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土地财政、城镇化与绿色经济效率.pdf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资料共13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http://www.paper.edu.cn 土地财政、城镇化与绿色经济效率 李斌,谭约翰*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长沙 410000) 摘要:本文运用超效率 DEA-SBM 模型以及我国 2000-2016 年 30 个省份面板数据,对各省 份绿色经济效率进行了测算,并结合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土地财政与城镇化对绿色经济 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绿色经济效率在空间上表现出显著的集聚性;土地财政与城镇 化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显著为正;结合理论分析,土地财政与城镇化对绿色经济效率影响 的作用路径均显著;此外,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水平和人力资本积累也对绿色经济效率存 在影响。 关键词:土地财政;城镇化;绿色经济效率 中图分类号:F062.2 Land Fiance、Urbanization and Green Economic Efficiency LI Bin, TAN Yuehan (School of Economics & Trade, 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00)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super-efficiency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model with slack-based measure approach is used for calculating the green economic efficiency of each province in China from 2000 to 2016, and combine with the spatial econometric model to analyzing the impact of land finance and urbanization on green economic efficiency empirically. And the results show as follow: The green economic efficiency shows a siginificant spatial agglomeration; the impact of land finance and urbanization on green economic efficiency is significantly positive; the impacts path of land finance and urbanization on green economic efficiency are also significantly; in additio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dustrialization, and human capital also have different impact on green economic efficiency. Key words: Land Finance; Urbanization; Green Economic Efficiency 5 10 15 20 25 30 0 引言 35 40 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经济成就瞩目, 主要经济指标不断提高,国际影响 力也逐渐加大。但若细看我国发展模式容易发现,长期的资源依赖与污染密集的粗放方式, 存在资源低利用率、环境外部性等缺陷,为此,生态环境承受了巨大的伤害。环境问题产生 的原由众多,如在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竞争下的土地财政模式以及正在快速推进的城镇化 等。在日趋严峻的资源受限、生态退化以及环境破坏的发展约束下,十九大报告也体现了绿 色发展的思想。因此,构造一个更合理全面评价区域“绿色”经济的指标,能有效地进行经济 绿色转型。近年来,学者们提出绿色经济效率,即将环境代价纳入传统经济效率测算指标中。 由土地财政规模扩张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都影响着我国绿色经济效率,但鲜有学者 分析土地财政及城镇化对我国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那么土地财政与城镇化能否影响我国绿 色经济效率? 