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0安徽省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资料共8页,全文预览结束
2020 安徽省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 150 分(其中卷面书写占 5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 4 页,“答题卷”共 6 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 。 ,千树万树梨花开。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 (35 分) 1.默写 (10 分) (1)日月之行, (2) (3)谈笑有鸿儒, (4) (5)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描写春天鸟类活动的句子是:“ (6)《岳阳楼记》中,“ 精神品格。 (7)龚自珍《己亥杂诗》中,“ 的传统美德。 2.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1 分) ,千里共婵娟。 , , (曹操《观沧海》)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刘禹锡《陋室铭》) (苏轼《水调歌头》) 。” ”表现了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苦己为人的 , ”生动形象地诠释了中华民族无私奉献 一位本地人告诉我,这些生长在石缝里的松树,根部能够分泌.一种酸性的物质,腐蚀. 石头的的表面,使其化为养分被自己吸收。为了从石头里寻觅生机,也为了牢牢抓住绝 bì, 以抵抗不期而至的狂风的撕扯与摧折,它们的根日日夜夜与石头 bó斗着,最终不可思议地 穿入坚如钢铁的石体。细心便能看到,这些松根在生长和壮大时常常把石头从中挣裂!还 有什么树木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4 分) 绝 bì( bó( )斗 ) 分泌.( 腐蚀.( ) (2)“不期而至”中“期”的意思是( ) ) (3 分) A.规定的时间或一段时间 B.约定时日 C.盼望,希望 D.一周年,一 整月 (3)画线句子运用了 (4)请把下面句子改为陈述句。 (2 分) 、 还有什么树木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 的修辞手法。 (2 分) 3.九年级(1)班开展“走进博物馆”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4 分) (1)请按提示修改“实践活动注意事项”。 (6 分) 敬爱的同学们: 实践活动注意事项 为保证本次活动顺利开展,请注意以下事项。 1.严格尊重活动安全的各项规定,确保人身、财物安全。 2.按照规定的时间,准时到达指定地点。 3.举止文明,保持安静,听从指挥,有序参观。 4.仔细观察,认真听讲,勤于记录,积极参与互动。 2019 年 10 月 15 日
①注意事项中用语不得体的一处是“ ”,应该为“ ”。 (2 九年级(1)班班委会 分) ②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你修改。 (2 分) ③注意事项的格式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 (2 分) (2)下面是活动中的三道题,请你回答。 (8 分) ①在“建筑文化展厅”,导游介绍古代建筑亭、台、楼、阁时,给同学们出了一道题, 请你填写相应建筑的名称。 (3 分) 欧阳修宴饮 ,笑谈“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陈子昂驻足 , ,吟咏“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 慨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崔颢置身 江上使人愁”;王勃凭栏滕王阁,激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②在“文化名人展厅”,展示屏上有一道古代文化名人“名”与“字”的搭配题,请你 将正确选项填入表格。 (3 分) 文化名人 诸葛亮 杜甫 辛弃疾 名人的“字” 名人的“字”:A.幼安 ③在“戏曲文化展厅”,大屏幕正在播放鲁迅小说《社戏》中演戏场景的视频,视频里 有一个涂成黑脸挂着长胡子的男子,还有一个咿咿呀呀唱戏的年轻女子。这两个角色分别 是“小旦”“老生”中的哪一个?请你回答。 (2 分) C.孔明 B.子美 涂 成 黑 脸 挂 着 长 胡 子 的 男 子 是 ; 咿 咿 呀 呀 唱 戏 的 年 轻 女 子 是 。 二、阅读 (55 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 (22 分) 十八岁的时候,祥子便跑到城里来。带着乡间小伙子的足壮与诚实,凡是以卖力气就 能吃饭的事他几乎全做过了。可是,不久他就看出来,拉车是件更容易挣钱的事;做别的 苦工,收入是有限的;拉车多着一些变化与机会,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与地点就会遇到一些 多于所希望的报酬。自然,他也晓得这样的机遇不完全出于( ),而必须人与车都得漂 亮精神,有货可卖才能遇到识货的人。想了一想,他相信自己有那个资格:他有力气,年 纪正轻。所差的是他还没有跑过,不敢一上手就拉漂亮的车。但这不是不能胜过的困难, 有他的身体与力气做基础,他只要试验个十天半月的,就一定能跑得有个样子,然后去赁 辆新车,说不定很快的就能拉上包车,然后省吃俭用的一年二年,即使是三四年,他必能 自己打①上一辆车,顶漂亮的车!看着自己的青年的肌肉,他以为这只是时间的问题,这是 必能达到的一个志愿与目的,绝不是梦想! 再来看看祥子的身材,他的身量与筋肉都发展到年岁前边去。二十来岁,他已经很大 很高,虽然肢体还没被年月铸成一定的格局,可是已经象个成人了——一个脸上身上都带 出天真淘气的样子的大人。看着那高等的车夫,他计划着怎样杀进他的腰②去,好更显出他 的铁扇面似的胸,与直硬的背。扭头看看自己的肩,多么宽,多么威严!杀好了腰,再穿 上肥腿的白裤,裤脚用鸡肠子带儿系住,露出那对"出号"的大脚!是的,他( )可以 成为最出色的车夫,傻子似的他自己笑了。 按照常规的审美标准,祥子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 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 头一边儿③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
