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1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资料共8页,全文预览结束
2021 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为历史、道德与法治合卷。历史试卷为第 1 至 4 页,共 60 分;道德与法治试卷为 第 5 至 8 页,共 60 分。考试时间为 100 分钟。试题包含选择题和非选择题。考生答题全部 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2.请认真核对监考教师在答题卡上所粘贴条形码的姓名、考试证号是否与本人相符合,再 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及本试卷上。 3.答选择题必须用 2 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非选择题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 无效。 4.本试卷道德与法治部分鼓励创造性思维,增设创意分 2 分。历史(开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题,每题 1 分,共 25 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中华文明的起源是一个过程,以农业产生为上限。”有助于印证和推测“上限”的是: A. 北京人的发现 B. 半坡遗址发掘 C. 青铜工艺成就 D. 铁制农 具出现 【答案】B 2.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首个定都南京的政权是 A. 吴国 【答案】A B. 西晋 C. 东晋 D. 南朝 3. 在都城长安“不仅生活着来自日本的使者,还活跃着来自中亚、印度等地的使者、僧侣 与客商”。材料反映的主题是 A. 西汉丝绸之路的开通 B. 唐代中外交流的发展 C. 唐代民族关系的和睦 D. 明朝对外交流的盛况 【答案】B 4. 下列选项中,属于宋元时期社会变化的是 A. 首次思想文化高峰出现 B. 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期
C. 科技发明取得重大成就 D. 京剧成为最主要的剧种 【答案】C 5. “江南市镇的早期工业化,尤其是在丝织棉纺织行业中达到的水平,领先于工业革命前 夕的欧洲。”这一现象可能出现在 A. 三国时期 B. 隋唐时期 C. 五代十国时期 D. 明清时期 【答案】D 6. 20 世纪初,清政府统一全国学制,“仍以忠君和尊孔为……大幅度增加西方教育中的自 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内容”。当时中国教育 A. 开始出现新式学校 C. 掀起尊孔复古思潮 【答案】B B. 呈现出新旧并存特点 D. 举起民主、科学旗帜 7. “三支主力红军为担负中国革命的新任务而在西北会师,这是一个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 事件。”材料评述的是 A. 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B. 工农红军第四军成立 C. 工农红军的战略转移 D. 刘邓大军的千里跃进 【答案】C 8. 这场战争“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 宁”其伟大意义主要在于 A. 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B. 打败了美国侵略者 C. 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D. 提升战略威慑力量 【答案】A 9. 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始后,全党全国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克服了重重困难, 取得了巨大成就,涌现出一大批时代楷模。其中,被誉为“铁人”的是 A. 邱少云 【答案】C B. 雷锋 C. 王进喜 D. 邓稼先 10. 1987 年,“国营工业企业中,已实行厂长负责制的企业占 68%;大中型国营工业企业中, 实行了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占 82%。”材料体现的是 A.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到来 B. 大跃进”高潮的掀起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 【答案】D 11. 下图所示局面的形成,开始于 A. 首个自治区成立 B. 经济特区的建立 C.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D. “一带一路”建设的深人 【答案】B 12. 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修改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 发展之间的矛盾”的会议是 A. 中共八大 B. 中共十二大 C. 中共十五大 D. 中共十 九大 【答案】D 13. 新中国成立后,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取得的成果,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西藏和平解放 ②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③澳门回归祖国 ④海峡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 A. ①④②③ B. ①④③② C. ②①③④ D. ④①②③ 【答案】A 14. 探寻古埃及金字塔的功能与演变历程,可以感知的历史奧秘有 A. 国王地位与权力 C. 阿拉伯数字起源 【答案】A B. 人类的法制传统 D. 罗马帝国的强盛 15. 公元前 4 世纪,“他建立的帝国,使希腊文化与东方文化接触、交流必不可免。他的远
征固然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开创了欧亚非文化交流的新时代。”这个“帝国” 的崛起始于 A. 南亚次大陆 B. 意大利半岛 C. 希腊马其顿 D. 阿拉伯 半岛 【答案】C 16. “若干散落居住的家庭组成小群体,处于某个领主保护和控制之下,便形成了中世纪乡 村的基本社会单位。”“基本社会单位”指的是 A. 基督教会 B. 西欧庄园 C. 自由城市 D. 垄断组织 【答案】B 17. “1500-1600 年,西欧人在向海外扩张的同时,也在文化、思想、宗教及政治等领域内 进行了重大变革。”这一时期的欧洲 A. 进入封建社会 C. 形成凡尔赛体系 【答案】B B. 走向资本主义 D. 出现联合的趋势 18. 1789 年以前,“英国的十三个殖民地已爆发了一场革命,将启蒙运动的学说付诸行动。” 这场“革命”的领导人应是 A. 克伦威尔 B. 伏尔泰 C. 华盛顿 D. 拿破仑 【答案】C 19. 下图所示现象,本质上反映了 A. 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 B. 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C. 煤、铁产量的激增 D. 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 【答案】B 20. 马克思、恩格斯合作撰写的,“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 正式出版于
