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山东公务员行测考试真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 常识判断
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
标?
A.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
B.到二〇二五年,各方面制度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C.到二〇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D.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下列有关山东省“三大经济圈”表述正确的是:
A.淄博、泰安、德州、滨州、潍坊都属于省会经济区
B.水浒故里、黄河口生态旅游区位于胶东经济圈
C.东方圣地、亲情沂蒙等旅游品牌都属于鲁南经济区
D.省会经济区的定位包括金融中心和乡村振兴先行区
3、下列哪一情形符合我国公务员法的相关规定?
A.某新录用的公务员经历了六个月的试用期后,便可予以任职
B.某公务员因工作失误,受到了免职处分
C.某公务员在挂职期间,为了工作便利,把人事关系转入挂职单位
D.机关聘任公务员可以进行公开招聘,也可以从符合条件的人员中直接选聘
4、近年来,“共享单车”在许多城市兴起,给群众带来方便的同时,也被一些不法分子盯上。下列表述不
正确的是:
A.赵某用技术开锁的手段解锁共享单车并贩卖,价值共计 5000 元,构成盗窃罪
B.钱某酒后为寻求刺激砸坏多辆共享单车,价值共计 5000 元,构成寻衅滋事罪
C.孙某将共享单车搬回家里解锁后又砸坏,价值共计 5000 元,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
D.李某将共享单车上的二维码换成手机病毒二维码,非法获利 5000 元,构成诈骗罪
5、下列哪种情形可以在甲、乙之间成立民事法律关系?
A.甲跟乙口头约定,第二天早上八点甲搭乘乙的车上班,结果乙忘记此事,导致甲错过一单 50 万元的生意
B.甲购物时看到乙在扶梯上摔倒,情急之下上前救乙,但乙仍被电梯夹伤
C.甲在一场赌博中输给乙 5 万元,现场支付 3 万元,还有 2 万元未偿还
D.甲对乙说,如果乙考上研究生就把自己的劳力士手表赠送给乙,乙表示同意
6、杜牧《秋夕》中有“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据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此时南半球地区可能处于春季
B.作者与李商隐合称为“小李杜”
C.“画屏”上可能出现唐伯虎的题词
D.“流萤”因体内含有荧光素而发光
7、关于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从高空中下落其速度变得越来越快是因其具有惯性
B.跳伞运动员在匀速下降的过程中其机械能逐渐减小
C.当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其运动速度必然发生改变
D.足球在空中飞行时受到的空气阻力保持不变
8、下列哪种疾病经过粪口途径传播?
A.细菌性痢疾
B.流行性脑炎
C.乙型肝炎
D.疟疾
9、下列哪一措施不能起到减少空气污染的作用:
A.加快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利用
B.尽可能使用低硫少灰的燃料
C.鼓励步行,加强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
D.发展高层建筑,提高城市容积率
10、人们对消毒杀菌越来越重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95%的酒精消毒效果最好
B.洁厕灵和 84 消毒液混合使用可提高杀菌效果
C.多酶消毒液应在沸水状态下使用
D.巴氏消毒法可用来给啤酒消毒
第二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
11、人与工具协同进化、互相改变的进程从未停止。在技术尚不成熟的时期,人们为了享受新技术带来的
便利和效率,可能会________。而当技术瓶颈被突破,人类的丰富创意和巨大需求,又会把技术力量化作新的
创新行动,在社会发展的历史上留下绚丽篇章。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逆来顺受
B.退避三舍
C.因噎废食
D.削足适履
12、文字的发展是________的,所以在由前一个时期演变为后一个时期的时候,要有或长或短的新旧形式
并用期。新旧形式________,最后完成交替。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连续
平分秋色
B.自然
相映成趣
C.渐变
此消彼长
D.缓慢
并行不悖
13、历史研究的任务,不仅在于弄清每一件具体史实的原貌,更在于揭示隐藏在历史现象背后带有规律性
的东西。忽视微观研究的宏观研究,只能是________,无法真正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忽视宏观研究的微观研
究,又成了________,同样难以揭示历史演进的奥秘。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夸夸其谈
缘木求鱼
B.纸上谈兵
舍本逐末
C.空中楼阁
盲人摸象
D.坐而论道
断章取义
14、喜剧看似简单,其实最难把握________。表演太浮夸则________,表演太温吞则让喜剧失去光泽。有
的人适合演小品、说相声,但并不一定适合演喜剧电影。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分寸
过犹不及
B.标准
适得其反
C.尺度
矫枉过正
D.火候
画蛇添足
15、见义勇为者需要迅速果断出击,方可抓住________的机会有效制止不法侵害。作为普通人,在紧急情
