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年云南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二个是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选出并将其字
母填入答题卷相应题号的空格内。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 2005 年 10 月 8 FI 至 11 日在北京举
(D)
行。会议审议通过了
A.《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B.《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
C。《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D.《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要“……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
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的“八荣八耻’’是
(C)
A.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B.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C.广大干部群众和学生应树立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D.广大干部群众和学生明确是非、善恶、美丑的主要法律标准
3.下列选项中,对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准确的理解是
(A)
A.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B.坚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发展观
C.坚持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发展观
D.坚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发展观
4.2005 年 12 月 26 日,我国第二大水电站一正式开工仪式在云南省永善县举行。 (B)
A.三峡水电站 B.溪洛渡水电站
C.曼湾水电站 D.鲁布革水电站
5.在第 20 届冬奥会的比赛中,中国体育代表团共获得 枚金牌、
枚银牌、
枚
铜牌,奖牌总数超过历届,取得了运动成绩与精神文明的双丰收。
A.5
6.2005 年 8 月 28 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 17 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
C.2
D.2
B.4
4
5
4
2
5
2
(c)
5
4
国
》。这部法律自 2006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
(A)
A.治安管理处罚法
C.个人所得税法
B.妇女权益保障法
D.反分裂国家法
7.下列选项中,体现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这一最主要特征的是
(C)
A.中学生王某因旷课受到学校警告处分
B.个体户孙某因按时纳税受到税务机关的表彰
C.张某因贩卖毒品而被人民法院判处刑罚
D、李某因虐待父母而受到当地群众的谴责
8、有些工矿企业实行所谓“严格管理”,工人下班出厂门时要搜身;有些自选商场对其怀疑
的顾客擅自搜身检查,这些都是侵犯公民
B.政治自由权利
D.财产所有权利
A.人身自由权利
C.生命健康权利
的违法行为。
(A)
9.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为一体的国产优秀影片《大东巴的女儿》,在 2006 年希腊一
塞浦路斯国际电影节上荣获 3 项国际大奖。影片讲述了一位纳西族哑女通过不懈努力,终于
成为纳西族舞王的浪漫动人故事,表现了纳西族坚韧、善良的民族精神,反映了当代云南少
数民族幸福和谐的生活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这从—个侧面表明了
(A)
A.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强烈的时代感
B.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C.要博采各国文化之所长,吸收发达国家的文明成果
D.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应努力吸收一切外国的优秀文化成果
(D)
1O、初二(3)班学生小强在校门口的一家商店买了一瓶饮料,饮用后腹泻不止,为此花费了
250 多元治疗费,后来才知道该店所出售的是过了保质期的饮料。你认为小强可依法维
权的法律依据是
①消费者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
②消费者享有对商品和服务的自主选择权
③消费者享有对商品和服务真实情况的知悉权
④消费者享有依法求偿权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1.尊老爱幼、孝敬父母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我国法
律明确规定:“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从法律与道德的角度理解这段话,正确的是
A.我国法律体现并维护社会主义道德
B.我国法律对违背社会主义道德的行为予以约束和制裁
C.我国法律是依据道德的要求制定或认可的
D.我国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相辅相成、相互代替
(A)
12.某校初二年级学生,在学习了《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一课后,在学校和老师的组
(D)
织下,组成环保小组,利用周末和节假日时间,对所生活地区和校园周边存在的环境
问题进行调查,并开展环保宣传、清理垃圾和植树种草等活动。这一做法体现的环境保
护原则是
A.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
B.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
c.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D.依靠群众保护环境的原则
从 18 世纪中叶开始,世界先后爆发了三次科学技术革命,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
并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对其生产关系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回答 13--14 。
13.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的主要标志是
(c)
A.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c.电子计算机、原子能和空间科学技术的发明与应用
B.电力的广泛应用.
D.机器人的发明和应用
14.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的理解,正确的是
(B)
②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关系就要相应地发生变化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③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
④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反作用
A.①②③④
c.②③④
B.①②③
D、①③④
1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
(C)
A.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机构
C.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D.我国经济和政治制度的总称
16、湖南怀化学院大学生洪战辉,在家庭屡遭变故,生活艰辛的情况下,12 年来克服种种
困难,把一个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弃婴一手养大。他怀着一颗朴实而善良的心,顽强地学
习和生活,真诚地关爱社会、呵护家人、自立自强、勇于进取,被评为“2005 年感动中国
十大年度人物”。洪战辉的事迹给我们的启示是
(C)
①我们要以真诚的爱心去关心他人,以奉献的情怀去面对社会
②我们要以自立自强的乐观心态去勇敢地面对生活
③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勇于进取、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
④ 凡是有爱心,能自立自强的人,都能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
A.①②④
17.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这是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B.②③④
(D)
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②坚持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
③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④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A.①②③ B.②③④
18、2005 年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显著成就(见下表)
项目 国内生产总值(万
进出口贸易总额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
农村居民人均纯
数量
增长率
亿元)
18.23
9.9%
(万亿美元)
配收入(元)
收入(元)
1.42
23.2%
10493
9.6%
3255
6.2%
上述数据表明了(A)
A.我国国民经济正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B.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C.我国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了现代化
D、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实现了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云南省一些中小学校开展了毒品预防教育活动,如参观戒毒所和禁毒教育图片展览、观
看禁毒教育影视和召开主题班会等。回答 19--20 题。
19.通过活动,同学们产生了以下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有
(A)
①吸毒是一种违法行为,对人体和社会有高危害性
②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行为是犯罪行为,应依法严惩
③禁毒与云南边疆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关系不大
④青少年要珍爱生命、拒绝和远离毒品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0.参加学校组织的禁毒教育活动,提高了我们的认识,也要求我们自觉做到 (D)
①不吸毒、不贩毒、不种毒
②向亲朋好友宣传毒品的各种危害
③发现毒品或贩毒人员,及时向公安机关或学校报告
④积极参加惩治毒品罪犯和禁毒立法活动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二、问答题(共 26 分)(请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处)
21.某初级中学学生王某与宋某因小事发生口角,放学后,王某与宋某各自邀约多人在校园
附近的公园内打群架,殴斗中,双方人员都有轻伤。事后,王某和宋某等人受到了学校
的纪律处分和公安机关的警告处罚。
简要回答下列问题:(4 分)
(1)王某和宋某等人的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中的什么行为?
