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5年辽宁省丹东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资料共15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5 年辽宁省丹东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一、化学选择题(本大题包括 12 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8 小题每题 1 分,9~12 小题 每题 2 分,共 16 分) 1.(1 分)(2015•丹东)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纸张燃烧 B.牛奶变酸 C.燃放鞭炮 D.蜡烛熔化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 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纸张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牛奶变酸过程中有对人体有害的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燃放鞭炮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蜡烛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 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 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1 分)(2015•丹东)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红磷 B.大理石 C.洁净的空气 D.海水 考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分类. 分析: 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只有一种分 子 解答: 解:A、红磷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 A 正确; B、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含有其它杂质,属于混合物,故 B 错; C、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 C 错; D、海水中含有水、氯化钠、氯化镁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 D 错. 故选 A. 点评: 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 中常见物质的组成. 3.(1 分)(2015•丹东)下列含氯的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 价的是( A.Cl2 B.Ca(ClO)2 C.KClO3 ) D.AlCl3 考点: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 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 0、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各选项中的化学式进行解 答本题. 解答: 解:A、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 0,Cl2 属于单质,故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0. B、钙元素显+2 价,氧元素显﹣2 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 零,可得:(+2)+2x+(﹣2)×2=0,则 x=+1 价.
C、钾元素显+1 价,氧元素显﹣2 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y,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 零,可得:(+1)+y+(﹣2)×3=0,则 y=+5 价. D、铝元素显+3 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z,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3) +3z=0,则 z=﹣1 价. 故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 价的是 B.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 0、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并能灵活运用是 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1 分)(2015•丹东)下列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 A.用水来区分氯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 B.用酚酞试剂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C.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D.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硬水与软水;碱的化学性质;酸、碱、盐 的鉴别.. 专题: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 A、根据氯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后的温度不同进行分析; B、根据碳酸钠和氢氧化钠都显碱性进行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不具有助燃性、氧气具有助燃性分析; D、区分硬水和软水所含的钙镁离子多少不同,故常用肥皂水来区分. 解答: 解:A、取样品,加水溶解,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硝酸铵,溶液温度基本不变的是氯化钠,现象不 同,可以鉴别,故方法正确; B、氢氧化钠变质会产生碳酸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钠都显碱性,酚酞不能检验是否变质,故方法错误; C、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氧气能使木条燃烧的更旺,故方法正确; D、硬水含钙镁离子多,而软水含的钙镁离子少,所以当加入肥皂水后,硬水产生的泡沫少,而软水 产生的泡沫多,故方法正确; 故选项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方面的内容,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 5.(1 分)(2015•丹东)下列物质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会减少的是( ) A.浓硫酸 B.氯化钠 C.浓盐酸 D.烧碱 考点: 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烧碱具有吸水性, 据此解答. 解答: 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质量会增加,错误; B、氯化钠敞口放置质量不会改变,错误;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挥发出溶质氯化氢而导致溶液质量减小,正确; D、烧碱具有吸水性,质量会增加,错误; 故选 C. 点评: 掌握常见的物质的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1 分)(2015•丹东)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可将废弃塑料焚烧处理 B.汽车使用乙醇汽油可减缓温室效应 C.通过秸秆综合利用,杜绝露天焚烧,来降低空气中 PM2.5 的含量 D.化工厂通过加高烟囱来排放废气,以防止形成酸雨 考点: 白色污染与防治;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 专题: 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 A、根据废弃塑料焚烧的污染情况考虑; B、根据乙醇燃烧的产物考虑; C、杜绝露天焚烧秸秆可减少污染物产生; D、可从尾气产生的原理进行分析. 解答: 解:A、将废弃塑料焚烧处理,能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故 A 错; B、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因为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碳,所以使用乙醇汽油不能减少 温室效应,故 B 错; C、焚烧秸秆容易产生大量的污染物,通过秸秆综合利用,杜绝露天焚烧,可降低空气中 PM2.5 的含 量,故 C 正确; D、加高烟囱并不能减少废气的排放,所以不能防止酸雨,故 D 错. 故选 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有关环境保护等知识,可以让学生懂得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同时这也是中考的考 点之一. 7.(1 分)(2015•丹东)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 A.氧化铁﹣﹣﹣﹣﹣FeO C.四个铵根离子﹣﹣﹣﹣﹣4NH3 + B.两个氧原子﹣﹣﹣﹣﹣O2 D.