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重庆巴南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A 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Na 23
Mg 24
S 32
C1 35.5
Ca 40
一、选择题 (本大题包括 16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2 分)每小题只有个选项符合题意。
1.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物质的大量排放不违背该理念的是( )
A. 氮气
B. 二氧化硫
C. 固体粉尘
D. 工业废水
【答案】A
【解析】氮气是空气的成分,不是空气污染物,大量排放不污染环境;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
中易形成酸雨;固体粉尘的大量排放,会污染空气;工业废水会污染水体。故选 A。
2.端午节吃粽子是传统习俗,在制作粽子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水洗糯米
B. 刀切肉块
C. 粽叶包粽
D. 烧火煮粽
【答案】D
【解析】水洗糯米、刀切肉块和粽叶包粽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烧火煮粽
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 D。
3. 安全事故无小事。下图是一种危险化学品警示标记,在运输时应张贴该标记的是( )
A. 食盐
B. 鞭炮
C. 烧碱
D. 酒精
【答案】C
【解析】食盐没有腐蚀性;鞭炮在运输易发生爆炸;烧碱有腐蚀性,属于腐蚀品;酒精在运
输易发生火灾。故选 C。
4. 我市拥有丰富的页岩气,它与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相同。下列关于页岩气的说法不正确的
是( )
A. 它是混合物
B. 它是不可再生能源
C. 它的主要成分是有机物
D. 加压使它液化,其分子间的间距不变
【答案】D
【解析】页岩气与天然气一样,主要成分是甲烷,还含有其他物质,属于混合物;页岩气属
于化石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页岩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
于有机物;加压使它液化,其分子间的间距变小。故选 D。
1
5. “关爱生命,拥抱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下列说法不科学的是( )
A. 加铁酱油可预防贫血病
B. 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腌制腊肉
C. 甲醛有防腐作用,但不能浸泡食材
D. 煮沸是降低硬水硬度的方法之一
【答案】B
【解析】加铁酱油中含有微量元素铁,可预防缺铁性贫血;亚硝酸钠有毒,不能用亚硝酸钠
代替食盐腌制腊肉;甲醛能够破坏人体中的蛋白质,对人体有害,不能浸泡食材;生活中最
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硬度。故选 B。
6. 化学实验操作应严谨规范,下列操作符合要求的是( )
【答案】B
【解析】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收集氢气在试管中,用拇
指堵住试管口,管口向下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
气不纯,需要再收集,再检验,直到听到轻微的响声,才表明氢气已经纯净;闻气体的气味
时,应用手轻轻扇闻,不能直接凑到瓶口用鼻子闻;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不能用嘴吹,
用嘴吹易引发危险。故选 B。
7. 某品牌的小食品贴有如右图所示的标签,从营养均衡的角度分析,该食品还缺少的营养
素是( )
A. 维生素
B. 蛋白质
C. 油脂
D. 糖类
【答案】A
【解析】人体必需的六大营养素: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水,无机盐;牛肉中富含
蛋白质,面粉、白砂糖富含糖类、氯化钠中富含无机盐、食用油中富含油脂,还缺少水和维
2
生素。故选 A。
8.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水是一种化学资源
B. 水是一种常用溶剂
C. 活性炭在净水过程中起着吸附和消毒作用
D.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得到两种单质
【答案】C
【解析】水是生命之源,水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属于化学资源;水能溶解许多物质,
水是一种最常见的溶剂;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在净水过程中起着吸附作用,不能消毒;水在
通电的条件下分解得到氢气和氧气两种单质。故选 C。
9. 王林同学喜欢做化学实验,下图是他给化学药品贴的标签,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化学式为 Na2CO3;高锰酸钾的化学式为 KMnO4;五氧化二磷
的化学式为 P2O5;硫酸铁的化学式为 Fe2(SO4)3,硫酸亚铁的化学式为 FeSO4。故选 D。
10. 碳 12 是指含 6 个中子的碳原子。下列对氧 16 和氧 18 两种氧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子数相同
B. 质量相同
C. 电子数不相同
D. 16 和 18 表示原子个数
【答案】A
【解析】氧 16 和氧 18 两种氧原子属于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氧 16 和氧 18 两种氧原子的
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质量不同;氧 16 和氧 18 两种氧原子的质子数相同,电子数相
同;16 和 18 表示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故选 A。
11. 研发高性能“中国芯”是我国信息产业的当务之急。“中国芯”的主要材料是高纯度的
单质硅,工业上用 SiO2+2C
Si+2CO↑来制取粗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成 CO 的原因是 O2 不足
B.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C. 硅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比氧元素多 D. 该反应体现了 C 的氧化性
【答案】B
【解析】该反应没有氧气参与,生成一氧化碳与氧气无关;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硅元素在
地壳中的含量比氧元素少;在该反应中 C 得到了氧元素,体现了 C 的还原性。故选 B。
12. 民间常用川乌、草乌泡制药酒。川乌、草乌含有少量有毒物质乌头碱(化学式为
3
C34H47NO11),药酒使用不当会造成中毒。下列关于乌头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乌头碱由四种元素组成
B. 乌头碱分子中 C、H 原子个数比为 34:47
C. 乌头碱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只生成 CO2 和 H2O D. 每个乌头碱分子由 93 个原子构成
【答案】C
