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年北京高考数学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资料共8页,全文预览结束
2022 年北京高考数学试题及答案 本试卷共 5 页,150 分。考试时长 120 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 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 40 分) 一、选择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 目要求的一项。 1.已知全集 U  { x    ,集合 3} 3 x A  { x    ,则 U A  1} 2 x ð () A.( 2,1]  B. ( 3, 2)    [1,3) C.[ 2,1)  D. ( 3, 2]    (1,3) 2.若复数 z满足 i z   ,则 z  () 3 4i A.1 B.5 C.7 D.25 3.若直线 2 x y   是圆 1 0 ( x a  ) 2  2 y  的一条对称轴,则 a  () 1 A. 1 2 B.  1 2 4.已知函数 ( ) f x  C.1 D. 1 1 1 2x  ,则对任意实数 x,有() A. ( f x   ) ( ) 0 f x  B. ( f x   ) C. ( f x   ) ( ) 1 f x  D. f ( x   )  ( ) 0 f x 1 3 ( ) f x  5.已知函数 A. ( ) f x 在 C. ( ) f x 在        ( ) f x  π, π  6 2 π0, 3    上单调递减 cos 2 x  2 sin x ,则() 上单调递减 B. ( ) f x 在       π π, 4 12 π 7π, 4 12       上单调递增 上单调递增 D. ( ) f x 在    6.设 na 是公差不为 0 的无穷等差数列,则“ na 为递增数列”是“存在正整数 0N ,当 n N 时, na  ”的() 0 0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7.在北京冬奥会上,国家速滑馆“冰丝带”使用高效环保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 为实现绿色冬奥作出了贡献.如图描述了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所处的状态与 T和lg P 的关 系,其中 T表示温度,单位是 K;P表示压强,单位是 bar .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时,二氧化碳处于液态 时,二氧化碳处于气态 时,二氧化碳处于超临界状态 时,二氧化碳处于超临界状态 3  2 a x 2  a x a 1 0  ,则 0 a  a 2  a 4  () C.当 B.当 A.当 T  T  T  T  (2 x 220 270 300 360 4 1)  , 1026 , 128 9987 729 4  P  P  P  P  a x a x 4 3 D. 41 A.40B.41C. 40 9.已知正三棱锥 P ABC  , ,  D.当 8.若 的六条棱长均为 6,S是 ABC△ 及其内部的点构成的集合.设集 合 T  { Q S PQ   ,则 T表示的区域的面积为() 5} A. 3π 4 B. π C. 2π D.3π 10.在 ABC△ 中, AC  3, BC    4, C 90  .P为 ABC△ 所在平面内的动点,且 PC  , 1   则 PA PB A.[ 5,3]  的取值范围是() B.[ 3,5]  C.[ 6,4]  D.[ 4,6] 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 110 分) 二、填空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5 分。 11.函数 ( ) f x   1 x 1  的定义域是_________. x 12.已知双曲线 2 y  2 x m  的渐近线方程为 1 y   3 3 x ,则 m  __________. 13 . 若 函 数 ( ) f x  A sin x  3cos x 的 一 个 零 点 为 π 3 , 则 A  ________ ; f    π 12     ________. 14.设函数 ( ) f x     ax  ( x  1,  2 2) , x x   , a . a a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 若 ( ) f x 存在最小值,则 a的一个取值为________;
15.已知数列 na 的各项均为正数,其前 n项和 nS 满足 a S  n n  9( n 四个结论: ① na 的第 2 项小于 3;② na 为等比数列; ③ na 为递减数列;④ na 中存在小于 1 100 的项. 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______.   .给出下列 1,2, ) 三、解答题共 6 小题,共 85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证明过程. 16.(本小题 13 分) 中, sin 2 C 在 ABC△ (I)求 C ;  3 sin C . (II)若 6 b  ,且 ABC△ 的面积为 6 3 ,求 ABC△ 的周长. 17.(本小题 14 分) 中,侧面 BCC B 为正方形,平面 BCC B  平面 1 1 ABB A , 1 1 如图,在三棱柱 ABC A B C 1 1 1  1 1  ,M,N分别为 1 1A B ,AC的中点. 2 AB BC (I)求证: MN ∥ 平面 BCC B ; 1 1 (II)再从条件①、条件②这两个条件中选择一个作为已知,求直线 AB与平面 BMN所成角 的正弦值. 条件①: AB MN 条件②: BM MN ; . 注:如果选择条件①和条件②分别解答,按第一个解答计分. 18.(本小题 13 分) 在校运动会上,只有甲、乙、丙三名同学参加铅球比赛,比赛成绩达到9 50m. 以上(含9 50m. ) 的同学将获得优秀奖.为预测获得优秀奖的人数及冠军得主,收集了甲、乙、丙以往的比赛 成绩,并整理得到如下数据(单位:m): 甲:9.80,9.70,9.55,9.54,9.48,9.42,9.40,9.35,9.30,9.25; 乙:9.78,9.56,9.51,9.36,9.32,9.23;