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 都那么结实硬棒——他把脸仿佛算在四肢之内,只要硬棒就好。是的,到城里以后,他还 能头朝下,倒着立半天。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很象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④ 的。 这么说来,祥子确乎有点象一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他有自己的打算,有 些心眼,但不好向别人讲论。在洋车夫里,个人的委屈与困难是公众的话料。"车口儿"上, 小茶馆中,大杂院里,每人报告着形容着或吵嚷着自己的事,而后这些事成为大家的财产, 像民歌似的由一处传到一处。祥子是乡下人,口齿没有城里人那么( 是出于天才,他天生来的不愿多说话,所以也不愿学着城里人的贫嘴恶舌。他的事他知道, 不喜欢和别人讨论。因为嘴常闲着,所以他有工夫去思想,他的眼仿佛是老看着自己的心。 只要他的主意打定,他便随着心中所开开的那条路儿走;假若走不通的话,他能一两天不 出一声,咬着牙,好似咬着自己的心! );设若口齿灵利 祥子决定去拉车,就拉车去了。赁了辆破车,他先练练第一天没拉着什么钱。第二天 的生意不错,可是躺了两天,他的脚脖子肿得象两条瓠子似的,再也抬不起来。他忍受着, 不管是怎样的疼痛。他知道这是不可避免的事,这是拉车必须经过的一关。非过了这一关, 他不能放胆地去跑。 (节选自老舍《骆驼祥子》) [注] ①打:买。②杀进腰:把腰部勒得细一些。③一边儿:同样的。④挺脱:北方方 ) (3 分) B.忽然 无疑 灵敏 D.忽然 毕竟 灵便 言,强劲结实,挺括舒展。 4.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偶然 毕竟 灵敏 C.偶然 无疑 灵便 5.从选文看,祥子为什么决定要做车夫? (4 分) 6.请赏析下面两段文字。 (6 分) (1)看着那高等的车夫,他计划着怎样杀进他的腰去,好更显出他的铁扇面似的胸,与直 硬的背。扭头看看自己的肩,多么宽,多么威严! (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2)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很象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 (从语言运用 的角度) 7.从整本书看,祥子的形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认为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请用 两三句话加以概况。 8.《骆驼祥子》中,除主人公祥子外,还刻画了其他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有泼辣而 有心计的 ,有残忍霸道的车厂老板 (3 分) ,还有被祥子看作“孔圣人”的 。 材料一: [二] (17 分) 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成长,一定意义上就是在重演人类的发展史。我们的祖先通过劳 动实现了人类文明的提升,我们每个人,特别是在儿童阶段的成长,都离不开劳动的淬炼。 《朱子家训》中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可见,古人讲究从细节培 养生活自理的劳动习惯,从而保持身体和精神的基本健康。现在有的家长却不让孩于做家 务成参加其地劳动,习惯大包大揽,目的是让孩子多点时间读书学习。然而,这却剥夺了 孩子一个非常重要的全面“学以成人”的机会。家长这样的做法,并不一定能帮助孩于提 开学业成绩,反而可能会让孩于在人格发展上出现不足。难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责任 意识。我们必须谨记:尽管人类文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劳动仍然是我们“学以成人”的基 础性活动。
现代社会,劳动教育并不只是要锻炼体质,还要让儿童在劳动中学会生存,学会合作, 学会创造,提高动手能力。这对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教有重要影响。比如说,人类 往往在劳动中创造美的世界,让几重学习通过劳动创造美的世界,可以提升儿童的审关情 趣。由于劳动教育关涉诸多方面的教育,因此必须系统、合理地加以推进。 (选自韩震《劳动是学以成人的基础》,(光明日报》2019 年 1 月 28 日.有删改) 材料二: 2019 年长沙市普通中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数据显示:我市普通中学学生普遍具有正确 14%的高中生能正确认识劳动价值、尊重劳动、崇尚 的劳动价值观。86.79%的初中生和 84 劳动;70.61%的初中生和 72.38%的高中生热爱劳动;68 75%的初中生 76.97%的高中生将 集中体现吃苦耐劳、敬业奋斗精神的“科学家、教师、医生、工程师、警察、军人”等作 为自己未来的理想职业。 调研也发现,我市仍有部分学生劳站习惯有待加强。