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9年四川省宜宾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8页 / 共17页
资料共17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9 年四川省宜宾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10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燃面”是宜宾人喜爱的食物,下列有关食材的主要成分为糖类的是( ) A. 面粉 B. 花生仁 C. 食盐 D. 植物油 【答案】A 【解析】 【详解】A、面粉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符合题意; B、花生仁中富含丰富的脂肪和蛋白质,不符合题意; C、食盐中富含无机盐,不符合题意; D、植物油中富含油脂,不符合题意。故选 A。 2.下列有关物质在其应用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用铁水铸成锅 B. 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症 C. 用稀有气体制造霓虹灯 D. 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用铁水铸成锅只是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症,是利用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用稀有气体制造霓虹灯,是利用稀有气体通电后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属于物理变化,不 符合题意; D、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下列有关原子、分子和离子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湿衣服晾干是分子运动的结果 B. 氢原子核内只含有质子,无中子 C. 钠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D. 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答案】C 【解析】 【详解】A、湿衣服晾干,原因是湿衣服上的水分子不断运动跑到空气中去。故 A 不符合题 意; B、普通的氢原子核内只含 1 个质子,不含中子,核外含有 1 个电子。故 B 不符合题意; C、钠原子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后形成钠离子,所以钠离子质子数为 11,核外电子数为 10, 质子数不等于核外电子数。故 C 符合题意; D、铝原子属于 13 号元素,核内 有 13 个质子,核外有 13 个电子,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可知,第 1 层排 2 个电子,第 2 层排 8 个电子,第 3 层排 3 个电子,选项中的结构示意图是 正确的。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4.对下列各组物质的判断错误的是( ) A. SO2 与 SO3--组成元素相同 B. CO 与 N2--相对分子质量相同 C. C2H4 与 C3H6--碳元素质量分数相等 D. NaNO3 与 KMnO4--氮元素与锰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A、SO2 与 SO3 都是由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说法正确。 B、CO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2+16=28,N2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4×2=28,都是 28,说法正确。 C、C2H4 中的碳元素质量分数为 12 2  12 2 1 4     100%=86% ,C3H6 中的碳元素质量分数为 12 3  12 3 1 6     100%=86% ,都是 86%,说法正确。 D、NaNO3 中钠元素化合价为+1,氧元素化合价为-2,故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 价,KMnO4 中钾 元素化合价为+1,氧元素化合价为-2,故锰元素的质量为+7 价,它们的化合价不同。 故选:D。 5.各图中表示氧化物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属于氧元素。 【详解】A. 该图中每个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表示氢气分子,氢分子构成氢气,不属于 氧化物,属于单质。故 A 不符合题意; B. 该图中每个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构成,表示甲烷分子,甲烷不含氧元素,不 属于氧化物。故 B 不符合题意;
C. 该图中每个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表示二氧化碳分子,二氧化碳分子构 成二氧化碳,含有碳、氧两种元素,符合氧化物的概念。故 C 符合题意; D. 该图中含有两种分子,分别是氧气分子和水分子,两种分子构成混合物,而氧化物是纯 净物。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6.倡导绿色化学理念,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废弃塑料 B. 研制并推广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 C. 提高化工生产中原料的利用率,减少有害物质排放 D. 露天焚烧植物秸秆,将得到的草木灰用作肥料 【答案】D 【解析】 【详解】A、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及废弃塑料会节约资源,节约能源,选项说法正确; B、研制并推广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减少白色污染,选项说法正确; C、提高化工生产中原料的利用率,减少有害物质排放,防止污染,选项说法正确; D、植物秸秆就地焚烧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石灰与水反应时吸收热量 B. 点燃氢气前必须检验其纯度 C. 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D. 用 Zn 粉与 MgSO4 溶液反应制取 Mg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生石灰与水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说法错误; B、点燃氢气前,为防止发生爆炸,必须检验其纯度,故选项说法正确;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D、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镁弱,Zn 粉不能与 MgSO4 溶液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B。 8.下列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 2H +O 2 2 点燃 2H O 2 B. 2Mg+CO 2 点燃 2MgO+C C. 3CO+Fe O 2 3 高温 2Fe+3CO 2 D. CaCO +2HCl CaCl +CO ═ 3 2   H O 2 2 【答案】B 【解析】 【详解】A、 2 2H +O 2 点燃 2H O 2 ,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 错误 B、 2Mg+CO 2 点燃 2MgO+C ,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 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正确; C、 3CO+Fe O 2 3 高温 2Fe+3CO 2 ,该反应的生成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 错误; D、 CaCO +2HCl CaCl +CO ═ 3 2   H O 2 2 ,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
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灭火的主要原理是水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 用蒸馏的操作净化水不能降低水的硬度 C. 根据如图可知,降温可使氢氧化钙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 20℃时,KCl 的溶解度为 34g,该温度下,100g KCl 饱和溶液中溶质 KCl 的质量为 34g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用水灭火,利用了水能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其着火点以下,而不是降低可燃物 着火点,故错误; B、蒸馏才能使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除去而降低水的硬度,使水软化,故错误; C、根据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可知,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降温可 使氢氧化钙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故正确; D、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 34 克,指的是在 20℃时 100g 水中溶解氯化钾 34g 达到饱和, 即 134gKCl 饱和溶液中含 KCl34.0g,而不是 100g 溶液,故错误。 故选 C。 10.如图是室温下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的 pH 变化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 图中 X 是氢氧化钠 B. 向图中 a 点所示溶液中加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后,溶液变红 C. 向图中 c 点所示溶液中加入铁粉后,溶液中有气泡产生 D. 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 + 2NaOH = Na2SO4+H2O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一开始 pH>7,随着反应的进行,pH 逐渐减小至小于 7,故该反应 是将稀硫酸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故 X 是稀硫酸,不符合题意; B、a 点,pH>7,溶液显碱性,紫色石蕊试液在碱性溶液中变蓝,不符合题意; C、c 点,pH<7,说明这时稀硫酸过量,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有气泡产 生,符合题意; D、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 SO +2NaOH=Na SO +2H O ,不符合题意。 2 4 2 4 2 故选 C。 二、填空题(本题共 4 个小题,共 25 分) 11.用化学用语填空: (1)2 个磷原子:_______________; (2)氯化氢分子:_______________;
(3)5 个铵根离子:_______________; (4)硫酸铝:_______________; (5)磁铁矿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P (2). HCl (3). 5NH4 + (4). Al2(SO4)3 (5). Fe3O4 【解析】 【详解】(1)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多个原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 2 个磷原子表示为:2P; (2)分子用化学式表示,故氯化氢分子表示为:HCl; (3)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 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 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 数字;故 5 个铵根离子表示为:5NH4 +; (4)硫酸根离子通常显-2 价,铝离子通常显+3 价,故硫酸铝表示为:Al2(SO4)3; (5)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四氧化三铁的化学式为:Fe3O4。 12.X、Y、Z、W、Q、R 为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分别由 H、C、O 和 Cu 四种元素中的一种 或两种组成。X 能与 Y 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 W 和 Q.X 是一种黑色固体,溶于硫酸后 所得溶液呈蓝色。Q 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Y、R 均是还原性的非金属单质。Z 极易与血液中 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中毒。回答下列问题: (1)X 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 (2)W 的用途:_______________(填一种)。 (3)上述六种物质中可用作燃料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其中_______________的 燃烧产物无污染,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 (4)Q 与 R 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上述物质中的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和 Y。 【答案】 (1). CuO (2). 作导线(合理即可) (3). C、CO、 2H (4). 2H (5). CO 【解析】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