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年河南普通高中会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本试题卷两大题,44 小题,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注意事项:
1.考生答题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
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核对无误后
将本人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座位号同时填涂在答题卡背
面上方。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并将试题卷装订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 2B 铅笔规范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标号。
4.非选择题答题时,必须使用 0.5 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作图时,可用 2B 铅笔,
笔迹要清晰。
5.严格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
卷上答题无效。
6.保持答题卡清洁、完整,严禁折叠,严禁在答题卡上作任何标记,严禁使用涂改液和修
正带。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4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今河南境内,古代曾有郑国、宋国等诸侯国存在,这与下列哪一选项有关
A.甲骨文的记载
B.西周分封制
C.郡县制
D.世袭制
2.某同学以“雄才大略汉武帝”为题进行探究,以下最有价值的研究素材是
A.电视剧《汉武大帝》
B.有关汉武帝的文学作品
C.司马迁撰写的《史记》
D.民间有关汉武帝的传说
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回答 3—6 题。
3.很多西方学者将强盛的秦汉时期称为“第一帝国”,秦汉时期能够长期保持统一主要
在于实行了
A.三公九卿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
4.下列中国古代官职中具有监察职能的是
①太尉
②御史大夫
③刺史 ④军机大臣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5.“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
理想的主要途径是
A.参加科举考试
C.投笔从戎戍边
B.等待朝廷察举
D.投做官吏幕僚
6.右图是军机处的内景图。它的设置与下列哪位皇帝有关
A.宋太祖
C.康熙帝
B.明成祖
D.雍正帝
7.2009 年 2 月 12 日,中国外交部就法国佳士得公司将
要拍卖圆明园兔首铜像和鼠首铜像一事表态“这些文
物理应归还中国”。你知道这些文物是在哪次战争中
被侵略者夺走的吗
A.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8.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基本内容不包括
A.武装斗争
C.减租减息
B.土地革命
D.根据地建设
9.《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
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这描述的是中共哪一次大规模
军事行动
A.第四次反“围剿 ”
B.第五次反“围剿”
C.红军长征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10.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不愿在政府任职的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欣然就任
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他表示:“人民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自家的政府。自家的
事,需要人做时,自家不应该不做,是做事,不是做官。”他积极参与政治生活是因为中国
共产党实行了
A.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双百”方针
11.20 世纪 70 年代,打开我国外交新局面的关键在于
A.参加日内瓦会议
C.中美关系正常化
B.参加万隆会议
D.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制定
12.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约翰?索利说道:“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
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她的民主制度”在下列哪一人物执政时期发展到顶峰
A.梭伦
C.伯利克里
B.克利斯提尼
D.查士丁尼
13.现代议会制度的发源地是
A.美国
C.法国
B.英国
D.德国
14.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经过七十多年长期艰难的斗争,最终确立的政体形式是
A.君主制
C.联邦制
B.君主立宪制
D.共和制
15.李大钊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中赞扬的“世界的新文明的曙光”指的是
A.巴黎公社
C.十月革命
B.俄国二月革命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16.黄梅戏《天仙配》里有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这是古代中
国传统经济的写照。下列有关这种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②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③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④它与市场的联系十分密切
A.①②③④
C.①②③
B.②③④
D.①③④
17.“布衣”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对劳动人民的称呼,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也曾以“布衣”
自称。在诸葛亮生活的时代,“布”的主要材料是
A.丝
C.棉
B.毛
D.麻
18.唐代诗人陆龟蒙有诗曰:“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他赞美的是我国古代
陶瓷业中的
A.青瓷
C.唐三彩
B.白瓷
D.珐琅彩
19.乾隆时期,苏州地区“佣工之人,计日受值,各有常主。其无常主者,黎明立桥头以
待唤”。这种情况说明了
A.苏州失业人数较多
B.清朝对人身的控制较为严格
C.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D.江南地区手工业发展速度下降
20.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的发展状况用下列哪句诗形容最恰当
A.千呼万唤始出来
C.忽如一夜春风来
B.小荷才露尖尖角
D.无可奈何花落去
21.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上海申新纺织公司创办于 1915 年,历经 40 多年的风雨历程
后,该企业的掌门人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改造采用的主要形式是
A.中外合资
C.私有化
B.承包经营
D.公私合营
22.《春天的故事》歌词中唱到:“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
边画了一个圈……”这个“圈”是指下列哪一地区
A.广东、福建沿海
C.上海浦东
B.海南省
D.广西北部湾
23.邓小平 1992 年“南方谈话”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
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所进行的探索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C.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4.近代史上西方文化不断传入,改变着人们的传统观念和生活习惯。张有才的爷爷张富
贵 1915 年结婚,由于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在结婚典礼上他的穿着应该是
A.对襟褂子
C.西装
B.唐装
D.长袍马褂
25.“媒介是人体的延伸”。近代中国最先出现的媒介是
A.报刊杂志
C.电影电视
B.电报电话
D.互联网
26.“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我们将不允许失业大军存在。……
我不愿设想任何美国人永远靠救济为生。”罗斯福新政中为解决失业问题采取的措施是
A.以工代赈
B.整顿金融体系
C.提高农产品价格
D.颁布《工业复兴法》
27.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 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 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