丙:9.85,9.65,9.20,9.16. 假设用频率估计概率,且甲、乙、丙的比赛成绩相互独立. (I)估计甲在校运动会铅球比赛中获得优秀奖的概率; (II)设 X是甲、乙、丙在校运动会铅球比赛中获得优秀奖的总人数,估计 X的数学期望 EX; (III)在校运动会铅球比赛中,甲、乙、丙谁获得冠军的概率估计值最大?(结论不要求 证明) 19.(本小题 15 分) 已知椭圆 E : 2 2 x a  2 2 y b  1( a   的一个顶点为 (0,1) 0) A b ,焦距为 2 3 . P  作斜率为 k的直线与椭圆 E交于不同的两点 B,C,直线 AB,AC分别与 (I)求椭圆 E的方程; (II)过点 ( 2,1) x轴交于点 M,N,当| 20.(本小题 15 分) MN  时,求 k的值. | 2 x ) e x  . (I)求曲线 已知函数 ( ) f x y (II)设 ( ) g x (III)证明:对任意的 , ln(1 ( ) f x  f x ( )  在点 (0, ,讨论函数 ( )g x 在[0, s t   ,有 ( f s (0)) (0, ) f 处的切线方程; ) 上的单调性; ( ) t   ( ) f s  ) t f . 21.(本小题 15 分) 已知 , Q a a : 1 存在 , a a i i 1  ,  2 , 2 a i , a 为有穷整数数列.给定正整数 m,若对任意的 {1,2, , ,使得 0) k ,       n n ( j   a i a i 1  a i  j a i  2 a i  j   ,在 Q中 , } m ,则称 Q为 m  连续可 表数列. (I)判断 : 2,1,4 , , Q a a (II)若 Q : 1 2 , Q a a : 1 2 (III)若 是否为5  连续可表数列?是否为 6  连续可表数列?说明理由; , a 为8  连续可表数列,求证:k的最小值为 4; , a 为 20  连续可表数列,且 1 a  20    a a , 2 k k k ,求证: 7 k  . 2022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数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 40 分) 目要求的一项. 1. D2. B3. A4. C5. C6. C7.D8. B9. B10. D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 110 分)   二、填空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5 分. 11.  3  0,1 ,0 12.   13. ①. 1②. 2 14. ①. 0(答案不唯一) ②. 1 15.①③④ 三、解答题共 6 小愿,共 85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证明过程. 16.(1)  6 + (2) 6 6 3 17.(1)取 AB 的中点为 K ,连接 ,MK NK , 可得四边形 ABB A 为平行四边形, 由三棱柱  ABC A B C 1 1 1 B M MA BK KA   1 1 //MK BB , 1 ,则 而 1 1, CBB C , 1BB  平面 而 MK  平面 , 1 CN NA BK KA , //MK 平面  ,则 //NK BC ,同理可得 //NK 平面 , NK MK K NK MK CBB C ,故 平面 MKN ,   而 而   1 1 1 1 CBB C , 1 CBB C , 1 1 故平面 MKN 平面 // CBB C ,而 MN  平面 MKN ,故 1 1 //MN 平面 CBB C , 1 1 (2)因为侧面 CBB C 为正方形,故 1 1 CB BB 1 , 而CB  平面 CBB C ,平面 CBB C  平面 ABB A , 1 CBB C  平面 1 1 1 ABB A 1 1 1 BB 1 1 1 1 ,故CB  平面 平面 ABB A , 1 1 因为 //NK BC ,故 NK  平面 ABB A , 1 1 ABB A ,故 NK AB , 因为 AB Ì 平面 1 1 若选①,则 AB MN , 故 AB  平面 MNK ,而 MK  平面 MNK ,故 AB MK ,而 NK AB , NK MN N  ,
 0,1,2  , ,CB AB B  AB BB 1 CB BB 1 ,而 所以 故可建立如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 B  0,1,2   1,1,0 ,  设平面 BNM 的法向量为  n   0,2,0 ,  BM , , x y z  BN  BA  , 故      ,  ,故 1BB  平面 ABC ,    0,0,0 , 1,1,0 , M  0,2,0 , N A      n BN    ,从而  n BM     0 0 则 x    y  0   0 z  y 2  z   ,则  n   1  2,2, 1  , ,取 设直线 AB 与平面 BNM 所成的角为,则 sin  cos   , n AB  4 2 3   2 3 . //NK BC ,故 NK  平面 1 1 ABB A ,而 KM  平面 MKN , 1  ,故 1B M NK ,  1, NK 若选②,因 为 故 NK KM B B MK 而 1 所以  BB M 1 CB BB 1  B M BK ,而 1  , MB MN 2   MKN  90    ,故 1BB M MKN A B  ,故 1 1 BB 1 , ,  ,CB AB B 而 故可建立如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 B  0,1,2  ,故 1BB  平面 ABC ,   0,0,0 ,  BM  BN  BA  , A    故  0,2,0 ,   1,1,0 ,  设平面 BNM 的法向量为  n   , , x y z  ,  0,2,0 , N   1,1,0 , M  0,1,2  ,     n BN    ,从而  n BM     0 0 则 x    y  0   0 z  y 2  z   ,则  n   1  2,2, 1  , ,取 设直线 AB 与平面 BNM 所成的角为,则 sin  cos   , n AB  4 2 3   2 3 .
