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0下半年北京教师资格初中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资料共8页,全文预览结束
2020 下半年北京教师资格初中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 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满分为 150 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26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2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 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清代画家郑燮所说的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的过程属于( )。 A.美术起源 C.美术鉴赏 【答案】B 2.如图该所示,该书体的创作者是( )。 B.美术创作 D.美术接受 B.欧阳询 A.颜真卿 C.柳公权 【答案】C 3. 如图所示《朝元仙仗图》(局部)所描绘的内容是( ) D.赵孟頫 B.佛教场景 D.历代功臣 A.道教场景 C.宫廷朝会 【答案】A 4.下列选项中,位于苏州的园林是( )。 A.个园 C.豫园 B.和园 D.拙政园
【答案】D 5.如图所示,由詹建军创作的这幅油画作品描绘的事件发生于( )。 B.抗日战争时期 D.抗美援朝时期 A.北伐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B 6. 下列对“特农神庙”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供奉雅典娜女神 B.位于现今的希腊共和国 C.建于古罗马时期 D.其柱式风格属于多利亚式 【答案】C 7.下列选项中,属于 19 世纪西方现实主义画家的是( )。 A 德拉克罗瓦 C.德加 【答案】D 8. 如图,该雕像的作者是( )。 B.安格尔 D.库尔贝 B.罗丹 D.贾科梅蒂 A 米开朗基罗 C.马约尔 【答案】B 9. 如图,该作品的作者所属流派是( )。 A. 印象派 B.野兽派
D.未来派 C.达达派 【答案】B 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色彩三要素的是( )。 A.明度 C.补色 【答案】B 11.如图,在中国画领域,这种表现手法呗称为( )。 B.色相 D.纯度 B.粉本 D.白描 B.腓肠肌 D.肱桡肌 B.设计 表现 D.综合 应用 B.具有实用性 D.强调愉悦性 A.写意 C.速写 【答案】D 12.下列选项中属于躯干肌肉的是( )。 A.三角肌 C.斜方肌 【答案】B 13.依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不属于美术课程性质的是( )。 A.凸显视觉性 C.追求人文性 【答案】B 14. 依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1 年版)》,课程学习领域划分正确的是( )。 A.造型 表现 C.书法 篆刻 【答案】A 15.依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下列选项中对美术课程总目标维度划分正 确的是课程学习领域划分正确的是( )。 A“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B.“知识与技能”“内容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人生观 C.“知识与思维”“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人生观” D.“知识与思维”“内容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答案】A 16.下列选项中,对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目标理解恰当的是( )。 A.训练美术专业技能 B.掌握美术批评方法 C.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D.辅助其他课程学习 【答案】C 17.下列选项中,属于学生合作学习方式的是()。 A.学生自主进行学习资料的搜集 B.分成小组集体完成美术作业
C.由组长负责提交美术作业 D.分成实验组和参照组进行教学 【答案】B 18.下列选项中,运用了美术教育调查研究方法的是( )。 A.对美术教育史料进行梳理 B.查找并分析美术教育文献 C.发放问卷了解学生对美术课程的态度 D.通过教学实践验证新教学方法效果 【答案】C 19.下列选项中对初中二年级“石膏几何体素描”知识与技能目标设计合理的是( )。 A.理解素描的造型规律,能够完成三个石膏几何体组合的素描 B.理解素描的历史与价值,能够完成复杂静物对象的描绘 C.理解素描的造型规律,了解石膏素描光影表现的技巧 D.掌握素描的表现方法,能够完成多幅石膏几何体组合的构图 【答案】C 20.下列选项不属于教案设计内容的是()。 A.教学目标设计 B.教学对象分析 C.课堂观测设计 D.教学重难点分析 【答案】C 21.某地以民间剪纸闻名。