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06年湖南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资料共5页,全文预览结束
2006 年湖南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著作不属于《四书》范围的是 A.《大学》 B.《中庸》 C.《春秋》 D.《论语》 2、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撰写的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教育漫话》 D.《民本主义与教育》 3、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有多种途径,其中最主要的途径是是 A.家庭教育 B.社区教育 C.发明创造 D.学校教育 4、在校园文化的多种表现形态中,核心是 A.校园物质文化 B.校园环境文化 C. 学校精神文化 D. 校园的组织制度文化 5、“揠苗助长”教育方式的错误在于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和阶段性原则 B.不平衡性原则 C.互补性原则 D.个别差异性原则 1-5:C、B、D、C、A 6、确定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B.社会本位论 C.个人本位论 D.中国具体实际 7、提倡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主要强调的是师生之间的 A.权利平等 B.义务平等 C.知识平等 D.人格平等
8、在学生具有的权利中,最主要的权利是 A.人身权 B.名誉权 C.隐私权 D.受教育权 9、在德育过程中,学生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是相互作用的,其中 A.“知”是关键 B.“情”是关键 C.“意”是关键 D.“行”是关键 10、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依据的是 A.课程制定者 B.课程任务 C.课程功能 D.课程组织核心 6-10:A、D、D、D、C 11、我国义务教育教学计划具有 A.强制性、普及性、基础性 B.强制性、普及性、民主性 C. 强制性、阶段性、基础性 D.强制性、开放性、针对性 12、在学生认识发展的下列阶段中,教学的中心环节是 A.引起学习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 运用知识 13、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时应选择 A.讲授法 B.谈话法 C.启发法 D.练习法 14、内容型教学策略的两条主要途径是指 A.结构化策略和问题化策略 B.结构化策略和生活化策略 C.问题化策略和全面化策略 D.生活化策略和全面化策略 15、班主任根据学校整体办学思想在主客观条件许可的范围内进行相对理想的班级模式设计 时,最主要的是要 A. 制定班级建设的目标 B.寻找实现目标的途径 C.选择实现目标的具体方法 D.确定实现目标的工作程序 11-15:A、B、B、A、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20 个空,每空 1 分,共 20 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7.爱弥尔 18.相对独立 l9.动力 20.成熟 21.差别性 22.教育目的 17、卢梭是启蒙时期的法国思想家、教育家。在其作品《____________》中,他大力宣扬自 然主义的教育理想,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 18、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有着巨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但教育仍然具有____________性。 19、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表现在它不但能为教育的发展提供____________,而且还能为教 育的发展指明方向。 20、____________是个体生长发育的一种状况,指的是个体的生理和心理机能与能力都达到 比较完备的阶段,即已由儿童成长发育为成人。 21、发展个性,是要在人的共同性的基础上,充分把人的____________表现出来,从而使每 个人都具有自主性和独特性,实现生命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 22、__________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无论是教育政策的制 定,教育制度的建立,还是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方法的选择及效果的评价等,都受到它的 制约。 23.身心健康 24.自我教育 25.因材施教 26.进程 27.教科书 29.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30.理论联系实际 23、搞“题海战术”加重了学生负担,是对学生____________权的侵害。 24、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向积极因素方面转化,教育者要注意提高受教育者____________ 的能力。 25、在教育工作中要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贯彻____________德育原则的基本要 求。 26、课程是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____________的总和。 27、三个层次的课程文件是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____________。 29、教学要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根本目的。 30、“空洞的毫无根据的理论是一点用处也没有的。理论不能脱离实际,事实不能离开思想”, 这句话说的是教学应当遵循_______________原则。
31、与人类的认识过程相比,教学过程是一种____________的认识过程。 31.特殊 32.备课 33.分组教学 34.集体 35.数量多少 32、______________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33、在教学史上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____________制、设 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等。 34、在当前班级管理实践中,有两种领导方式运用得比较多,一是“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 二是“____________中心”的领导方式。 35、 在 交 往 中 , 个 体 与 个 体 、 群 体 与 群 体 、 群 体 与 个 体 的 交 往 类 型 是 按 交 往 双 方 的 ________________的不同来区分的;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交往类型是按交往双 方所承担的社会角色的不同来区分的。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30 分。 36、简述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37、遗传对个体发展有何意义? 38、简述学生应承担的主要义务。 39、简述德育过程的规律。 40、在课程实施中需要分析的教学任务通常包括哪些方面? 41、作为“人际关系的艺术家”,班主任应如何指导学生的交往活动?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42、有人认为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各方面都优秀的“全才”,而“全才”在目前社会条件下 是很难有的,因而素质教育无法贯彻实施。 你认为这个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43、传统教育倾向于把师生关系看作是单一的传与受的关系,不适当地强调教师的权威和意 志,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儿童中心主义又走向另—个极端,把教师降到从属地 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正确地处理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针对这一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36.见 P12-13 37.见 P71-72 38.见 P106 39.见 P198-201 40.见 P141 41. 见 P235 42. 见 P95-98 43.见 P117-121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