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2年河北张家口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资料共4页,全文预览结束
2012 年河北张家口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一、 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为预防骨质疏松,应给人体补充的元素是( ) O—16 C—12 A. 钙 B. 铁 C. 锌 D. 碘 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增 PM2.5 指标,PM2.5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μm 的颗粒物。为实现空 气质量达标,合理的做法是( A. 煤炭直接燃烧 C. 开发清洁能源 ) B. 秸秆焚烧还田 D. 提倡多开汽车 3.图 1 所示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4.下列对于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任何溶液的溶剂都是水 C. 我国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十分丰富 B. 天然水分为硬水和软水 D. 水体有自净能力,生活污水可任意排放 5.食醋是调味品,其中含有醋酸(C2H4O2)。下列关于醋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属于有机物 C. 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6﹕1﹕8 B. 醋酸分子中含有氧分子 D. 醋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 1﹕2﹕1 6.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中一定有能量的变化 C. 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B. 饱和溶液降低温度一定会析出晶体 D. 质子数相同的两种粒子其核外电子数一定相等 7.图 2 反映了某个化学反应各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 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 C. 丙是反应物,甲和乙是生成物 D. t1 时,丙的质量一定等于甲、乙的质量之和 8.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B. 食物的腐败 A. 酒精的蒸发 9.下列关于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C. 金属的冶炼 D. 蜡烛的燃烧 A. 石蜡是晶体 C. 石墨是绝缘体 B. 棉花是合成纤维 D. 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 10.下列对能量转化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蓄电池充电:电能→化学能 C. 萤火虫发光:生物质能→光能 B. 发电机工作:电能→机械能 D. 内燃机工作:化学能→内能→机械能 11.下列关于科学知识英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红外线能验钞 C. 加入熟石灰研磨可以检验铵态氮肥 B. 使用杠杆是为了省力 D. 用活性炭吸附可以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 12.图 3 所示的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
13.在探究电源跟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时,采用“保持电阻不变,研究电源和电压关系”的研究方法。以下 探究没有运用该方法的是( ) A. 探究燃烧的条件 C. 探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B. 探究磁场的方向 D. 探究动能的大小跟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14.下列对图 4 所示各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甲图:说明通电时水分子发生了改变 B. 乙图:棉花的作用是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管 C. 丙图:稍稍用力拉水平水平接触水面的玻璃板,测力计示数变大,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D. 丁图:向下迅速压活塞,乙醚棉球燃烧,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二、填空及简答题 15.小明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在两支相同的试管中分别装入质量相等、温度相同的水和煤油, 用一个酒精灯同时对两支试管加热,加热一段时间后,温度计示数如图 11 所示。 (1)指出图中使用酒精灯的错误: (2)水和煤油比较, (3)加热一段时间后,煤油的温度升高了 4℃,则水的温度升高了 ﹛C 水= 4.2×103J/(kg·℃),C 煤油= 2.1×103J/(kg·℃)﹜ 吸热能力强。 。 ℃。 16.如图 12 所示,在蒸馏瓶内加适量石灰石和稀盐酸,经检验产生的气体充满烧瓶时,将一汽球紧套在 瓶口,气球逐渐胀大。然后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中 NaOH 溶液注入烧瓶并振荡,气球逐渐缩小并被 吸入烧瓶内。 (1)检验产生的气体充满烧瓶的操作是: (2)气球被吸入烧瓶是由于 NaOH 溶液与瓶内气体反应,使瓶内气压 。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7.化学和生产、生活紧密相关。