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甘肃省武威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考生注意:
1.全卷共 8 页,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2.答卷前,考生必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按要求写在密封线左边的空格内。
3.答题可用黑色或蓝色按各题要求答在试卷上,但不能用铅笔或红笔答题。
4.不得另加附页,附页上答题不给玢。
一、积累与运用(27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2 分)
A.酝.酿(yùn) 归省.(xǐng) 拮.据( jié) 戛.然而止(jiá)
B.挑衅.(xìn) 校.对(xiào) 炽.热( chì ) 舐.犊情深(tiǎn)
随声附和.( hè)
C.踌.躇(chóu) 旖.旎(yǐ)
秀颀.(qí)
D.静谧.(mì) 栖.息( qī ) 庇.护( bì)
广袤.无垠( mào)
2.观察下面来自生活中的一组照片,请找出错别字并改正。(4 分)
(
)
改为
改为
改为
改为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 分)
(2分)
A.我国人口众多,盲人世界也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B.甘肃省第二届中学生运动会将于8月上旬在白分肥举行,本届运动会新增游泳和羽毛球
两个项目。
C.到了河西地区,使我认识倒沙漠化危害有多大。
D.政府不熂继续加大财政投入,以解决农村城镇化经费短缺问题。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
)
多么优秀的孩子,
是大人,
每天都生活在“你根本
不行”“你真是个傻瓜”一类的批评中,以此以往,也许
会真的变成一个没用的傻瓜
了。
A.不管 或者 倘若 就
B.倘若 不管 就 或者
C.或者 不管 倘若 就
D.不管 倘若 或者 就
5.名著阅读。(6 分)
吕布此人最是无信,为荣华而休养丁原,为美色而刺
,投刘备而夺其
,
结袁术而斩其婚使。
曹操虽厚待关羽,但关羽不忘桃园结义之情,在斩颜良、诛文丑后,过五关斩六将,
千里单骑,于古城与刘备相会……赤壁一战,曹操败走
,关羽念其旧恩,放操
一条生路,留下千秋义名。
(1)请你根据《三国演义》的相关内容,为上文空白处选择相应的人名或地名。(3 分)
A.华容
B.徐州
C.董卓
(2)从上面两段文字来看,吕布与关羽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对你的启示是什么?(3
分)
6.右边是兰州地铁形象备选标识设计图,请你用说明性语言介绍此设计图的画面内容。(3
分)
7.默写。(共 8 分,每空 1 分)
(1)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
(3)
,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4)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
(5)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6)八月湖水平,
。(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7)我们的古人,对头顶的那轮明月,有着无穷追问,寄托无限情怀。李太白问:“青
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他在唐朝停下的这只酒杯,被苏东坡在宋朝遥遥接起,
“
?
。”一停一接之间,保止两次追问。
二、现代文阅读理解(3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8-12 题。(17 分)
放鸭
莫言
青草湖里鱼虾很多,水草繁茂。青草湖边人家古来就有养鸭的习惯。这里出产的鸭蛋
个儿大,双黄的多,半个省都有名。有些年,因为“割资本主义尾巴”,湖上鸭子绝了迹。
这几年政策好了,湖上的鸭群像一簇簇白云。
李老壮是养鸭专业户,天天撑着小船赶着鸭群在湖上漂荡。沿湖十八村,村村都有人
在湖上放鸭。放鸭人有老汉,有姑娘,大家经常在湖上碰面,彼此都混得很熟。
春天里,湖边的柳枝抽出了嫩芽儿,桃花儿盛开,杏花儿怒放,湖里长出了鲜嫩的水
草,放鸭人开始赶鸭子下湖了。
湖水绿得像翡翠,水面上露出了荷叶尖尖的角。成双逐对的青蛙呱呱叫着。真是满湖
春色,一片蛙鸣。老壮一下湖就想和对面王庄的放鸭人老王头见见面,可一连好几天也没碰
上。
这天,对面来了个赶着鸭群的姑娘。姑娘鸭蛋脸儿,黑葡萄眼儿,渔歌儿唱得脆响,
像在满湖里撒珍珠。
两群鸭子齐头并进,姑娘在船上递话过来:“大伯,您是那个村的?”“湖东李村,”老
壮瓮声瓮气地回答,“你呐?姑娘?”“湖西王庄。”“老王呢?”“老了,退休了。”姑娘抬起
竹篙,用力一撑,小船转向,鸭群拐了弯儿。“再见,大伯!”他们就这样认识了。
有一天,老壮又和姑娘在湖上碰了面。几句闲话之后,姑娘郑重其事地问: “大伯,
你们村有个李老壮吗?”