倘若可以,又将如何影响?以上关系正是本文关注点,即探寻土地财政与城镇 化对绿色经济效率影响的存在性及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能为我国区域经济绿色健康发展提出 更合理可靠的建议,有较高的实践意义。 作者简介:李斌(1968-),女,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技术进步与经济增 长. E-mail: libin43@sohu.com - 1 -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http://www.paper.edu.cn 1 文献回顾 首先,许多学者从绿色经济效率的内涵、测算方法及影响因素等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 例如:颜鹏飞等(2004),涂正革(2008)依据我国省际资源投入、污染排放和产出数据, 运用 DEA 模型计算了我国各地区环境技术效率[1] [2]。杨龙等(2010)将用熵值法估计的综 合环境污染指数引入经济效率测算体系,并定义得到的指标为绿色经济效率,研究指出绿色 经济效率随时间波动增加,且效率水平由东向西依次递减[3]。王家庭(2012),王军等(2014) 利用 DEA-SBM 模型结合非期望产出分别计算了我国地级市水平城市效率与省际水平绿色 经济效率[4] [5]。钱争鸣等(2013)首次给出了绿色经济效率的内涵,并测度了效率值,研究 还表明经济实力、FDI、产业结构、能耗水平、城镇化水平是重要因素[6]。吴旭晓(2014) 运用河南、广东和湖北三个省的数据,用 DEA 加窗模型测算绿色经济效率,并结合灰色关 联分析探讨了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城镇化、产业转移和政府规制是影响最大的因素[7]。聂 玉立等(2015),汪侠等(2016),张建清(2017)分别使用地级市数据、长江经济带数据 以及省际数据,测度并分析了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指出经济实力、FDI、产业结 构、科研水平、环境管制以及城镇化水平是我国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因子。此外,土地财政 与城镇化与我国经济增长密切相关,部分学者也深入探讨了土地财政与城镇化在推动经济发 展时的环境效应[8] [9] [10]。关于土地财政的环境污染效应:李斌等(2015)以中国式分权为切 入点,结合地方政府间环境规制博弈模型,深入探讨了土地财政的环境污染效应,实证结果 显示低水平的环境规制会刺激土地财政扩张进而加剧其污染效应[11]。李拓(2016)运用完 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研究了地方政府环境规制在土地财政动机下的“逐底竞争(Race to the Bottom)”存在性及其与区域间经济差异的关系,并给出了实证验证[12]。而在城镇化与绿色 经济效率的关系上:周宏春(2010),马磊(2010),张燕(2011)从理论角度分析了城镇 化与环境污染间的关系,实证结果均显示城镇化水平提高的同时,环境污染程度先升后降[13] [14] [15]。此外,许多学者在不同层次的样本内也进行了同样的研究,如:吴旭晓(2013), 刘宁宁等(2014),杨冬梅(2014)分别研究了河南省、安徽省与山东省城镇化水平与生态 环境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样本期内城镇化进程对环境的影响呈现倒“U”型[16][17][18]。唐文狮 (2015),王亚平(2017),方齐云等(2017)探讨了城镇化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也证 实了上述倒“U”型关系,且在区域层面呈现东、中、西部依次下降趋势[19] [20] [21]。 通过文献回顾,本文发现:第一,早期研究使用 DEA 模型中超效率模型的较少,由于 DEA 模型的测算结果为相对效率,因此对处于生产边界上的决策单元无法排序。第二,实 证分析使用空间计量模型的成果不多,从而容易忽视变量间的空间关联性及依赖性。第三, 土地财政规模不断扩大,而分析土地财政对我国经济效率或环境效应影响的文献较少。基于 前述不足,本文首先将土地财政、城镇化与绿色经济效率在同一框架下进行分析,分析各自 对绿色经济效率的作用路径以及空间溢出效应的理论分析;其次,使用超效率 DEA-SBM 方 法测算绿色经济效率,从而解决多个决策单元处于生产边界上无法比较的问题;最后,在实 - 2 - 45 50 55 60 65 70 75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证部分将选择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 2 理论分析 http://www.paper.edu.cn 2.1 土地财政对绿色经济效率的作用机理 土地财政可理解为地方政府与土地相关联的财政活动。土地财政行为产生的原因可以大 致可分为内部与外部,即土地管理制度、分税制体系改革与横向政绩考核晋升。