1.65%的初中生和 1 69%的高中生 6%的初中生和 26.9%的高中生表示在家中 表示在家中“从不”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26 “偶尔”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摘自(长沙发布“中小学校劳动教育评价指标”),《长沙晚报》2020 年 4 月 16 日) 材料三: 中华民族是一个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 从《尚书)中的“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到《国语》中的“劳则思,思则善心生”,再到《朱子家训》中的“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要内外整洁”,诸多古训格言都彰显了勤俭自持的中华传统美德。当今时代,随着经济社会 发展,劳动形态发生巨大变化。这就要求劳动教育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相呼应,挖掘 劳动教育新内涵,创新劳动教育形式,鼓励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开展创造性劳动,使新时 代劳动教育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要求。劳动教育要与立德、增智、强体、育美相结合, 实现道德的提升、智慧的增长,体质的强健、美感的涵养,进一步彰显劳动教育在新时代 的综合育人价值。 (选自刘余莉《积极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人民日报》2020 年 4 月 30 日,有删改) 9.根据以上材料,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儿童若缺少劳动,可能会在人格发展上出现不足,难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责任意 识。 B.对儿童而言,劳动教育必须系统、合理地加以推进,因为这会关涉到诸多方面的教育。 C.长沙市普通中学学生中把工程师作为自己未来理想职业的,初中生比高中生的比例高。 D.材料一阐述了劳动和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材料三阁述了新时代如何积极开展劳动教育。 10.材料一第二段采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指出其中的一种,说说它有什么作用。(3 分) 11.请根据上述三则材料,说说新时代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应当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6 分) 12.材料一中说“人类往往在劳动中创造美的世界”,请联系你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这句话 的认识。 (5 分) [三] (16 分)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 之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现而不 可裹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远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
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咏菊 白居易 一夜新霜著①瓦轻,芭蕉新折败荷②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栗③初开晓更清。 (2)灌清涟而不妖. 妖: (4)金栗初.开晓更清 初: [注] ①著:附着。②荷:也称作莲。③金栗:金栗一般的花蕊,这里指菊花。 1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 分) (1)晋陶渊明独.爱菊 独: (3)宜.乎众矣 宜: 14.请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5.《爱连说》中,菊是 空) 16.《爱莲说》《咏菊》对莲(荷)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其原因是什么? (6 分) 三、写作(55 分) 17.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55 分) 的象征;《咏菊》中,菊有 (2 分) 的特点。(用原文词语填 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我们可以不完满,但 我们努力。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 ——毕淑敏《精神的三间小屋》 请根据上述材料,选择一个方面,联系你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作文。 [提示和要求] (1)自拟标题,自速文体。(2)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3)抄袭是不良行为, 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35 分) 1.(10 分)(1)若出其中 (2)忽如一夜春风来 (3)往来无白丁 (4)但愿人长久 (5)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6)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7)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每空 1 分。有添字、漏字、错别字的,该空不得分) 2 ) shí 壁 搏 2.(11 分) (1)mì 分。每空 1 分) ( (3 分) (3)拟人 比喻 分。每空 1 分) ( 4 ) 没 有 什 么 ( 别 的 ) 树 木 有 如 此 顽 强 的 生 命 力 。 (2 分) 3.(14 分) (4 (2 B