因此,当地教育部门在该地区普通中学推广民间剪纸系列美术课 程。该课程属于( )。 A 职业课程 B.校本课程 C.国家课程 D.地方课程 【答案】D 22.在学习“风等制作”内容时,下列选项中,符合探究式学习的是( )。 A 学生听老师讲解风筝的制作原理 B.参照民间艺人示范,学生分组完成风筝制作 C.学生搜集资料,分组讨论风筝的制作方法 D.学生课外放风筝感受放风筝的乐趣 【答案】C 23.下列选项中,对“课件应用”理解正确的是( )。 A.课件内容越多越好 B.视频不属于课件内容 C.课件具有辅助教学的功能 D.课件在教学中必不可少 【答案】C 24. 在学习《水荷花》时,下列选项中,属于“演示法”教学的是( )。 A.学生共同欣赏水墨荷花作品 B.学生模仿老师绘制水花 C.老师利用图片分析荷花结构 D.老师通过画荷叶讲解墨分“五色” 【答案】C 25.下列选项中,属于对学生美术学习表现进行评价的是( )。 A.以学生美术作业表现效果作为主要评分标准 B.把学生学习态度按照一定比例纳入评分标准 C.对学生作业进行点评 D.要求学生期末举办美术展览
【答案】B 26.王老师在课程结束时,要求同学之间进行自评,互评这种评价方式属于( )。 A.多主体评价 B.过程性评价 C.量化评价 D.诊断性评价 【答案】A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7 分,共 28 分) 27.用线条勾勒出罗中立油画作品《父亲》的构图样式、主体形象及标志性细节,并简述其 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 画家采用纪念碑式的构图,照相写实主义手法,饱含深情地刻画出农民父亲艰苦朴素的形象。 人物皮肤刻画以棕褐色为主,深沉又富有内涵,容貌刻画得极为细腻、情感深邃而含蓄。棕 褐色的皮肤与背景的金黄色形成鲜明对比,加强了画面的空间感,体现了人物形象外在质朴 美和内在的高尚美。 28.简述《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1 年版)》综合探索学习领域中的三个层次。 【参考答案】 “综合·探索”领域分为三个层次;(1)融美术各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 和“欣赏·评述”)为一体;(2)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3)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 29.以《服装设计》一课为例,简述两种教学导入的方法。 【参考答案】 导入一:教师身穿自己设计的衣服走进教室,向学生提出问题:找一找老师衣服的特别之处。 学生回答:老师的衣服在领口、袖口上装有小型的 LED 灯看起来非常漂亮具有设计感,尤其 是在运动的时候灯还会发光。教师总结:这件衣服主要是为了在夜间安全出行而设计的,这 些细节的改造与设计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如何才能让我 们平凡无奇的衣服变得更加时尚富有个性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服装设计》,走进不一样的 服装世界。
导入二:教师播放走秀视频,向学生提出问题:这是一场国际顶尖的高级成衣发布会,模特 身上的衣服“高级”在哪里呢?学生回答:这些衣服在布料、款式、色彩等方面都是新颖的 具有设计感的。教师总结:没错,每一场服装秀都有自己的主题和设计理念,那这些设计的 灵感来源于哪呢,设计者又是如何设计出别出心裁的款式的?让我们一起变身时装设计师, 体验不同的时装设计吧!这节课一起学习《服装设计》。 30.根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 年版)评价建议》简述美术课程评价功能。 【参考答案】 美术课程评价应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事实为基础,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尤其 要加强形成性评价和自我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要重视美术学 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课程评价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和发 现自己的不足,促进学生在美术学习方面的发展。同时,通过评价获得准确的信息反馈,帮 助美术教师不断改进教学工作。 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31.案例 王老师新开发了一节“撕纸拼贴”课,要求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根据撕出来的形状,运用 形式组合的规律拼贴成一幅完整的作品。 上课时,王老师先发放了材料,在讲解课程内容时,学生纷纷兴奋地撕贴,场面一度难以控 制,作业效果也不理想。问题 (1)这节课主要问題是什么?(5 分)请提出改进建议。(10 分) (2)本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是什么?(5 分) 【参考答案】 (1)问题:①在讲解撕拼知识的同时,学生们就开始纷纷操作起来,说明王老师没有控制 好课堂秩序和场面; ②王老师没有完整地呈现示范的环节,教学重点没有突出,教学难点没有突破,教学环节也 缺失; ③学生们的作业效果不理想,教学目标没有达成。 