本文通过对 已有相关理论的梳理,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土地财政对绿色经济效率的作用路径,即土地 财政的环境规制效应、土地利用效应及外商直接投资效应。 土地财政的环境规制效应。李拓(2016)的观点[12]:对土地财政下的环境规制逐底竞 争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行为建立博弈模型发现:一方面,从中央政府角 度分析,如果中央政府目标在经济增长速度,会默示承认地方政府按更低标准执行中央政府 制定的环境规制标准,因为这是理性地方政府的最优决策;而从地方政府角度分析,地方政 府出于理性会承担环境污染的成本的负效用并进一步扩大土地财政规模来确保自身效用最 大化。钱争鸣(2015)则从空间关联性视角探究了环境规制对绿色经济效率的作用机制,建 立高低效率两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型,分析两地区在同一水平环境规制下的政府行为,指出环 境规制通过筛选效应与技术溢出效应来影响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从而提升绿色经济效率[22]。 由此可见对于土地财政的环境规制效应与绿色经济效率的关系,学术界并无一致的结论,不 过大致可以概括为两种种假说:成本制约假说与波特双赢假说。成本制约假说认为,环境规 制会影响企业的成本及产出,进而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率。波特双赢假说认为,合理的环境规 制水平,会激励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进而提高产业生产效率,实现双赢[23]。 土地财政的土地利用效应。地方政府作为土地管理者享受土地垄断权利,也作为“经济 参与人”参与经营,在土地资源配置市场中定位模糊。同时,地方政府也作为“政治参与人” 希望在管辖范围内的高经济增速、高财政收入来满足其政绩需求。在工业化的不同时期,地 方政府在土地招商引资时的侧重也不同。在工业化的初期与发展期,第二产业带来的税收收 入可观,使得地方政府倾向于将土地作工业用地出让来满足其政绩考核。王立国(2012)指 出,在地方官员晋升博弈及企业层面的潮涌现象的双重作用下,企业的过度投资将导致产能 过剩[24]。产能过剩将制约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主要是因为低水平的资源利用率导致企业利 润下降,缺少 R&D 投资与技术创新动力,造成严重污染,阻碍绿色经济发展。但另一方面, 在工业化的转型时期,工业相对于服务业增速放缓,地方政府土地出让结构也倾向于附加值 高、需要人力资本积累以及技术依赖性的产业,这些产业相较于传统污染密集型产业,往往 能耗低、创造的价值更多,从而正向作用于绿色经济效率。 土地财政的 FDI 效应。开放至今,地方政府对 FDI 保持欢迎和鼓励态度,具体而言土 地优惠使用政策等土地财政手段对 FDI 的吸引,因为其降低了 FDI 进入的成本。这是因为 FDI 在地方政府的不少官员眼中仍然是优质资本、先进技术、高效管理的结合体,具有很高 的吸引力。地方政府主要通过各种招商引资手段展开横向竞争,而在优惠政策中 FDI 最关 心的有两项,一是税收政策,二是土地政策。而现有研究中关于土地财政的 FDI 效应与绿 色经济效率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有两种观点,一种是“污染避难所”假说,该假说观点为地方政 府间横向竞争中所导致的环境规制逐底竞争往往会降低该地区的环保标准,从而成为污染企 业的庇护所,不利于绿色经济的发展[25];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FDI 的进入不但不会降低地 - 3 - 80 85 90 95 100 105 110
115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方的绿色经济效率,反而会由于 FDI 所带来的先进技术和改进产品并通过技术溢出效应提 升该地区环境水平。 http://www.paper.edu.cn 综上,本文提出下列三个假说: 假说 :土地财政将通过环境规制的逐底竞争效应,采取低水平的环境规制,负向作用 于绿色经济效率上。 120 假说 :土地财政将通过土地出让结构的转型,更加依赖于技术密集型产业,正向作用 于绿色经济效率上。 假说 :土地财政将通过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所带来的先进技术与产品,正向作用于绿色 125 130 135 140 145 150 经济效率上。 2.2 城镇化对绿色经济效率的作用机理 城镇化进程往往伴随着生产要素从农业向非农产业流动、人口逐渐向城市转移、产业在 城市集聚、城市规模不断扩张等一系列过程。而在城镇化与绿色经济效率之间关系的研究中, 学者们也提出了丰富的观点。本文将参考已有研究,并在其基础上综合分析城镇化对绿色经 济效率的作用路径。 城镇化的人口效应。本文认为城镇化的人口效应对绿色经济效率也存在长期与短期的双 重作用:短期来看,城镇人口的快速集聚会产生拥挤效应。