹙起眉头,有 些担心地望着蝴蝶,怕它美丽的翅膀被风吹折。 “这是一只勇敢的蝴蝶,它迎风起舞,姿态优美动人。”父亲说,“高考失意只是一个 小小的挫折,并不意味着人生就失败了,你应该像蝴蝶一样,用梦想为自己插上飞翔的翅 膀。” 她笑了。嗜好读书的父亲性情一向宁静、圆融而又有智慧。他的话似一缕阳光,驱散了 她心底的阴霾,她满怀期待地踏进大学校园。 她的学习成绩依然平平,父亲打来电话问候,她调皮地自嘲道:“我脑子里学习的链条 可能生锈了。” 大三那年,她参加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那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村民过着靠 天吃饭的生活,他 们当中很多人患有各种疾病,病情因得不到及时治疗而加重。 看到医疗组到来,整个村庄都沸腾了,前来看病的队伍排成了长龙。看到村民们的笑容, 她心里会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特别是有一件事深深地震撼了她。 有位村民的母亲患脑血栓后遗症有十年了,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随行的一位老师 用针灸为她治疗,一周后老人的腿有知觉了,竟能扶着墙下地行走。中医是如此神奇深奥, 而自己所知甚少,这让她既脸红又懊悔。 这次公益活动后,她暗下决心要学好中 医,为更多的人解除病痛。她有不服输的性格, 为了追回逝去的时光,她要付出十倍仍至百倍的努力,追寻更高更远的目标,考研究生。这 个想法一冒出来,连她自己都感到惊讶,简直有些像痴人说梦。 “有了梦想就要为之努力,你记住,过程永远比结果重要。”父亲的话打消了她的顾虑。 学校的图书馆、斑驳的树荫下,到处留有她捧书苦读的身影。她埋头于书本里,甘于寂 寞,独自轻舞着,美丽着。人 一旦沉浸其中,学习不仅不是一种负累,反倒成为一场美妙 的心灵旅行。最终,她顺利考取了本校的硕士研究生。几年后的五月,在这花香馥郁的季节,
她以优异的 成绩考取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充满灵秀之气的古典校园建筑,腋下夹着书本 来去匆匆的学者……当梦中的一切变成现实,她的心里盛满了欢喜。 她笑了。她还说要感谢父亲的鼓励,让她拥有了一颗蝴蝶心,飞越人生的沧海,抵达幸 福的彼岸。提及将来,她显得不慌不忙,从容安然。因为她知道,无论她身在何处,背后始 终有一双双饱含深情的眼睛。 (选自《文学月刊》2013 年 7 月号,有删改) 9.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2 分) A、“岸边草盛花繁,到处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文章这样写景,主要是高考之后恰 是夏天,草盛花繁、生机盎然正是这个季节的特点,这样使文章内容显得真实。 B、暑假“三下乡”,“她”的老师把一位瘫痪在床的老人医治来能够扶着墙下地行走。 通过此事,她认识到中医是如此神奇深奥,老师水平高,医术好,这些让“她”脸红、懊悔。 C、“有了梦想就要为之努力,你记住,过程永远比结果重要。”“父亲”认为学习一 定要努力,不然,梦想就没法实现;只要努力学习,梦想就能实现,所以要重视努力这个过 程,不要看重结果,因此他用“你记住”,加以强调和提醒。 D、文章最后写道,“让她拥有了一颗蝴蝶心,飞越人生的沧海”。这句话不仅阐释了 题目,而且照应了前文。 10.文中的“她”是一个怎样的人?(4 分) 11.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独自轻舞着,美丽着”的含义是什么?请简要回答。(3 分) 12.“蝴蝶心,沧海梦”这个标题很有特点,请结合文章进行鉴赏。(4 分) (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 13-15 题。(8 分) 建筑的情态(节选) ①唐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在于其形象化,以形感人。这种形象,却多与建筑有关。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 思。”。“只欲栏边安 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这些建筑形象,都诗化了,情态化了,所以都是那么的感人。反 过来说,由于文学的积淀,中国古代建筑的形象也 变得含情脉脉。当我们看到建筑回廊、 栏杆、台阶、屋檐、门窗等等,都会触景生情,这些形象本身就是诗一般的语言。 ②“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中国古代建筑不仅美在建筑形象, 更美在其空间。它多形成内向性庭院式空间,情态也在其中。早在东 汉,就有《庭中有奇
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这是一处很有情趣的庭院 空间。诗中一对恋人依依惜别,赠枝叶留念,读来感 人。这一情结,以美丽的庭院做背影; 但反过来说,这个庭院因有了如此美的生活而积淀起更多的情态符号。 ③“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庭院春 夜,形态朦胧,动人之至。“半人家”,有一半被月光所照,一半在阴 影里,生动无比。 在静谧中使人感受到有一股春的气流弥散在空气中;虫声在夜静人阒之中,更表现出春的气 息。若身历其境,仰望夜空,星斗横斜,会令人憧憬, 感到时光在流逝,一切都留存在这 美好的庭院空间中了。 ④苏州拙政园里有个小园——“海棠春坞”。院子三面围廊,一面是粉墙。靠粉墙处一 个花台,上面植数竿修篁,一丛海棠。每当海棠花盛开,给小院增添许 多美感。苏轼有诗 《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诗 与小院“似乎互为比兴”。小院就是仿照《海棠》诗意而作的。三面环廊,反映出诗中的“月 转廊”,表示夜已深。可以说,没有诗情画意之素养,就不会游园, 也不懂造园。 13.(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从说明顺序来看,全文采用了________ 顺序。(2 分) (2)选文第 1 段主要说明中国建筑情态美中的__________美。(1 分) 14.选文第 4 段中写了《海棠》一诗,这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目的在于说明什么?请简要 回答。(3 分) 15.下列不是针对“中国古代建筑不仅美在建筑形象,更美在其空间”这一特点的一项是 ( )(2 分) A、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B、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C、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D、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16-19 题。(11 分) 在北京大学中文系 2012 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卢新宁 ①亲爱的同学们,上午好!谢谢你们叫我回家,让我有幸再次聆听老师的教诲,分享我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的特殊喜悦。 ②跟你们一样,我们那时的中国依然贫穷却豪情万丈,而今天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还在苦苦寻找迷失的幸福,无数和你们一样的青年喜欢用“囧”形容自己的处境。
