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VHDL-模型机.doc

第1页 / 共62页
第2页 / 共62页
第3页 / 共62页
第4页 / 共62页
第5页 / 共62页
第6页 / 共62页
第7页 / 共62页
第8页 / 共62页
资料共62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摘 要
Abstract
目 录
1 绪论
1.1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
1.2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2 基于VHDL编程的基础知识
2.1 VHDL语言概述
2.2 VHDL的设计流程
2.3 有关Quartus II 的介绍
2.4 本课题基于Quartus II的设计流程
3 基于VHDL8位模型机的原理与设计
3.1 模型计算机的原理
3.2 模型机的总体设计要求
3.3 模型机逻辑框图的设计
3.3 模型机的指令系统设计
3.4 模型机的指令执行流程设计
3.5 基于VHDL8位模型机各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3.5.1 算术逻辑单元ALU模块
3.5.2 累加器模块
3.5.3 控制器模块
3.5.4 节拍发生器
3.5.5 指令寄存器模块IR和指令译码器
3.5.6 时钟产生器
3.5.7 程序计数器模块
3.5.8 地址寄存器MAR
3.5.9 存储器RAM
3.5.10 数据寄存器DR
4 基于VHDL的8位模型计算机的实现
4.1 基于VHDL的微程序执行流程图
4.2 8位模型机的顶层原理图设计
4.3 基于VHDL的8位模型机工作流程
4.4 顶层VHDL源程序设计
4.4.1 头文件cpu_defs的VHDL设计
4.4.2 CPU的VHDL源程序设计
4.5 8位模型机的整体实现
结 论
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摘 要 随着计算机在人们生活中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性的提高,为了更方便的为大众使用, 发展计算机性能成为 IT 行业的热点,但计算机的内部结构极其复杂,为了便于研究便 产生了模型计算机。 本文完成了基于 VHDL 的 8 位模型计算机的设计与实现。文中首先阐述了 8 位模型 计算机的原理,然后对其十个功能模块(算术逻辑运算单元,累加器,控制器,地址寄 存器,程序计数器,数据寄存器,存储器,节拍发生器,时钟信号源,指令寄存器和指 令译码器)进行了分析与设计。最后在 Quartus II 9.0 环境下进行了仿真,完成了 8 位模 型计算机的整体实现。 本文综合了计算机组成原理和数字逻辑与系统设计的知识,设计的 8 位模型计算机 能更方便的了解计算机内部构造和工作原理。整个系统的开发体现了在 Quartus II 软件 平台上用 VHDL 设计数字控制系统的实用性。 关键词:8 位模型机 ; Quartus II ;VHDL 语言 I
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Abstrac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importance and indispensability in computer in people's life,in order to use more conveniently for public ,computer performance is becoming a hot in the IT industry development.but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computer is very complicate,Computer model simplifies the difficulty of the research. This article completed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eight model computer based on VHDL.First ,this article expounds the principle of eight model computer,then divides it into 10 modules(arithmetic logic unit, accumulator, controllers, address register, the program counter and data registers, memory, beat generator, a clock signal, instruction register and instruction decoder)and analyse and design each of them.Finally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the Quartus II 9.0 simulation, completed overall implementation of the 8 model computer. The analysis and design of the eight model computer integrated the knowledge of computer constitute principle and Digital logic and system design. The design of the eight model computer can be more convenient to understand internal structure and working principle.The whole system development manifests the practicability of designing the numerical control system on the Quartus II software platform with VHDL. Key words: eight model computer ; VHDL language; Quartus II II
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目 录 1 绪论...................................................................................................................................... 1 1.1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 1 1.2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 2 基于 VHDL 编程的基础知识............................................................................................. 4 2.1 VHDL 语言概述........................................................................................................ 4 2.2 VHDL 的设计流程.................................................................................................... 5 2.3 有关 Quartus II 的介绍.............................................................................................6 2.4 本课题基于 Quartus II 的设计流程..........................................................................8 3 基于 VHDL8 位模型机的原理与设计............................................................................... 9 3.1 模型计算机的原理.................................................................................................... 