(1)①敬爱的同学们 同学们(亲爱的同学们) 分。每空 1 分) (2 ② 将 “ 尊 重 ” 改 成 “ 遵 守 ”( 或 直 接 写 成 正 确 的 句 子 ) 期 日 将 (2 分) ③ (2 分) (2)①醉翁亭 幽州台 黄鹤楼 分。每空 1 分) A 分。每空 1 分) ②C B ③老生 小旦 和 署 名 调 换 位 置 (3 (3 (2 分。每空 1 分) 二、(55 分) [一](22 分) 4.(3 分)C 5.(4 分)一是他觉得拉车是件更容易挣钱的事;二是他相信自己有拉车的资格;有力 气,年纪正轻。 (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6.(6 分) (1)在心理描写中融入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生动地塑造了祥子身体健壮、充满 自信的形象。 (“描写方法”2 分,答出其中两种即得满分; 表达效果 1 分) (2)运用比喻手法,使用表现力很强的北京方言词汇“挺脱”以及双重否定句式, 将祥子身体结实的特征充分凸显了出来,同时形象地表现了祥子的自信心理。 (“语言运用方式”2 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得满分;表达效果 1 分) “ 行 肉 尸 走 的 弃 自 暴 ” 。 7.(6 分) 形象:从一个老实、健壮、坚忍、自尊要强的“骆驼”,变成了一个麻木、潦倒、狡猾、 自 (4 分。意思对即可) 8.(3 分)虎妞 刘四爷(刘四) 曹先生 空 1 分) [二](17 分) 9.(3 分)C 10.(3 分) 示例 1:引用论证。引用《朱子家训》,表明古人重视从生活细节培养劳动习惯,从而 论证了家长让孩子接受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示例 2:对比论证。把家长大包大揽的目的与实际结果作对比,阐述了家长不让孩子接 受劳动教育的危害,从而论证了劳动仍然是我们“学以成人”的基础性活动。 示例 3:道理论证。剖析家长大包大揽,不让孩子做家务的危害,论证了劳动仍然是我 们“学以成人”的基础性活动。 (每 11.(6 分) ①要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创造,提高动手能力。 (“论证方法”1 分;“作用”2 分。意思对即可)
②要端正学生劳动价值观,注意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 ③要使劳动教育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要求。 ④要与立德、增智、强体、育美相结合。 ⑤要重视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 (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答对三点得满分) 12.(5 分) 示例一:劳动能让我们的学习环境更美,我们打扫卫生,布置教室,张贴书法、绘画 作品,使教室更美。我们要多参加劳动,让生活更美好。 示例二:劳动能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美,我们在庭院、小区栽花种草,使庭院、小区 更加舒适、美观。我们应该多参加劳动,让生活更美好。 (联系生活经历 3 分,创造美的体验 2 分) [三](16 分) 13.(4 分)(1)只 (2)(过分)艳丽 (3)应当 (4)开始,刚刚 小题 1 分) 14.(4 分) (1)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2)(莲的炳)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 (每 (每小题 2 分) (每 15.(2 分)隐逸(者) 耐寒 空 1 分) 16.(6 分) 情感:《爱莲说》喜爱(赞美)莲,《咏菊》不喜爱(鄙弃)荷。 原因:《爱莲说》中,莲具有坚贞高洁、正直不阿的品格;《咏菊》中,荷不耐寒,缺 乏坚忍无畏的品格。 (“情感”2 分;“原因”4 分。意思对即可。回答“原因”时,从写法、主旨等角度解 说,言之成理也可) 三、(55 分) 17.(55 分) 作文评分标准 项目 一等 二等 等 次 三等 四等 五等 (55~48 分) (47~39 分) (38~30 分) (29~21 分) (20~0 分) 内 容 ︵ 30 分 ︶ 表 达 ︵ 25 分 ︶ 分 数 评 分 标 准 分 数 评 分 标 准 30~26 分 26~21 分 21~16 分 16~11 分 11~0 分 文章切题 中心明确 感情真实 内容充实 文章切题 中心较明确 感情真实 内容具体 基本切题 勉强切题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比较具体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不具体 文不切题 中心尚明确 内容不具体 25~22 分 22~18 分 18~14 分 14~10 分 10~0 分 表达方式 运用得当 结构合理 语言流畅 表达方式 运用得好 结构完整 条理清楚 表达方式 运用基本合理 结构完整 层次基本清楚 表达方式 运用有缺陷 结构基本完整 层次不清楚 表达方式 运用很差 结构不完整 语病较多
语言通畅 语句较通顺 语句基本通顺 明:文章不足 600 字,每少 50 字酌情扣 1 分。 说 评卷要求:⑴每篇作文必须由两人独立评分。⑵两人所评同一篇作文得分,相差在 5 分以内的,最后得分取两人评分的平均分;相差超过 5 分,交阅卷中心组评判后确定分数。 卷面书写 (5 分) 卷 面 书 写 要 求 及 得 分 标 准 5 分 4~3 分 2 分 1 分 ①正确使用规范汉字; ②字体端正、匀称; ③标点、格式正确; ④卷面整洁美观。 ①有错别字; ②字迹清楚; ③标点、格式有错误; ④卷面整洁。 ①错别字较多; ②字迹较清楚; ③标点、格式错误较 多; ④卷面较整洁。 ①错别字多; ②字迹潦草; ③标点、格式错误多; ④卷面脏乱。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