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7江西省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资料共15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7 江西省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说明:1、全卷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给分。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感慨.(kài) 哺育 孜.孜不倦(zī) 头晕目炫 B、静谧.(mì) 荒缪 龙吟凤哕.(suì) 囊萤映雪 C、荣膺.(yīn) 辐射 恍然大悟.(huǎng) 锋芒必露 D、门楣.(méi) 剽悍 周道如砥.(dǐ) 诚惶诚恐 答案:D 解析:A、感慨 kǎi 头晕目眩 B、荒谬 龙吟凤哕 huì C、荣膺 yīng 锋芒毕露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B、在人迹罕至....的北极,奇异的天象令人心旌摇荡,难以忘怀。 C、鼓角齐鸣,喊声大震,黄忠首当其冲....,驰下山来,犹如天崩地裂之势。 D、他忠人之事,急人之难,爱听些受恩者的恭维,虽不见得乐此不彼....,却也习以为常。 答案:C 解析:首当其冲:当:承当;冲:要冲,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并 不是指冲锋陷阵。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读经典作品,会拓展我们的人生感受和视野。 B、浅浅的水面托起无数错落的石山、石壁,又折映出婆娑多 姿。[来源:Z*xx*k.Com] C、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D、恐龙灭绝事件认为是由约 6600 万年前的一颗陨石撞击地球所导致。 答案:C 解析:A、搭配不当,视野可以拓展,但是感受不能拓展,只能是增强。 B、成分残缺,婆娑多姿为形容词,属于定语,后半句成分是谓语+定语,缺少宾 语,后面加“的身影”。 D、句式糅杂,从结构上看,“由”的出现导致主语的残缺,把“由”删掉。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出,就是一幅画。 ②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 ③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 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④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 ⑤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画。 ⑥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 A、③①②④⑥⑤ B、③②①⑤④⑥ C、②①⑤④⑥③ D、②③①④⑥⑤ 答案:B 解析:排列组合先看选项确定首句范围。本句首句为②或③其中一个。 按照总括性句子放在前面的原则,可判断③的总括性更强,是对园林艺术当中的窗 子的一个总的概括,即窗子很重要。那么,窗子为什么重要以及哪里重要呢?按照逻辑选项 可知,原来窗子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了交流,接下来再具体围绕有了窗
子之后的内外交流的具体例子来阐述,这就是行文逻辑。 5、下来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这种年轻女子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 B、清国留学生头顶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C、他总结失败的教训,把失败接起来,焊上去,作为登山用的尼龙绳子和金属梯子。 D、老信客在黑暗中睁着眼,迷迷乱乱地回想着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 答案:A 解析:B 暗喻,本体:头上高高耸起的部分(或头顶盘着的大辫子和上面的制帽);喻体: 富士山。