(2)这一违法行为有何危害?
(1 分)
(3 分)
答:(1)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1 分)
(2)扰乱公共秩宇的行为,破坏社会稳定,损害集体和他人的利益,给国家和人民的财
产造成损失,也使行为人自己受到惩罚。(3 分)
22.材料一:见右图漫画《视而不见》
材料二:近几年来,公安机关查获的违法犯罪未成
年人,每年均超过 15 万人。全国性的统计数据显示,
目前,未成年人犯罪已占到犯罪总人数的 14%左右。
根据上述材料,简要回答下列问题:(5 分)
(1)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 分)
(2 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
罪的发生?(3 分)
视而不见
答:(1)缺乏法律知识和法制观念淡薄。(2 分)
(2)青少年要认真学习法律知识,懂得在国家生活和
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青少年必须依
法律己,养成自觉守法的良好习惯,做到法律允许做的才能去做,法律不允许做
的坚决不做,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 (3 分)
23.积极地同违法犯罪做斗争,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受侵害,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
责任,也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青少年必须从小培养敢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的高尚
品德。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回答下列问题:(5 分)
(1)请写出我国法律规定并鼓励公民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的两种有效手段。(2 分)
(2)青少年应如何勇敢机智地同违法犯罪做斗争?(3 分)
答:(1)控告检举、正当防卫。(2 分)
(2)青少年同凶恶、狡猾的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既要勇敢,又要堪智。如面对歹徒行
等。(3
凶,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
分)
24.我国在“十一五”时期,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摆在突出位置,
为人民群众创造清洁、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蓝天绿地、碧水青山。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6 分)
(1)材料表明我国实施什么战略?(1 分)
(2)请就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谈谈你的认识和打算?(5 分)
答:(1)可持续发展战略。(1 分)
(2)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必须坚持保护资
源、环境的基本国策;(2 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需要我们每个公民的具体行动,
我们应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提高环保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落实节
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具体行动。如: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参加环活动、向有关部门提出节
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建议等。(3 分)
25.2005 年 12 月 4 日,全国法制宣传日的主题是“弘扬宪法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依据时政内容和教材有关知识简要回答下列问题:(6 分)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什么?
(2)为什么要弘扬宪法精神?
答:(1)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 分)
(4 分)
(2 分)
(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根基,是依法治
国的总章程;宪法是一切家机关、团体、组织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宪法是人民权利
的保障书。(4 分)
三、判断说明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每题 5 分,共 10 分)(请将答案书写在答题
卷的相应位置处)
26.在我国,公民所享受的权利,是通过公民为社会所尽的义务来确定的。(5 分)
答:这个观点是正确的。(1 分)
我国公民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是密不可分、相互依存的,二者具有一致性。公民所享受的权利,是通过公民为社
会所尽的义务来确定的。如果不尽相应的义务,社会就不存在行使这种权利的条件,
可见,权利和义务相伴相生,二者是对等的 (4 分)
27.只要经济高度发展,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5 分)
答:这个观点是不全面的或错误的。(1 分)。
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
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
“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 分)
28.同学,通过法律常识的学习,相信你已经知道了国家为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制定了
两部专门法律,并懂得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的道理。(12 分)
(1)请你写出这两部专门法律的名称。(2 分)
(2)结合其中一部专门法律规定的有关内容,谈谈应如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10 分)
答:(1)、《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评分要求:①从《未成年人保护》的家庭、学校、社会、司法保护的有关内容进行综
合说明,叙述清楚,言之有理,术语使用恰当、准确, 并能结合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
力的要求加以说明,再给 8—10 分;②仅从《未成年人保护法》或《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规定的某毛锸的内容加以分析说明,且能结合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的要求答题,叙述
清楚,言之有理,术语使 用恰当、准确,可给 6—8 分;③答题空泛,叙述一般,可给 4--6
分;④答题空泛,叙述不清楚,远离题意,可给 2---4 分。
29、材料一:“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发展科技教育和壮大人才队伍,是提升国家竞
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最根本的是加快科技教育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
材料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指出,增强自主创
新能力,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下列问题:(12 分)
(1) 简要谈谈为什么要重视科技教育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6 分)
(2) 列举至少二个你所知道的我国 科技方面创新的成果或事例,谈谈怎样把自己培养成
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答: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对经济发展具有巨大推动作用,科技进步在国民生产总值
中贡献的比例越来越大;
教育是促进社会进步、经济繁荣的物质力量,实现四个现代化,科学技术是关键,基础
在教育;当今世界的竞争,其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归根到底
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3 分)
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发展科技必须有人才,人才靠教育培养,只有高度
重视发展科技教育和人才队伍建设,我国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 分)
(评分时不宜死扣以上文字表述,只要考生能围绕上述中心内容阐述,言之有理均可给分)
(2)①举例(只要是有关创新的科技成果或事例即可给分)。(2 分)
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参加科技实践活动,勤于探究,不耻下问,善于质
疑,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等。(4 分)
(评分时不宜死扣以上文字表述,考生只要能结合学习生活的实际,谈出培养创
新精神的想法、做法,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