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电力电子复习提纲2017(适用自动化和电气) (1).pdf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资料共12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Ch0 绪论 电力电子复习提纲 1、电力电子技术的概念:利用电力电子器件构成的电路系统对电能进行变换和控制的技 术。 2、四种基本变流技术:AC/DC DC/DC DC/AC AC/AC 3、电力电子系统的一般组成:主电路和控制电路;主电路电压电流较大,控制电路电压 电流较小;链接路径上一般取药进行电气隔离。 Ch1 电力电子器件 一、器件的分类: 1、双极型,单极型(MOSFET),复合型(IGBT); 2、电压驱动型(MOSFET、IGBT),电流驱动型; 3、不控型(电力二极管):不能控制通断 半控(晶闸管):能控制导通,不能控制关断 全控型(MOSFET、IGBT):能控制关断 二、与信息电子器件的区别:电力电子器件是工作在开关状态,用于功率转换的电力半导体器 件;为避免功耗过大,电力电子器件总工作于开关状态,而信息电子器件可工作于放大状态。 三、电力二极管可以承受高电压、流过大电流的原因: 1、垂直导电结构:硅片中通过电流的有效面积增大,提高通流能力。 2、P 区与 N 区之间拥有漂移区:由于掺杂浓度低,可以承受很高电压而不被击穿。 3、内部存在电导调制效应:使 PN 结在正相电流较大时管压降保持很低。 四、反向恢复时间(了解):原处于正向导通的电力二极管突加反向电压时,首先需要释放存 储的电荷后,才能进行反向阻断。其释放电荷时间称之为反向恢复时间。 五、晶闸管的导通关断条件: U   U  0  0  AK G ;关断 0AKU 导通: 选型: 参数:电压参数,电流参数、电压上升率、电流上升率。 六、MOS 管的工作原理和特点:通过控制 GSU 控制“感应电荷”的多少,已改变电荷形成导 电沟道状况,从而控制 mos 管通断。Mos 管为压控型器件,输入阻抗极高,输入电流非常小,
只能驱动输入电阻小,功率低较简单的电路。 七、IGBT 管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同 mos 管,通过控制 GSU 来控制 mos 管导通,从而为 PNP 型晶体管提供基极电流,使晶体管导通,从而使 IGBT 导通。当 GSU 通反向电压时,mos 管关 断,晶体管基极无电流供应,IGBT 关断。 Ch2 整流电路 1、触发角、移相范围和相位控制的概念: 触发角:从晶体管开始承受正向阳极电压起到施加触发脉冲止的电角度。 移向范围:改变角的大小称为移向,角有效移向范围,称为移向范围。 相位控制:通过控制触发脉冲的相位,控制直流输出电压大小。 2、单相全控桥、单相半控桥、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和三相全控桥整流电路在 RL(大)和 RL(大)E 负载下的工作分析、波形和计算,波形包括整流输出电压 ud、输出电流 id、变压器 二次侧电流 i2 及晶闸管两端电压 uVT 的波形,计算包括 Ud、Id、λ、P、S 和 VT 的选型等,尤 其是当导通角为 0,30,45,60,以及上述各种整流电路对触发脉冲的要求。 (1)单相全控桥: U d  9.0 2U cos ; I d  U d ; R 晶闸管移向范围 90 度;(超过 90 度没有意义) 晶闸管最大承受电压 22U ;
(2)单相半控桥 增加一个二极管,起续流作用。 U d  9.0 U 2 1  cos 2 ; I d  ; U d R I VT 1  I VT 2    I 2  ; I d dVT 1  I dVT 2  -  2  I d ; (2)三相半波可控
三脉波整流电路,三个自然换向点互错 120 度,其作为触发角起点。  30  时: U d  17.1 2U cos  30  时: 电阻型负载: dU .0 1(675  U RM  45.2 U ; U FM  2 22U cos(  6  ))  阻感性负载: U d  17.1 2U cos 三相半波主要缺点在于变压器二次电流含有直流分量。 (4)三相全控桥
