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引言
1.1. 论文研究背景
1.2. 论文研究意义
1.3. 论文研究内容
1.4. 论文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 2 章 国内外电信运营商营销渠道策略
研究综述
2.1. 营销渠道理论
2.1.1. 渠道理论研究的新进展概述
2.1.1.1. 西方渠道理论研究中的观念、思路
西方关于渠道的理论研究集中在三大领域:一是研究渠道的结构;二是研究渠道的行为。
此外,对渠道关系的研究则是另一热点。以下是三方面西方的渠道理论研究主要文献综述。
1.营销渠道结构理论
渠道结构研究的起源可追溯到韦尔穗,1954~1973 年间,渠道结构理论研究达到一个高
峰。它是渠道理论最早的领域,对渠道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结构研究主要代表人物和观点
见下表。
以上说明,渠道结构研究首先是以营销渠道的效率和效益为重点的;营销学者利用经济学
理沦分析营销渠道产生、结构演变、渠道设计等问题。以效率和效益为重点的研究主要基 1
与效率有关的经济学概念,而对营销渠道中的行为变量缺乏相应的研究,困丽此后很少具有
重大价值的研究成果。
2.营销渠道行为理论
1969 年,斯特恩研究认为,渠道由一组专业机构组成,劳动分工广泛,每个成员在某种
程度上依赖其他成员,如果某个成员对其他成员的依赖性较大,那么后者将更有权力;如果
一个成员对渠道的承诺减少,那么渠道的其他成员影响他的能力将降低。此后.许多营销学
者研究了权力、冲突、合作和谈判等问题。渠道行为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和观点见下表。
以权力和冲突为研究重点的学者,将渠道看作渠道成员阃既有合作又有竞争的联合体。
使用一定的权力来源将产生多重影响,非强制性权力来源常常降低渠道内冲突,而强制性权
力来源则可能强化渠道内冲突。为实现组织间和组织内部的目标,渠道成员的共同行为需要
资源,组织间的台作和谈判是对资源对等交换的一种期待。
3.营销渠道关系理论
90 年代以后,一些欧美营销管理学家提出关系营销理论,对营销渠道的认识和管理逐渐
深入。渠道关系是指组织问的关系,而不是组织内的关系,它发生在不同的法人之间。渠道
关系理论以关系和联盟为重心的研究,认为由于利益之争,组织问合作常以失败而告终,为
此渠道战略联盟等关系形式应运而生。渠道关系研究主要集中在以 F 方面,见下表。
渠道关系经过知晓、探索、拓展、忠诚和衰退及解散等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发展,可能进
入一个相互盘诚的阶段。联盟是渠道关系中最高、最好的形式
2.1.1.2. 我国营销渠道理论的新探讨
近年来,我国学者对营销渠道的研究著述颇多,近期研究主要集中在渠道的效益、渠道
组织体系及渠道模式、渠道行为、渠道的新型关系、网络与桨道创新等方面。应该说,尽管
这些研究并非都是高水平的,但他们无疑向各界表明,有关营销渠道的理论与实务正越来越
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近期渠道的效益研究较重要]:作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
究所等单位对我国 27 个省市区 75 个城市家电产品消费需求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各种渠道
的效益存在极大的差异,销售渠道效率最重要的。调查认为,各种销售渠道的效率差异明显
已成为家电生产食业市场营销巾最具有次定性影响的因素。张庚淼等从消费者立场出发,提
出了五项营销渠道绩评价指标。
鲁怀坤等比较了分销渠道的备种控管模式;高树挥等人提出“联合销售”形式;王芳华
等提出“无缝营销渠道”;王耀球等提出了“封『珂型商品流通渠道”;苏勇、陈小平提出 r
