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3年7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评论写作真题.doc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资料共8页,全文预览结束
2013 年 7 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评论写作真题 课程代码:00658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 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 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毛泽东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说明文艺的提高和普及的问题,这是说理中的 A.运用群众语言的方法 B.巧用诗文典故的方法 C.形象化描述的方法 D.有感而发的方法 2.录像评论的基本结构原则是 A.双线互补 B.图像线的断续性 C.声音线的持续性 D.声画分离 3.编者按语的功能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提示说明、评价表态、提醒建议和 A.引导舆论 C.判断是非 B.针砭时弊 D.补充强调 4.广播评论在篇幅短小的前提下,兼顾“有物”和“易知”,就必须力求 A.省文 B.省意 C.加快播音节奏 D.多用成语典故
5.党的报刊社论不仅代表编辑部发言,而且直接表达 A.省级党委和政府的思想和政治立场 B.上级党委和政府的思想和政治立场 C.下级党委和政府的思想和政治立场 D.同级党委和政府的思想和政治立场 6.介于评论员文章与小言论之间的一种言论文体是 A.论坛评论 B.经济漫谈 C.思想杂感 D.专栏评论 7.办报刊要“采用‘明显畅快’的平民式文字”,提出该主张的人是 A.王韬 C.范长江 B.邹韬奋 D.张季鸾 8.述评区别于某些推理性评论的主要之点是 A.通过对大量新闻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B.逻辑性强 C.通过对大量背景材料进行归纳得出结论 D.说服力强 9.不同媒介的评论均应根据 A.自己受众的特点确定自己的结构方式 B.上级机关的要求确定自己的结构方式 C.广告客户的要求确定自己的结构方式 D.媒介的自身形式确定自己的结构方式 10.新闻宣传和新闻评论所赞誉的对象和源泉是
A.重大新闻事件和新闻典型 B.突发性新闻事件 C.社会生活中新人、新事、新经验、新气象 D.基层的广大干部和群众 11.篇幅最短,依附性最强的一种新闻评论体裁是 A.评论员文章 C.编者按语 B.短评 D.述评 12.专栏评论的表述方式有赞誉式、论辩式、随感式和 A.议论式 C.针砭式 B.类比式 D.讨论式 13.出自毛泽东手笔的于 1942 年 10 月 12 日发表在延安《解放日报》社论《红军的伟大胜 利》属 A.阐述型社论 B.启迪型社论 C 评介型社论 D.论辩型社论 14.仅次于社论的重要评论是 A.短评 B.评论员文章 C.专栏评论 D.杂文 15.下面新闻评论的论据中,不属于理论性论据的是 A.现行的法令、条例 B.公认的结论、论断 C.具有典型性的人、事 D.带有哲理性的格言、谚语 16.在新闻宣传的各种方式中,最直接地宣传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方式是 A.新闻调查 C.新闻报道 B.新闻评论 D.新闻论文
17.《“用谁谁行”还是“谁行用谁”》这则标题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喻法 C.回环法 18.新闻评论的感染力如何,首先要看它的 A.内容 C.语言 19.选题和立论的前提是 A.熟读经典 C.调查研究 20.电视评论的标题由 B.比拟法 D.双关法 B.修辞 D.结构 B.善于决断 D.角度新颖 A.单一的文字符号构成 B.单一的图像符号构成 C.单一的声音符号构成 D.多种传播符号构成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 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1.新闻述评的类型有 A.经验述评 B.工作述评 C.思想述评 E.事件述评 22.杂文的主要特点有 D.形势述评 A.文艺性的政论 B.强烈的战斗性 C.生动泼辣 D.据实直书 E.简洁精粹
23.新闻评论说理论述的基本要求是 A.论据和论点的结合 B.虚和实的结合 C.声音和画面的结合 D.破和立的结合 E.严肃和生动的结合 24.新闻评论结尾的方式有 A.呼应开头 B.作出结论 C.提出呼吁 E.举一反三 25.新闻评论中批驳的方法有 D.引发思考 A.用典型论据批驳错误观点 B.揭穿对方论据的虚假 C.澄清概念,明辨是非 D.运用归纳式结构法 E.“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26.选题 27.输入式融合法 28.阐述型社论 29.“类交流”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24 分) 30.新闻评论的功能作用有哪些?
