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年江西高考理综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47页
第2页 / 共47页
第3页 / 共47页
第4页 / 共47页
第5页 / 共47页
第6页 / 共47页
第7页 / 共47页
第8页 / 共47页
资料共47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2 年江西高考理综真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 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 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 能 用 到 的 相 对 原 子 质 量 :H 1 B 1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一、选择题:本题共 13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7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是哺乳动物细胞分裂的两种形式。某动物的基因型是 Aa,若该动物 的某细胞在四分体时期一条染色单体上的 A 和另一条染色单体上的 a 发生了互换,则通常情 况下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导致等位基因 A 和 a 进入不同细胞的时期是( ) A. 有丝分裂的后期 C. 减数第一次分裂 【答案】D 【解析】 B. 有丝分裂的末期 D. 减数第二次分裂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包括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主要特点是减数第一次分裂 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 开,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实现基因的重组,减数第二次分裂则为姐妹染色单体的分 离。 【详解】AB、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的过程,这样就不会发生 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导致等位基因 A 和 a 进入不同细胞的现象,A、B 错误; C、D、根据题意,某动物基因型是 Aa,经过间期复制,初级性母细胞中有 AAaa 四个基因, 该动物的某细胞在四分体时期发生交叉互换,涉及 A 和 a 的交换,交换后两条同源染色的姐 妹染色单体上均分别具有 A 和 a 基因,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开,两组 Aa 彼此 分开进入次级性母细胞,但不会发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导致等位基因 A 和 a 的现象,而在减 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其上的 A 和 a 分开进入两个子细胞,C 错误,D 正确。 故选 D。 2. 某同学将一株生长正常的小麦置于密闭容器中,在适宜且恒定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培养,
发现容器内 CO2 含量初期逐渐降低,之后保持相对稳定。关于这一实验现象,下列解释合理 的是( ) A. 初期光合速率逐渐升高,之后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B. 初期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均降低,之后呼吸速率保持稳定 C. 初期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之后呼吸速率等于光合速率 D. 初期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之后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答案】D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会吸收密闭容器中的 CO2,而呼吸作用会释放 CO2,在温度和光照均适宜且 恒定的情况下,两者速率主要受容器中 CO2 和 O2 的变化影响。 【详解】A、初期容器内 CO2 浓度较大,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植物吸收 CO2 释放 O2,使密 闭容器内的 CO2 浓度下降 O2 浓度上升,A 错误; B、根据分析由于密闭容器内的 CO2 浓度下降,O2 浓度上升,从而使植物光合速率逐渐降低, 呼吸作用逐渐升高,,直至两者平衡趋于稳定,B 错误; CD、初期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之后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C 错误,D 正确。 故选 D。 3. 运动神经元与骨骼肌之间的兴奋传递过度会引起肌肉痉挛,严重时会危及生命。下列治 疗方法中合理的是( ) A. 通过药物加快神经递质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 B. 通过药物阻止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 C. 通过药物抑制突触间隙中可降解神经递质的酶的活性 D. 通过药物增加突触后膜上神经递质特异性受体的数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 后膜三部分组成,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 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详解】A、如果通过药物加快神经递质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突触间隙中神经递 质浓度增加,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增多,会导致兴奋过度传递引起肌肉痉挛,达不 到治疗目的,A 不符合题意; B、如果通过药物阻止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兴奋传递减弱,会缓解兴奋 过度传递引起的肌肉痉挛,可达到治疗目的,B 符合题意; C、如果通过药物抑制突触间隙中可降解神经递质的酶的活性,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不能 有效降解,导致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持续结合,导致兴奋传递过度引起肌肉