“关系型营销渠道”;薛云建等认为“整体渠道”是企业能力的延伸;张家分析了“空中运
行模式”、“地上辐射模式”等企业营销网络模式选择;徐天佑提出“堡垒式营销”与“撒网
式营销”模式;黄丽薇等提出了渠道的逆向模式;孟令华提出了销售网络的“强势模式”;
此外,更多的课题进行个案研究,提出了诸如代理销售体系、特许连锁经营等销售模式。
庄贵军研究了西方渠道理论的权力、冲突和合作;夏文汇等前工商企业营销渠道的矛盾
冲突与对策;吴冠之分析了渠道网络的竞争与台作;王朝辉研究了营销渠道冲突的原因、形
式与对策。从不同角度对渠道行为进行了讨论。
营销渠道设计创新主要是从对跨公司的成功经验总结基础 I 二进行的。如姜以聪等总结
了国外连锁经营的特点对我国企业营销渠道创新的启示;林三卓关于西门子的通路运作的讨
论;危素华分析了家乐福赶超扶尔玛过程中的渠道管理;韩兆林等探讨 r 高技术企业分销渠
道大模式、特征和影响因素;王向阳等探训了如何进行企业渠道升级;易斌等提出了实施通
路精耕完善终端管理的主张;还有大量对航空、保险、绿色食品、铁路运输等专业营销渠道
的创新管理研究。
在网络经济和全球化发展中,电子商务在许多方面对营销渠道系统产生冲击。以顾客为
中心的新渠道关系是重要的变化,除以上苏勇等的研究.桂琦寒的“天堑变通途——关系营
销在渠道管理中的运用”也作分析;甚至有学者怀疑,随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营销渠道是
否有存在的价值;间直销、直复营销等概念盛行一时。如刘红喜等研究了电视直销的网络建
设;王炜等探讨了网络营销和连锁经营的关系。国内大型网站推出了大量关于网络直复营
销.互联网营销的文章,如李健的“知识营销——一种营销新方式”。
2.1.2. 当前营销渠道管理实践变化的特征与趋势
20 世纪末,我国众多企业对渠道进行了重新认罄 1.,与此同时,企业对原有的渠道组织
和结构进行了重新设置,企业渠道从原来单一、僵化的的形式转变为多样化的、灵活性与适
应性强的形式。可以说,当前我国企业正处于空前的、根本性的营销渠道重组时期,企业的
营销渠道管理实践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2.1.2.1. 在管理理念层次上,营销渠道的作用、职能与地位的看法
已经发生了变化
1.营销渠道成为建立和发展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源泉,而非仅作为一项管理的职能与日常
运作。
同时渠道策略也就趋于强化核心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是能够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
中始终保持有效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是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获取持续优势的源泉。今天企业间
竞争的激烈性和对抗性加剧了,从营销方面看,可以观察到一个趋势:营销尤其是渠道的选
择与管理已不仅仅作为管理的职能与日常运作,而是成为建立和发展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源
泉。对于企业来说能够有效覆盖和控制整个目标市场的营销同络,及保证这个营销网络有效
运转的营销管理体制已经成为企业最宝贵、最重要资本。如宝洁等跨国公刮在我国营销活动
中,就纷纷不惜血本地在营销环节全面构筑。相反,在国内部分企业的经营者以前只将资金、
厂房、技术、设备等视为企业资产,不会将渠道视为企业资源,认为这项开支回报少。
2.对营销渠道功能方面的认识发生了变化:渠道由原来的“物流”形式向增值服务转化,
强凋服务
功能。传统营销管理中,渠道的出现是为了弥和生产厂商和最终用户之间的缺口,所以
