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上半年天津教师资格初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
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下列为世界著名旅游景点的景观图。读图完成 1~2 题。
1.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景点是()
A.①B.②
C.③D.④
2.位于发展中国家的景点是()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张先生前往太平洋的某小岛旅游,手表时间仍显示北京时间,据此完成 3~4 题。
3.当小岛地方时为中午 12 点时,手表显示时间是 6 时 40 分,该地经度是()(常考)
A.160°E B.160°W
C.40°E D.80°W
4.该地所在的时区是()(常考)
A.东十一区 B.东三区
C.西十一区 D.西五区
下图为亚洲部分地区某时刻海平面气压形势图。结合下图,回答 5~6 题。
(见图 19-5)
5.图示时刻,下列省份中最有可能出现大风降雨天气的是()(常考)
A.吉林省 B.陕西省
C.青海省 D.江苏省
6.图示时刻,甲地的风向是()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北京时间 2015 年 4 月 25 日尼泊尔发生 8.1 级地震,震源深度 20 千米。据此回
答 7~8 题。
7.关于此次地震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易错)
A.亚欧板块挤压印度板块 B.印度板块抬升隆起
C.印度板块挤压亚欧板块 D.亚欧板块俯冲消亡
8.为迅速获取地震灾情,首先应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全球定位系统 B.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 D.数字地球
读我国某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曲线图,完成 9~10 题。
(见图 19-6)
9.该河流所处的地区可能是()
A.华南地区 B.西南地区
C.华北地区 D.东北地区
10.关于该河流流量变化与其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流量变化与气温紧密相关 B.甲处流量大的主要原因是大气降水多
C.乙处流量变化与蒸发紧密相关 D.乙处流量大的主要原因是冰雪融水多
纳板河流域自然保护区是按小流域生物圈保护理念规划建设的多功能、综合性自然保护区。
下图中甲为纳板河流域自然保护区水系图;乙为纳板河流域多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统计图。
读图完成 11~12 题。
(见图 19-7) (见图 19-8)
11.关于纳板河流域自然保护区自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以丘陵、盆地为主 B.地势从西南向东北倾斜
C.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D.河流短小急促,水能丰富
12.关于纳板河流域自然保护区的发展措施,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A.封山育林,禁止开发 B.开垦耕地,建设橡胶林
C.综合规划,发展特色旅游 D.利用水能,大量建设水电站
13.洪水期淹没的河床两侧的谷底部分是()(易混)
A.河床 B.河漫滩
C.冲积扇 D.河流阶地
城市中就业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带被称为“就业走廊”。下图为某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读图
完成 14~15 题。
(见图 19-9)
14.图中“就业走廊”的区位优势是()
A.人口密集 B.商业集中
C.地价较高 D.环境优美
15.关于该城市空间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空间结构大致呈扇形模式 B.东北方向为全市的中心商务区
C.东南方向居住与就业功能匹配较好 D.高级住宅区适宜布局在就业集中区
16.下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中,位于山西省的是()
A.大足石刻 B.云冈石窟
C.武夷山 D.殷墟
国际货运业是国际商品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图为国际货运网点分布图。读图完成 17 题。
(见图 19-10)
17.下列地区中港口最密集的是()
A.欧洲西海岸 B.北美西海岸
C.非洲地中海沿岸 D.南美西海岸
我国某品牌智能手机通过国际市场采购所有零配件,首创了发烧友参与开发改进的模式。该
手机的最新产品无论是外观款式还是硬件配置均改变了传统设计思路。据此完成 18~19
题。
18.关于该品牌手机产销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易错)
A.全球采购零部件,提高了生产成本 B.发烧友参与开发,增加了劳动力成本
C.零部件厂家之间,具有投入与产出关系 D.手机零部件生产,体现了工业分散
19.该品牌手机与前几代产品差别大的原因主要是()
①市场需求变化②创新能力提升
③劳动力成本下降④屏幕成本下降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②④
下图为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产与生态定位示意图。读图完成 20~21 题。
(见图 19-11)
20.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是()(易错)
A.大规模机械化,建商品粮基地 B.大量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