18.(1)0.4(2) 7 5 (3)丙 2  1 y 19.(1) 2 x 4 4 k   (2) 20.(1) y x (2) ( )g x 在[0, (3)解:原不等式等价于 ( f s 令 ( ) , ( , m x  即证 ( ) ) 上单调递增. t ( f x m x m ) t   (0) ( ) f x , ) ( ) f s   0) x t  ,  f ( ) t  f (0) , ∵ ( ) m x  ( f x t   ) ( ) f x  e x t  ln(1    x t ) e ln(1 x  , x )  ( ) m x x t  e ln(1    x t ) x t  e x t   1  x e ln(1  x )  x e  1 x  ( g x t   ) ( ) g x , 由(2)知 ( ) g x   ( ) f x  x e (ln(1  x )  1  1 x 在 ) 0, 上单调递增,  ∴ ( g x   ) t ( ) g x ,  m x 0,  上单调递增,又因为 , ∴ ( ) 0  ∴ ( )m x 在 ∴ ( ) m x m 21.(1)是 5  连续可表数列;不是 6  连续可表数列. (2)若 3   k  ,设为 :Q , ,a b c ,则至多 ,所以命题得证. x t  , (0) , b b , c a 0   a b , , c a b c , ,6 个数字,没有8 个,矛盾;
2 ,满足 1 1 a a   , 1  a  , 3 a  , 4 a a  a 4 3 j 最多有 k 种,若 i 7  a 2 4 a 4 4 3 a  , 1 a  , 2 4  .  , min k 8 a 2  , 5 j ,最多有 2Ck 种,所以最多有 当 4 k  时,数列 :1,4,1,2 Q a 1  a (3) k  C  a 3 2 , : 6  a 3 a  , 2 , , Q a a 2 1  k k  2  2 k k a ,若i  1 种, 若 5 k  ,则 1 , a a 2, a… 至多可表  , k  5 5 1  2  个数,矛盾, 15 从而若 7 k < ,则 6 k  , , 而 a b c d      e 21 个),这表明 ~a , , , , 6(6 1) a b c d e f 至多可表  2  ,所以其中有负的,从而 , a b c d e f 可表 1~20 及那个负数(恰 f , f 中仅一个负的,没有 0,且这个负的在 ~a f 中绝对值最小,同时 ~a  个数, 21 20 , , , f 中没有两数相同,设那个负数为 ( m m  , 1) 则所有数之和  { , a b c d e f , , , 1 m           ,再考虑排序,排序中不能有和相同,否则不足 20 个, , } { 1,2,3,4,5,6}    , m   m m 15 19 , 4 15 m m m 2 5 4 1   1 1 2    (仅一种方式),  1 与 2 相邻, 若 1 不在两端,则" , 1, 2 , __, __, __" x  x  ,则 5 6 ( 1) 若 6 6x  ,同理 5,4,3 3A  ,则5 2 3 x  若 形式,    (有 2 种结果相同,方式矛盾), ,故 1 在一端,不妨为" 1,2,  , A B C D , , " 形式,   (有 2 种结果相同,矛盾), 1 2 5     (有 2 种结果相同,矛盾),从而 4A  同理不行, 6A  , 5A  ,则 6 由于 7 1 2 6 故只能 1,2,6,3,5,4      ,由表法唯一知 3,4 不相邻,、 ,①或 1,2,6,4,5,3  ,② 这 2 种情形, 对①: 9 6 3 5 4 对②:8 2 6 5 3 k  . 7     ,矛盾,     ,也矛盾,综上 6 k 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