“往的营销渠道的职能主要包括:分类、整理、匹配、仓储、运输等。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
营销观念的发展,营销渠道充当生产商和摄终消费者之问信息搜寻、传递媒介的作用日益被
人们所认识,这部分功能包括:凋研、促销、联系、谈判、财务、承担风险;而随着我国买
方市场形式出现,顾客在交易市场中的地位逐渐上升,人们越来越多地注意到渠道另一项独
立出来的功能.即服务。在现代营销中,服务越来越重要,“企业销售的不仅仅是产品,还
包括信誉、感情”等市场所需“商品功能”,这是现代营销的最基本理念之一。著名的 IBM
公司在广告中强调“IBM 就是服务”,正反映了该公司有关渠道的战略思想。
3.渠道构建需求导向看:由单纯从企业及其产品出发,转换为从顾客购买行为为主出发,
使营销渠
道系统内权力由生产商转向零售商,零售商逐渐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以顾客需求为起
点来指导整个营销流程,是目前渠道构建的主要思路。整合型的营销渠道作为⋯种新型的顾
客需求拉动型的渠道模式,以消费者为起点,通过对生产者、经销商各自活动的整合,达到
以最低的成本、最快速度、最好的服务满足顾客需求的目的,更具吸引力和竞争价值的。而
在家电行业中形成国美、苏宁“挟渠道以令诸侯”的局面,说明零售商以其与消费者直接接
触的独特地位,在渠道管理中越来越重要,最终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2.1.3. 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当前企业列营销渠道进行了许多
变革和创新:
渠道的设计主要存在长度、宽度、渠道类型及分布区域的选择几个方面;渠道管理则在
于选择渠道目标、渠道运作方式和对渠道成员的选择、激励、评价和近期制等方面。在下文
中就主要从这几个角度出发通过考察当前企业的一些新动向。
1. 从渠道长度与宽度来看:
渠道系统由“金字塔”式转向扁平化,“短宽型渠道”日益兴盛。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打破传统的“金字塔”式的销售渠道,摆脱传统的层次分明的模式,
直接向终端经销商和最终消费者销售的基本营销策略,也就是采取“短宽型渠道”。金字塔
式渠道采用生产者——一级批发商——多层次级批发商——零售商的模式,相反,短宽型渠
道采取生产商批发商或零售店(j 一商零售店)——消费者模式,使生产企业更主动、更全面
地控制、开发市场;渠道越短,企业距最终消费者越近、对市场就越了解、产品价格就更具
有竞争能力,更为及时服务,对企业长远发展意义重大。如富士(中国)采取金字塔式渠道,
工作由其港澳总代理负责,自己不直接参与,其渠道成员有:日本厂家、中港澳总代理、区
域代理、主要城市代理、零售商,结果导致近年来开设影像专门店
的成绩不如柯达,市场上伪冒胶卷较多。柯达(中国)采用较短的销售渠道:中国设厂——区
域分销商——零售商。结果:开设影像专门店的成绩好于富士,市场上的伪冒胶卷很少见。
2. 从渠道类型选择来看:
由单一渠道转向更多的多元化组台,直接销售与间接销售结合,大型超市、百货商店、
仓储式商店、便利店和连锁专卖店等综台运用。渠道类型选择要根据不同地区情况和产品情
况选择。对于某一产品的某一区域市场而言,传统上多数制造商只通过一个渠道进入,而如
今,随着细分市场和潜在渠道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公司采用多元化市场营销渠道系统。它指
制造商利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渠道达到一个或多个细分市场。多元化渠道组合主要包括:在
同一地区对某一产品同时使用多种渠道进行销售$在不同地区对某产品采取不同渠道 i 根据
产品线不同采用不同分销渠道。通过这种增加渠道方式及发展多元化渠道组合,可以弥补