此外拥挤效应还伴随着其他的负 外部性,如:人口的快速集聚还会产生交通拥堵现象,从而增加空气污染。长期来看,人口 城镇化能发挥规模效应和产生积累效应。首先,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张、劳动力的集中与生产 要素的集聚会带来一定的规模效应,会改善资源利用率并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提高绿 色经济效率。此外,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城镇化可以实现对能源的 集中利用,比分散利用更加高效。从人力资本的角度分析,城镇化进程利于人力资本积累, 人力资本积累通过技术创新及技术吸收能力,提高能源利用技术,从而影响绿色经济效率。 城镇化的产业效应。本文将从产业结构升级与产业集聚两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分析产业 结构升级:初期的城镇化通常是是粗放型模式,环境成本很高。不过从长期分析,中心城镇 会由于要素逐渐稀缺、要素与环境成本逐渐上升,会由此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即向以服务业 为主的附加值、能源利用率更高的结构转变,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其次,产业集聚效应。 企业在空间集聚,由于其地理位置集中,利于企业间知识与信息的交流,学习成本下降,进 而使劳动生产率提高;在集聚区域,公共基础设施使用率提高,发挥规模效应;此外,产业 集聚会形成完善的劳动力市场,法制、制度也会趋于完善,治污效率提升,环保意识增强, 从而提高绿色经济效率。 城镇化的土地利用效应。在城镇化初期。人口和产业的集聚使城镇在空间上的需求日益 增加,即城镇需要足够的土地容纳人口与企业园区等。城镇规模在初期的急剧扩张对环境的 压力很大,如公共设施建设,尤其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但在城镇规模形成之后。地方政府 和居民也会越来越重视土地的利用问题,土地利用对绿色经济的持续发展也至关重要,即关 于土地伦理学。地方政府逐渐在城镇化土地利用过程中更考虑生态价值,与此同时,城镇居 民也会更重视城镇化土地利用问题。因此,在城镇化达到一定规模后,城镇化的进程会逐渐 对环境更加友好,从而提高绿色经济效率。 综上,本文提出下列三个假说: 假说 :城镇化将通过人口集聚和积累效应,加速人力资本的积累,正向作用于绿色 - 4 -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经济效率上。 http://www.paper.edu.cn 155 假说 :城镇化将通过产业集聚并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正向作用于绿色经济效率上。 假说 :城镇化将通过将促使土地更合理利用正向作用于绿色经济效率上。 3 实证分析 3.1 绿色经济效率的测算 3.1.1 测算方法与指标体系 160 165 绿色经济效率作为衡量环境资源环境约束条件下经济运行有效程度的指标,学术界关于 效率的测算通常使用两种方法: 前述介绍的 DEA 与随机前沿分析法(SFA)。运用 SFA 进行效率测算时,还需要事前假设效率项服从的分布,如假设不当将会造成偏差。而 DEA 方法是一种非参(Nonparametric)方法,即无设置具体的生产函数,这是因为 DEA 在测算 时只用到了生产前沿面的概念。此外,DEA 在处理决策单元是多投入、多产出也十分便捷。 本文将在 W.W.Cooper(2007)[26]与 Kaoru.Tone(2002)[27]提出的非期望产出 DEA-SBM 模 型及超效率 DEA-SBM 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出考虑非意愿产出的、超效率 DEA-SBM 模型计 算绿色经济效率。目标规划如下式: τ * = min ρ = − 1 1 + q 2 q 1 11 + m  s ( q 1 = 1 r m  = 1 / i + r − s i / x ik + y rk q 2  = 1 r − s b r / b rk ) s t . . j j j n  = ≠ j k 1, n  = ≠ j k 1, n  = 1, ≠ j k x ij λ j − − s i ≤ x ik y ij λ j + + s r ≥ y rk b tj λ j − − s b t ≤ b tk − 1 1 + q 1 λ + − s s , , = i 1,2, q 2 ≥  , q 1 ( = 1  r 0 m r ; + s r / y rk + q 2  = 1 r − s b r / b rk > ) 0 = 1,2,  , q j ; 其中, *τ 表示被评价单元的相对效率值,n 个决策单元记为 = 1,2,  n j , ( ≠ k ) 170 m 种投入(记为 ix )与q 种产出(记为 ry ), s − 产出,λ为权重。 与 s + DMU ,各决策单元共有 为松弛(Slack),b 为“坏(bad)” j 根据前述,绿色经济效率是在考虑资源利用与环境约束下的经济效率,故其测算指标的 选取,应分投入与产出两类指标。