【解析】根据乌头碱化学式为 C34H47NO11 判断乌头碱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一
个乌头碱分子中 C、H 原子个数比为 34:47;乌头碱在空气中充分燃烧除生成 CO2 和 H2O 外,
还会生成含氮的化合物;每个乌头碱分子由 34 个碳原子、47 个氢原子、1 个氮原子和 18
个氧原子构成的,共含 93 个原子。故选 C。
13. 实验室常用 2KClO3
2KCl+3O2↑来制取 O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MnO2 加快了反应速率
B.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 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 O2 的质量
D. 反应前后氯元素呈现的化合价分别为+3 价和-1 价
【答案】D
【解析】实验室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加快了
反应速率;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产生氧气的质量;
在氯酸钾中,钾元素显+1 价,氧元素显-2 价,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判
断氯酸钾中氯的化合价为+5 价,在氯化钾中氯的化合价-1 价。故选 D。
14. 食醋里通常含有 3-5%的醋酸( CH3COOH),食醋与鸡蛋壳反应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的气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B. 加水稀释食醋,溶液 pH 变小
C. 醋酸在水溶液里能解离出 H+
D. 不宜用铝制容器盛装食醋
【答案】B
【解析】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钙、水和二氧化碳;加水
稀释食醋,溶液的酸性减弱,溶液 pH 变大;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属
于酸,醋酸属于酸在水溶液里能解离出 H+;铝是活泼金属,能与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铝和氢气,
不宜用铝制容器盛装食醋。故选 B。
15. 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能自燃并生成一种红色氧化物。对比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
气中能剧烈燃烧的事实,某同学得出的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4
A. 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自燃的产物不是四氧化三铁
B. 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条件下生成物可能不同
C. 有些物质燃烧时温度不需要达到着火点
D. 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是反应能否发生的因素之一
【答案】C
【解析】四氧化三铁是黑色的固体,氧化铁是红色固体;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能自燃生成氧化
铁,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即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条件下生成物可能不同;物质
燃烧时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根据“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能自燃并生成一种红色氧化物,铁丝
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的事实”判断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是反应能
否发生的因素之一。故选 C。
16. 常温下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逐渐加入镁条,充分反应(忽略挥发)。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①常温下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逐渐加入镁条,反应开始前溶液质量大于 0,随着
反应的进行,溶液质量不断增加,直至稀盐酸反应完,溶液质量达到最大,之后溶液质量不
变;②镁与稀盐酸反应放热,随着反应的进行,温度不断升高,稀盐酸反应结束后,溶液温
度开始下降;③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反应开始前氢气质量等于 0,随着反应的进行,
氢气体积不断增加,直至稀盐酸反应完,氢气体积达到最大,之后氢气体积不变;④根据质
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氢元素个数、质量均不变,即反应前后氢元素质量不变。故选 C。
二、非选择题
17. 江西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出大量金器、竹简、玉器和青铜器。某些玉器含有 Al2O3,Al2O3
中铝元素显....+3..价.,青铜器上的铜锈可用酸洗,清洗后的溶液中含有铜离子...。
(1)用化学用语表示上面加点的文字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在下列几种物质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5
A.竹简
B.棉花
C.塑料
D.青铜
(3)黄金化学性质十分稳定,其外观与铜相似,常用灼烧的方法来鉴别它们,鉴别过程的化
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Cu2+
(2). C
(3). 2Cu+O2
2CuO
【解析】(1)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 价,可表示为
;铜离子带 2 个单位的正电荷,铜离
子表示为 Cu2+;(2)竹简、棉花属于天然材料;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青铜属于金属材料。
故选 C;(3)在加热的条件下,金与氧气不能反应,铜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可用
灼烧的方法来鉴别黄金和铜,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Cu+O2
2CuO。
18. 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使用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1)下列能源不属于新能源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氢能
B.核能
C.石油
D.风能
(2)锂电池可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动力,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的粒子与锂原子的化学性质最为
相似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3)锂(Li)的金属活泼性强于铝,它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新能源