③其实,你们这一代人,有着远比我们当年更优越的条件,更广博的见识,更成熟的内 心,站在更高的起点。我们想说的是,站在这样高的起点,你们不缺前辈大师的荫庇 ,更 不少历史文化的熏染。《诗经》《楚辞》的世界,老庄孔孟的梦想,李白杜甫的词章,构成了 你们生命中最为激荡的青春时光。我不需要提醒你们,人生将以怎样的平庸世故消磨这份浪 漫与绚烂,也不需要提醒你们,人生将以怎样的平庸世故消解你们的万丈雄心;更不需要提 醒你们,走入社会,要如何变得务实与现实,因为你们终将以一生浸淫其中。 ④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 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你们或许不相信了,因为追求级别 的越来越多,追求真理的越来越少;讲待遇的越来越多,讲理想的越来越少;大官越来越多, 大师越来越少。因此,在你们走向社会之际,我想说的只是,请看护好你曾经的激情和理想。 ⑤我知道,你们这一代人的社会化远在你们踏上社会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国家的盛事集 中在你们的大学时代,但社会的问题也凸显在你们的青春岁月。你们有我们不曾有的机遇, 但也有我们不曾经历的挑战。 ⑥文学理论无法识别毒奶粉的成分,古典文献挡不住地沟油的泛滥。当利益成为唯一的 价值,很多人把信仰、理想、道德都当成交易的筹码,我很担心,“怀疑”会不会成为我们 时代否定一切、解构一切的“粉碎机”?我 们会不会因为心灰意冷而随波逐流,世故老道, 善于表演,懂得配合?而大学会不会像有人所说的,“有的是人才,却并不培养精英”? ⑦我有一位多年前毕业的同事,在谈到社会、时代时,他特认真地对我说:“这个社会 需要的适应,而是坚守。”这让我想起中文系百年时的一张老照片:一群衣衫褴褛的知识分 子,器宇轩昂地屹立于天地间。这应当就是国人眼里北大人的形象。不管将来的你们身处何 处,不管将来的你们从事什么职业,是否都能常常自问,作为北大人,我们是否还存有那种 浩然之气?那种精神的魅力?“天地之心,生民之命,往圣绝学”,是否还能在我们心中激 起共鸣? ⑧马克思曾慨叹,法兰西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骨气的人。今天的中国,同样如 此,也正因此,中文系给我们的教育,才格外珍贵。从母校的教诲出发,20 多年社会生活 给的我最大启示是:当许多同龄人都陷于时代的车轮下,那些能幸免的人,不仅因为坚强, 更因为信仰。 ⑨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谢谢大家! (时间:2012 年 7 月 1 日;地点:北京大学;卢新宁,女,北京大学中文系 1984 级本 科生。《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本文发表于《中国青年报》2012 年 07 月 06 日,有删改; 题目为编者加)
16.选出下列对文意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 )(2 分) A、⑥段中“粉碎机”这个词语是指具有否定、解构能力的怀疑心态。 B、⑦段中作者引用了同事的话,“这个社会更需要的不是适应,而是坚守”。这里的“适 应”就是要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坚守”就是坚持正确的东西,坚守自己的道德、理 想等。 C、从内容可以看出本文是一篇议论性的演讲稿;本文议题比较严肃,但是内容丰富, 情感真挚,语言生动活泼,感人肺腑,发人深省。 D、在演讲中,演讲者以学姐的身份,真情投入,联系自己和在座同学的学习生活,对 比当今和过去,深刻地分析了两个时代的不同特点,精辟论述了北大中文系学生最需要的思 想品质,这对我们也很有启示。 1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 分) 18.作者为什么要写老照片上的那群知识分子?阅读⑦段,结合文章简要回答。(4 分) 19.读了这篇文章,你思想上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简要谈 谈。(3 分) 三、古 诗文(22 分) 20.用原文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每句 1 分) 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②__________________,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 ③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④__________________,望峰息心……(吴 均《与朱元思书》) ⑤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⑥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__________。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1.选出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A、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由远望到近望。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对仗工整,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C、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诗歌的前六句写诗人远望泰山,描绘了泰山的神奇与秀丽;后两句是写诗人登上泰山后 的感受。 阅读文言语段,完成 22-24 题。(7 分)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 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 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 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 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 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 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 然 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 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 余之勤且艰若此。 22.选出加点文言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至舍. 太丘舍.去 B、余.幼时即嗜学 邹忌修八尺有余. C、同舍生皆被.绮绣 将军身被.坚执锐 D、大雪深数.尺 广故数.言欲亡 23.选出加点文言虚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2 分) A、当余之.从师也 四时之.景不同 B、无从致书以.观 以.头抢地尔 C、蕴袍敝衣处其.间 其.真无马耶 D、故.余虽愚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4.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3 分)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