老壮愣了一下神,反问道:“有这么个人,你问他干什么?”姑娘的脸红了红,上嘴唇
咬咬下嘴唇,说:“没事,随便问问。”“不会是随便问问吧?”老壮耷拉着眼皮说。“这户人
家怎么样?”姑娘问。“难说。”“听说李老壮手脚不太干净,前几年偷队里的鸭子被抓住,
在湖东八个村里游过乡?”“游过。”老壮掉过船头,把鸭子撵得惊飞起来。
姑娘提起的这件事戳到了李老壮的伤疤上。“四人帮”横行那些年,上头下令,不准个
人养鸭,李老壮家那十几只鸭子被生产队里“共了产”,老壮甭提有多心疼了。家里的油盐
钱全靠抠这几只鸭屁股啊!那时,村子里主事的是一个好吃懒做的主任,“共产”来的鸭子,
被他和他的造反派战友们当夜宵吃得没剩几只了。老壮本来是村子里有名的老实人,老实人
爱生哑巴气,一生气就办了荒唐事。他深更半夜摸到鸭棚里提了两只鸭子——运气不济——
被巡夜的民兵当场抓住了。
主任没打他,也没骂他,只是把两只鸭子拴在一起,挂在他的脖子上,在湖东八个村里
游乡。主任带队,一个民兵敲着铜锣,两个民兵端着大枪。招来了成群结队的人,像看耍猴
的一样。为这事老壮差点上了吊。
姑娘提起这事,不由老壮不窝火。从此,他对她起了反感。他尽量避免和她碰面,实
在躲不过了,也爱理不理地冷淡人家。姑娘还是那么热情,那么开朗。一见面,先送他一串
银铃般的笑声,再送他一堆蜜甜的“大伯”。老壮面子上应付着,心里却在暗暗地骂:瞧你
那个鲤鱼精样子,浪说浪笑,不是好货!
一转眼春去夏来,湖上又换了一番景色。荷田里荷花开了,湖里整日荡漾着清幽的香
气。有一天,晴朗的天空突然布满了乌云,雷鸣电闪地下了一场暴雨。李老壮好不容易才拢
住鸭群,人被浇成一只落汤鸡。 暴雨过后,天空格外明净,湖上水草绿得发蓝,荷叶上、
苇叶上,都挂着珍珠一样的水珠儿。在一片芦苇边上,老壮碰到了十几只鸭子。他知道这一
定是刚才的暴风雨把哪个放鸭人的鸭群冲散了。“好鸭!”老壮不由地赞了一声。只见这十几
只鸭子浑身雪白,身体肥硕,像一只只小船儿在水面上漂荡,十分招人喜爱。老壮突然想起
在湖西王庄公社农技站工作的儿子说过,他们刚从京郊引进了一批良种鸭,大概就是这些
吧?老壮一边想着,一边把这十几只肥鸭赶进自己的鸭群。
第二天,老壮一进湖就碰上了王庄的放鸭姑娘。
“大伯,你看没看到十几只鸭子?昨儿个的暴风雨把我的鸭群冲散了,回家一点数,
少了十四只。是刚从农技站买的良种鸭,把我急得一夜投睡好觉呢!”“姑娘,你可是问巧了!”
老壮看到姑娘那着急的样子,早已忘记了前些日子的不快,用手一指鸭群,说:“那不是,
一只也不少,都在我这儿呢。”“太谢谢您啦,大伯。我把鸭赶过来吧?”“我来。”李老壮挥
动竹篙,把那十四只白鸭从自家鸭群里轰出来。放鸭姑娘“呷呷”的唤着,白鸭归了群。
“大伯,咱们在一个湖里放了大半年鸭子,俺还不知道您姓甚名谁呢!”姑娘把小船撑
到老壮的小船边,用唱歌般的发音发问。“姓李,名老壮!”“呀!您就是苇林、李苇林,不,
李技术员的……”“不差,我就是李苇林他爹,”李老壮胡子翘起来,好像和姑娘斗气似地说,
“我就是那个因为偷鸭子游过乡的李老壮!”
