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 年新疆和田民丰县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及答
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11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4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挂在天空放光明,好像许多小眼睛……”是一首
大家耳熟能详的童谣。据此回答下题。
下列全部属于天体的一组是(
)
A. 星云和运行中的通信卫星
B. 太空中的云雾状物质和天空中飘动的云朵
C. 陨落地表的流星体残骸和“神舟十号”返回舱
D. 等待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
【答案】A
太阳辐射的能量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地球,但其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却是不可估量
的。据此回答下列两题。
2. 太阳辐射能的主要优点为(
)
①清洁 ②可更新 ③可循环利用 ④分散但稳定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3. 下列现象与太阳辐射直接相关的是(
)
A. 地表水转化为地下水
B. 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
C. 岩浆岩转化为沉积岩
D. 不同热量带生物量的差异
【答案】2. A
3. D
4. 加拿大的研究者发现了北极地区距今 350 万年前的远古骆驼化石。无独有偶,美国科研
人员发现了南极地区距今 2.8 亿年前的森林化石。左图为北极地区远古骆驼生活复原示意,
右图为地质时期全球气温、降水量变化示意。据此完成下题。
根据材料推测( )
A. 2.8 亿年前的南极大陆纬度较低
B. 350 万年前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
C. 南极森林化石的发现证明了全球变暖
D. 远古骆驼生活时期北极地区干旱少雨
【答案】A
崂山巨峰,俗称“崂顶”,海拔为 1132.7m,是我国大陆 18000km 海岸线上的最高峰,
属岩质硬度最大的花岗岩地质,拔地而起,一山镇海,百川归海。崂山巨峰的山冈风光巍峨
壮丽,置身山顶可以看到碧波万顷的黄海,如珠似玉的海岛,层峦竞雄、万峰争秀的山景;
在盛夏季节经常能领略到“云海奇现”“崂山火球”的宏伟场面;在隆冬季节又可以欣赏到
“银峰晶挂”的神话般景象;至于在峰顶观日出,那又是一种美不胜收的迷人画面。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 崂山巨峰的四季景观包含了地球的
A. 一个圈层
B. 两个圈层
C. 三个圈层
D. 四个圈
层
6. 崂山巨峰生物圈
①地表生物量相对丰富 ②包含黄海鱼类资源
③渗透在其他圈层之中 ④属于物质循环最缓慢的圈层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5. D
6. C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本以正身,惟德温温,如冬之日,如夏之云。”“夏之云”令人舒适是因为____作用增强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8. 诗句“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与“秋阴不散”导致“霜飞晚(霜期来得晚)”
密切相关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9. 在大气的受热过程中,图中序号的正确顺序为( )
A. ①-④-②-③
B. ①-④-③-②
C. ①-③-②-④
D. ②-①-
③-④
【答案】7. D
8. C
9. A
10. 下面四幅图中,气流及其运动方向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绿洲是沙漠中具有水草的绿地,绿洲与周围的沙漠在局部地区会形成热力环流。如图为
“我国新疆某地绿洲与沙漠局地热力环流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1. 据图示热力环流可以判断(
)
A. 白天近地面气温绿洲高于沙漠
B. 白天沙漠地区空气下沉
C. 夜晚气压值:D>B
D. 夜晚近地面风向①为偏北风
12. 沙漠绿洲局地热力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
①促进绿洲和沙漠之间的热量交换
②促进绿洲和沙漠之间的水汽交换
③增强了沙漠地区的太阳辐射
④增大了沙漠地区的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11. D
12. A
二、综合题,52 分
1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磴口县北部地处在桌子山和狼山风口上,风力资源十分丰富,据测量,年平均风速
达 4.5 米/秒,年≥3 米/秒的时间达 6800 小时以上,大于等于 6m/s 风速的时间每年有 2200
—2500 小时以上,是我国除东南沿海外,全国内陆仅有的几个风能丰富区之一。磴口县积