9 3.2 模型机的总体设计要求............................................................................................ 9 3.3 模型机逻辑框图的设计.......................................................................................... 10 3.3 模型机的指令系统设计.......................................................................................... 10 3.4 模型机的指令执行流程设计.................................................................................. 11 3.5 基于 VHDL8 位模型机各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12 3.5.1 算术逻辑单元 ALU 模块..............................................................................12 3.5.2 累加器模块.................................................................................................... 14 3.5.3 控制器模块.................................................................................................... 18 3.5.4 节拍发生器.................................................................................................... 21 3.5.5 指令寄存器模块 IR 和指令译码器.............................................................. 24 3.5.6 时钟产生器.................................................................................................... 28 3.5.7 程序计数器模块............................................................................................ 30 3.5.8 地址寄存器 MAR.......................................................................................... 33 3.5.9 存储器 RAM.................................................................................................. 36 3.5.10 数据寄存器 DR............................................................................................38 4 基于 VHDL 的 8 位模型计算机的实现........................................................................... 42 4.1 基于 VHDL 的微程序执行流程图......................................................................... 42 8 位模型机的顶层原理图设计............................................................................... 43 4.2 III
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4.5 4.3 基于 VHDL 的 8 位模型机工作流程..................................................................... 44 4.4 顶层 VHDL 源程序设计......................................................................................... 46 4.4.1 头文件 cpu_defs 的 VHDL 设计...................................................................46 4.4.2 CPU 的 VHDL 源程序设计.......................................................................... 47 8 位模型机的整体实现........................................................................................... 55 结 论........................................................................................................................................ 57 致 谢.............................................................................................................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 A 英文原文.......................................................................................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 B 汉语翻译....................................................................................... 错误!未定义书签。 IV
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1 绪论 1.1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 本课题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动脑和动手解决计算机设计中的实际问题。综合运用所学 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和VHDL语言编程技术,在Quartus II环境下实现8位模型计算机功 能并进行波形仿真。融会贯通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内容,通过知识的综合运用,加深 对计算机系统各个模块的工作原理及相互联系的认识。 1.2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计算机日新月异的发展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在我国电子计算机 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较快。从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研制高性能计算机,其发展的阶 段与国际发展相类似,也经历了大型机,超级计算机,高性能计算机时代。 第一阶段(1957—1962 年) 1957 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成功了中国第一台模拟式电子计算机。1958 年,中 国第一台计算机——103 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所与北京有线电厂共 同研制成功,运行速度每秒 1500 次,字长 31 位,内存容量 1024B。