C.退耕还林还草,发展舍饲养殖 D.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业比例
21.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主要是()
A.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工业原料供应基地
B.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C.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牧产品供应基地
D.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22 题 10 分,第 23 题 14 分,共 24 分)
26.简述《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 年版)“课程设计思路”中“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
的‘认识区域’部分”和“乡土地理”的内容。(10 分)
27.(1)根据下图给出的信息,补绘黄河干流示意图,注明中下游附近的省会
城市。(6 分)
(2)简要说明运用“黄河干流示意图”指导学生学习黄河概况的教学意义。(8 分)
(见图 19-12)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24 题 16 分,第 25 题 16 分,第 26 题 20
分,共 52 分)
28.材料一 赛里木湖(湖面海拔 2071.9 米)和艾比湖(湖面海拔 189 米),均位于新疆西北
部。赛里木湖的盐度低于艾比湖。高白鲑鱼原产于俄罗斯 50°N 以北盐度较低的河湖,1998
年开始投放于赛里木湖。近几十年来,艾比湖湖面萎缩,流域耕地急剧增加,植被破坏严重。
沙泉子一带铁路线常被风沙掩埋,严重威胁列车运行安全。
材料二 下图是赛里木湖、艾比湖区域示意图。
(见图 19-13)
问题:
(1)从自然条件的角度,分析将高白鲑鱼投放到赛里木湖而没有投放到艾比湖的原因。(6
分)
(2)说明沙泉子一带列车运行安全受到威胁的地理原因。(10 分)
29.材料:
下面是朱老师“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一课中的教学片段:教师展示“我国 1 月、7 月平
均气温分布图”,要求学生完成下列学习任务单。
学生基本完成后,教师把答案展示在 PPT 上,要求学生纠错。
问题:
(1)简述运用该学习任务单的地理教学价值。(8 分)
(2)结合材料,说明该教师在运用学习任务单教学时,还可以有哪些改进?
(8 分)
30.材料:
下面是刘老师“南极地区”一课中的教学片段:
多媒体展示教学样图“科学家在南极洲”……
师:科学家们认为,南极地区……
众生:经线呈射线,纬线呈圆形,中心点为南极点。
师:这样的地理位置会出现极昼的现象,……那么他的脸分别面向哪个方向?
众生:(讨论,小结)向北。
师:这样一个特殊的地方,人们在那儿会有怎样的感受呢?我们随着摄像机的镜头来观赏一
下南极地区美丽的自然风光(播放南极风光片)。
师:看了风光片,你们感到南极地区气候怎么样。
众生:那里很冷,风很大,有很厚的冰层,气候恶劣……
师:很好,南极的气候的确很恶劣——酷寒、干旱、烈风。
生甲:这么恶劣的自然环境,科学家们去南极地区做什么?
生乙:南极地区有很多冰,我们能很好利用吗?
生丙:南极地区有这么多冰,为什么我们还说干旱呢?
师:好极了,你们知道南极地区除了有很多冰,还有哪些可以利用的资源吗?
加上同学们刚才提出的三个问题,共有四个。为了进一步认识南极洲的地理环境及其特征,
下面全班成四组,各选一个问题,通过网络来搜集资料寻找答案。然后,我们再来交流,好
么?
……
问题:
(1)结合材料,归纳该教学片段中教师教学行为所体现的地理教学功能。
(8 分)
(2)认识南极洲的环境及地理特征,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供学生分组讨论?(请提出 3 个问
题)(6 分)
(3)若采用分组讨论教学,教师应注意进行哪些方面的指导?(6 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24 分)
27.阅读关于“美洲”的图文资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 版)课程内容中“认识大洲”的标准要求:“运用
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材料二 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美洲”中“新大陆”的部分内容。
第三节 美洲
“新大陆”
美洲是“亚美利加洲”的简称。
美洲又被称为“新大陆”。因为在 500 多年以前,生活在亚洲、欧洲和非洲的居民,几乎不
知道它的存在。15—17 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才结束了亚
欧大陆与美洲“新大陆”之间长期相互“隔绝”的局面。美洲大陆是一块整体。人们在美洲
大陆中美地峡的狭窄部位开凿了巴拿马运河,习惯上以它作为划分北美洲与南美洲的界线。
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加拿大,其次是美国。它们都曾是英、法等国的殖民地。由于历史
的原因,两国通行英语。加拿大有一部分居民讲法语。
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因为历史上长期受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目前主要通行西班牙
语和葡萄牙语。由于这两种语言都源于拉丁语,所以人们通常将美国以南的美洲部分称为拉
丁美洲。
要求:
(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9 分)