姑娘又一次惊叫起来。她双眼瞪得杏子圆,脸红成了一朵粉荷花。
“大伯,谢谢您……”她匆匆忙忙地对着老壮鞠了一躬,撑着船,赶着鸭,没命地逃
了。
“姑娘,你认识我家苇林?见到他捎个话儿,让他带几只良种鸭回来!”李老壮高声喊
着。 一片芦苇挡住了姑娘和她的鸭群。
李老壮长舒了一口气,感到十分轻松愉快。他自言自语地说:“这姑娘,真好相貌,
人品也好,怪不得人说青草湖边出美人呢!”
(选自《莫言中短篇小说散文选》)
8.围绕着放鸭姑娘,作者主要写了哪几件事?(3 分)
9.文中插叙的段落交待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3 分)
10.莫言笔下的青草湖就像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湖水绿得像翡翠”“湖上的鸭群像一簇簇
白云”“春天里,湖边的柳枝抽出了嫩芽儿,桃花盛开,杏花怒放,湖里长出了鲜嫩的水草”……
这样的描写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3 分)
11.联系上下文,赏析下面的句子。(4 分)
(1)“游过。”老壮掉过船头,把鸭子撵得惊飞起来。(2 分)
(2)她双眼瞪得杏子圆,脸红成了一朵荷花。(2 分)
12.作者对姑娘的神态、动作、语言做了生动细腻地描写,使人物形象美丽可爱。
(1)请根据相关描写用原文语句填空。(3 分)
姑娘最初问起李老壮时郑重其事,当老壮反问他“你问他干什么”时,姑娘
(1 分);当姑娘知道在她面前的大伯就是李老壮时,她说:
(1 分)‘在
李老壮点邮“偷鸭”事件时,姑娘
(1 分)。匆匆鞠躬后,没命地逃了。
(2)揣摩所填,说说文末热情开朗的放鸭姑娘有这一系列羞涩举动的原因。(1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3-16 题。(13 分)
一点素心
黎武静
偶然地,被一张照片震撼。拍片现场,红墙青瓦,演员在拍片之余执一支毛笔,捧一
瓶水,就这样,在墙上笔走龙蛇,行云流水。
是什么让人感动,在这短暂的瞬间?想起两个字:“素心”。“交友须带三分侠气,做人
要存一点素心。”15 年前,年少的我读到这样的句子,只觉得漂亮,却未必懂得,但是现在
突然觉得有一点懂了。
纪晓岚的老师曾撰一联: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想想,不过一念之间。
当野心只为白云留,花开花落,山中红萼。世味有浓淡,素心无嗔喜。
济慈写诗时常写在纸片上,事后夹在书里做书签,或者随手扔在一边。1819 年的春天,
夜莺在他的屋外放歌。清早,他从餐桌边拖过一把椅子,坐在葡萄架下的草坪上,整整一个
上午,他都在写着。写完却将纸片塞到书架里了事。查尔斯将纸片拣出来,细细誊出,这就
是济慈的《夜莺颂》。济慈写给自己的墓志铭:此地长眠者,声名水上书。
卡夫卡的遗嘱:最亲爱的马克斯,我最后的请求是:我的遗物里,凡属日记本、手稿、
来往信件、各种草稿等等,请勿阅读,并一点不剩地全部予以焚毁……这是一个被米兰·昆
德拉称为“被背叛的遗嘱”,他的朋友将这些整理出版,于是文学史上注定要留下卡夫卡的
璀璨光芒。
风行水上,原来只是路过。那些不朽的传奇,在诞生的一刻,并不是为了流传。
节选自 2013 年《读者》第 8 期
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分)
14.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本文的论证过程。(3 分)
15.本文主要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 分)
16.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4 分)
那些不朽的传奇,在诞生的一刻,并不是为了流传。
三、文言文阅读(23 分)
(一)阅读【甲】【乙】二文,完成 17-22 题。(18 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
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
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
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
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吴起者卫人仕于鲁。齐人伐鲁,鲁人欲以为将,起取齐女为妻,鲁人疑之,起杀
妻以求将,大破齐师。或谮①之鲁侯曰:“起始事曾参,母死不奔丧,曾参绝之。今又杀妻以
求为君将。起,残忍薄行人也。且以鲁国区区而有胜敌之名,则诸侯图鲁矣。”起恐得罪。
闻魏文侯贤,乃往归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谮(zèn):说别人的坏话,诬陷、中伤。
17.请用“/”线为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2 分)
吴起者卫人仕于鲁
(
)
杀妻以.求将
小大之.狱
以鲁国区区而.有胜敌之名
仕于.鲁
1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用法或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必以.分人
B.肉食者谋之.