三个氮分子﹣﹣﹣﹣﹣3N2 考点: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A、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 价,氧元素显﹣2 价,写出其化学式进行判断即可. B、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 数字. C、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 正负符号在后,带 1 个电荷时,1 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D、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解答: 解:A、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 价,氧元素显﹣2 价,其化学式为:Fe2O3,故选项化学用语表达错误. B、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 的数字,故 2 个氧原子表示为:2O,故选项化学用语表达错误. C、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 正负符号在后,带 1 个电荷时,1 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故四个铵根离子可表示为:4NH4 D、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则三个氮分子可表示为:3N2,故选项化学用语表达正确. 故选:D. +,故选项化学用语表达错误.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分子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 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1 分)(2015•丹东)棉花是一种天然纤维,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C6H10O5)n].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纤维素是由 C、H、O 三种原子构成的 ) B.纤维素属于有机物 C.棉线与羊毛线可用燃烧的方法区别 D.纤维素中 C、H、O 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6:10:5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机物的特征、分类及聚合物的特性;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此题考查化学式表示的意义:表示一种物质;表示该物质的组成元素;表示一个分子;表示一个分 子由几个原子构成等.以及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有机物的概念来分析. 解答: 解:A.纤维素是由纤维素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 B.由化学式可知,纤维素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正确; C.棉线与羊毛灼烧时羊毛有焦羽毛味,棉线没有,所以可用燃烧的方法区别,故正确; D.原子的个数比与元素符号右下角角码的比是相同,纤维素中 C、H、O 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6: 10:5,故正确. 故选 A. 点评: 此题是对棉花纤维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对棉花纤维化学式意义的掌握以及棉花纤维的特点的理解, 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9.(2 分)(2015•丹东)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 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反应后质量/g 甲 2 20 乙 8 待测 丙 30 46 丁 50 16 A.该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B.待测值为 0 C.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为 9﹕8 D.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增加了 18g,故甲是生成物,反应生成的甲的质量为 18g; 同理可以确定丙是生成物,反应生成的丙的质量为 16g;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丁的质 量减少了 34g,故丁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是 34g;由质量守恒定律,因为 18g+16g=34g, 所以乙的质量不变,乙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解答: 解:A、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丁,生成物是甲和丙,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 项说法错误. B、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乙的质量不变,待测值为 8,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生成的甲的质量为 18g,反应生成的丙的质量为 16g;所以反应中甲 和丙的质量比为 9﹕8,故选项说法正确.
D、乙的质量不变,乙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 律. 10.(2 分)(2015•丹东)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会有 CO2 生成,则燃烧能生成 CO2 的物质一定含碳元素 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 C.酸是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则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D.碳酸盐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则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酸的化学性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氧化物、酸、碱和盐的概念..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分类;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解答; B、根据化合物的概念进行分析; C、根据酸的概念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碳酸根、碳酸氢根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判断. 解答: 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含碳元素的物质燃烧都能产生 CO2,则 燃烧生成 CO2 的物质都含碳元素,故推理合理; B、化合物是纯净物,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是纯净物,则不属于化合物,故推理不合理; C、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如碳酸氢铵含有氢元素,属于盐而不是酸,故推理不合理; D、碳酸盐和碳酸氢盐均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则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可能是碳酸盐, 也可能为碳酸氢盐,故推理不合理. 故选 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物质分类的有关知识即可顺利解答,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11.(2 分)(2015•丹东)在氯化亚铁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 渣和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渣中一定含有铁,一定没有镁、锌 B.得到的滤液一定是无色的 C.滤渣中一定含有铁和锌,一定没有镁 D.滤液中一定含有锌离子和镁离子 考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几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镁>锌>铁,加入一定量的锌粉,锌不会置 换出氯化镁中的镁,锌会置换出氯化亚铁中的铁等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 解:由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几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镁>锌>铁,加入一定量的锌粉,锌不会 置换出氯化镁中的镁,锌会置换出氯化亚铁中的铁,所以 A、锌能够和氯化亚铁反应产生氯化锌和铁,因此滤渣中一定含有铁,可能含有锌,一定没有镁,故 A 错误; B、若锌的量较少,不能把氯化亚铁完全置换出来,溶液则为浅绿色,故 B 错误; C、若锌的量较少,不能把氯化亚铁完全置换出来,则滤渣中只有铁,没有锌,故 C 错误; D、锌能够和氯化亚铁反应产生氯化锌和铁,和氯化镁不反应,因此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锌和氯化镁,