单~渠道形式的不足提高市场覆盖率、渠道成本降低、更好地满足了顾客的需求。有着百年
历史的国际名牌企业西门子,其家电的销售形态也大致覆盖了百货商场、大型电器城、超市、
品牌专卖店、小型电器店等。
3.从渠道成员的合作方式看:
传统的形式是交易型,而现代则多为“伙伴型”,“关系型渠道”的概念风行营销界,主
要采取垂直型营销系统。近年来,关于应发展渠道成员密切关系的观点逐渐得到了人们的重
视,即渠道内各成员之间应发展和保持密切的、固定的台作关系。在纵向市场上的传统营销
渠道上渠道关系是“我”和“你”的关系,即每~个渠道成员都是一个独立的经营实体,以
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而现代企业则越来越多采取新兴的整合渠道,称之为垂直市场营销
渠道,在这种渠道体系内制造商、批发商和零售商联台成为一个统一体,即制造商与经销商
Eh“你”和“我”的关系转变为“我们”的关系,从油水关系转变为鱼水关系,从交易型
向伙伴型转变(王荣耀.2000),最终实现双赢乃至多赢。企业对渠道成员关系经营的重视及
对终端零售点的精耕细作等都体现着这些目标。
3. 从渠道运作方式来看:
以总经销商为中心的推进式逐渐衰落,以终端建设为中心的托动模式渐渐抬头,从而提
出了“逆向渠道”的概念。在传统的渠道构建中,一般以正向模式选择各级经销商,以厂家
为出发点选择一级经销商、次级经销商,逐级控制管理{但企业对终端几乎没有控制能力,
使渠道的功能大打折扣。逆向模式是指从营销渠道的末端开始,向上考虑整条渠道的选择,
即根据消费需求、消费行为和产品特性选择销售终端.充分考虑终端的特性和利益,弱化·级
经销商,加强二级经销商,决胜终端零售商,通过加强各环节的协作达到企业的战略意图。
与正向模式相比,渠道逆向模式优势也显而易见:真正体现了营销活动“顾客满意”旧目标;
逆向模式有利于实施名牌战略;逆向模式有利于发挥渠道成员的协同作用。渠道避向模式受
到了欢迎。
4. 从渠道的地理影响力来看:
虚拟市场将越来越重要,电子商务条件 F 的渠道设计方案成为有待解决的重要领域。传
统的营销渠道都有自己或大或小的商圈范围,它主要取决于渠道所处的地理位置即与目标顾
客距离的远近,及本身的实力和吸引力;而网络条件 F 虚拟市场的出现,使商圈范围将不
受时空的约束,扩展到无限。
2.2. 国内电信运营商营销渠道研究综述
1. 通信行业概述:
• 中国通信行业近年来整体保持了较为强劲的增长势头,但增幅逐年降低
• 基于渗透率/人均 GDP 分析,国内移动业务市场渗透率相对较低,仍有增长潜力;
而固话业务市场渗透率已经趋于饱和
• 各省、市移动和固话渗透率差别较大,但由于市场环境差别,有着不同的增长机会
• 移动对固话替代持续增加,宽带业务和 3G 业务成为新的增长点
2. 市场竞争态势:
• 中国移动在移动业务上有较大优势,而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固话和宽带业务分别
在南方和北方各具优势
• 行业重组后,中国联通的总体用户市场份额为 26%,略低于电信居于第三
• 中国移动在总体用户和移动用户规模上具有较大的优势 ;中国电信的优势集中在南
方的固定用户和宽带用户上;中国联通在北方是固话业务、固定宽带业务的主导运
营商
3. 竞争对手渠道现状:
• 中国移动已基本完成了以自有渠道为主的渠道体系建设,逐步提高自有渠道服务营
销能力
• 中国电信正积极完善多种渠道协调覆盖的渠道体系
• 三大电信运营商在语音业务、增值服务及宽带业务领域具有各自的优势,但中国联
通在增长潜力较大的增值业务和宽带方面不占优势
• 三大电信运营商根据自己的优/劣势制定了相应的竞争策略:三大运营商竞争战略:
• 中国联通:建立 3G 业务领先优势,加强全业务融合,稳定家庭市场,全力渗透移
动市场
• 中国移动:大力发展移动增值业务,快速切入移动互联网核心领域,主动调整资费
套餐,防止客户流失
• 中国电信:推进全业务融合,快速复制南方电信的成功经验,推进移动业务、固网
业务、宽带业务和综合信息服务发展
2.3. 国内电信运营商营销渠道发展历程与现状