当然,本句也有夸张成分。 C、比拟(拟物),把“失败”比拟为“尼龙绳子”可以接起来,比拟为“金属梯 子”可以焊上去。 D、排比,三个相同句式: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 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 6-7 题。(每小题 2 分,共 4 分) 山 行 [唐]项斯 青枥①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 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蒸茗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 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 【注释】①枥:同“栎”,落叶乔木。
6、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描写了诗人山行时在村里村外的所见所闻。 B、首联呈现了一幅恬美、和谐的山村图,其中有景、有人、有村落。 C、颔联描绘了奇峰倒影的美姿和群鹿竞奔的景象。 D、颈联描写了烘茶的过程与抽丝的声音,展现出农事繁忙的景象。 答案:D 解析:D 颔联描写了茅舍飘出的烘茶蒸茗的气味和隔着竹篱传来的缫丝声,并未直接描 写烘茶的过程。 7、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语言清新、细腻、贴切,读起来如闻如见,引人入胜。 B、颔联以“回峰影”和“过鹿群”加以渲染,使所描绘的两幅画富有动态之美。 C、诗歌构思奇特,所写景物极不寻常。 D、诗歌结尾流露出了诗人归隐山林的想法,意味深长。 答案:Cx k b 1 . c o m 解析:C 诗人描写山行时,在村里村外的所见所闻,选取了“山当日午”、“草带泥痕” 两种寻常事物,以及暮春山村最具特色的物事——烘茶与缫丝来开拓诗歌的 意境。因此,C 项“所写景物极不寻常”是不准确的。 (二)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第 8-11 题 清官周忱 [明]焦竑 周文襄公①阅一死狱,欲活之无路,形于忧叹。使吏抱成案.读之,至数万言,背手立 听。至一处,忽点首喜曰:“幸有此可生。”遂出其人。 己巳之难②,英宗既北狩③,挞虏④将犯京城,声言欲据通州仓⑤。举朝仓皇无措,议者
欲遣人举火烧仓,恐.敌之因粮于我⑥也。时周文襄公适在京,因建议令各卫军⑦预支半年粮, 令其往取。于是肩负者踵接于道,不数日京师顿实,而通州仓为之一空。 公巡抚时,往来皆乘小轿,驿站遇村庄僻处,询访民瘼⑧。五保有王槐云者,夏月林 下乘凉。公至,与并坐,说田里间事甚悉,俄而从者至,始知为巡抚,叩头谢.罪。公笑而抚 之,且毕其说而去。 【注解】①周文襄公:指周,历任庶吉士、刑部员外郎、工部右侍郎,江南巡抚、工部 (节选自《玉堂丛语·清官周忱》) 尚书。 ②己巳之难: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 年),蒙古瓦剌部大举入侵,宦官王振挟 持英宗集兵五十万亲征,大败,英宗被俘,史称“己巳之难”。 ③狩:婉指帝王逃亡或被俘。 ④达虏:对蒙古贵族及其所拥有的军队的蔑称。 ⑤通州仓:设置在通州的粮仓,下文的“通仓”为其简称。 ⑥因粮于我:指蒙古瓦剌部的军队要掠夺我通州的粮食来解决供应。 ⑦卫军:为明朝初期和中期的军制。 ⑧民瘼(mò):老百姓的疾病痛苦。 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欲活之/无路 B、举朝/仓皇失措 C、时/周文襄公适在京 D、说/田间事甚悉 答案:D 解析:“说田间事”动宾结构作主语,“悉”为谓语,“甚”为状语。因此,应该是“说 田间事/甚悉”,主谓划分。 9、解释文中划线句子。(3 分)
(1)案( ) (2)恐( ) (3)谢( ) 答案:(1)案卷(2)担忧、担心(3)道歉(古今异义字) 10、翻译文中划线句子。(4 分) (1)至一处,忽点首喜曰:“幸有此可生。” (2)公笑而抚之,且毕其说而去。 答案:(1)听到一处,文襄公突然点头开心地说:“ 幸亏有这点能够使他活下 来。” (2)文襄公笑着安抚宽慰他没关系的,并且听他把事情说完才离开。 11、选文通过哪三件事来刻画周文襄公的形象?请概括。 答案:为了救活一个囚犯,而让官吏读大量的案卷给他听;文襄公的建议巧 妙合理地处理了通州粮仓的粮食;文襄公关心民生与百姓一起闲聊并 且清楚农事。 (三)古诗文积累。