(2)根据设计的教学目标和教材的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要点(包括教学环节、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理由)。(15 分)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考生对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和标志性建筑的掌握情况。①是印
度的泰姬陵,印度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②是位于埃及开罗的狮身人面像,属于热带沙漠气
候区;③是美国纽约的自由女神像,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④是英国伦敦的大本钟,属于温
带海洋性气候。
2.A【解析】英美是发达国家,印度和埃及是发展中国家。
3.B【解析】手表显示的北京时间是上午 6:40,此时小岛的地方时是中午 12 点,说明小
岛在北京的东方,比北京先得到太阳的直射。按照时区的划分,经度每相隔 15°,相差一
个小时。此时小岛所在的地方时比北京早 5 时 20 分,所以二者相差的经度是 15×(5+1
/3)=80 º,北京位于 120 ºE,从北京向东转 80 º是 160 ºW,所以该小岛所在的经度是 160
ºW,选 B。
4.C【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时区的计算方法。用某地的经度数除以 15,若没有余数,则商
为时区数;若有余数,当余数小于 7.5 时,商为时区数,当余数大于 7.5 时,时区数等于
商加一。根据此计算方法,小岛所在的经度是 160 º W,160/15 的商为 10,余数为 10,
所以,时区数是 10+1=11,即西十一区。
5.A【解析】吉林省此时受到冷锋过境的影响,可能出现大风降雨天气。青海、江苏和陕西
省在高压的影响下气流下沉,不易形成降雨。
6.D【解析】风向是由高压指向低压的,在北半球又受到向右的地转偏向力的影响。由图中
等压线可以判断,甲地的风向为西北风。
7.C【解析】尼泊尔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板块的交界处。印度板块主要向北运动,亚欧板块
主要是向西北方向运动,所以这两个板块之间发生碰撞是由于印度板块主动挤压亚欧板块,
亚欧板块被迫抬升。故选 C。
8.C【解析】全球定位系统(GPS)主要是用来对地面上的物体定位从而进行导航的;地理信
息系统(GIS)的功能是对各种地理信息(这些信息可能来自遥感、GPS、地面测量等)进行
存储、分析和处理,进而生成新数据。遥感可以快速在高空远距离获取大范围、较高精度的
地面影像,从而不用到达实地就能了解地面的情况,具有获取信息快、探测范围广、受地面
限制少、安全性高等优点,所以被广泛应用于自然灾害的监测中。数字地球是一个很广泛的
概念,它是指利用数字技术和方法将地球上的所有事物及其时空变化数据,按地球的坐标加
以整理,存入全球分布的计算机中,构成一个全球的数字模型。
9.D【解析】由图可知,该地区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明显的汛期,符合我国东北地区的汛期情
况。
10.A【解析】甲处汛期在四月份,为春汛,原因是春季冰雪消融;乙处汛期在八月份,为夏
汛,原因是夏季降水较多。
11.D【解析】由图甲可知,该地地形以山地为主,河流分支多且短小急促,水能较丰富。由
河流走势判断,该地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由图乙可知,该地常年气温在 15ºC 以上,热
量充足,降水量集中在雨季,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12.C【解析】封山育林,禁止开发不符合发展的原则。开垦耕地和大量建设水电站会破坏自
然环境。综合规划发展旅游既满足了发展的需求,又保护了自然环境,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
则。
13.B 【解析】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泥沙淤积形成的扇形堆积,河流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
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是地球内外部动力地质作用共
同作用的结果。河漫滩在洪水期时被淹没,枯水期时会露出。
14.B【解析】由图知,“就业走廊”位于市中心。市中心的特点是交通通达度好,地价较高,
所以这里一般是商业集中区,不是人口居住密集区。市中心的环境一般也并不优美。
15.A【解析】该图中城市住宅区由市中心向外扩展,呈扇形分布,城市的空间结构属于扇形
模式。全市的中心商务区在市中心的“就业走廊”。东南方主要是居住区,没有较好匹配的
就业功能区。高级住宅区一般分布在环境优美的郊区。
16.B【解析】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云冈石窟在山西省大同市,武夷山在福建省西北部和江
西省交界处,殷墟在河南省安阳市。
17.A【解析】在图中可以看到,港口最密集的地区是欧洲西海岸。
18.D【解析】全球采购零部件利用了全球各地的区位优势,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发烧友参与
开发改进所提供的创意可以使手机更贴近市场,创造更高的利润,具体劳动力成本是否提高
不一定。各零部件厂家之间不存在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手机零部件生产地散布全球各地,体
现了工业分散的现象。
19.A【解析】由题意知,新产品在外观款式和硬件配置方面进行了创新,这是由于市场需求
的变化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20.C【解析】农牧交错带指我国东部农耕区与西部草原牧区相连接的半干旱生态过渡带称,
属于农业生产边际地带,是生态脆弱带。生态脆弱带不适合开垦荒地和建设商品粮基地。由
图可知,农牧交错带向东部农耕区提供深加工产品,说明这里适合发展畜牧产品加工业,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