况下来不及思考就冲上去制止侵害行为的精神__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转瞬即逝
难能可贵
B.昙花一现
来之不易
C.不可多得
有待商榷
D.千钧一发
屡禁不止
16、新技术的商业价值是________的,往往是针对某种具体应用场景而言的。所以,技术的商业价值,需
要以某种形式将其商业化之后,才能________地体现出来。而技术商业化的核心,是设计有效的商业模式。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具体
厚积薄发
B.潜在
淋漓尽致
C.无形
顺理成章
D.巨大
具体而微
17、来黄山旅游的游客往往为“五岳归来不看山”的兴致登山,下山却被厚重古雅的徽州古城、西递宏村
等建筑所________,沉醉于________的砖雕木雕、技艺天成的徽墨歙砚、味重色浓的徽菜、洒脱不羁的新安书
画——“原来,徽州,有一个古老雅致的中国。”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震撼
巧夺天工
B.折服
妙趣横生
C.吸引
浑然天成
D.感染
独具匠心
18、尽管“互联网+医疗健康”是大势所趋,但现阶段全面推广“共享护士”也有问题。就算是正规护士,
其专业素养和擅长领域也________,况且上门护理不比在医院病房,出现紧急情况不好及时有效地处置,容易
引发医疗事故和相关纠纷,风险隐患__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参差不齐
毋庸置疑
B.迥然不同
不一而足
C.各有千秋
非同小可
D.千差万别
不容小觑
19、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远远超出了生物最________的需求。这些影响可以被归纳为“消费”这一________
的词汇,但其中实际上包括了大量的资源开采、生态破坏和能源消耗。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基础 空洞
B.根本 抽象
C.基本 笼统
D.低级 模糊
20、二十四节气依据天文物候和自然时序形成,指导民众一年四季的农事活动,进而发展为中华民族的文
化时间。它________于黄河流域,但对各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作为中国人的时间
________,二十四节气既呈现多样的地方特征,又存在共通的文化__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发端
指南
根基
B.肇始
法则
载体
C.起源
模式
印记
D.兴盛
标记
内涵
21、网络平台不能将盈利模式不明朗、遭遇非法侵权的亏空________,通过“杀熟”的花式套路________
到消费者身上。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后果
B.恶果
C.焦虑
D.顾虑
附着
转移
转嫁
转化
22、 “公知”和“大 V”这类群体中很有一些人,在舆论场分外活跃,以意见领袖的________指点江山,
抛出的论调看似________,但惯用套路无非是拼接事实、断章取义、玩弄双标“三板斧”。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身份
正确
B.姿态
独到
C.态度
完美
D.模样
高明
23、光绪年间,有被称为“伶界大王”的谭鑫培;之后,又有“武生泰斗”杨小楼,“四大名旦”梅兰芳、
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等等,可谓_________。二十世纪初,京剧进入繁荣期,出现了________的繁盛局面。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大家云集
异彩纷呈
B.人才济济
百花齐放
C.群英荟萃
百家争鸣
D.名家辈出
流派纷呈
24、传统村落是珍贵的农耕文明遗产。当前,传统村落面临的当务之急依然是严格保护。随着信息化、智
能化时代的到来,让传统村落融入未来,在新格局下进行功能定位,重新融入城乡发展,是今后的一个重要议
题。因为发展才能体现传统村落的价值,发展才会让传统村落传承下去。未来,历史村镇将和现代城市更加紧
密地融合在一起,并作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特色保护类和重要聚焦点,在未来的城乡格局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带动城乡发展。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发展才会让传统村落传承下去
B.传统村落将在未来的城乡格局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C.传统村落要在城乡融合背景下实现不断发展
D.传统村落急需严格保护
25、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攀升,汉语国际化趋势已不可阻挡。作为炎黄子孙的共同语,普通话推广不但要
依托占绝大多数的境内言语者,还应考虑海外华侨华人的语言情况。精准推普应当考虑不同地区的汉语情况,
制定接受度高、标准合理的中华民族共通语标准,减少差异与隔阂,同心协力推动普通话的全球传播。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精准推普应与汉语国际化相结合
B.要推动普通话实现全球传播
C.适应汉语国际化的趋势,要精准推广普通话
D.普通话推广可以减少不同人群之间的隔阂
26、 为了鼓励阅读,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作家,无不极力论证阅读的好处。所谓好处,指的是阅读能给
一个人带来现实回报。为此,规劝阅读的文章往往竭力证明诸多成功人士是如何善于从阅读中把握商机的。其
实,竭力论证阅读对成功有所助益的人与公然持“读书无用论”者的出发点是一样的,即主张从功利角度诠释
阅读的意义。由于现实中决定个人事业成败的因素相当复杂,阅读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往往微不足道,这就淡化