建议:①在讲解撕拼知识之前,最好设置相应的问题,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细节,为后面的 实践做好铺垫; ②设置示范的环节,王老师针对重点及难点亲自操作,示范步骤清晰,保证学生能观察的到, 提醒学生注意事项,对于难点的地方可以采用重复示范的方式,并注意边示范边讲解,保证 示范的效果; ③设置实践的环节,布置好具体的练习任务,在学生实践练习过程中教师下台巡视,指出学 生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 (2)教学重点:巧用废旧纸张上的颜色和纹理,用撕、拼、贴的方式创作生动的艺术作品。 32.案例 段老师在引导学生鉴赏董希文油画作品《开国大典》时,要求学生以自主学习形式集相关资 料,鉴赏作品并提出了评价点:是否完全理解了中国油画的特点和作品的内涵。 朱老师想改变教学评价的方式,策划在学期末举办次学生美术作业展。由于朱老师平时主要 照学生作业效泉评分,只保留了少量优秀作业,展览作品数量不足;加之,平时美术分数不 高的学生对展览也没有太大的热情。因此,导致展览计划未能实现,问题: (1)针对案例中出现的问题,朱老师运用哪种评价方式可以更好地汇集教学成果?(8 分) (2)朱老师还可以通过哪些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12 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30 分) 33.请按所提供的教材页面,设计 1 课时的教学简案。
要求: (1)写出一篇规范、完整的课时教学简案(也可以是单元中的一课) (2)恰当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3)合理地设计学习活动和作业要求。 (4)设计至少三个课堂提问。 【参考答案】 一、课题 《扮靓生活的花卉纹样》 二、课时第二课时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借鉴中国传统花卉纹样的造型与装饰特点,运用变形与装饰手法设计花卉纹样。 过程与方法:通过赏析自然界与美术作品中的花卉图案,了解花卉从写生到变形的完整过程, 学会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方法,并运用一定的组织方法,为生活用品进行装饰设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悟民族传统纹样的魅力;增强以设计和工艺改善环境与生活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花卉纹样的变形与装饰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花卉变形和装饰的方法创作一个花卉纹样。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激趣导入 多媒体展示自然界中美丽的花,引导学生观看并思考:花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除了自 然界中的花,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花?这些花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各种各样的花运用在生活中的建筑、纺织、瓷器等,不仅可以美化我 们的生活,还可以丰富精神世界。进而引出课题《扮靓生活的花卉纹样》。 环节二:直观感受 大屏幕展示一组花卉实物及纹样图片,分别是牡丹、荷花以及石榴花,组织学生观看思考: 结合图片谈一谈什么叫纹样?你觉得这些纹样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 纹样或称“模样”,即装饰器物表面的花纹。纹样在外形上也有 不同的形式,分别是适合纹样和角偶纹样。 环节三:形式分析 1.教师继续展示不同的花卉纹样,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大自然中这些美丽的花儿与花卉纹 样有什么区别?它们是怎么变成花卉纹样的? 学生讨论作答,教师补充:相较于真实的花,花卉纹样经过了一定的变形、简化、添加、夸 张、几何化等,更加具有艺术感。 2.多媒体展示一组荷花纹样图片,组织学生观察思考:这些纹样是怎样装饰的?运用了哪些 造型元素?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不同的纹样运用的装饰元素是不同的,分别是点、线、面。 环节四: 教师以“树叶”为例给学生示范适合纹样的创作过程,即:①确定形式;②勾勒外形;③添加 装饰;④着色完成。 环节五:实践展评 1.大屏幕出示作业要求: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花卉,运用不同的变形方法,设计一枚花卉纹 样。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3.创作完成后开展“花儿朵朵开”的展示活动,鼓励学生自评、互评,从作品的题材、变形
方法、纹样形式、装饰手法等几方面评价作品。 环节六: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回顾课堂重点内容,引导学生课后借鉴中国民间传统回纹样,设计一个对称式或均 衡式的单独纹样。 六、板书设计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