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6年下半年吉林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品德要求真题.doc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资料共7页,全文预览结束
2016年下半年吉林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品德要求真题
2016 年下半年吉林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品德要求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 23 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兵书是指____ A:《孙膑兵法》 B:《孙子兵法》 C:《老子》 D:《易经》 2、智力的高下可以通过智力测验得到一个值进行衡量,这个值是() A.意商 B.情商 C.智商 D.财商 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了教师劳动的__ A.创造性 B.连续性 C.间接性 D.示范性 4、影响态度和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不包括。 A:家庭教养方式 B:道德认知 C:社会风气 D:同伴群体 E:重视个别差异 5、教师根据教材特点,创设一个有关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生 动活泼地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教学方法是( ) A:愉快教学法 B:情境教学法 C:尝试教学法 D:成功教学法 6、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年龄范围内的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 A.0~3 岁 B.O~6 岁 C.O~12 岁 D.0~18 岁 7、、是最低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 A:连续性 B:阶段性 C:差异性 D:不均衡性 8、将不满足的情绪发泄到危险较小的对象身上的防御方式为__。 A.转移
B.退行 C.反向 D.否认 9、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促进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是____ A:学校教育 B:高新技术的应用 C:科学理论的产生 D:完善的社会制度 10、《学记》中提出的“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反映的教学原则是____ A:直观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11、提出“有教无类”主张的教育学家是__ A.孟子 B.孔子 C.荀子 D.韩非子 12、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的现象, 教师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____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兴趣 D:知觉 13、我国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是在( )年正式颁布实施的。 A:1986 B:1989 C:1996 D:1949 14、下列关于问题情境与问题解决关系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事物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问题解决 B: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知识结构是否接近对问题解决没有影响 C:问题情境中事物的空间安排与问题解决没有关系 D:“心理眩感”有助于问题解决 15、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概念的是( ) A:斯金纳 B:马斯洛 C:班杜拉 D:韦纳 E:阿特金森 16、属于外部的不稳定的归因的是____ 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
D:机遇 17、幼儿教师的劳动的创造性是由幼儿本身特点和决定的。 A:教师本身的特点 B:家长本身的特点 C:教师教育特点 D:幼儿教育特点 18、学生通过学习书本知识去认识客观世界,这反映了教学过程中的特点。 A:教育性 B:指导性 C:间接性 D:交往性 E:重视个别差异 19、下列说法或做法中不符合现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教书育人”规定和 要求的是( ) A:学习教育的新理念,主动改变育人模式 B: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C:严格执行教学方案,照搬教材以及教参 D: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自学辅导教学的课堂模式可以概括为( )、阅读、练习、反馈、( )五个环节。 ( ) A:讨论 B:概括 C:启发 D:小结 21、小班教学通常班级人数规模在。 A:50 人以内 B:30-40 人 C:15-25 人 D:10 人以下 22、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这是__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平衡度 23、在多个选择项中,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的试题称为单选题。至少有一个但也可以有 一个以上正确答案的称为多选题。对于一道严格的单选试题来说,作为答案的选项一定满 足两个条件:第一。正确性;第二,唯一性。所谓正确性是指,答案是对问题的正确回答; 所谓唯一性是指.不存在其他选项是对问题的正确回答。因此,如果对同一道单选试题, 我们感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都满足正确性.那么一定是遇到了干扰项,即似乎成立但 实际上不成立的选项。如果上述断定为真,那么以下哪项一定是真的?Ⅰ.一道严格的单选 试题的选项,如果满足正确性。则一定满足唯一性Ⅱ.一道严格的多选试题的选项,如果 满足正确性。则一定不满足唯一性Ⅲ.一道不严格的单选试题,至少存在一个选项,满足 正确性,但不满足唯一性 A:仅仅Ⅰ B:仅仅Ⅱ