C.登轼而.望之
D.战于长.勺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 分)
(1)小惠未徧.
(3)或.谮之鲁侯曰
20.翻译句子。(4 分)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4)闻.魏文侯贤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2 分)
译文:
(2)齐人伐鲁,鲁人欲以为将。(2 分)
译文:
21.下列对【甲】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 分)
(
)
A.本文意在曹刿的“远谋”,故主要围绕“论战”来选取材料。
B.第一段勇冠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强调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首要条件,突出
了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
C.第二段简述曹刿指挥鲁军进行反攻、追击和最后取得胜利的过程,显示曹刿的军事
指挥才能,为下文分析取原因作伏笔。
D.第三段总结全文并照应开头,赞美曹刿是杰出的政治家、家事家
22.曹刿与吴起相比,你更喜欢哪一位,为什么?(4 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23-24 题。(5 分)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3.本诗颔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以,以“风飘絮”喻
,以“雨打萍”
喻
,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国破家亡的悲哀。(2 分)
24.本诗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
四、综合性学习(10 分)
25.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祖国语言博大精深。请参加“走进对联”为主题的综合性学
习活动。
活动一:小组合作,搜集资料,介绍对联。下面是王芳同学搜集到的资料,请你选择
可用资料,写一段介绍对联的文字,不少于 80 字。(4 分)
资料:
①对联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它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
②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要求非常严格。常见的类型有五律、七律和排律。
③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还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
④对联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⑤关
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位于“元曲四大家” 之首。
⑥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
⑦一首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律诗既讲究平仄、押韵,又讲对仗。
活动二:同学们收集了不少对联,要在校刊上刊载,请你把下列对联按春联、婚联、
挽联、行业联的顺序排列。(2 分)
①红莲开并蒂
彩凤喜双飞
②白雪抚人片片醉
红梅舒枝点点春
③百草回春争鹤寿
千方着意续松年
④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 作千秋雄鬼死不还家
正确的顺序是:
活动三:交流发言。写出自己最欣赏的一副对联(试卷上的除外,写律诗中的颔联或
颈联也可),并做赏析。(4 分)
对联:
赏析:
五、写作(60 分)
26.请以“梦想”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不少于 600 字。(3)文中不要出现你所在学校
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题目: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A 卷(100 分)
一、积累与运用(30 分)
1.(3 分) B
2.(4 分)忧——扰(1 分);弛——驰 (1 分) ;聘——骋 (1 分) ; 藉——籍(1
分)
3.(3 分) B
4.(3 分) A
5.(6 分)(1)(3 分,每空 1 分)C B A (2)(3 分)吕布此人不讲信义,几
次背叛自己的主人或朋友。而关羽则是义气为先,死后留下千秋义名(1 分)。对我的启示
是:做人要讲义气(1 分)。不可为了一己私利而背叛祖国(亲人、朋友、组织等)(1 分)。
