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数学面试真题.doc

第1页 / 共34页
第2页 / 共34页
第3页 / 共34页
第4页 / 共34页
第5页 / 共34页
第6页 / 共34页
第7页 / 共34页
第8页 / 共34页
资料共34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数学面试真题
(第一批)
(第二批)
(第三批)
(第四批)
2019 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数学面试真题 (第一批) 初中数学《有理数加减法则》 1、题目:有理数加减法则 2、内容: 3、基本要求: (1)教学中注意渗透转化思想。 (2)教学中注意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有适当的提问环节,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3)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的板书设计
(4)请在 10 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 答辩题目: 1 有理数加法法则和有理数减法法则的关系? 2 学习有理数加减法则的意义是什么?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
【答辩题目解析】
1.有理数加法法则和有理数减法法则的关系? 【参考答案】 有理数加法的学习是有理数减法法则学习的基础,有理数加法法则分别阐述了同号、异号、 加 0 三种情况的有理数相加的计算方法,而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是将被减数取相反数转化成有 理数加法进行计算的,二者具有递进关系。 2.学习有理数加减法则的意义? 【参考答案】 有理数加减法则是学习初中数学运算的基础,是引入整式、分式的准备知识。有理数加减法 则的正确掌握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数感,是学习有理数乘除法前提,并且直接影响整式分式运 算的学习。 初中数学《中位数的应用》 1、题目:中位数的应用 2、内容:
3、基本要求 (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理解中位数的意乂,并能够利用中位数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中注意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有适当的提问环节,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3)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的板书设计。 (4)请在 10 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 答辩题目: 1 怎么确定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什么时候用中位数反映数据的平均水平? 2 常见数学思想有哪些?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课件展示问题 2 中某公司员工月收入数据资料表格。提问:如何得到数据的平均 水平? 预设:平均数。 追问:是否还有其他量可以刻画相关数据特征? 引出本节课课题——中位数的应用。 (二)讲解新知 1.中位数的概念 沿用导入环节的情境,根据表格信息解决问题。 问题:计算员工收入的平均数。 预设:平均数是 6276。 提问:计算的平均数能否反映该公司全体员工的收入水平?为什么? 学生思考,和同桌交流,汇报。 预设 1:不能反映这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因为人员收入差距较大。 预设 2:不能反映这组数据的平均水平。仅有 3 人收入在平均数上,另外 22 人在平均数下。 追问:那用什么数据来表示更好呢? 启发学生思考。教师给出中位数的概念并板书,让学生根据中位数的概念得到找中位数的方 法,尝试找到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板书计算过程)。
教师追问:中位数能否反映该公司全体员工的收入水平?为什么? 预设:中位数能反映该公司全体员工的收入水平。因为将数据按顺序排列取中间的数字,也 是平均水平的体现。 教师追问:本题中,平均数与中位数哪个能更好得反映这组数据的平均水平?什么时候用中 位数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的量? 小组讨论:以数学小组为单位,4 分钟时间。讨论结束后请小组派代表分享,全班交流结果。 预设 1:本题中,对比平均数,中位数能更好反映这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预设 2:当一组数据中有偏大或偏小的数据时,用中位数更能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三)课堂练习 课件出示另一组数据,计算中位数。并说明中位数的意义。 (四)小结作业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怎么确定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什么时候用中位数反映数据的平均水平? 【参考答案】 求中位数时,首先进行数据的排序,然后分数据个数为奇数与偶数两种情况。总数个数是奇 数的话,取中间的那个数为中位数;总数个数是偶数的话,取中间那两个数的平均数为原数 据的中位数。 当一组数据中有偏大或偏小的数据时,用中位数更能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2.常见数学思想有哪些? 【参考答案】 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类比思想、函数方程思想、整体思想、极限思想 等。 (第二批) 初中数学《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5 月 18 日 上午 湖北省黄石市 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内容: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