1959 年,中国研制 成功 104 型电子计算机,内存容量为 2048B,字长 39 位,运算速度为每秒 10000 次, 为我国尖端武器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60 年,中国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 ——107 型通用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其字长 32 位,内存容量为 1024B,有加减乘除等 16 条指令,主要用于弹道计算。 第二阶段(1963—1972 年) 1963 年,中国第一台大型晶体管电子计算机——109 机研制成功。这标志着中国电 子计算机进入了第二代。1964 年,441B 全晶体管计算机研制成功,字长 40 位。1965 年,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子计算机 DJS-Ⅱ型的操作系统编制完成。1967 年,新型晶 体管大型通用数字计算机诞生。1968 年,北京大学承接研制百万次集成电路数字电子计 算机——150 机。1970 年,中国第一台具有多道程序分时操作系统和标准汇编语言的计 算机——411B-Ⅱ型全晶体管计算机研制成功。1972 年,每秒运算 11 万次的大型集成电 路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第三阶段(1973—1982 年) 1973 年,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字长 48 位,存储容量 1
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13KB。1974 年,DJS-130,131,132,135,140,152,153 等 13 个机型先后研制成功。 1976 年,DJS-183,184,185,186,1804 机研制成功。我国台湾省台中农学院发明了 第一代仓颉输入法。1977 年,中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 DJS-050 机研制成功。1979 年, 中国研制成功每秒运算 500 万次的集成电路计算机——HDS-9。1981 年,中国研制成功 的 260 机平均运算速度达到每秒 1000 万次。《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GB 2312—1980 国家标准正式发布实施。 第四阶段(1983—1992 年) 1983 年,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功“银河 I 型”巨型计算机,运算速度达到每秒 1 亿次。 1985 年,华光 I 型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投入生产。1986 年,中华学习机投入生产。1987 年,第一台国产的 286 微机——长城 286 正式推出。1988 年,第一台国产 386 微机—— 长城 386 推出,中国发现首例计算机病毒。1990 年,中国首台高智能计算机——EST/IS 4260 智能工作站诞生,长城 486 计算机问世。1992 年,中 国最大的汉字字符集——6 万计算机汉字字库正式建立。 第五阶段(1992 年至今) 1993 年,中国第一台 10 亿次巨型银河计算机 II 型通过鉴定。1995 年,曙光 1000 大型机通过鉴定,其峰值可达每秒 25 亿次。1997 年,银河-Ⅲ并行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1999 年,银河-Ⅳ巨型机研制成功。 而在国外电子计算机要比我们早十几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式计算机于 1946 年 2 月 15 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它的名称叫 ENIAC,是电子数值积分式 计算机(The Electronic Numberical Intergrator and Computer)的缩写。它使用了 17468 个真 空电子管,耗电 174 千瓦,占地 170 平方米,重达 30 吨,每秒钟可进行 5000 次加法运 算。ENIAC 诞生后短短的几十年间,计算机的发展突飞猛进。主要电子器件相继使用 了真空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引起计算 机的几次更新换代。每一次更新换代都使计算机的体积和耗电量大大减小,功能大大增 强,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宽。特别是体积小、价格低、功能强的微型计算机的出现,使得 计算机迅速普及,进入了办公室和家庭,在办公室自动化和多媒体应用方面发挥了很大 的作用。目前,计算机的应用已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可将计算机的发展过程分成以 下几个阶段:第一代为电子管计算机;第二代为晶体管计算机;第三代为中小规模集成 电路计算机;第四代为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第五代为巨大规模集成电路 新一代计算机(1990 年至现在)。 2
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四代机出现以后,日、美、欧等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积极开展新一代计算机的 研究,但由于对新一代计算机的过高期望,使得至今仍未有突破性进展,还没有哪一种 计算机被人们公认为新一代计算机的典型代表。当前,人们在改进计算机芯片制造工艺 的同时,大力研究新型计算机元件。光子元件、超导元件、生物电子元件、神经网络系 统等研究已见端倪,新一代计算机的曙光已经出现。 目前,计算机技术正朝着微型化、巨型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等方向发展。 而模型计算机是将计算机的简化,实现相同功能,在理解和研究方面更方便,更快 捷,由此更受到界内人士的好评。模型计算机的研究仍在发展当中,国内外还没有太多 的资料结果显示,本课题就是模型计算机的具体内部构造,实现各部分部件功能,了解 其工作原理。模型计算机有着重要的发展地位,在今后几年会成为研究的重点,同样是 发展计算机性能的重要途径。 3
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2 基于 VHDL 编程的基础知识 2.1 VHDL 语言概述 VHDL(Very High Speed Integrated Circuit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即超高速 集成电路硬件描述语言。美国国防部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为其超高速集成电路 VHSIC 计划提出的硬件描述语言,它是硬件设计者和 EDA 工具之间的界面。设计者使用 HDL 来描述自己的设计,并把这个描述告诉 EDA 工具,最后在 EDA 工具的帮助下进行详细 地设计及验证。 硬件描述语言发展至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并已成功地应用到系统的仿真、验证和 设计、综合等方面。目前常用的硬件描述语言有 AHDL、ABEL、VHDL、Verilog HDL 等等。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美国国防部开发的 VHDL 语言是 IEEE 标准化的硬件描述 语言,并且已经成为系统描述的国际公认标准,得到众多 EDA 公司的支持。 VHDL 语言覆盖面广,描述能力强,能支持硬件的设计、验证、综合和测试,是一 种多层次的硬件描述语言。其设计描述可以是描述电路具体组成的结构描述,也可以是 描述电路功能的行为描述。这些描述可以从最抽象的系统级直到最精确的逻辑级,甚至 门级。运用 VHDL 语言设计系统一般采用自顶向下分层设计的方法,首先从系统级功能 设计开始,对系统高层模块进行行为描述和功能仿真。系统的功能验证完成后,将抽象 的高层设计自顶向下逐级细化,直到与所用可编程逻辑器件相对应的逻辑描述。VHDL 语言还可以描述与工艺有关的信息,工艺参数可以通过设计文件语言参数来调整,不会 因工艺变化与发展而使 VHDL 设计过时。因此,VHDL 设计的生命周期与其他设计方 法相比是最长的。 VHDL 的特点:  功能强大,描述力强。  可移植性好。  研制周期短,成本低。  可以延长设计的生命周期。  具有向 ASIC 移植的能力。 4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