(8 分)xkb1.com 12、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每空 1 分) (1)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雁门太守行》李贺 (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望岳》杜甫 (3)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十五从军行》乐府诗集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陆游 (5)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新*课标* 第*一*网 (6)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7)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逍遥游》庄子 (8)不义而富贵,与我如浮云。《论语七则》
三、现代文阅读(30 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 13-17 题。(17 分) 秋夜 巴金 窗外“荷荷”地下着雨,天空黑得像一盘墨汁,风从窗缝里吹进来,写字桌上的台灯像 闪眼睛一样忽明忽暗地问了几下。我刚翻到《野草》的最后一页。我抬起头,就好像 看到 先生站在面前。 仍旧是矮小的身体,黑色的长袍,浓浓的眉毛,厚厚的上唇须,深透的眼光和慈祥的微 笑,右手两根手指夹着一支香烟。他深深地吸一口烟,向空中喷着烟雾。 他在房里踱着,在椅子上坐下来,他抽烟,他看书,他讲话,他俯在他那个书桌上写字, 他躺在他那把藤躺椅上休息,他突然发出来爽朗的笑声…… 这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平易近人。而且每一个动作里仿佛都有先生的特殊的东西。 你一眼就可以认出他来。 不管窗外天空漆黑,只要他抬起眼睛,整个房间就马上亮起来,他的眼光仿佛会看透你 的心,你在他面前想撒谎也不可能。不管院子里暴雨下个不停,只要他一开口,你就觉得他 的每个字都很清楚地进到你的心底。他从不教训人,他鼓励你,安慰你,慢慢地使你的眼睛 睁大,牵着你的手徐徐朝前走去,倘使有绊脚石,他会替你踢开。 他一点也没有改变。他还是那么安静,那么恳切,那么热心,那么慈祥。他坐在椅子上, 好像从他身上散出来一股一股的热气。我觉得屋子里越来越温暖了。 风在震摇窗 户,雨在狂流,屋子里灯光黯淡。可是从先生坐的地方发出来眩目的光。 我不转眼地朝那里看。透过黑色长袍我看见一颗燃得通红的心。先生的心一直在燃烧,成了 一颗鲜红的、透明的、光芒四射的东西。我望着这颗心,我浑身的血都烧起来,我觉得我需 要把我身上的热发散出去,①我感到一种献身的欲望,这不是第一回了。过去跟先生本人接
近,或者翻阅先生著作的时候,我接触到这颗燃烧的心,我常常有这样一种感觉;其实不仅 是我,当时许多年轻人都曾从这颗心得到温暖,受到鼓舞,找到勇气,得到启发。 他站起来,走到窗前,②发光的心仍然在他的胸膛里,跟着他到了窗前。我记起了,多 少年来这颗心就一直在燃烧,一直在给人们指路。他走到哪里,他的心就在哪里发光,生热。 我知道多少年轻人带着创伤向他要求帮助,他细心地治好他们的伤,让他们恢复了精力和勇 气,继续走向光明的前途。 “不要离开我们!”我又一次听见了这个要求,这是许多人的声音,尤其是许多年轻人 的声音。我听见一声响亮的回答:“我决不离开你们!”这是多年来听惯了的声音。我看见他 在窗前,向窗外挥一下手,好像他又在向谁吐出这一句说过多少次的话。 雨住了,风也消逝了。天空不知在什么时候露出一点点灰色。夜很静。③连他那颗心“哗 哗剥剥”地燃烧的声音也听得见。④他拿一只手慢慢地压在胸前,我觉得他的身子似乎微微 地在颤动,我听见他激动地、带感情地说: “忘记我。可是我永远忘不了你们。 “难道为了你们,我还有什么不可以拿出来的? “难道为了你们,我还有过什么顾虑? “难道我曾经在真理面前畏怯?在暴力面前低头? “为了追求真理我不是敢说,敢做,敢骂,敢恨,敢爱,敢叫? “我所预言的‘将来的光明’不是已经出现在你们的眼前? “那么仍然要记住:为了真理,要敢爱,敢恨,敢叫,敢说,敢做,敢追求! “勇敢地继续向着更大的光明前进!” 静寂的夜让他的声音冲破了。仿佛 整个空间都骚动起来。从四面八方送过来响应的声 音。声音渐渐地凝结在一起,愈凝愈厚,好像成了一大块实在的东西。不知道从哪里送来了 火,它一下子就燃烧起来,愈燃愈亮,于是整个房间,整个夜都亮起来了,就像在白天一样。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