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福建省宁德市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 分)最早发现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的物理学家是(
)
A.焦耳
B.欧姆
C.安培
D.奥斯特
【分析】最早发现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的是奥斯特。
【解答】解:由物理学史可知,焦耳发现了焦耳定律,欧姆发现了欧姆定律,安培发现
了安培定则等,奥斯特在 1820 年一次实验中发现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故 D 符合题
意。
故选:D。
【点评】物理学上把物理学家的名字规定为一些物理量的单位,是为了纪念物理学家,
例如牛顿、安培、欧姆、伏特、焦耳等等。
2.(2 分)北斗导航卫星与地球之间的通讯是利用(
)
A.电磁波
B.次声波
C.超声波
D.空气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解答】解:
(1)超声波和次声波属于声波,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 BC 错误;
(2)空气只能作为传播的介质,而不能作为北斗导航卫星与地球之间的通讯,故 D 错误;
(3)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因此北斗导航卫星与地球之间的通讯是利用电磁波传播
的,故 A 正确。
故选:A。
【点评】卫星和地面之间都是用电磁波建立联系的。
3.(2 分)如图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
水中荷花的倒影 B.
屏幕上的手影
C.
像
观后镜中汽车的像 D.
放大镜下树叶的
【分析】①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的现象,比如透镜成像,水变浅了,水中的筷子折断了等;
②光的反射是指光线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出去的现象,比如平面镜成像、
倒影;
③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
传播形成的。
根据四幅图中形成的原理不同,对其进行分类,并选出符合要求的选项。
【解答】解:A、水中荷花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属于光的反射,故 A 不符合题意。
B、屏幕上的手影是光线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形成的,故 B 不符合题意。
C、观后镜是凸面镜,所以汽车观后镜中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 C 不符合题意。
D、放大镜把树叶“放大”,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 D 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此题与实际生活
联系密切,体现了生活处处是物理的理念。
4.(2 分)公共场所不要高声喧哗,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分析】声音的特性有三个: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
的大小,音色是指声音的感觉特性。
【解答】解:我们应该避免在公共场所高声喧哗,这里的高声喧哗的“高”,是指声音的
响度大。
故选:A。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音色、音调和响度的区别,是一道基础题。
5.(2 分)为了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要求人们(
)
A.乘车时系好安全带
B.候车时站在安全线外
C.市区行车禁鸣喇叭
D.夜间行车车内不开灯
【分析】惯性是任何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有时对我们有用、有时有害,
特别要防止惯性带来危害,据此对各选项逐一进行分析。
【解答】解:A、系安全带是防止急刹车时,人由于惯性向前撞击车体而发生事故,属于
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故 A 符合题意。
B、列车从人的面前经过时,由于列车的快速行驶,造成人和列车空气流动速度增大,空
气压强减小,人外侧空气流动速度几乎不变,压强几乎不变,人外侧压强大于人和列车
之间的压强,容易把人压向列车的方向,容易发生事故,所以在火车站站台上候车的乘
客应站在安全线外。与惯性无关。故 B 不合题意。
C、市区内“禁鸣喇叭”,是在噪声的声源处减弱噪声,与惯性无关。故 C 不合题意。
D、夜间驾驶室外的光线是比较暗的,若打开驾驶室内的灯,室内物体的光线是比较强的,
就可以通过前挡风玻璃在车前形成一个虚像(平面镜成像),干扰司机的视线;与惯性无
关。故 D 不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惯性在有些情况下对我们有利,我们要充分利用惯性;
在有些情况下,惯性对我们有害,我们要防止惯性造成的危害。
6.(2 分)光线从空气射到平静的水面,入射角为 50°,则反射光线与水面的夹角为(
)
A.0°
B.40°
C.50°
D.100°
【分析】(1)在光的反射中,入射角指的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知道入射光线与镜
面的夹角以及法线和镜面的关系,就可以求出入射角;
(2)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解答】解: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 50°,即入射角为 50°。
则光与水面的夹角为 90°﹣50°=4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也为 50°,所以反
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为 40°。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反射角与入射角的概念,同时考查了反射定律的内容,主要考
查了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知道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7.(2 分)如图的四个实验中,反映电动机工作原理的是(
)
A.
B.
C.
D.