请你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空气由多种气体组成,它属于 (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植物的光合作用是 空气中 的主要来源。 (2)合金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下列物质不属于...合金的是 (选填序号)。 a. 黄铜 b. 不锈钢 c. 铁矿石 (3)锅里的油一旦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原理是 (4)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5)稀土元素铕是激光及原子能应用的重要材料。已知三氯化铕的化学式为 EuCl3,则氧化铕的化学 。 。 式为 。 18.在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老师给大家变了一个魔术——使“水”变色的杯子。操作过程及现象如 图 13 所示。
老师揭秘:“空”杯子底部事先涂抹了某种无色液体,无色的“水”是事先用两种无色溶液混合而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空”杯内涂抹的物质可能是 (2)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 (3)最终溶液为无色,能否说明该溶液一定呈中性? (选填“能”或“不能”),理由是 溶液。 。 19.图 14 所示的是几种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其中 A、B、C、D、E 是单质,甲、乙、丙、丁是氧化物。 。 已知:丙是红色固体,E 是最清洁的燃料,丙高温下与乙反应可生成 D。(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丁的化学式为 (2)甲的化学式可能为 (3)丙与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写出 A 的一条用途: (只写一种)。 。 。 。 三、实验探究题 20.小红为大家做了一个“燃纸成铁”的趣味实验。将一张滤纸(组成元素为 C、H、O)用 Fe Cl3 浓溶液 润湿,在酒精灯上烘干后点燃,滤纸变黑、红热,最终生成黑褐色物质。小红告诉大家:黑褐色物质 中含有铁单质。 【提出问题】黑褐色物质中真的含有铁单质吗? 【探究过程】 (1)小红先从反应物分析,因为 (2)为获得实验证据,小红做了实验 1。 ,所以反应后可能生成铁单质。 实验 1:将黑褐色物质放入稀盐酸中,发现有连续微小气泡产生。若黑褐色物质中含有铁单质,则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小明提出疑问:由反应物的组成分析,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物质不一定是铁单质,还可能 是 小红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高温条件下不可能生成此类物质。 。 (4)小明仍有疑问:实验 1 中产生的气泡也可能是滤纸碳化后吸附的空气。为此,小红又做了实验 1 的 ,观察到有微小气泡产生 对比实验: 但很快停止,证明实验 1 中的连续气泡确实是由铁单质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 (5)为进一步证明黑褐色物质中有铁单质,小红又做了实验 2。 实验 2:将黑褐色物质放入 溶液中,观察到 【得出结论】通过以上探究,证明黑褐色物质中确实含有铁单质。 【拓展探究】请再用一种方法证明黑褐色物质中含有铁单质: 四、计算应用题(解答时,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计算步骤等,只写最后结果不得分) 21.为测定实验室中某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明取 25.0g 过氧化氢溶液放入烧杯中,然后进行 。 。 如图 20 所示的实验。请计算: (1)反应后产生气体的质量为 (2)此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g。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44 分) 参考答案 1. A 11. C 2. C 12. B 二、填空及简答题 3. D 4. B 5. B 6. A 7. C 8. A 9. D 10. B 13. B 14. C 15.(1)未用酒精灯外焰加热(或用酒精灯内焰加热) (2)水 (3) 2 16.(1)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烧瓶口 (2)小于外界大气压 2NaOH + CO2 == Na2CO3 + H2O 17.(1)混合物 氧气( O2 ) (2)c (3)隔绝氧气(或隔绝空气) (4)CH4 + 2O2 ===== CO2 + 2H2O (5)Eu2O3 18.(1)氢氧化钠(NaOH) (2)NaOH + HCl == NaCl + H2O 点 燃 (3)不能 酚酞溶液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均呈现无色 评分说明:(1)(2)应有对应关系,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给分。 19.(1)H2O (2)CuO (3)3CO + Fe2O3 ===== 3CO2 + 2 Fe (4)供给呼吸 评分说明:(2)(4)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给分。 高温 三、实验探究题 20.【探究过程】(1)反应物中含有铁元素(或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FeCl2 + H2↑ (3)铁的碳酸盐(或碳酸盐) (4)将黑褐色物质放入 (2)Fe + 2HCl ==== 蒸馏水中(或将滤纸碳化后放入稀盐酸中) (5)硫酸铜 有红色物质析出 【拓展探究】用磁铁吸引(或测导电性,或在氧气中燃烧) 评分说明:【探究过程】(1)(3)(4)(5)和【拓展探究】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给分。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