汽车除了节约化石能源外,其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C
(2) B
(3)2Li+H2SO4=Li2SO4+H2↑
(4)无污染
【解析】(1)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氢能、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
生物质能等,石油属于化石燃料。故选 C;(2)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故选 B;(3)锂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
锂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Li+H2SO4=Li2SO4+H2↑;新能源汽车除了节约化石能源外,
其主要优点是无污染。
19. 将 80g M 物质加入 50g 水中,充分溶解,测得溶液的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右图所示,
按要求填空。
(1)A 点时,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2)A、B、C 三点所对应的溶液,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3)在 40℃时,M 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_g,若保持溶剂的质量不变,从 C 点对应的溶
液获得 M 的晶体,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50%
(2)C
(3)160
(4)降温结晶
【解析】(1)根据溶液的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可知,A 点时,该溶液的质量为 100g,溶液
中的 M 质量为(100 g-50g)=50g,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50%;(2)A 点对应
的溶液随温度的升高溶液的质量不断增大,A 点对应的溶液中存在未溶解的 M,A 点对应的
溶液是饱和溶液;当温度上升到 40℃,溶液的质量为 130 g,说明 80g M 物质恰好完全溶解,
B 点对应的溶液是饱和溶液;当温度上升到 60℃时, 溶液的质量不增加,C 点对应的溶液
是不饱和溶液。A、B、C 三点所对应的溶液,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C;(3)根据曲线关系图
可知,在 40℃时,80g M 物质与 50g 水形成饱和溶液,则 40℃时,M 物质的溶解度为 160g;
根据曲线关系图可知,M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若保持溶剂的质量不变,从 C 点对
应的溶液获得 M 的晶体,可以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20. 某工厂的废水中含有 MgSO4 和 FeCl3,技术人员逐渐加入 NaOH 溶液调节废水的 pH,先后
分离出两种沉淀,并通过系列处理得到有价值的产品。操作流程如下图所示。
(1)固体 A 与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操作②时,当________即可停止加热。
(2)固体 B 加热的产物是两种常见氧化物,则另一种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3)溶液 a 除了可能含有 NaOH 外,还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答案】(1)Mg(OH)2+H2SO4=MgSO4+2H2O(2)少量水(或析出大量晶体)(3)H2O(4)NaCl、Na2SO4
【解析】(1)固体 A 与某酸反应是氢氧化镁与硫酸的反应,生成的是硫酸镁和水,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 Mg(OH)2+H2SO4=MgSO4+2H2O;操作②是蒸发操作,当还有少量水(或析出大量晶体)
时停止加热;(2)固体 B 是氢氧化铁,加热的产物是两种常见氧化物,一种是氧化铁,根据
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另一种氧化物是水,化学式是 H2O;(3)溶液 a 中含有生成的氯化钠和
硫酸钠,化学式分别是 NaCl、Na2SO4。
21. 2018 年 5 月 13 日,我国首艘 001A 型国产航母开始海试,标志着我国在航海及军事领
7
域取得重大突破。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建造航母用到了钛合金,构成金属钛的粒子是________(填“原子”“分子”或“离子”),
工业制钛有种反应为:TiF4+2H2SO4
4HF+2X+TiO2,X 的化学式为_______。
(2)航母外壳用涂料覆盖,是为了防止钢铁材料与_______________接触而锈蚀。
(3)为了探究航母材料中锌、铁、铜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某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每步均充
分反应),其中能达到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稀盐酸中加入足量铁粉后,再加铜粉,最后加入锌粉
B.ZnCl2 溶液中加入足量铁粉后,再加入 CuCl2 溶液
C.ZnCl2 溶液中加入足量铜粉后,再加入铁粉
【答案】(1)原子
(2)SO3
(3)水和氧气 (4)AB
【解析】(1)金属是由原子直接构成,构成金属钛的粒子是原子;根据
TiF4+2H2SO4
4HF+2X+TiO2 可知,反应物中有 1 个钛原子,4 个氟原子,4 个氢原子,2
个硫原子,8 个氧原子,生成物中有 4 个氢原子,4 个氟原子,1 个钛原子,2 个氧原子和
2X;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不变,2X 中有 2 个硫原子,6
个氧原子,X 的化学式为 SO3;(2) 铁与氧气、水同时接触就会生锈。航母外壳用涂料覆盖,
是为了防止钢铁材料与水和氧气接触而锈蚀;(3)稀盐酸中加入足量铁粉后,能产生气泡和
氯化亚铁,再加铜粉,无明显变化,说明铜不能与氯化亚铁反应,则铁的活动性大于铜,最
后加入锌粉,锌粉表面有金属析出,说明锌能与氯化亚铁反应,则锌的活动性大于铁。该实
验能探究锌、铁、铜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ZnCl2 溶液中加入足量铁粉后,无明显变化,说
明铁不能与 ZnCl2 反应,则铁的活动性小于锌,再加入 CuCl2 溶液,铁的表面覆盖一层红物
质,说明铁的活动性大于铜,该实验能探究锌、铁、铜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ZnCl2 溶液中
加入足量铜粉后,无明显变化,说明铜不能与 ZnCl2 反应,则铜的活动性小于锌,再加入铁
粉,无明显变化,说明铁不能与 ZnCl2 反应,则铁的活动性小于锌,无法比较铜、铁的活动
性,该实验不能探究锌、铁、铜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故选 AB。
22. 规范使用仪器是实验成功的保障,结合下图所示玻璃仪器,回答问题。
(1)可用作热源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若往仪器 E 中加入块状固体,则应先将该仪器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