31.怎样才能体现和增强立论的针对性? 32.就规格而言,评论员文章与社论有何区别? 33.论坛评论的优势表现在哪些方面? 五、操作与分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34 小题 14 分,第 35 小题 20 分,共 34 分) 34.分析题:根据新闻评论写作原理,分析下面作品的写作特点。(字数 400 左右)(14 分) “网友曝”是一种很恶劣的新闻文风 曹 林 近来冠以“网友曝”的新闻很是多。有网友曝“湖北 29 岁市长清华研究生导师年赚千 万,只顾赚钱和外出讲课,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指导学生撰写论文”。网友曝“广东省 妇联单位家庭杂志社以‘吃水果’,名义开出 100 多万元虚假发票”,网友曝“发现中石化大 楼 1200 万的天价吊灯”,网友曝“昆明最腐败科级官员 400 万豪宅随便买”,网友 曝“山西某大学 60 对教工夫妇为分房假离婚”…… 刊发这些新闻,既有地方都市报,也有严肃的地方党报——类似挂着“网友曝”名头的 新闻,正在媒体大行其道、泛滥成灾。广东和四川甚至有媒体开设了刊载“网友曝新闻”的 专版,专门从网上寻找这样的新闻线索,不经调查就把网贴曝光的信息当做新闻原封不动地 搬到新闻版上。“网友曝”式报道,不仅成为一种文风,甚至已成为一种舆论监督新文体、 新范式。纸媒记者不经严谨的调查和细致的核实,就以“网友曝”的叙述方式将网贴内容当 新闻报道出来,这是一种违反新闻专业要求、很不负责任的行为。靠“网友曝”去剪辑新闻, 是一种非常浮躁、很恶劣的新闻文风。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民众掌握了传播主导权和话语权的时代,传播不再是政府主导的、自 上而下的线性传播,而是多中心、非线性的传播。网络技术降低了传播门槛和传播成本,普 罗大众第一次真正掌握了传播的主导权,人们不再只是被动地等着政府发布信息,只要能有 一台电脑与一根网线,作为“自媒体”的个人,就能成为信息发布的中心,在网上发言和发 布消息—这对纸媒不是冲击,而是福音。因为网络能突破许多信息瓶颈,使记者获得更多的 信息源和新闻线索。以前记者很多时候只能借助政府渠道和关系网获得报道线索,而如今却 能借助网友的曝光,获得政府豪华办公楼、官员公费旅游清单、史上最牛官员别墅等丰富的 线索。不得不感谢这个伟大的网络传播时代,感谢那些“公民记者”,使记者掌握到过去根 本不可能掌握的信息源。 但对这个新闻富矿,这个诱引着记者职业冲动的信息源,纸媒一定不能失去职业判断, 不能被网友曝光内容的新奇和刺激冲昏头脑,一定要当好把关人的角色。以纸媒的严 谨捍卫新闻的品质,保卫新闻人的荣耀,守护新闻纸的公信力。 “网友曝”的叙述方式和报道文风,就降低了新闻纸的公信力。网友曝光某些信息,这
是他在行使公民的监督权和表达权,当然也是他的责任,他要为他的曝光承担责任,发布假 消息了、诬陷他人了或者无中生有了,他要承担相应的责任—网友曝什么,这是网友的事, 当记者看到这样的新闻线索时,就不能陷入网友曝光所预设的判断和逻辑,被不明来源的网 贴牵着鼻子走,被那种愤怒的情绪所感染,而要有自己理性的判断。将这样网贴 内容搬到新闻纸上时,就更应该非常慎重了。没有确切的新闻源,不经过细致的调查,没有 靠得住的证据,就不能当做新闻报道出来。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真实是新闻 的生命,没有真实性,事实都不确定,还能叫新闻吗? 网友当然是可以曝光丑恶的,但当记者将这样署着自己名字的新闻报道出去时,就不能 “网友曝”了,而应该亲自调查和核实,新闻叙述的方式就要由“网友曝”转换成“记者调 查发现”,网友曝光的信息,要经过记者核实才能写到新闻纸上——这不仅是叙述方式的转 换、更是赋予了网贴内容以新闻的生命。可许多“网友曝”式新闻,缺乏这种叙述的转换, 我真惊诧于一些记者的大胆,网友怎么曝,他就敢怎么写,没有自己的调查,纯 粹是对网贴的剪贴加上其他网友的评论。