含有的阳离子为锌离子和镁离子,故 D 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分析,注意 半定量(如一定量、过量、少量等)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12.(2 分)(2015•丹东)根据下列实验目的,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 A B C D A.A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气体 通入氧气、点燃 除去氯化钾中的二氧化锰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 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 除去稀盐酸中的稀硫酸 加水溶解、过滤 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过滤 B.B C.C D.D 考点: 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 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 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 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 解: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 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 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CaO 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 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稀盐酸和稀硫酸均能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 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点评: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 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 4 个小题,共 18 分) 13.(4 分)(2015•丹东)用化学用语填空: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Al ; (2)农业上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碱 Ca(OH)2 ; (3)碘酒中的溶剂 C2H5OH ; (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单质 H2 .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单质与化合物的化学式的写法来分析解答,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金属在前,非金属 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解答: 解:(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故填:Al; (2)熟石灰显碱性,在农业上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故填:Ca(OH)2;
(3)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其中的溶剂是酒精,故填:C2H5OH; (4)氢气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单质,故填:H2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 关键. 14.(4 分)(2015•丹东)现有四种物质:①氦气 ②硝酸钾 ③生石灰 ④纯碱,请选择相应的序号填空: (1)可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是 ③ ;(2)可用作焊接金属保护气的是 ① ; (3)可用作复合肥料的是 ② ;(4)可用作洗涤剂的是 ④ . 考点: 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常见气体的用途;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专题: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1)用生石灰作某些食品的干燥剂,利用生石灰能与水反应;故填:③; (2)所给物质中,氦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因此常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故填:①; (3)复合肥是含有氮、磷、钾三元素中的至少两种,硝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可用作复合肥 料.故填:②; (4)纯碱具有弱碱性可用作洗涤剂.故填:④. 点评: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加 强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灵活应用. 15.(6 分)(2015•丹东)小樱帮助妈妈做家务,感到化学知识就在身边. (1)打开冰箱闻到一股异味,她建议放一包活性炭,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 吸附性 ; (2)厨房所用的燃料是天然气,优点是 热值高或污染少 (答一点即可),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 CO2+2H2O ; (3)午餐中的主食为米饭、馒头,其中富含的营养素为 糖类 ; (4)她用干布擦去铁锅表面的水珠,这样做的目的是 防止铁锅生锈(或保持铁锅表面洁净、干燥) . 考点: 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1)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够吸附色素和异味. (2)根据天然气燃烧的产物、热值来分析; (3)根据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素来分析; (4)铁与水、氧气充分接触时容易生锈,使铁制品与氧气和水隔绝可以防止生锈. 解答: 解:(1)活性炭可以除去冰箱中的异味,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故填:吸附性; (2)天然气的热值比较高,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污染少,故填:热值高或污染少;CH4+2O2 CO2+2H2O; (3)米饭和馒头中富含糖类;故填:糖类; (4)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反应,要防止铁生锈要隔绝氧气和水,用干布抹去铁锅 表面的水珠可防止铁与水接触,以防止铁锅生锈. 故填:防止铁锅生锈(或保持铁锅表面洁净、干燥) 点评: 与生产、生活相关的知识是中考考查的热点之一,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4 分)(2015•丹东)根据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BD ;(填字母,下同) (2)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 ACD ; (3)属于阴离子的是 C ; (4)属于金属元素原子的是 BE . 考点: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1)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粒子是质子数相同,据此进 行分析解答. (2)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8(氦为 2 个),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3)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为阴离子. (4)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由核内质子数确定元素的名称,进而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1)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 荷数),同种元素的粒子是质子数相同,BD 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 (2)ACD 的最外层为电子数均为 8,均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3)C 质子数=9,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 (4)ABE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均为原子;其核内质子数分别是氖、钠、镁,其中钠、镁属于金属 元素. 故答案为:(1)BD;(2)ACD;(3)C;(4)BE.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 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三、简答题(本大题包括 4 个小题,共 20 分) 17.(4 分)(2015•丹东)请你从微观角度解释下列问题: (1)吸烟者常给周围的人带来被动吸烟的危害,原因是 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 ; (2)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分子的构成不同 ; (3)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的原因是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 (4)水通电分解的过程中一定不变的微粒是 氢原子、氧原子 . 考点: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 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 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1)吸烟者常给周围的人带来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烟气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 向四周扩散,使非吸烟者被动吸入二手烟而危害健康.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