C:仅仅Ⅲ D:仅仅Ⅰ和Ⅲ 二、多项选择题(共 23 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 1 个 错项。) 1、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即__。 A.教育 B.教学 C.德育 D.智育 2、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__。 A.重要力量 B.主要力量 C.内部动力 D.外部动力 3、(2005 年 4 月)“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德育的。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教育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4、19 世纪的一项重大发明导致制蜡业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也使得照明成为普通老百姓的 现实。在 19 世纪的早期和中期,人类发现了利用碱和硫酸提炼动物脂的工艺,其产品硬脂 比没有提炼的动物硬脂更加坚硬,燃烧时间也更长。这一发明创造意味着人类可以生产出 点燃时无太多烟尘和太臭气体的脂蜡。下列关于 19 世纪人类发明了硬脂产品以后的各项说 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蜡燃烧时没有太多烟尘 B:蜡燃烧时散发出香味 C:蜡没有达到普遍使用 D:蜡燃烧时间不长 5、现代学生管理的主要内容有()。 A.班级管理 B.常规管理 C.常能管理 D.德育管理 E.环境管理 6、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__。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E.个别差异性 7、教师专业化的尝试始于__。 A.教师职业的出现 B.师资培训机构的建立 C.教育立法的规定
D.国民教育制度的确立 8、几千年前,在非洲湿热的原始森林里,土著居民围着火堆,跟随各种复杂节奏自由而热 烈地边舞边唱。这种歌声,也许在某些“文明人”眼里算不上音乐。然而,这样的声音却 是最原始的,是在恶劣环境里顽强的本能所发出的生命之音。如果说布鲁斯音乐是很多音 乐的根源,那么,上面所说的便是这个根源的根源。这段文字是一篇文章的引言,文章接 下来最应该讲述的是。 A:自然环境与音乐风格的关系 B:布鲁斯音乐与土著音乐的源流关系 C:土著音乐产生的历史背景 D:人类本能在原始音乐中的表现 9、一般来说,认知风格中场依存性者更感兴趣的学科是()。 A.文学 B.数学 C.化学 D.物理 10、下列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的是 ( ) A:斯金纳 B:布鲁姆 C:加涅 D:罗杰斯 11、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人的方面的总体规格要求。 A:思想德育 B:政治思想 C:思想品德 D:政治品德 12、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认为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这是一种。 A:外铄论的观点 B:内发论的观点 C:多因素论的观点 D:综合论的观点 13、认为动物界也有教育且把教育看作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的观点是__。 A.神话起源说 B.心理起源说 C.生物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1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民政部门应 当根据需要设立救助场所,对流浪乞讨等生活无着落的未成年人实施救助,承担。 A:临时监护责任 B:委托监护责任 C:教育管理责任 D:收留抚养责任 15、在课后评价中,专家教师更加关注的是( ) A:课堂中发生的细节 B:自己的教学是否成功
C:课堂管理问题 D:学生对新材料的理解情况 16、下列属于道德讨论中“引入提问”的策略是__。 A.升华性问题 B.突出道德争端 C.澄清与总结 D.突出相邻阶段的论点 17、布鲁巴奇等在 1994 年提出的四种反思方法包括__。 A.反思日记 B.详细描述 C.交流讨论 D.关注问题 E.行动研究 18、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 ) A:遗传因素 B:社会环境 C:教育活动 D:自然环境 19、达到最低限度领会以后,或者在达到勉强可以回忆的程度以后,对某一课题继续 进行 学习的现象称为 ( ) A:过度学习 B:复习 C:记忆恢复 D:强化 20、科学教育学形成的标志著作是__ A.《爱弥儿》 B.《教育漫话》 C.《普通教育学》 D.《大教学论》 21、教师在上课时既要关注自己的教学,又要注意到学生上课专心与否,这种能力属于____ A:感知运动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22、安德森的产生式迁移理论是____的现代翻版。 A:关系转换说 B:经验内化说 C:共同要素说 D:形式训练说 23、强调情绪的产生是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产物,认为情绪是内脏器官和骨骼肌肉活动在脑 内引起的感觉,这是情绪理论。 A: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 B:坎农—巴德学说 C:詹姆士—兰格理论
D: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