这里的“阳光灿烂”与政府颁布的哪项政策有关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工业化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
28.阅读下列表格,你能够得到的最主要信息是
材料一
表 1
1977 年发达国家国有经济的比重(%)
行业
国家
英国
加拿大
法国
联邦德国
日本
邮政
电站
煤炭工业
铁路运输
航空运输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75
私有
100
私有
100
50
私有
100
75
100
100
75
75
75
75
100
25
美国
100
25
私有
25
私有
A.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国家加大对经济的干预力度
B.福利政策的出现
C.私有经济比重加强
D.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出现
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它不断发展演变,
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回答 29—32 题。
29.我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有“三教九流”一说。其中“三教”指的是
A.儒、法、道
C.儒、墨、法
B.儒、佛、道
D.墨、佛、道
30.有一天,王阳明和一位朋友去郊外山林里游玩,有一段关于“花树的存在与否,与人
内心感受有什么关系”的对话。在王阳明看来,花树的存在与否,全以人的主观感觉为转
移。下列观点符合上述对话的是
A.存天理,灭人欲
B.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C.穷理然后足以致知
D.知行合一
31.明末清初,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
皇帝的“一家之法”。他的真实意图是
A.限制君权
C.宣扬“天赋人权”
B.消灭君主制度
D.维护中央集权
32.1913 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出了一份考卷,应考者 300 多人。有一道题要求考生列举
崇拜的人物,统计结果是“崇拜孔子 157 人,孟子 61 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最
有可能的是
A.孔子兴办太学,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B.孔子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较大
C.孔子倡导“兼爱”“非攻”
D.辛亥革命后封建思想依然占统治地位
33.2008 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生动地再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其中与中国的四大发
明无关的是
A.3000 演员手持竹简,高声咏唱《论语》
B.开幕式期间燃放的烟花
C.中央巨幅画卷中展现立体活字印刷术
D.在巨幅纸张上,演员用独特的身体语言作水墨画
34.在中国戏曲舞台上,有一幅对联写到:“三五步千山万水,六七人百万雄兵”。这是戏
曲表演的一个重要特征。它体现了戏曲表演的
A.真实性
B.通俗性
C.虚拟性
D.优美性
35.下列著作、杂志中,反映了中国人最早睁眼看世界的是
36.“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这是中国近代最早的白
话诗,此诗最早出现在
A.戊戌变法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D.五四运动时期
37.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对于指导我国的革命和建设都有着
重大的意义。它形成于下列哪一时期
A.红军长征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D.新中国成立后
38.“感动中国”评委会曾对某位杰出人物有这样的评语:“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
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
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
有的人远离饥饿……”。“他”就是
A.袁隆平
C.邓稼先
B.钱三强
D.李四光
39.19 世纪英国诞生的一项伟大理论,戳穿了“上帝创造了万物”的谎言,把越来越多的
人从宗教神学的无知、愚昧和落后中解放出来。该理论是
A.经典力学
C.进化论
B.相对论
D.量子论
40.文学作品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当时的历史,要研究 19 世纪英国的历史,下列哪部作品
可供参考
A.《人间喜剧》
C.《玩偶之家》
B.《约翰?克里斯朵夫》
D.《大卫?科波菲尔》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41 题 12 分,42 题 18 分,43 题 14 分,44 题 16 分,共
60 分。
41.(12 分)阅读下列材料,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2011 年是辛亥革命 100 周年,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为推翻清王朝,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做出了毕生的贡献。他是:(3 分)
(2)他坚信地圆说,1492 年,率领船队横渡大西洋,开辟了欧洲前往美洲的航路。
他是:(3 分)
(3)他是美国著名发明家,一生中有一千多项发明获得专利,其中,耐用白炽灯的
发明最有意义,给人类带来了电的光明。他是:(3 分)
(4)他是启蒙运动时期著名思想家,在其代表作《社会契约论》中阐述了“人民主
权”学说,这一学说被庄严地写进《人权宣言》,成为新兴资产阶级革命的一
面旗帜。他是:(3 分)
42.(18 分)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于 1958 年,碑上的浮雕昭示着一百多年来中华儿女走向
独立、走向解放的革命历程。以下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四幅浮雕。请回答:
图一:1839 年
图二:1919 年
图三:1937—1945 年
图四:1949 年
(1)分别指出上述浮雕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8 分)
(2)图一、图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共同点?各有何意义?(8 分)
(3)从以上图片中可以看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2 分)
43.(14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4 年在福建泉州港外出水了一艘南宋海船,船中残余的香料就有 2000 多
公斤,其中有檀香,还有价格等同于黄金的龙涎香。
材料二:1987 年在广东东南濒临南海的阳江海域发现了一艘中国古代沉船,被命名为
“南海一号”。这是迄今为止在环中国海区域发现的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
整的远洋贸易商船。整船文物可达 4-8 万件,以瓷器为主,多为青釉瓷,许多瓷器带有明
显的阿拉伯风格;一摞一摞的铁锅和一篓一篓的铁钉是另两宗大量出水货物;目前船中出
水的铜钱有上万枚,年代最早的是汉代的“货泉”,年代最晚的是南宋高宗时期的“绍兴元
宝”。
(1)材料一中出水的海船来自哪个地区?材料二中“南海一号”是什么时期的船
只?请分别说出理由。(8 分)
(2)材料二沉船中有大量的瓷器和铁制品说明了什么问题?(2 分)
(3)综合以上信息概括指出这一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情况。(4 分)
44.(16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大变革的时期,政治经济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
与之相适应,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材料二:恩格斯说: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本身都是
非常革命的。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
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
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
(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大变革在政治、经济方面有何表现?百家思想中最具有变革精神
的是哪一家?(6 分)
(2)材料二中恩格斯所说的“伟大人物”的思想核心是什么?在这些思想影响下,欧美爆
发了一系列资产阶级革命,请举一例。(6 分)
(3)通过对材料的探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思想文化和政治经济之间有何关系。(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