痉挛,达不到治疗目的,C 不符合题意; D、如果通过药物增加突触后膜上神经递质特异性受体的数量,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与特异 性受体结合增多,会导致兴奋传递过度引起肌肉痉挛,达不到治疗目的,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4. 某种酶 P 由 RNA 和蛋白质组成,可催化底物转化为相应的产物。为探究该酶不同组分催 化反应所需的条件。某同学进行了下列 5 组实验(表中“+”表示有,“-”表示无)。 实验组 ① 底物 RNA 组分 蛋白质组分 低浓度 Mg2+ 高浓度 Mg2+ 产物 + + + + - + ② + + - + - - ③ + - + + - - ④ + + - - + + ⑤ + - + - + -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酶 P 必须在高浓度 Mg2+条件下才具有催化活性 B. 蛋白质组分的催化活性随 Mg2+浓度升高而升高 C. 在高浓度 Mg2+条件下 RNA 组分具有催化活性 D. 在高浓度 Mg2+条件下蛋白质组分具有催化活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由表格数据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酶的组分、Mg2+的浓度,因变量是有没 有产物生成,底物为无关变量。第①组为正常组作为空白对照,其余组均为实验组。 【详解】A、第①组中,酶 P 在低浓度 Mg2+条件,有产物生成,说明酶 P 在该条件下具有催 化活性,A 错误; BD、 第③组和第⑤组对照,无关变量是底物和蛋白质组分,自变量是 Mg2+浓度,无论是高 浓度 Mg2+条件下还是低浓度 Mg2+条件下,两组均没有产物生成,说明蛋白质组分无催化活性, BD 错误; C、第②组和第④组对照,无关变量是底物和 RNA 组分,自变量是 Mg2+浓度,第④组在高浓 度 Mg2+条件下有产物生成,第②组在低浓度 Mg2+条件下,没有产物生成,说明在高浓度 Mg2+ 条件下 RNA 组分具有催化活性,C 正确。 故选 C。
5. 分层现象是群落研究的重要内容。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 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提高了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 ② 森林植物从上到下可分为不同层次,最上层为灌木层 ③ 垂直方向上森林中植物分层现象与对光的利用有关 ④ 森林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与食物有关 ⑤ 森林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⑥ 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形成是由动物种类决定的 A. ①③④⑤ C. ①②③⑥ 【答案】A 【解析】 B. ②④⑤⑥ D. ③④⑤⑥ 【分析】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面的配置状态,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分层现象,即在 垂直方向上分成许多层次的现象。影响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影响动物群落 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为食物和栖息空间。 【详解】①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在占地面积相同情况下提供了更多空间,提高了生物对阳光 等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①正确; ②森林植物从上到下可分为不同层次,最上层为乔木层,②错误; ③影响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垂直方向上森林中植物分层现象与对光的利用 有关,③正确; ④森林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与食物和栖息空间有关,④正确; ⑤群落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群落的水平结构等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⑤正确; ⑥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形成主要是由光照决定的,⑥错误。 A 正确,BCD 错误。 故选 A。 6. 依据鸡的某些遗传性状可以在早期区分雌雄,提高养鸡场的经济效益。已知鸡的羽毛性 状芦花和非芦花受 1 对等位基因控制。芦花鸡和非芦花鸡进行杂交,正交子代中芦花鸡和非 芦花鸡数目相同,反交子代均为芦花鸡。下列分析及推断错误的是( ) A. 正交亲本中雌鸡为芦花鸡,雄鸡为非芦花鸡 B. 正交子代和反交子代中的芦花雄鸡均为杂合体 C. 反交子代芦花鸡相互交配,所产雌鸡均为芦花鸡 D. 仅根据羽毛性状芦花和非芦花即可区分正交子代性别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正交子代中芦花鸡和非芦花鸡数目相同,反交子代均为芦花鸡,说