【分析】电动机是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制成的,在选项中找出反映这个原理
的即可。
【解答】解:电动机是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制成的;
A、如图是电流磁效应的实验,说明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故 A 不符合题意。
B、是研究电磁铁的实验装置,说明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故 B 不符合题意。
C、电路中有电源,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是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故 C 符合题意。
D、电路中没有电源,是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装置,是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故 D 不符
合题意。
故选:C。
【点评】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原理图很相似,主要区别在于电路中是否有电源,有电源的
是电动机,无电源的是发电机。
8.(2 分)下列实例中,属于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搓手会发热
C.晒太阳取暖
B.用冷水冷却热鸡蛋
D.给热咖啡加冰降温
【分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过程是能量的转移过程,
而做功过程是能量的转化过程。
【解答】解:双手因摩擦而发热属于做功改变内能,故 A 正确;用冷水冷却热鸡蛋、晒
太阳取暖、给热咖啡加冰降温都是通过热传递改变了物体的内能,故 BCD 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识记能力,做对题的前提是熟记这些知识
点,并灵活运用。
9.(2 分)下列数据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 42℃
B.人的正常步行速度约为 1m/s
C.一层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 10 m
D.一个鸡蛋的重力约为 2N
【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
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A、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 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 A 不符合实际;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 4km/h=4×
m/s≈1m/s 左右。故 B 符合实际;
C、三层楼的高度在 10m 左右,一层普通教室的高度在 3m 左右。故 C 不符合实际;
D、一个鸡蛋的质量在 50g=0.05kg 左右,受到的重力为 G=mg=0.05kg×10N/kg=
0.5N.故 D 不符合实际。
故选:B。
【点评】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
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10.(2 分)如图的四幅图选自中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试弓定力”中弓的重力与秤砣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
“赶稻及菽“中牛拉犁的力大于犁拉牛的力
C.
“透火焙干”中把湿纸贴在热墙上可加快纸中水分升华
D.
“炒蒸油料”中在同一灶台上同时炒和蒸可提高能源利用率
【分析】(1)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
物体上;
(2)相互作用力的条件是: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
上;
(3)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都
是吸热的;
(4)有用的能源和总能源的比值为能源的利用率。
【解答】解:
A.“试弓定力”中弓的重力与秤砣的重力,方向都是竖直向下且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 A 错误;
B.“赶稻及菽“中牛拉犁的力和犁拉牛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二力大小相等,故 B 错
误;
C.“透火焙干”中把湿纸贴在热墙上可加快纸中水分的蒸发,故 C 错误;
D.“炒蒸油料”中在同一灶台上同时炒和蒸可提高能源的有用部分,从而提高能源利用
率,故 D 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衡力的辨别以及相互作用力的特点、物态的变化、提高能源利用
率的方法等,要注意一对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是否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11.(2 分)如表列出一些物质的比热容,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物质
水
煤油
冰
铝
铜
比热容/(J•kg﹣1•℃﹣1) 4.2×103
2.1×103
2.1×l03
0.88×103
0.39×103
A.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定不同
B.物质的物态发生变化,比热容不变
C.质量相等的铝和铜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吸收的热量更多
D.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水升高的温度更多
【分析】(1)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种类和状态有关,同种物质(状态不变)
比热相同,不同物质比热一般不同;
(2)由 Q=cm△t 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比热容小的温度升高
的多;
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热容大的吸收的热量多。
【解答】解:
A、由表中数据可知,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但也有的物质比热容相同,如煤油和
冰,故 A 错误;
B、水和冰是水的两种状态,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其比热容是不同的,说明比热容与物质
状态有关,物质的物态发生变化,比热容也会发生变化,故 B 错误;
C、由表中数据可知,铝的比热容大于铜的比热容;质量相等的铝和铜升高相同的温度,
因铝的比热容大,则根据 Q=cm△t 可知铝吸收的热量更多,故 C 正确;
D、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所以根据 Q=cm△t 可知
水升高的温度少,故 D 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比热容的相关知识,同时也考查了学生根据这个知识点对数据进行
分析归纳的能力,比较物理量大小关系时,可用相关的公式进行分析。
12.(2 分)工人用如图的机械将物体匀速提升到某一高度,若物体的重力与滑轮的重力之
比 G 物:G 滑轮=9:1,忽略绳重与摩擦的影响,则机械效率为(
)
A.10%
B.45%
C.80%
D.90%
【分析】忽略绳重与摩擦的影响,则克服动滑轮重力所做的功为额外功,机械效率η=
=
=
=
可求。
【解答】解:物体的重力与滑轮的重力之比 G 物:G 轮=9:1,G=9G 轮,
忽略绳重与摩擦的影响,则机械效率:
η=
=
=
=
=
=90%。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动滑轮机械效率,常见题目。
13.(2 分)在相同温度下,关于导体的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铜线的电阻一定比铝线的小
B.长度相同粗细也相同的铜线和铝线电阻相等
C.长度相同的两根铜线,粗的那根电阻较大
D.粗细相同的两根铜线,长的那根电阻较大
【分析】温度相同的导体电阻由导体的材料、长度与横截面积决定,与导体两端电压和
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
【解答】解:
A、导体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与横截面积有关,只知道导体的材料,不知道导体的长
度和横截面积关系,无法确定铜线与铝线电阻的大小,故 A 错误。
B、长度相同、粗细也相同的铜线和铝线,由于材料不同,则电阻不相等,故 B 错误;
C、在材料、长度相同的情况下,导体越粗,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所以,长度相同
的两根铜线,粗的那根电阻较小,故 C 错误;
D、在材料、横截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导体越长,导体电阻越大,所以,粗细相同的两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