极抢抓国家大力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和东中部产业梯度转移等机遇,大力发展风电。
材料二 弃风限电,是指在风力发展初期,风机处于正常情况下,由于当地电网接纳能力不
足、风电场建设工期不匹配和风电不稳定等自身特点导致的部分风电场风机暂停发电的现
象。弃风限电主要集中在内蒙古西部、甘肃、新疆等西北地区。
材料三 下图为磴口线位置示意图。
(1)分析磴口县风力资源丰富的原因。
(2)分析磴口成为我国风电基地的社会经济条件。
(3)分析我国弃风限电集中在西北地区的原因。
(4)为减轻西北地区弃风限电现象,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1)①磴口深居内陆,温差大,加之距冬季风源地近,大风日数多、频繁;②地处
在桌子山和狼山风口上,形成“狭管效应”,风力加大;③多戈壁,植被稀少,缺乏风力屏
障,风力大等。
(2)①磴口地广人稀,多戈壁荒漠,土地价格低;②由国家新能源政策大力支持;③有东
部地区带来资金、技术的大力支持;④风电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市场潜力大;⑤距离宁夏、
内蒙古省会城市较近,有广阔的消费市场等。
(3)①西北地区风能资源集中、规模大,西北地区人口稀少,工业落后,当地用电市场规
模小,生产量远远大于消费量;(或当地接纳能力不足)②风电本身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等
特点,而西北地区调峰能力差;③跨区域输电能力不足等。
(4)①控制风力发电规模和发展速度;②加大跨区域电网建设,提高外送能力;③利用当
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高耗能产业(如石化、冶金);④提高蓄电、风力预测等技术。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中国某区域略图。
材料二:西南地区滑坡多发,风景优美。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到西南地区考察,游记中
记载该地区“峭峰离立,分行竞颖”,……,广西“惟石,故多穿穴之流,而水悉澄清”。
(1)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抬升始于____(地质年代),山峰顶部多____地貌。
(2)雅鲁藏布江深切喜马拉雅山转折处,形成深邃壮观的____地貌。
(3)西南地区地形崎岖,地表水缺乏,跟____地貌广布有关,该地貌是以____岩为主的可
溶性岩石受____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而形成。
(4)游记中的“穿穴之流”指的是____;在“穴”顶多形成向下生长的____地貌,它是____
作用的结果。
(5)西南地区滑坡灾害多,从地形、地质、气候角度说明原因,并说出防灾的工程措施。
【答案】(1)新生代;角峰
(2)峡谷
(3)喀斯特;石灰;流水溶蚀
(4)地下河;石钟乳;流水沉积
(5)原因:山区面积广,多陡坡;多地震,断裂发育;夏季降水多且集中。措施:修建护
坡工程;修建截水沟、坡面排水沟。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霾,又称“灰霾”,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埃、烟粒或盐粒等的集合体,
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降低到 10 千米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
材料二:逆温是对流层中气温垂直分布的一种特殊现象,在低层大气中,通常气温是随
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但其实,气温也会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我们将这种特殊的现象称为
逆湿。
材料三:图 1 为低层大气的组成成分,图 2 表示低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变化情况。
(1)近年来,我国霾天气频繁出现,专家认为霾天气的频发主要与人类自身的活动改变了
低层大气的____成分有关。该成分对降水形成的主要影响是____。
(2)低层大气所在的大气层是____,通常气温是随高度的增加而____,原因是____。
(3)图 2 中的两种情形,不利于近地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是____现象(填“正常”或“逆
温”),理由是____。
(4)某城市发生霾天气的当日,昼夜温差会____(填“变大”或“变小”,请从“低碳经济,
绿色出行”角度对减轻该城市霾危害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____。
【答案】(1)
①. 杂质
②. 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
(3)
(4)
①. 对流层
①. 逆温
①. 变小
②. 降低
③. 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
②. 逆温会导致近地面大气对流减弱
②. 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