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6浙江省湖州市中考科学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资料共13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6 浙江省湖州市中考科学真题及答案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 K-39 g 取 10 牛/ 千克 一、选择题(本题有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 1、许多科学事实是人类经过长期观测和实验获得认知的,知道这些科学事实能更好地帮助 我们认识自然。下列叙述中,不.符合科学事实的是( ) A.蛋白质是生物的遗传物质 B.月相呈现周期性变化 C.引起食物腐败的是微生物 D.液体的沸点会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 2、水质好坏直接影响人的健康。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净水处理剂。高铁酸钾 是暗紫色粉末,溶于水中成紫红色溶液。下列有关高铁酸钾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高铁酸钾是一种氧化物 B.高铁酸钾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3 价 C.高铁酸钾由三种元素组成 D.高铁酸钾中含有单质铁 3、皮肤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这属于人体防御病原体的( ) A.第一道防线 B.第二道防线 C.特异性免疫 D.人工免疫 4、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下列关于地球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地球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B.地球是距离太阳最近的一颗行 星 C.地球上的大部分淡水曾是海洋水的一部分 D.地球上的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 交界的地方 5、用绝缘细线分别悬挂甲和乙两个泡沫塑料小球,使两个小球带电后(球上标注的是所带 电荷种类)。会出现的情形是下图中的( ) 6、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7、如何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含量是科学家一直在探索的课题。最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的专家找到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液体燃料甲酸(CH2O2)。下列说法中, 不.正确的是( ) A.地球上二氧化碳含量上主要原因是植物的呼吸作用 B.二氧化碳能阻挡地面辐射,对地球有保温作用 C.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酸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D.这种新型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8、以下四幅图中,克服物体重力做功的是( ) A.人推小车在水平路面 上通过一段距离 B.人用力搬石头, 石头没有动 C.叉车把货物从地面 抬升一定高度 D.人提书包站在水平输 送带上通过一段距离 9、下列实验中,根据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B C D CO2 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石蕊试液变红 CO2 具有酸的性质 黄豆和芝麻混合后振荡 总体积变小 分子之间有空隙 稀 H2SO4 溶液中滴入 NaOH 溶液 无明显现象 H2SO4 和 NaOH 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冷却 CuSO4 热饱和溶液 有晶体析出 CuSO4 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10、右图是俄罗斯产的一种卡车,可以实现车胎自动充气,能够翻越高达 70 厘米的障碍物, 轻松涉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轮胎上的大“牙齿”是为了减小摩擦 B.轮胎体积很大可以在水中受到很大的浮力 C.轮胎很宽可以增大对地面的压强 D.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11、右图是晚上汽车在干燥的沥青路面和潮湿的沥青路面上行驶时大灯部分光路简图,在晚 上开车时( ) A.潮湿的路面更容易发生光的漫反射 B.干燥的路面发生光的反射
C.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 D.照射到干燥路面上的光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2、将黑色美西螈的体细胞核移植到白色美西螈去核的体细胞中,形成重组细胞。然后重组 细胞在适宜的环境中发育成美西螈个体,如右图所示。据此,可以得出的结 论是( ) A.细胞核控制美西螈体色 B.细胞质控制西螈体色 C.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D.黑色美西螈和白色美西螈通过有性生殖产生后代 13、下呼中呈现的葫芦藓、蕨、银杏和睡莲是我们常见的植物。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葫芦藓 蕨 银杏 睡莲 A.葫芦藓没有真正的根,所以长在潮湿的环境中 B.蕨用孢子繁殖,孢子长在孢子囊中 C.银杏用种子繁殖,所结的种子没有果皮包被 D.睡莲的叶片躺在水面上,气孔主要 分布在下表皮 14、有诗云:“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中蕴含了科学道理:落在地上的“红” (花瓣)通过微生物分解,产生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等物质重新被植物吸收。下列叙 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落“红”的植物属于被子植物 B.花瓣中的有机物是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来的 C.二氧化碳能进入植物叶肉细胞的叶绿体用于光合作用 D.无机盐能被根毛吸收并通过导管运输 15、根据右边的电路图连接好电路后,仅使用此电路图中的器材,不.能测 量电阻 R 的( ) A.阻值 B.电流 C.电功率 D.电功 16、近期,我国南方各地普降暴雨,城市内涝给人们生活带来很大影响。小明设计一种利用