6. (3 分)示例:设计图整体呈椭圆形(1 分),上半部分是抽象的火车头,下半部分
是三条铁轨(1 分)。主体画面是汉字“兰”的变形(1 分),像在铁轨上疾驰的地铁列车,
在幽深的隧道里运行(1 分)。(答出任意三点得 3 分)
7.(8 分,每空 1 分)(1)枯藤老树昏鸦(2)燕然未勒归无计(3)潮平两岸阔(4)
长河落日圆(5)苟全性命于乱世(6)涵虚混太清(7)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二、现代文阅读理解(20 分)
8.(3 分)做人要存一点素心。
9.(6 分)首先通过作者的一段见闻引出中心论点。然后引名言,举实例进行论证。最
后用哲理性语言收束全文。
10.(6 分)第三自然段运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1 分),引用了纪晓岚的老师的对联,
有说服力地证明了做人要存一点素心(2 分)。第四、五自然段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1
分),举了济慈写《夜莺颂》、卡夫卡遗嘱的例子,具体地证明了做人要有素心(2 分)。
11.(5 分)那些伟大人物留下的作品,并不是为了名利而刻意为之的。也正因为他们
心存素心,才会有不朽的作品流传。(意思对即可,未联系文章内容酌情扣分)
三、作文(50 分)
12.略。
四、现代文阅读理解(17 分)
B 卷(50 分)
13.(3 分)姑娘放鸭时与老壮相识(1 分);姑娘打听李老壮时提起老壮当年偷鸭游
乡的事,让老壮心生反感(1 分);暴风雨后,姑娘寻她的良种鸭,老壮还鸭,说起老壮姓
名,姑娘羞涩逃走(1 分)。
14.(3 分)文中插叙的段落交待了李老壮当年偷鸭的原因及偷鸭的经过和结果(1 分);
作用:一是为了反映当年老百姓的生活情况,用以衬托现在的幸福生活或用以衬托现在政策
好了。二是为了塑造李老壮老实憨直的性格,让读者明白李老壮并非品德败坏,偷鸭是时代
所迫。三是让文章情节完整。(答对任意两点得 2 分)
15.(3 分)首先,环境描写渲染了轻松愉悦的气氛,也让文章有意境美(1 分);其
次,用优美的环境烘托人性的美(1 分);第三,从大处反映政策好了,人民生活好了(1
分);第四,环境的美衬托了人物心情的愉悦(1 分)。(答出任意三点得 3 分)
16.(4 分)(1)本句运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简短的回答,“掉”“撵”的动作,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壮因姑娘戳到了他的伤疤而内心不痛快。
(2)本句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姑娘内心的羞涩与紧张。
17.(4 分)(1)脸红了,上嘴唇咬咬下嘴唇(1 分); “呀!您就是苇林、李苇林,
不,李技术员的……”(1 分);惊叫,她双眼瞪得杏子圆,脸红成了一朵粉荷花(1 分)。
(2)姑娘有可能正在和李苇林谈恋爱。(或者:老壮有可能成为姑娘的公爹)(意对
即可)(1 分)
五、文言文阅读(23 分)
(一)(18 分)
18.(2 分)吴起者/卫人/仕于鲁。
19.(2 分)D
20.(4 分)
(1)通“遍”,普遍,遍及。 (2)目光短浅
(3)有的人
(4)
听说
21.(4 分)(1)第一次击鼓进军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
三次击鼓时士气就耗尽了。
(2)齐国人攻打鲁国,鲁国人想用他为将军。
22.(2 分)D
23.(4 分)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 1.喜欢曹刿,因为他爱国,虽非肉食者,在国家危亡之时毅然挺身而出。他有军
事指挥才能,指挥弱小的鲁国军队战胜强大的齐国军队。
示例 2.喜欢吴起,他有军事指挥才能,指挥弱小的鲁国军队战胜强大的齐国军队。而
且他识时务。
(二)(5 分)
24. (2 分)国事衰微或山河破碎(1 分)。坎坷的身世或身世浮沉(1 分)
25.(3 分)抒发了诗人愿为国捐躯的思想感情。或者:表现出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和
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意思对即可。
六、综合性学习(10 分)
26. 活动一:(4 分)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
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它要求
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还传
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
活动二:(2 分)②①④③
活动三:(4 分)所选必须是对联(写律诗中的颔联与颈联也可)。要能赏析出所选对
联的特点。(对联 1 分,分析 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