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06年广东省湛江市中考数学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资料共9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06 年广东省湛江市中考数学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个是正确的,请将所选选项的字母写在题目后面的括号内。 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1+1=0 B.- 2-2=0 C.3÷ 1 3 =1 D.52=10 2.函数 y  x A.x≠-l 1 1  B.x >-1 中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是 ( ) C.x =- 1 D.x <- 1 3.据广东信息网消息,2006 年第一季度,全省经济运行呈现平稳增长态势.初步核算,全 省完成生产总值约为 5206 亿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这个数为 ( ) A.5.206×102 亿元 B.0.5206×103 亿元 C.5.206× 103 亿元 D.0.5206×104 亿元 4.如图所示,在□ABCD 中,对角线 AC、BD 交于点 O, 下列式子中一定成立的是 A.AC⊥BD ( C.AC=BD B.OA=0C D.A0=OD ) 5.水平放置的正方体的六个面分别用“前面、后面、上面、下面、左面、 右面”表示,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若图中“2”在正方体的前面, 则这个正方体的后面是 A.O ) D.乐 B. 6 C.快 (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 6.在数据 1,2,3,1,2,2,4 中,众数是 7.分解因式 2x2-4xy +2y2= 8.如图,若△OAD≌△OBC,且∠0=65°,∠C=20°,则∠OAD= . 9.化简 7  7 7 = . 10.如图,已知圆柱体底面圆的半径为 2  ,高为 2,AB、CD 分别是两底面的直径, AD、BC 是母线若一只小虫从 A 点出发,从侧面爬行到 C 点,则小虫爬行的最短 D 路线的长度是 (结果保留根式).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 11.求二次函数 y=x2- 2x-1 的顶点坐标及它与 x 轴的交点坐标.
12.按下列程序计算,把答案写在表格内: n 平方 (1)填写表格: 输入n 输出答案 3 1 +n 1 2  n -n 答案 —2 —3 … 1 … (2)请将题中计算程序用代数式表达出来,并给予化简. 13.如图所示,AB 是 OD 的弦,半径 OC、OD 分别交 AB 于点 E、F,且 AE=BF, 请你找出线段 OE 与 OF 的数量关系,并给予证明. 14.妞妞和她的爸爸玩“锤子、剪刀、布”游戏.每次用一只手可以 出锤子、剪刀、布三种手势之一,规则是锤子赢剪刀、剪刀赢布、 布赢锤子,若两人出相同手势,则算打平. (1)你帮妞妞算算爸爸出“锤子”手势的概率是多少? (2)妞妞决定这次出“布”手势,妞妞赢的概率有多大? (3)妞妞和爸爸出相同手势的概率是多少? 15.如图,图中的小方格都是边长为 1 的正方形, △ABC 与△A′ B′ C′是关于点 0 为位 似中心的位似图形,它们的顶点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 (1)画出位似中心点 0; (2)求出△ABC 与△A′B′C′的位似比; (3)以点 0 为位似中心,再画一个△A1B1C1, 使它与△ABC 的位似比等于 1.5.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7 分。共 28 分) 16.为了了解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学校对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其中一个问题是“你 平均每天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是多少?”,共有 4 个选项: A.1.5 小时以上 图 1、2 是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你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答 C.0.5—1 小时 D.0.5 小时以下 B.1~1.5 小时 以下问题: (1)本次一共调查了多少名学生? (2)在图 1 中将选项 B 的部分补充完整; (3)若该校有 3000 名学生,你估计全校可能有多少名学生平均每天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 在 0.5 小时以下. 图 1 图 2 17.将一箱苹果分给若干个小朋友,若每位小朋友分 5 个苹果,则还剩 12 个苹果;若每位 小朋友分 8 个苹果,则有—个小朋友分不到 8 个苹果.求这一箱苹果的个数与小朋友的人数. 18.直线 y=k1x+b 与双曲线 y= k2 只有—个交点 A(1,2),且与 x 轴、y 轴分别交于 B,C 两 x 点 AD 垂直平分 OB,垂足为 D,求直线、双曲线的解析式.
19.已知:圆 O 的半径是 8,直线 PA,PB 为圆 o 的切线,A、B 两点为切点, (1)当 OP 为何值时,∠APB=90°. (2)若∠APB=50°,求 AP 的长度(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参考数据 si50°=O.7660,cos50°=0.6428,tan50°=1.1918,sin25°=0.4226, COS25°=0.9063,tan25°=O.4663) 五、解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9 分,共 27 分) 20.如图,在□ABCD 中,∠DAB=60°,点 E、F 分别在 CD、AB 的延长线上,且 AE=AD,CF=CB. (1)求证:四边形 AFCE 是平行四边形. (2)若去掉已知条件的“∠DAB=60°,上述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请写出证明过程; 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21.将一条长为 20cm 的铁丝剪成两段,并以每一段铁丝的长度为周长做成一个正方形. (1)要使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等于 17cm2,那么这段铁丝剪成两段后的长度分别是多 少? (2)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可能等于 12cm2 吗? 若能,求出两段铁丝的长度;若不能,请 说明理由. 22.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中,四边形 OABC 是等腰梯形,BC∥OA,OA=7,AB=4,∠
COA=60°,点 P 为 x 轴上的—个动点,点 P 不与点 0、点 A 重合.连结 CP,过点 P 作 PD 交 AB 于点 D. (1)求点 B 的坐标; (2)当点 P 运动什么位置时,△OCP 为等腰三角形,求这时点 P 的坐标; (3)当点 P 运动什么位置时,使得∠CPD=∠OAB,且 BD AB = 5 8 ,求这时点 P 的坐标。 一、1.A 2.A 3.C 4.B 5.B 二、6.2 7. 2( x y ) 2 8.95 9. 7 1 数学试卷参考答案 10. 2 2 三 、 11. 解 : y  x 2 2  x  1  x 2 2  x 1 2   ( x  1) 2  .∴ 二 次函 数的 顶点 坐 标是 2 (1 2), . 设 0 y  ,则 2 2 x x 1 0   , ( x  1) 2   2 0 , ( x  1) 2  2 x , 1    2 , x 1 1   2 x , 2 1   2 . 二次函数与 x 轴的交点坐标为 (1  2 0)(1 , 2 0) , . 12.解:(1) 输入 n 输出答案 3 1 1 2 1 2 1 3 1 …… …… (2) 2( n  n ) n n   ( n  0)  1) ( n n  n  n 1n    n 1 . 13.解:OE OF . 证 明 : 连 结 OA OB, ,  , OA OB 是 O 的 半 径 ,   OA OB  , ∠ OBA 又 AE BF  ∠ OAB . , △ OAE ≌△ OBF , OE OF   .
