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3年辽宁普通高中会考历史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资料共6页,全文预览结束
2013 年辽宁普通高中会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第 I 卷 选择题 1.古罗马的兴衰成败虽已成过去,罗马人创造的文明成果却千古犹存。当今法律制度中的 陪审制度、律师制度等都源于 A.罗马法 年宪法 B.秦律 C.1787 年宪法 D.1875 2.1689 年颁布的《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了国王的权力。这标志着英国 A.形成了责任内阁制 B.出现了两党制 C.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D. 确 立 了共和制 3.1919 年《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上有“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 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这样的文字。该通讯报道的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土地革命 D. 北 伐 战争 4.1937-1941 年,中国独立抗击了 100 多万日军,到抗战胜利时,日本 230 万海外派遣军中 有 120 万被牵制在中国,中国战场消耗了日本全部战争开支 340 亿美元中的 120 亿,中国 军队击毙日军 39 万多人。这说明抗日战争 A.彻底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B.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C.彻底推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D.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5.右图是在 1971 年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开怀大笑的 一幅照片。他“开怀大笑”的原因是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C.正式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6.彼得格勒的起义部队向冬宫进发,爬过木柴堆成的街垒,踩到原来守卫在这里的士官生 丢弃的枪支;人行道上堆积着“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所用的两枚炮弹击中冬宫屋檐时崩碎 的泥灰。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法国大革命 B.普法战争 C.美国独立战争 D.俄国十月革命
7.右图是《北约和华约的对峙》形势图,从中可以看 出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D.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 8.右图描绘的是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 反映出当时 A.尚未使用铁器 B.注重精耕细作 C.开始推广牛耕 D.商品经济发展 9.1927 年,蒋介石让时任上海纱联会会长的荣宗敬承销债券,被以 纱业艰难为由拒绝,蒋介石为此震怒,通缉荣宗敬,查封其家财。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 是 A.民族资本受西方列强压制 B.民族资本家唯利是图 C.民族资本受官僚集团压制 D.民族工业彻底衰败 10.右图是某县 1978-1982 年粮食产量变化示意图。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完成“一五”计划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苏联是一个在 30 年内成功地将自己从一个落 后的农业国转变成世界第二大工业、军事强国的国家”。与这种转变相关的是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确立“斯大林模式” B.勃列日涅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13.下列四幅图片中不能代表区域性经济组织的是
14.有一次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回答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齐景公高兴地说: “你讲得太好了!”孔子的回答体现了他思想主张中的 A.“因材施教” B.“无为而治” C.“克己复礼” D.“天人 感应” 15.下列四幅书法作品中属于草书的是 16.马克思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的理论成果,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理论成果是 A.维新思想 B.三民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 邓 小 平理论 17.2013 年 3 月,全国人民瞩目的“两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中央电视台对此进行了全程报 道。这主要体现了电视的 A.传播资讯功能 B.娱乐功能 C.远程教育功能 D. 艺 术 鉴赏功能 18.他成功地培育出“东方魔稻”,他使“饥饿的威胁在退却”,他“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 衣足食的世界”。这里的“他”指的是 B.钱学森 C.杨利伟 D. 袁 隆 A.马寅初 平 19.右侧两幅图反映了 A.中世纪的禁欲主义思想 B.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
C.挑战教皇权威的宗教改革 D.倡导自由平等的启蒙运动 20.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是 ①经典力学 ②进化论③相对论 ④量子论 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本卷共 3 小题。第 21 题 13 分,第 22 题 14 分,地 23 题 13 分,共 40 分。 第 II 卷 非选择题 21.(13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摘编自岳麓版必修 I《政治文明历程》 材料二 废丞相后与其地位相近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 时间 官职 基本职权 明朝中叶后 内阁首辅 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 清朝雍正后 军机大臣 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 ——摘编自岳麓版必修 I《(政治文明历程)教师教学用书》 (1)依据材料一,分别指出秦、唐两朝的中央官制是什么。(6 分) (2)依据材料二,分别指出明、清两朝为加强皇权采取了什么措施。综合上述材料, 概括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趋势。(7 分) 22.(14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公元)1500 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 地区……到 18 世纪后期新世界(编者注:新世界即“新大陆”)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甘蔗、 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
葡萄。关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鱼类及 南瓜、可可等。 材料二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1)材料一说明了世界市场发生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变化的主要原因。(7 ——人教版《世界历史》 分) (2)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其对世界市场产生了什么影响?(7 分) 23.(13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要拥护那德先生(即民主),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 护那赛先生(即科学),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拥护赛先生,便不 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 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材料二 ——陈独秀 中国人开始对古老中国的传统观念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批判,并使中国的文化精神为之 一变。中国人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反省从没有如此深入过,而同时引发的社会影响也从未 如此广泛过……触及的社会面远比辛亥革命更为广泛、更为深入。 ——《复兴之路(新文化运动——近代史上的百家争鸣)》 (1)上述材料反映了近代中国哪一历史事件?依据材料一概括其主要内容。(7 分)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一历史事件。(6 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A 2.C 3.B 4.B 5.A 6.D 7.D 8.B 9.C 10.D 11.C 12.B 13.A 14.C 15.D 16.C 17.A 18.D 19.B 20.A 21.(13 分)(1)秦朝三公九卿制(3 分)唐朝三省六部制(3 分) (2)明朝废丞相设内阁(3 分)清朝设军机处(3 分)专制皇权不断加强。(1 分) 22.(14 分)(1)世界市场初步形成(3 分)新航略的开辟殖民扩张(4 分) (2)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或两次工业革命)(4 分)世界市场最终形成。(3 分) 23.(13 分)(1)新文化运动(3 分)提倡民主;提倡科学;提倡新道德;提倡新文学。(4 分) (2)评分标准: 一等(6~5 分)①观点明确②评价完整③表述清楚。 二等(4~3 分)①观点较明确②评价较完整③表述较清楚。 三等(2~O 分)①观点不明确②评价不完整③表述不清楚。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