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4下半年四川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资料共10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4 下半年四川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 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 1.儿童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儿童发展的阶 段性特点决定了教育工作要() A.循序渐进 B.有针对性 C.因材施教 D.抓关键期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 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在此阶段切记“一刀切”。所以,小学 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启示我们,在教育中要有针对性。因此选 B. 2.“现在我们教育中将引起的改变是重心的转移......在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教 育的一切措施要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这一儿童中心理念出自教育家() A.洛克 B.康德 C.杜威 D.培根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杜威主张“儿童中心”,反对传统的“教师中心”,他认为学校生活组 织应该从儿童的兴趣出发,以儿童为中心,使得一切教育主要是为儿童而不是为教师。题 目中的话出自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因此选 C。 3.小学班级管理中,既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条件,又是决定班主任工作成效的主 要因素的是()
A 班主任工作职责 B 班主任自身素质 C 班主任学生的质量 D 对班级学生了解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班主任有效工作的前提是了解和研究学生,这也是保证班主任工作科学 性、针对性、实效性的前提,因此答案选 D 4.“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苏霍姆林斯基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 陶冶教育 B 榜样示范 C 实际锻炼 D 品德评价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陶冶教育”是指教育者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优美的环境感 染和熏陶学生的方法。“让学校里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强调的是学校环境对学生潜 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因此选 A。 5.小学开展经典朗诵活动时,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说明教育对文化 具有() A 继承功能 B 传递功能 C 选择功能 D 创新功能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教育对文化具有筛选功能,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因此答案选 C
6.根据 1993 年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相关规定,小学实行() A.校长负责制 B.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C.书记负责制 D.教职工代表大会制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根据 1993 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相关规定,小学实行 校长负责制。 7.在火情发生时,如果学生的衣服已经着火,教师首先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A.大声呼救 B.让学生就地打滚 C.跑开取水 D.用手拍打学生衣服上的火焰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衣服着火时,应在地上来回滚动,利用身体隔绝空气,覆盖火焰,窒息 灭火。但在地上滚动的速度不能太快,否则火不容易压灭,因此,答案选 B。 8.根据过度学习的研究,如果小学生读 4 遍后能够完整背诵一首诗,要达到最佳记忆 效果,还应背诵() A.2 遍 B.4 遍 C.6 遍 D.8 遍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过度学习指在学习过程中,实际学习的次数要适当超过刚刚能够回忆起
来的次数。研究表明,学习程度以 150%为佳。超过 150%,会因为学习疲劳而发生“报酬递 减”现象,学习的效果会逐渐下降。因此选 A. 9.张老师在组织学生思考和讨论时,常常激励学生尽量列举所有可能,这种思维训练 方法是() A.分合法 B.清单法 C.试误法 D.头脑风暴法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头脑风暴是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极好方式。发散思维又叫求异思维、分 散思维。是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组织当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存储的信息,产生出大 量、独特的心思想的思维。题中老师的做法是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因此选 D. 10.根据动机水平与学习效果的关系研究,假如考试难度较小,要想学习动机的最佳水 平一般应该() A.极高 B.偏高 C.中等 D.偏低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一般情况下,学习动机水平增加,学习效果越好。但是动机水平并不是 越高越好,当动机水平超过一定的限度时,学习效果会下降。研究表明,动机的最佳水平 随着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因此 选 B. 11.有的小学生在学习英语字母“t”事,常常会发出汉语拼音“t”的音,造成这种干 扰现象的原因是()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消退抑制 D.双向抑制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前摄抑制是指先前所学内容对后来所学信息的干扰。题中小学生先学习 了汉语拼音“t”,影响了他学习英语字母的发音。因此选 A. 12.妈妈要求小华必须完成作业以后才能看动画片。这种做法符合() A.负强化原则 B.替代强化原则 C.自我强化原则 D.普雷马克原则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普雷马克原则是用来帮助教师选择最有效强化物的一种方法,是指用高 频行为(喜欢的行为)作为低频行为(不喜欢的行为)的有效强化物。题中做法符合此原 理,故选 D. 13.教师的知识结构中,小学英语教师所拥有的英语学科知识属于() A.一般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本体性知识 D.实践性知识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精深的专业知识又称“本体性知识”,英语学科属于英语教师的专业知 识,因此选 C 14.李老师在教学《落花生》时,让学生谈谈做人该做落花生这样的人,还是做苹果石 榴这样的人,大家各抒己见。李老师运用的教学方法是()
A.讲授法 B.讨论法 C.谈话法 D.发现法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进行探讨、辩论从而获取 知识的方法,题目中教师让学生就该做哪种类型的人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因此选 B 15.“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这强调了教学评价应注重发挥() A.导向功能 B.发展功能 C.反馈功能 D.管理功能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教育评价的导向功能是指教育评价本身所具有的引导评价对象朝着理想 目标前进的功效和能力,这是由评价标准的方向性决定的。因为在教育评价中,对任何被 评对象所作的价值判断,都是根据一定的评价目标、评价标准进行的。这些评价的目标、 标准、指标及其权重,对被评价对象来说,起着“指挥棒”的作用,为他们的努力指定方 向。因此选 A. 16.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通过课时比例调整 使其保持适当的比重关系。这强调了课程结构的() A.均衡性 B.综合性 C.选择性 D.统一性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调整课时比例,使不同课程之间保持适当的比重关系,这体现了课程结 构的均衡性,因此选 A 17.教完古诗《草》后,于老师扮演耳背的奶奶,把“一岁一枯荣”听成“一岁一窟窿”, 让学生纠正并解释。 A.自然式 B.归纳式 C.游戏式 D.悬念式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调整课时比例,使不同课程之间保持适当的比重关系,这体现了课程结 构的均衡性,因此选 A 18.在一些农村教学点,老师在一节课内分别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这种教学组 织形式是() A.复式教学 B.道尔顿制 C.分组教学 D.个别教学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 老师分别用不同的教材,在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因 此,答案选 A 19.罗老师教学《观潮》时,播放了一段视频让学生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其贯 彻的教学原则是() A.启发式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所学事物, 或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所学事物,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 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么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直观手段的种类包括 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语言直观三种,题干中的视频属于模像直观,因此选 C 20.学校中的“三风”是指校风、教风和学风,是学校文化的重要构成,就其课程类型 而言,它主要属于() A.学科课 B.活动课程 C.显性课程 D.隐形课程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隐性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隐性课程具 有潜在性和非预期性,如师生关系、校风、学风等,因此选 D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你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 21.简述皮亚杰理论中 7-12 岁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征 【参考答案】7-12 岁的小学生处于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的具体运算阶段。在这一阶段, 小学生思维发展特征是: (1)思维中形成了守恒观念; (2)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可以进行简单抽象思维; (3)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只能刻板遵守规则,不能改变; (4)思维具有可逆性。 22.简述学校联系的基本方式 【参考答案】学校可以通过与家庭相互访问、建立通讯联系、定时举行家长会、组织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