电磁继 电器来自动控制抽水机工作的电路:当水位在安全位置以下时绿灯亮,抽水机不工作;当水 位到达安全位置上限时红灯亮,抽水机开始工作。下图是小明还未连接完成的电路,小明接 下去的电路连接应该是( ) A.M 接 A,N 接 B B.M 接 B,N 接 D C.M 接 B,N 接 C D.M 接 A,N 接 D 二.填空题(本题有 7 小题 16 空格,每空格 2 分,共 32 分) 17、红葡萄酒中因含有花色苷而呈红色。花色苷是一种天然色素,对 人体有抗癌减肥等保健功能。它的化学式是 C16H16O6。 (1)花色苷中 C、H、O 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 。 (2)花色苷属于 (选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18、右图是草原生态系统中兔数量与植物数量变化的模式图。 (1)兔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 (2)该图说明了生态系统具有 。 能力。 19、中国科研人员首次在自然界发现金属铀。金属铀和二氧化 铀按要求制成一定尺寸和形状的燃料棒或燃料块,就可以投入核反应堆使用。此瓜堆获得核 能的途径是 (选填“裂变”或“聚变”)。目前工业上的金属铀可用氟化铀(UF4) 和镁通过热还原法来制备,化学方程式为:UF4+2Mg =======U+2MgF2,此反应属于 一定温度 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 20、右图是一只小狗在太阳系不同行星上所受的重力大小。根据图中所给 的信息,一名质量为 50 千克的中学生在火星上所受的重力大小为 牛, 质量是 千克。 21、人出生后,还要经历婴幼儿期、少年期、青春期、成年期和老年期等时期。 人体是由许多不同结构和功能的系统组成的复杂个体。 (1)婴幼儿期和 是人快速生长的时期。 (2)当你剧烈运动时,会出现习跳加快、呼吸急促、大量分泌汗液等现象,这说明人 体的各系统能相互协调。这种协调是由于神经系统和 的调节作用。分泌 汗液的汗腺在反射弧的组成中属于 。
22、下图是三类不同用途的杠杆模型。这三类杠杆中,一定是省力杠杆的是第 类,钓 鱼竿与第 类杠杆原理相同。 23、科学兴趣小组做碳还原金属氧化物实验后,收集到 CO 和 CO2 的混合废气,考 虑到废气直接排放会污染环境,想把废气初步分离回收再利用。用如图所示的装置 进行分离实验(收集装置略去)。 (1)锥形瓶中加入的是 。 A.NaOH 溶液 B.NaCl 溶液 C.Ca(OH)2 溶液 (2)打开阀门 K2,通入混合气体,首先分离得到 气体;接着关闭阀门 K2, 打开阀门 K1,将分液漏斗中装的 溶液滴入锥形瓶中。在锥形瓶中看到有气泡 产生,而分离出第二种气体。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 5 小题,第 24 小题 8 分,第 25 小题 5 分,第 26 小题 8 分,第 27 小题 7 分,第 28 小题 7 分,共 35 分) 24、为了比较酶与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某科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 2 支洁净的试管,分别编上 1 号和 2 号,向 2 支试管分别加入 2 毫升体积分数为 3% 的过氧化氢溶液。 ②向 1 号试管滴入 2 滴质量分数为 3.5 的 FeCl3 溶液,向 2 号试管滴入 2 滴质量分数为 20% 的猪肝研磨液。 ③观察 2 支试管内产生的气泡情况。 ④2—3 分钟后,将点燃的卫生香分别放入 2 支试管内液面的上方。发现 2 号试管的卫生 香燃烧得更旺。 查阅资料获知:每滴质量分数为 3.5%的 FeCl3 溶液中 Fe3+的微粒数大约是每滴质量 分数为 20%猪肝研磨液中过氧化氢酶微粒数的 25 万倍。FeCl3 溶液中起催化作用的是 Fe3+。请回答: ( 1 ) 写 出 2 号 试 管 内 发 生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 (2)该实验中过氧化氢分解快慢是转换为 来实现的。 (3)小明认为:上述实验中催化剂的种类和数量(微粒数)都不同,没有控制好变量,
得出的结论不令人信服。小芳认为:过氧化氢酶的微粒数比 Fe3+的微粒数少得多, 再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更能说明酶的催化效率高。你认同 (选填“小 明”或“小芳”)的观点。 25、货车驾驶员在卸货后,把空的纸箱放在车斗里。在汽车行驶时,发现 有纸箱从车斗里“飞了出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小明同学经过思考后,进行了模拟实验:将纸屑放在一个铁盒里, 用吹风机向铁盒上方水平吹风,发现有纸屑从铁盒中“飞”出来,如右图。 请回答:(1)小明向铁盒上方吹风是模拟 。 (2)请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纸箱从车斗里“飞”出来的原因。 。 26、小明的爸爸在一块新开辟的荒地种植西瓜,发现许多幼苗与附近的土壤上长势良好的幼 苗不一样,出 现矮小、叶片上有许多褐斑的症状。小明怀疑是土壤中缺钾。于是小明取土壤样本带到环保 部检测。检测 结果认为,导致幼苗长势不良的主因是 pH 过低,次因是缺钾,新开辟荒地的土壤和附近的 土壤样本的其 他指标非常接近。下面是小明在环保部门指导下进行的实验探究: 材料:酸碱调节剂、钾肥、附近的土壤、新开辟荒地的土壤、大花盆 3 只、长势良好且株高 相近的西瓜苗 若干 实验过程:①将 3 只大花盆分为如下三组: A 组:附近的土壤+幼苗 10 株 B 组:新开辟荒地的土壤+幼苗 10 株+ 钾肥 C 组:新开辟荒地的土壤+细苗 10 株+酸碱调节剂 ②各组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测量和记录每株幼苗的株高,并对数据进 行处理。 请回答:(1)“小明怀疑是土壤中缺钾”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 的。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得出结论 (2)测量和记录每株幼苗的株高后,对数据应如何处理?