比如“网友曝湖北 29 岁市长清华研生导师年赚千 万”这条新闻,绝大部分内容摘自网贴,那个导师拒绝采访后,记者就放弃了对网贴真实性 的继续调查,当做新闻报道了出来。 “网友曝”式报道的实质,就是不核实先曝光,再倒逼事主公布相关信息,这是一种很 危险的操作方式。不错,有时候这样的报道确实会倒逼出真新闻,最终结果也证明网友 所曝不假——但这样的“成功经验”并不能证明新闻就能这样写。实际上,由于网络的匿名 性,网络传播的无序性,网贴内容很多时候乃网友编造。比如,前段时间的“医药代表艾滋 传言”、“钞票抽不让座女”、“山东聊城某燃气公司的公关维护计划”等等,最终都被证明是 假新闻。纸媒不能玩飙车式曝光,不要以为冠以一个“网友曝”,当最终证明是假新闻时就 可以把责任都推给网络。只要刊登在新闻纸上,媒体和记者就得为其真实性负责,为刊登了 “假新闻”而蒙羞。网络鱼龙混杂,担当舆论监督尖兵的同时,也越来越成为一个虚假信息 的大酱缸,记者对网上那些充满新闻诱惑的“网友曝”,一定要保持新闻人的理性判断力。 网络与纸媒配合进行舆论监督,应该互相利用各自的优势,而不能在浮躁中强化各自的 弱点——这一点,纸媒尤其要当好把关人的角色。不靠谱的“网友曝”在纸媒大行其道,任 由这种浮躁的新闻文风盛行,最终只能伤害到整体的舆论监督生态,网络和纸媒的公信力都 会大打折扣。 (原载《中国青年报》2009 年 7 月 21 目) 35.操作题:就下面报道写一篇短评,题目自拟。(字数 500 左右)(20 分) 坚守的力量——记残疾农村电影放映员马恭志 新华网北京 10 月 6 日电(记者 赵超) 他虽然步履蹒跚,却意志坚定;他虽然身材矮 小,却充满力量。这位让当地人感到钦佩和亲切的残疾人,就是湖南省永兴县柏林镇农村电 影放映队队长马恭志。
马恭志 5 岁那年,因小儿麻痹症落下终身残疾。但马恭志生性乐观,每当村里来了电影 放映队,他总是帮着忙前忙后,渐渐地,他爱上了电影和电影放映员这个职业。 马恭志 15 岁那年,一家人倾尽所有积蓄,买下一台老式电影放映机,他从此走上了电 影放映之路。但是,身有残疾的马恭志根本挑不动一百多斤重的放映设备,每次去各村放电 影,都是他和母亲两个人在崎岖的山路上爬上爬下。 没想到,这一走就是 23 年。马恭志在山路上累计行程 20 多万公里,放映电影超过 5 万场,观众达 250 余万人次。 马恭志喜欢学习。为了提高电影放映水平,只有初中文化的马恭志自学完成了电影技工 中专课程,拿到了电影放映技术最高的甲级资质。为了提高电影鉴赏水平,他边工作边自学, 取得了大专文凭。 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同时,马恭志还利用电影放映,带动乡亲们学习进步。在每场 电影放映前,马恭志都会先播一段自己用幻灯片制作的“加演片”,内容涉及方方面面,有 新出台的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有农业科普知识,有安全用电、防火知识,还有寓言故事。 马恭志希望用这种方式做一名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和农民发家致富的引领者。 近 5 年来,马恭志自己动手制作幻灯片、图片达到 4500 多张,他制作的《是罪恶之源》、 《六合彩的危害》等专题片感化了一批又一批沉迷于的群众,《网络妈妈》、《法官妈妈》等 专题片走进学校放映,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 这几年,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了,电视机也普及了,看露天电影的观众越来 越少了。但马恭志并未选择放弃。“看露天电影时,大家可以坐在一起,边看边交流,有说 有笑,这是其他的娱乐方式取代不了的。”马恭志说。 如今,马恭志依然扛着他的电影放映机,奔走在山间小路上,继续演绎着他的“电影人 生”。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