由于考虑环境因素,产出指标还应该包含非期望产出指标, 即环境污染。测算指标体系如下: 175 - 5 -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http://www.paper.edu.cn 表 1 测算指标体系 Tab. 1 Index System for Calculation 具体指标 劳动力投入 能源投入 资本投入 期望产出 非期望产出 指标选取说明 当年年末城镇私营和个体就业人数与城 镇单位就业人数之和; 历年省际能源消耗总量; 历年省际物质资本存量; 历年省际实际 GDP; 历年省际工业废气排放总量; 历年省际工业废水排放总量; 历年省际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总量; 指标类别 投入指标 产出指标 注:数据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以及各省统 计年鉴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其中,在投入指标上。资本投入:以省际物质资本存量表示。关于物质资本存量的测算 方式,Goldsmith(1951)提出的永续盘存法被学术界普遍采用[28]。张军(2003)指出,由 于我国暂无资产大规模普查,因此也无法获得准确的数据,所以对物质资本存量的测算是在 基准年资本存量估计值的基础上按如下公式递归计算,具体公式如下[29]: = K it K -1(1 it − Iδ it + it ) 其中,i 指区域,t 代表年份。基准年资本存量 K 、折旧率δ、投资量 I 以及折算后的投资 品价格指数。而关于上式中各变量的选择,学术界暂无统一看法。本文将借鉴张军(2004) 估算 1952-2000 年我国省际资本存量的研究,得到基准年为 2000 年的各省资本存量来作为 各地区资本投入的指标[30]。在产出指标上,本文选取地区实际 GDP(以 2000 年为基期,利 用 CPI 进行平减)作为期望产出。 180 185 190 3.1.2 测算结果 本节使用 MaxDEA pro 软件利用前述指标体系与模型进行计算,测算结果如下: 表 2 绿色经济效率测算结果 Tab. 2 Calculation Results of Green Economic Efficiency 省份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2000 1.08 0.79 0.41 0.36 1.08 1.03 0.55 0.47 1.05 0.60 0.67 0.40 1.03 1.01 0.57 2004 1.20 0.78 0.38 0.36 0.45 0.54 0.46 0.56 1.06 0.59 0.62 0.41 0.63 0.43 0.50 2012 1.20 0.65 0.31 0.24 0.32 0.43 0.37 0.49 1.07 0.55 0.56 0.39 0.52 0.39 0.42 2016 1.21 1.00 0.30 0.22 0.32 0.57 0.39 1.11 1.05 0.54 0.55 0.36 0.44 0.37 0.49 均值 1.19 0.76 0.35 0.29 0.51 0.62 0.43 0.77 1.06 0.58 0.60 0.40 0.63 0.48 0.48 2008 1.21 0.66 0.35 0.30 0.35 0.44 0.40 1.01 1.08 0.60 0.60 0.41 0.58 0.41 0.45 - 6 -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http://www.paper.edu.cn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0.44 0.33 0.48 1.08 0.42 0.67 0.39 0.36 0.20 0.38 0.38 0.28 0.23 0.26 0.42 0.40 0.34 0.42 1.08 0.37 1.01 0.41 0.36 0.21 0.34 0.36 0.30 0.26 0.22 0.39 0.38 0.39 0.44 1.06 0.35 0.63 0.39 0.38 0.26 0.36 0.34 0.32 0.22 0.18 0.32 0.31 0.37 0.39 1.03 0.29 0.47 0.45 0.40 0.23 0.28 0.32 0.29 0.19 0.16 0.26 0.32 0.39 0.43 1.04 0.30 0.49 0.50 0.44 0.23 0.30 0.32 0.29 0.19 0.16 0.21 0.37 0.37 0.43 1.06 0.35 0.74 0.43 0.39 0.23 0.33 0.34 0.30 0.22 0.19 0.32 注:作者根据前述指标体系中相关数据整理计算得出,由于篇幅限制,在此只列出间隔为四年的数据 和样本期内均值。 3.2 计量模型设定与变量说明 3.2.1 数据来源 由于我国土地财政规模是在 2000 年之后开始迅速扩张,故本文选取我国 30 个省、直辖 市、自治区(由于数据缺失问题,本文将除去西藏自治区)的数据。