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年江苏大学中国美术理论考研真题 A 卷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
1、以下范畴和朝代中,哪一个是由石涛提出的,它是我国哪一个时期的画家。()
A、画禅、清代晚期
B、神思、明代中期
C、一画、清代早期
D、阴阳、民国早期
2、请选择顺序正确的“谢赫六法”∶()
A、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
曰传移模写。
B、一曰气韵生动;二曰应物象形;三曰随类赋彩;四曰骨法用笔;五曰传移模写;六
曰经营位置。
C、一曰气韵生动;二曰传移模写;三曰经营位置;四曰应物象形;五曰随类赋彩;六
曰骨法用笔。
D、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经营位置;四曰随类赋彩;五曰应物象形;六
曰传移模写。
3、唐代诗人王维提出∶“夫画道之中,()为上”。
A、造化
B、水墨
C、色彩
D、用笔
4、顾恺之曰∶“四体研蚩,本无关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此处“阿堵”专
指()。
A、脸
B、神情
C、眼睛
D、笑容
5、《华山图序》是明代画家()撰写的理论文献。
A、王履
B、沈周
C、唐寅
D、莫是龙
6、宋朝理论家黄休复提出评定绘画的“四格”是()。
A、逸神奇能
B、逸神妙能
C、神妙能秀
D、妙奇淡趣
7、宋代苏轼认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
A、造化
B、笔墨
C、骨法
D、清新
8、五代后梁画家荆浩认为∶"画者,画也"。第二个"画"是指()的意思。
A、图画
B、作品
C、用笔
D、划界
9、图绘者莫不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披"是()意思。
A、打开
B、挂起
C、卷起
D、触摸
10、画中诗惟右丞得之,兼工者自古寥寥。其中"右丞"是指()。
A、苏轼
B、技法
C、王维
D、构图
11、一阴一阳谓之()。
A、理
B、道
C、仁
D、动
12、《易》曰道成而上,()成而下。
A、德
B、画
C、物
D、艺
13、“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画凡至此,皆入妙品。”这是()
的观点。
A、郭熙
B、苏轼
C、荆浩
D、米芾
14、石如飞白木如籀。“籀”是指()。
A、大篆
B、木瘤
C、枯笔
D、墨团
15、“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尔,岂复较其是与非,叶之繁与疏,枝之斜与直哉”这
段话出自()。
A、郭熙郭思《林泉高致集》
B、荆浩《笔法记》
C、唐志契《绘事微言》
D、倪瓒《清圜阁全集》
二、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 25 分)
1、高远,平远,深远
2、胸有成竹
3、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4、受
5、郭若虚
三、古代美术理论翻译∶(每题 10 分,共 50 分)
1、南朝宋宗炳《画山水叙》选段∶
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味象。至于山水,演有而趣灵,是以轩辕、尧、孔、广成、大
隗、许由、孤竹之流,必有崆峒、具茨、藐姑、箕首、犬蒙之游焉。又称仁智之乐焉。夫圣
人以神法道,而贤者通;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不亦乐乎?
2、《韩非子》选段: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最易者?”曰∶“鬼
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入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3、唐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选段∶
初,毕庶子宏擅名于代,一见惊叹之,异其唯用秃毫,或以手摸绢素,因问躁所受。躁
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毕宏于是搁笔。
4、北宋
苏轼《苏东坡集·书吴道子画后》∶
吴道子画人物,如以灯取影,逆来顺往,旁见侧出,横斜平直,各相乘除,的自然之数,
不差毫末。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谓游刃余地,运斤成风。盖古今一人
而已。
5、东晋
顾恺之《模拓妙法》∶
若轻物宜利其笔,重以陈其迹,各以全其想。譬如画山,迹利则想动,伤其所以嶷。用
笔或好婉,则于折楞不隽;或多曲取,则于婉者增折。不兼之累,难以言悉,轮扁而已矣。
四、问答题∶(四选三,每题 15 分,共 45 分,每题不少于 200 字)
1、阐述“南北宗论”。
2、怎样理解“学穷性表,心师造化”?
3、“吾师心,心师目,目师造化”是由谁提出的?请作阐述。
4、你是怎样看待“行为艺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