2.3.1. 中国移动
1. 中国移动通过逐步完善自有渠道的覆盖体系,提高自有渠道服务营销能力
中 国 移 动 渠 道 体
自有实体渠
直销渠道
社会渠道
电子渠道
品
牌
店
自
营
营
业
自
助
服
务
终
端
销
售
个
人
客
户
集
团
客
户
指
定
专
营
特
约
代
理
电
话
营
业
网
上
营
业
短
信
营
业
掌
上
营
业
自
助
终
端
• 中国移动经过几年的不断发展,目前已经初步完成了渠道的基础建设,形成了包括
自有实体渠道、社会渠道、电子渠道、直销渠道等覆盖完善、形式多样、功能齐全
的渠道网络体系
• 中国移动渠道建设目标是: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高覆盖、高渗透、高掌控、高满意
度的渠道体系,并通过多种渠道形式的协调配合、合理布局、功能健全、经济效益
提升,使之成为企业有效拓展市场、提升服务的重要战略资源,并成为企业可持续
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 逐步完善自有渠道的覆盖,提升自有渠道服务营销能力
− 发挥自有渠道的主渠道作用,对整个渠道市场进行综合调控、引导,努力吸引和团
结一批有价值的合作伙伴,积极进行业务模式和商务模式的创新,与社会渠道建立
起一种长期共赢的战略伙伴关系
− 电子渠道要进一步提高业务占比
2.3.2. 中国电信
1. 中国电信突出全业务特点,构筑多层次的渠道覆盖体系
中国电信渠道体系
实体渠道
直销渠道
社会渠道
电子渠道
普
通
营
业
厅
中
心
营
业
厅
合
作
营
业
厅
大
客
户
经
理
商
客
经
理
区
域
网
格
经
普
通
代
理
渠
合
作
伙
伴
渠
资
源
型
渠
道
网
上
客
户
中
呼
叫
中
心
短
信
邮
件
渠
• 中国电信根据渠道本身的特点,对营销渠道进行了整合,形成了包括实体渠道、直
销渠道、社会渠道、电子渠道的渠道网络覆盖体系
• 中国电信的直销渠道具有较大的优势,各自对应覆盖的客户群,也是承担对应客户
群营销服务责任的主体
• 根据全业务运营的需要,中国电信在积极拓展社会渠道,完善渠道覆盖体系
2. 中国电信通过调整渠道规划提高渠道能力,积极完善多种渠道协调覆盖的渠道体系
1) 原有渠道状况:
• 实体渠道:具有丰富的自有渠道资源,但缺乏移动业务办理经验
• 直销渠道:通过社区经理和商客经理针对性的开发家庭和政企市场,但易于引起渠
道冲突
• 社会渠道:存在普通代理、合作伙伴、资源型渠道等多种社会渠道形式,但数量有
限,对社区覆盖不足
• 电子渠道:整体发展跟不上业务发展的需要,渠道效率较低
2) 渠道调整重点:
• 实体渠道:进一步发展自有营业厅的规模;完善营业厅功能建设;加强营业人员的
全业务知识培训,提高其营销服务能力
• 直销渠道:营销社区经理调整为区域(网格)销售经理,组建纵向跨三级的一体化
销售服务团队
• 社会渠道:策反竞争对手社会渠道,完善社区服务点建设,与实体渠道相结合实现
全面覆盖
• 电子渠道:以网上营业厅和 10000 语音热线电子渠道为核心覆盖,提高渠道效率,
降低服务成本
3. 中国电信渠道发展原则是:
以电子渠道为核心覆盖,优化和完善电信自有渠道,策反移动社会渠道,发展社区服务
网点,与实体渠道相结合实现全面覆盖
2.4. 国外电信运营商营销渠道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 3 章 北京联通营销渠道体系的现状及
存在问题
3.1. 北京联通的营销渠道现状
北京联通已基本建成以直销、实体、社会及电子为主体、覆盖广泛的销售渠道体系。目
前北京公司营销人员总计为 10455 人 ,其中含业务外包人员 4305 人。 剔除业务外包人
员后,营销人员共计 6150 人,其中包括合同制员工 3397 人,派遣及劳务员工 2753 人,占
北京公司目前员工总数 15318 人的 4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