(3)请在右图中用柱形表示 B、C 组的预期实验结果。 (4)小明建议爸爸在此荒地种植西瓜时,应追施适量的 (用化学式表示)和钾 肥进行改良。 27、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了俗名为苏打的碳酸钠后,得知它还有一个俗名为小苏打的“兄 弟”,这个 “兄弟”的性质是否和它相似?它们之间能发生转化吗? 小明查阅了资料,将相关信息整理如下: 俗名 化学式 构成微粒 苏打 纯碱 Na2CO3 Na+ 2- CO3 溶解度(常温) 21.5 克 两者的转化 Na2CO3+CO2+H2O===2NaHCO3 小苏打 NaHCO3 Na+ - HCO3 9.6 克 加热 2NaHCO3 =====Na2CO3+CO2↑+H2O 下面是小明同学进行的探究: (1)用试管取适量 Na2CO3 与 NaHCO3 溶液,向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观察试液颜色变化。 此 是 实 验 的 目 的 。 (2)在研究 Na2CO3 与 NaHCO3 转化时,小明觉得 Na2CO3 转化为 NaHCO3 过程中,由于 NaHCO3 溶于水,整个过程不会有明显现象。老师笑着对小明说:“做实验吧,实验会告诉你答 案。”于是,小明在老师的指导下,向饱和的 Na2CO3 溶液中通入 CO2。起初无明显现象, 继续不断地通入 CO2,溶液中出现了白色沉淀。这让小明很疑惑:NaHCO3 溶于水,为什 么 还 有 白 色 沉 淀 产 生 呢 ? 小 明 经 过 思 考 , 明 白 了 白 色 沉 淀 产 生 的 原 因 是 。
(3)在小明同学的带动下,兴趣小组又对 NaHCO3 的其他性质进行了探究,发现两“兄 弟”既有相似的性质也有不同的个性。从微观的角度分析,造成两“兄弟”不同个性的 原因是 不同。 28、小明在学习物体浮沉条件时,由于调制食盐水密度的操作不够精准,导致实验中鸡蛋很 难悬浮在食盐水中。于是他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分别用量筒和烧杯等器材配制了三杯不 同质量分数的酒精溶液,其中图甲 B 烧杯中的酒精与水的体积比为 9:6。用注射器吸取 密度为 0.9 克/厘米 3 的食用油,分别在三杯酒精溶液中部注射一团油滴,一段时间后, 如图甲所示。再过 一段时间后,小明 观察到油滴所处的 状态如图乙所示。 图甲 图乙 为此,他作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 待填 【建立假设】假设一:可能是油滴的密度变小了。 假设二:可能是酒精溶液的密度变大了。 【实验方案】针对“假设一”的实验:用注射器吸取图乙任一烧杯中的油滴,将油滴注入到 某一溶液....中,观察其浮沉状况。 针对“假设二”的实验:先测定酒精溶液密度为ρ1,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次测定它 的密度为ρ2,比较ρ1 和ρ2 的大小。 【得出结论】油滴密度不变,酒精溶液密度变大。 请 回 答 :( 1 ) 根 据 小 明 所 作 的 假 设 , 推 测 小 明 所 提 的 问 题 是: ? (2)针对“假设一”的实验中,某一溶液是 。 (3)小明经过思考,对“酒精溶液密度变大”这一结论作出合理的解释,即 。 四、解答题(本题有 7 小题,第 29—33 小题每题 6 分,第 34 小题 7 分,第 35 小题 8 分, 共 45 分)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