A. 1848 年 【答案】A B. 1917 年 C. 1920 年 D. 1949 年 21. 19 世纪中期,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地域上扩展的是 A. 但丁抨击教会黑暗 C. 英国“光荣革命” 【答案】D B.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D. 日本“文明开化” 22.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尚未结束之际,新一轮的技术革新浪潮已经兴起,“技术革新”最显 著的成就是 A. 集中的手工工场出现 B. 珍妮纺纱机的开始使用 C. 新式交通工具的问世 D. 电力进入生产生活领域 【答案】D 23. “初期的强制措施给农业生产造成了破坏,粮食总产量在 1931-1932 年出现下降,经历 1933-1937 年的增长,在 1937 年达到俄国历史上的最高点。从 1938 年又开始下降,1940 年的总产量比 1928 年仅有 10%的增长。”材料体现的是 A. 苏维埃政权的措施与意义 B. 经济大危机的蔓延与缓解 C. 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与效果 D. 二战后苏联的改革与变化 【答案】C 24. 1933 年 3 月,罗斯福“向国会提请通过民间资源保护队计划。……最终招募了超过 300 万青年投入到国家资源的保护工作中”。此举的直接目的是 A. 改革国会的立法权 C. 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答案】C B. 开始推广大众教育 D. 尝试强化国家干预 25. “欧战爆发前,中国人民孤军奋战,抗击着日军,而英、法、美却在亚洲和欧洲推行绥 靖政策。苏联倡议集体安全受到英法破坏,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材料揭示的战争规 模不断扩大的原因有 ①萨拉热窝事件突发②日本对中国的侵略③英法美的绥靖④纳粹德国对外扩张 A. ②③ 【答案】A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题,第 26 题 10 分,第 27 题 12 分,第 28 题 13 分,共 35 分。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商代,国家的外部形式表现为方国联盟,是一个松散的联盟。西周,新封的诸侯 多是王室至亲或功臣,分布在天下各地,代表周天子行使对地方的统治权,并通过宗法礼制, 确定天子与诸侯的君臣关系,形成众星拱月的政治格局。 ——《中国历史》 材料二东周是中国古代国家形态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国家的治理方式由分封制向直接 行政管理过渡,复合制国家开始向单一制国家转变。秦朝开创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官僚 制度三位一体的封建国家政治体制,两汉进一步完善。……奠定了古代中国辽阔版图的基本 轮廓……形成以“汉”命名的民族共同体。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请回答: (1)“商”的建立者是谁?据材料一,商、西周时国家外部形式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2)据材料二,列举“国家形态"转折的表现,并结合商鞅变法的一项措施予以说明。 (3)对比材料一、二,归纳秦汉时期国家治理的新发展。 (4)综上所述,概括秦汉时期的历史地位。 【答案】(1)汤。松散的方国联盟;通过分封制和宗法礼制形成众星拱月的政治格局 (2)国家的治理方式由分封制向直接行政管理过渡,复合制国家开始向单一制国家转变。 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3)秦朝开创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官僚制度三位一体的封建国家政治体制,两汉进一 步完善 (4)确立并完善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古代中国辽阔版图的基本轮廓;形成了 以“汉”命名的民族共同体;是中国古代第一次封建大一统时期。 27. 阅读下列示意图,回答问题。
(5)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到瓦解的历史进程留下的主要结论是什么? 【答案】(1)自然;洋务;维新 (2)清王朝;短暂的春天;军阀割据混战 (3)诞生 (4)国民政府;毛泽东;渡江战役 (5)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等。 2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二战后,世界发生的重大变化是社会主义越出一国的范围,在东欧、亚洲以及拉 丁美洲建立了以苏联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国家体系。……形成了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 济体系,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断深入,发展模式不尽相同。……开始了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 第三次技术革命,促进了各国的相互竞争又相互依存。 ——《世界史》 材料二独立后,印度确立了以计划经济为主体的混合经济模式。……赢得独立后,大部 分非洲国家盲目照搬原宗主国或美国的发展模式,也有极少数国家选择了社会主义发展道 路,由于也是一种模仿或照搬,结果并不理想。……1959 年古巴革命胜利后,选择了走苏 联式的社会主义道路,对发展模式进行了大胆的试验和探索。 ——《世界现代化历程》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写出二战后苏联、美国的国际地位及相互关系。据材料一, 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影响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哪年被称为“非洲年”?据材料二,概述非洲国家的发展状况及共同 原因。 (3)据材料二,从发展方式角度,归纳二战后世界的基本变化。 (4)综上所述概括二战后世界变化的主要特性。 【答案】(1)分别成为社会主义世界和资本主义世界的中心。进行冷战对抗。促进了各国 的相互竞争,又相互依存。 (2)1960 年。大部分国家赢得独立后,发展相对缓慢。共同原因是盲目照搬别国的发展模 式 (3)二战后,世界各国发展道路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或是选择资本主义道路,或是选择社 会主义发展道路。 (4)社会主义超出一国的范围;形成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美苏两极格 局形成;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展;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崛起;各国发展模式不尽相同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