六脉波整流电路,六次脉冲相隔 60 度,横向 120 度,纵向 180 度,可采用双窄脉冲或单宽脉 冲。带电阻负载时移向范围 120 度,带电感负载时移向范围 90 度。 阻感负载或电阻负载  60  时: U  2 cos 电阻负载  60  : U d  34.2 U 1[  2 cos( 2.34 2 U  3  )]  二次侧电流有效值 I 2  2 3 I d  0.816 I d 3、 多重化整流电路的目的和意义:1)采用相同器件可达到更大功率;2)减少整流装置产生 的谐波和无功功率对电网的干扰。 双反星形带平衡电抗器的整流电路中双反星形的作用:1)任意时刻只有一个晶闸管导通, 输出为六脉动波;2)变压器无直流磁化。 平衡电抗器的作用:使两组三相半波整流电路同时导电,并联运行。 4、有源逆变的概念、条件: 有源:交流侧与电网连接 逆变:直流变交流 条件:1)有直流电动势,且极性与晶闸管导通方向相同,其值大于变流器直流侧平均电 压(电势由高到底);2)晶闸管控制角  ;使 dU 为负值(同极性,否者短路)。  2 5、全控整流电路有源逆变工作时分析、波形和计算(电压和反电动势负载均带负号进行求解, 具体公式与整流电路相同)。
6、有源逆变失败的概念和原因及预防措施: 逆变时,一旦换相失败,外接直流电源就会通过晶闸管形成短路,使变流器输出的平均电 压与直流电动势形成顺向串联,产生很大的短路电流。 原因:1)触发电路不可靠,不能适时,准确的给各晶体管分配脉冲 2)晶闸管发生故障,不能正常通断 3)交流电源缺相或突然消失 4)换相裕量角不足 措施:1)采用精确可靠的触发电路 2)性能良好的晶闸管 3)保证交流电源质量 4)留出充足的换相裕量角 7、了解谐波的概念、危害和规律; 8、了解非正弦电路中(主要考虑电压为正弦、电流为非正弦的情况)功率因数的计算; 9、整流电路交流侧电流的谐波规律: 三相桥式不可控整流电路: 1)谐波次数为 6k+1 次 2)谐波次数越高,谐波幅值越小 3)谐波与基波关系是不固定的 单相桥式不可控整流电路 1)谐波次数为奇数 2)谐波次数越高,谐波幅值越小 3)谐波与基波关系不固定 4) LC 越大,则谐波越小 整流输出电压中的谐波规律: 1)m 脉波整流电压谐波次数为为 mk 次;整流电流的谐波由整流电压确定,也为 mk 次。 2)随谐波次数增大,谐波幅值减小,其最低次谐波是最主要的。当负载中存在电感时, 其幅值衰减更快。 3)m 增加时,幅值迅速衰减,电压波纹因素迅速下降。 10、了解整流电路相位控制的思路及 PWM 整流电路相对于相位控制的优点。
Ch3 直流-直流变流电路 1、 降压斩波、升压斩波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和波形、计算; 占空比: D  t on  t off t on  t on T s 降压斩波: 负载电压负载电流: U o  ; DE I o  U o 输出功率等于输入功率: IU d d  IU oo ;  R U U E M D o  ; d I I d  o D 电感电流连续: L  sRTD 1 2 升压斩波: 负载电压: U U o d  1  1 D 电感电流连续: DL  1( 2 D )  2 sRT
注:升压斩波电路能够升压的原因:1)电感储能;2)电容稳压 2、 占空比和斩波控制的概念; 占空比:一个脉冲循环内通电时间所占比例 斩波控制:通过控制占空比来控制直流到直流转换的幅值。 3、 带变压器隔离的直流-直流变换电路有什么优点? 答:1)输出端与输入端一般存在电气隔离,在其中加入高频变压器,可达到隔离作用。 2)某些应用中需要相互隔离的多路输出。 3)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远小于 1 或远大于 1。 4)交流环节采用较高的频率,可以减小变压器的滤波电容、滤波电感的体积与重量;工 作频率高于 20hz 这一人耳极限,可避免变压器与电感产生噪音。 4、了解正激电路和反激电路的电路结构、原理和输出电压计算。 5、了解斩波电路在电感电流断续时电压上升的特点。 Ch4 逆变电路 1、无源逆变的概念、分类: 无源:交流侧接负载 逆变:直流变交流 分类: 1)根据直流侧电源性质不同:电压型逆变电路,电流型逆变电路; 2)根据主电路结构不同:半桥逆变器,全桥逆变器,二电平逆变器,多电平逆变器。 3)根据换流方式不同:自关断(全控型开关),强迫关断(半控型开关)。 4)根据控制方式不同:PWM 逆变器,PAM 逆变器,方波或阶梯波逆变器。 2、电压型逆变和电流型逆变各自的特点: 电压型逆变:直流侧为电压源或并联大电容,保持电压不变;输出电压为矩形波,与负载 无关,输出电流含有高次谐波,对负载反映灵敏;需并联反馈二极管给无功能量提供通道。 电流型逆变:直流侧为电流源或串联大电感,保持电流不变;输出电流为矩形波,电压波 形取决于负载;电感起缓冲无功能量的作用,不需并联反馈二极管 3、单相电压型逆变的电路分析、工作原理和波形: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