1 3 (2) 1 3 (3) 1 3 14.解:(1) 画图正确给。 。15.解:(1)画图正确给; (2)位似比 1 2 ;(3) 四、16.解:(1) 60 30% 200   ,本次一共调查了 200 位学生.(2)“B”是 100 人, 画图正确. (3)3000 5% 150   ,学校有 150 人平均每天参加体育锻炼在 0.5 小时以下. 17.解:设有 x 个小朋友,则苹果为 (5 x  个.依题意得: 0 8 12)  x  (5 x  12) 8  , 12 3 x 20  , 20 3 4 x  ,因为 x 是正整数,所以 x 取 5 或 6. 当 x  5 时 ,  ;    12 5 5 12 37 x  时,5 当 6 x  12 5 6 12     . 答:小朋友有 5 或 6 人,苹果有 37 或 42 42 5 x  个. 18.解:因为双曲线 y  过点 (1 2) k A , ,所以 2 2k x xy    , 1 2 2 y  . 2 x AD 为OB 的中垂线, OD  , 1 OB  ,点 B 的坐标 (2 0), , 2 直线 y  k x b 1  过 (1 2) B, , , ,得 (2 0) A 2 0      k b  1 2 k  1 k  1 ,  b b    4 2 ,    y 2 x  . 4 19.解:(1)连结OA OB, , 直线 PA PB, 为 O 的切线, A B, 为切点,   PA OA PB OB , , 且 OP 为 APB∠ 的 平 分 线 ,
∠ APO  1 2 ∠ APB 1 90   2  45  . 在 Rt AOP△ 中, sin 45   OA OP   , OP OA sin 45    8 2 . 8 2 2 (2)同理可得 ∠ APO  1 2 ∠ APB 1 50   2 Rt AOP△  25  . 中 , 在 OA AP  tan 25  , AP  OA tan 25   8 0.4663 ≈ 17.156 ≈ . 17.2 五、20.证明:⑴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B DC AB DC ,∥   ∠ DAB  60  , AE AD  , △ ADE 是等边三角形. 同理, BFC△   ED AD BF BC , . 是等边三角形. 又   , ∥ . AF CE AF CE AB DC AB DC , ∥ , 四边形 EAFC 是平行四边形. (2)成立.   AB BF CD DE   . E D C O B A F , 即 E D C O  ∠ DAB  ∠ DCB  ∠ CBF A . B F . , 即 证明: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   ,   ADE AE AD CB CF AED CBF , ∠ ∠   , AE AD CB CF  CFB ∠ .  ADE   ∠  ∠ △ ADE ≌△ CBF .  DE BF  . AF CE . AF CE  ∥ , 四边形 EAFC 是平行四边形.   AB BF CD DE   21.解:设这段铁丝被分成两段后,围成正方形.其中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 cmx ,则另一 个正方形的边长为 x 解方程得: 1  x 20 4  4 1 x , 2  (5  x )cm .依题意列方程得: 2 x  (5  2 x )  , 17 4 , 因此这段铁丝剪成两段后的长度分别是 4cm、16cm. (2)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不可能等于 12cm . 2 理由:设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和为 y ,则: y  2 x  (5  2 x )  2( x  25 ) 2  , 25 2
 a   2 0 ,当 x  , y 的最小值 12.5 12  .  5 2 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不可能等于 12cm . 2 ( 另 解 : 由 ( 1 ) 可 知 : 2 x  (5  2 x )  , 化 简 后 得 : 22 12 x  10 x  13 0  ,     ( 10) 2    4 2 13    4 0 , 方程无实数解,所以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不可能等于 12cm .) 2 22.解:(1)过 B 点作 BE OA ,垂足是点 E , 四边形OABC 是等腰梯形,  OC AB  ,∠ BAO  ∠ COA   60 , 在 Rt BAE△ 中, BE AB  sin 60 AE  , AB  cos60  , AB  4 , BE 4   3 2  2 3 , AE    4 1 2 2 . y C B D O P E A x OE OA AE      , B 点的坐标 (5 7 2 5 ),2 3 . (2) ∠ COA   60 , OCP△ 为等腰三角形, 为等边三角形. △ OCP   OC OP PC   , 4 P 点是在 x 轴上,∴P 点的坐标 (4 0), 或 ( 4 0)  , . (3)   BD AB CPD 5 8  ,且 AD BD AB AB ,   4   , AD  3 2 . ∠ OAB  ∠ COA   60 , ∠ ∠ OCP  ∠ CPO  120  , ∠ CPO  ∠ APD   180   60   120 , ∠ OCP  ∠ DPA . △ OCP ∽△ APD ,  OP OC AD AP  ,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