了阅读的吸引力,而过分功利地解读阅读,阅读就不可避免地变得干瘪、乏味,甚至沦为赤裸裸的工具。
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
A.“读书无用论”源于对成功的盲目追逐
B.应从非功利的角度重新探寻阅读的意义
C.专家学者对于阅读方向的引导存在误区
D.过分强调阅读工具性会使读者丧失兴趣
27、“小剧场戏曲”到底是什么?与“大”相对应,直观来看,“小剧场”的“小”首先反映在剧场的物理
规模上。不同于大剧场宽阔平展、与观众泾渭分明的演出舞台,小剧场的舞合常采取半伸出式的结构,直接探
入到观众席当中,使演员与观众的互动发生在更近的距离之内。同时,与大剧场动辄成百上千的观众人数相比,
小剧场所容纳的观众要少许多,一般仅在几十人到二三百人,许多在大剧院里听惯了戏的观众对“小剧场”的
模式感到陌生,其实这种模式才是戏曲最传统的表现形式。
这段文字没有提及“小剧场”:
A.结构布局的主要待点
B.表演形式的发展历史
C.所能容纳的观众数量
D.演员与观众间的互动
28、众所周知,美是有力量的,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兴于诗,立
于礼,成于乐”,强调审美教育对于人格培养的作用。或许有不少人认为,美又不能充饥,不懂审美也没什么
大不了。但是,在物质供应目益丰沛、精神问题愈显突出的现代社会,审美能力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甚至是不可
替代的作用。它关系到个人感受生活的能力。然而,如何在国民教育体系中赋予美育应有的位置,以更有力的
抓手,更具体的评价机制,去培养和提升每一个公民的审美能力,长期以来却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法。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国人的审美能力亟待培养和提升
B.审美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C.孔子的审美观念今天仍可借鉴
D.国民教育体系应重视美育教育
29、很长时间以来,在戏曲传承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观众流失,尤其年轻的观众越来越少。这其中一个
重要因素,就是戏曲在当下的“打开方式”还比较单调,不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什么样的“打开方式”才能
吸引人?法门之一就是“融入生活”。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戏曲代表着以往的生活方式,如今时代变化,有
些生活方式虽然和人们已经脱节,可是有些元素还能为人们所用。“第一套戏曲广播体操”在央视戏曲春节晚
会上播出,受到热捧,许多人争相学习,就是因为这套广播体操契合了现代人锻炼身体的需求,同时又能兼顾
艺术魅力的体验。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戏曲传承应该:
A.注重传播优秀的文化
B.改变单调的表现方式
C.努力融入人们的生活
D.兼顾民族性和世界性
30、众所周知,人类被一个强烈的地磁场所保护着不受各种太空辐射的侵害。正因为这个地磁场的偏转作
用,各种有害的辐射都被阻挡在外,无法到达地面。这个地磁场被认为是由地核周围的液态岩浆受热流动所产
生的。________________。那就是,液态岩浆形成和流动都建立在炽热地核的基础上,而研究表明地核的年龄
仅仅只有十亿年,但是维系地球生命的保护伞——地磁场,却至少已经存在了四十亿年之久。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一观点确实加深了人类对地球结构的理解
B.围绕地磁场的形成还有一种相反的观点
C.关于地磁场的一个悖论科学家们却一直未能解释
D.但人们对于地磁场的年龄还存在一些疑问
31、中国古代称外国为“番”。出于表示尊敬、臣服等原因,这些番邦会派使节来朝见皇帝。众多番邦使
节云集朝堂,为了便于皇帝逐一认识,负责典礼的大臣就将各位使节分成两列,皇帝按照先后次序,先左后右
与使节寒暄交谈,依次类推。交谈之前,典礼官都会报告这些番邦国家的称号,即所谓的“番号”,因此番号
就有了依次编号的意味。在现代汉语中,番号一般特指部队编号,主要是按照部队的性质、编制序列和数字顺
序授予的部队名号。
这文字主要介绍了:
A.现代部队编号的起源
B.“番号”一词的来源及含义
C.古代番邦朝见的热闹场景
D.古代皇帝接待使节的礼仪程序
32、这些年西汉纸不断出土,从材料上看,西汉纸大多夹带许多未被捣碎的纤维团,这种纸制作粗糙,组
织松散,纸浆分布不匀,透眼较多,不太适于落笔着墨,书写起来也不顺畅。西汉纸大多不平整,像被揉搓过
一样。出土的很多纸上都没有字,即便有字,也是写在纸的右下角,常见的有“付子”“细辛”等。经考证它
们基本都是汉代的药名。于是有学者推论,如果这类纸用于包装药材,那些写在纸角的字,恰好就会露在药包
的表面。这样看来,________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原来早在蔡伦之前纸就已经被发明出来了
B.纸张成为主要书写工具经历了漫长过程
C.西汉的古纸极有可能主要用来包装东西
D.我国古代造纸起源与中药学发展不无关系
33、银行无人化,用智能设备替代繁琐的人工操作,当然是未来的趋势。减少人力开支,让有限的人力发
挥更大的价值,可能是银行积极推广无人技术的最大动力。但是,银行不能为了减少成本而降低服务水平,忽
略部分群体的实际需要,也不能在无人化的未来,推卸保护客户资产安全的责任。在技术应用中,找到用户普
遍的“痛点”,才能更好地玩转无人银行。毕竟,智能技术的应用目的,归根结底在于提高银行业的服务水平,
让每个用户都能享受到更好的服务。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银行无人化符合新时代技术发展的趋势
B.银行采用智能技术不能牺牲服务与安全
C.无人银行的发展应基于用户的实际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