数据来源分别是:各年 《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 《中国国土资源统计年鉴》、《中国国土资源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国财政 年鉴》、各省统计年鉴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及国家统计局网站。 3.2.2 变量的选取与说明 1. 被解释变量。 绿色经济效率(用 GEE 表示, Green Economic Efficiency)。区别于传统经济效率,绿 色经济效率在其测算时将环境污染因素纳入非期望产出并考虑了能源等投入因素,因此测算 结果较传统经济效率更能反映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成本。该变量所使用数据,参考前述测 算结果。 2.关键解释变量。 土地财政规模(Land Finance,用 LF 表示),本文选取当年土地出让金总额占地方政 府财政收入的比例来表示。城镇化水平(Urbanization,用 URB 表示),本文选取年末城镇 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来代表,其中《中国统计年鉴》提供了 2005 年之后的城镇人口 比重,本文参照周一星(2006)利用的联合国法[31],对 2000-2004 年的人口数据进行修正, 从而得到样本期内的城镇化率数据。 3.作用路径变量。 环境规制水平(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用 ER 表示),本文使用该省工业污染治理 投资完成额与工业增加值的比值来衡量。土地利用效率(Land-use Efficiency,用 LE 表示), 本文采用人口密度进行衡量,人口密度指区域内每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人口数。外商直接投资 - 7 - 195 200 205 210 215
http://www.paper.edu.cn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水平(用 FDI 表示),本文选取各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并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 间汇率折算为人民币单位,并将折算后的 FDI 与各区域当年 GDP 数额比值表示外商投资水 平。人口规模(Population Size,用 PS 表示),本文采取地区常住人口数量进行衡量。产业 结构升级(Industrial Structural Upgrade,用 ISU 表示),采用该地区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的 产值比进行衡量。 4.控制变量。 由于绿色经济效率还会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水平、技术创新以及人力资本的影响, 说明如下:工业化水平(Industrialization,用 IND 表示);经济发展水平(用 GDP 表示); 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用 HC 表示);科技发展水平(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用 TD 表示);创新水平(Innovation,用 INN 表示)。 3.2.3 模型设定 为验证前述理论机制分析及提出的相应假说,即土地财政和城镇化对绿色经济效率的作 用路径,因此本文使用空间计量模型,构建如下模型实证: 1.土地财政与绿色经济效率 2. 城镇化与绿色经济效率 其中,变量数据均以经过对数化处理,变量说明参见上节。另外, 表示绿色经济 效率的空间滞后项,用来检验绿色经济效率的空间相关性,若系数 ρ 通过显著性检验,则存 在区域之间的相关性。 、 及 表示用于检验土地财政对绿色 经济效率作用路径的交互项,同理, 表示用于检 验城镇化对绿色经济效率作用路径的交互项。μi 表示截面固定效应,λt 表示时间固定效应, εit 为扰动项。 3.3 实证结果分析 、 及 3.3.1 单位根检验 统计回归分析可以很好地确定被解释变量以及解释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并计算出相应的 系数。但由于数据序列可能存在单位根,而非平稳序列使得我们估计的参数失去任何意义。 Granger(1974)称此类估计为伪回归[32]。因此,需要对各变量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本文 同时使用同质单位根(Levin-Lin-Chu 检验)和异质单位根(Im-Pesaran-Shin 检验)。检验 结果如下表,可以发现所有变量序列均通过单位根检验,表示各序列中无单位根。 - 8 - 220 225 230 235 240 245 250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