明控制鸡羽毛性状芦花和非芦花的基因位于 Z 染色体上,且芦花为显性。 【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正交为 ZaZa(非芦花雄鸡)×ZAW(芦花雌鸡),子代为 ZAZa、ZaW, 且芦花鸡和非芦花鸡数目相同,反交为 ZAZA×ZaW,子代为 ZAZa、ZAW,且全为芦花鸡,A 正确; B、正交子代中芦花雄鸡为 ZAZa(杂合子),反交子代中芦花雄鸡为 ZAZa(杂合子),B 正确; C、反交子代芦花鸡相互交配,即 ZAZa×ZAW,所产雌鸡 ZAW、ZaW(非芦花),C 错误; D、正交子代为 ZAZa(芦花雄鸡)、ZaW(非芦花雌鸡),D 正确。 故选 C。 7.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HB 铅笔芯的成分为二氧化铅 B. 碳酸氢钠可做食品膨松剂 C. 青铜和黄铜是不同结构的单质铜 D. 焰火中红色来源于钠盐灼烧 【答案】B 【解析】 【详解】A.铅笔芯的主要成分为石墨,不含二氧化铅,A 错误; B.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产生二氧化碳,能使面团松软,可做食品膨松剂,B 正确 ; C.青铜是在纯铜(紫铜)中加入锡或铅的合金,黄铜为是由铜和锌所组成的合金,两者均属 于混合物,不是铜单质,C 错误; D.钠元素灼烧显黄色,D 错误; 故选 B。 8. 一种实现二氧化碳固定及再利用的反应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化合物 1 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共平面 B. 化合物 1 与乙醇互为同系物 C. 化合物 2 分子中含有羟基和酯基 D. 化合物 2 可以发生开环聚合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化合物 1 分子中还有亚甲基结构,其中心碳原子采用 sp3 杂化方式,所以所有 原子不可能共平面,A 错误; B.结构相似,分子上相差 n 个 CH2 的有机物互为同系物,上述化合物 1 为环氧乙烷,属于 醚类,乙醇属于醇类,与乙醇结构不相似,不是同系物,B 错误; C.根据上述化合物 2 的分子结构可知,分子中含酯基,不含羟基,C 错误;
D.化合物 2 分子可发生开环聚合形成高分子化合物 , D 正确; 答案选 D。 9. 某白色粉末样品,可能含有 2 Na SO 、 2 Na SO 、 2 2 Na S O 和 2 Na CO 。取少量样品进 3 4 3 3 行如下实验: ①溶于水,得到无色透明溶液 ②向①的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溶液变浑浊,有刺激性气体逸出。离心分离。 ③取②的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加 2BaCl 溶液有沉淀生成。 A. 该样品中确定存在的是 Na SO Na S O 2 2 DNa SO Na CO 3 、 3 、 4 2 2 2 3 B. Na SO Na S O 、 3 2 2 2 C. 3 Na SO Na CO 53 、 4 2 2 D.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题意可知,①取少量样品溶于水得到无色透明溶液,说明固体溶于水且相互之间 能共存,②向①的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溶液变浑浊,有刺激性气体放出,说明固体中存 在 Na2S2O3,发生反应 S2O 2- 3 +2H+=S↓+H2O+SO2↑,离心分离,③取②的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加 BaCl2 溶液,有沉淀生成,则沉淀为 BaSO4,说明固体中存在 Na2SO4,不能确定是否有 Na2SO3 和 Na2CO3,Na2SO3 与过量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Na2CO3 与过量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而这 些现象可以被 Na2S2O3 与过量盐酸反应的现象覆盖掉,综上分析,该样品中确定存在的是: Na2SO4、Na2S2O3, 答案选 A。 10. 由实验操作和现象,可得出相应正确结论的是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B 向 NaBr 溶液中滴加过量氯水,再加入淀粉 KI 溶液 先变橙色,后变蓝色 氧化性: Cl Br 2  2  I 2 向蔗糖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水浴加热,加 入新制的 Cu(OH) 悬浊液 2 无砖红色沉淀 蔗糖未发生水解
C 石蜡油加强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 2Br 的 4CCl 溶液 溶液红棕色变无色 气体中含有不饱和 烃 D 加热试管中的聚氯乙烯薄膜碎片 试管口润湿的蓝色 氯乙烯加聚 是可逆 石蕊试纸变红 反应 B. B C. C D. D A. A 【答案】C 【解析】 【详解】A.向 NaBr 溶液中滴加过量氯水,溴离子被氧化为溴单质,但氯水过量,再加入淀 粉 KI 溶液,过量的氯水可以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无法证明溴单质的氧化性强于碘单质, A 错误; B.向蔗糖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水浴加热后,应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使体系呈碱性,若不加氢 氧化钠,未反应的稀硫酸会和新制氢氧化铜反应,则不会产生砖红色沉淀,不能说明蔗糖没 有发生水解,B 错误; C.石蜡油加强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气体中含有不饱和烃,与 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 正确; D.聚氯乙烯加强热产生能使湿润蓝色湿润试纸变红的气体,说明产生了氯化氢,不能说明 氯乙烯加聚是可逆反应,可逆反应是指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 逆反应的方向进行的反应,而氯乙烯加聚和聚氯乙烯加强热分解条件不同,D 错误; YW X Z 4W Z 2  4 8 答案选 C。 11. 化合物 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加和为 21。 2YZ 分子的总电子数为奇数常温下为气体。该化 合物的热重曲线如图所示,在 200℃ 以下热分解时无刺激性气体逸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可用于电讯器材、高级玻璃的制造。W、X、Y、Z 为短周期  5
A. W、X、Y、Z 的单质常温下均为气体 B.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 Y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