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6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资料共7页,全文预览结束
2016 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枯瘠 剽悍 谛听 戏谑 也许 也许 因为 因为 但 但 所以 所以 蓦然 恹恹 腼腆 镂空 琐屑 鼓躁 矜持 安谧 孤僻 斟酌 嗫嚅 陨 落 生吞活剥 崭露头角 义愤填膺 踽踽独行 相题并论 首屈一指 喋喋不休 按步就班 一、积累与运用。30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管束 B.编撰 C.滂沱 D.忸怩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诚挚 B.凭吊 C.糟蹋 D.叫器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 分 A.李伯伯退休后,还留在厂里帮大家干一些重活,大家都称赞他年富力强。 B.新出版的这本心理学书,不但案例典型,而且论述精辟,深入浅出。 C.老张在剧院看了一阵,觉得索然无味——全是看过多次的老戏。 D.这件事情过去很长时间了,大家都已经淡忘,为什么你还是耿耿于怀?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一生之中,能够集中精力做成一件事,就已经相当不简单了。我们要有用心专一的精神。一 事当前(),执着一点,方能水滴石穿,用心专一的人,就是在用心()光阴这棵美丽的树, 等待树上开花结果,()自己享受不到自己苦心经营的树上的果实,()总有人会享用,这就 是人生境界的美好。 浇灌 A.目不斜视 浇灌 B.心无旁骛 C.心无旁骛 灌溉 D.目不斜视 灌溉 5、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1)但在有些病人身上表现不典型,通常和普通感冒症状类似,只是在程度上稍重。 2)但季节性和传染性较强,一定要引起注意。 3)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特点是具有流行性。 4)尽管这些流行性感冒的主要表现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 5)流行性感冒多发于冬春季节,大面积群体出现。 6)流感的症状在有些病人身上表现比较典型,一发病即可能出现高烧,常达 38.5 度以上, 并伴有寒战、肌肉酸痛、头痛、咽痛、全身乏力等症状。 A.42615 6、对语法知识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 分 黄昏,我来到湖边,向湖心游去。野鸭子游过的水不纹与我拨出的涟漪轻轻吻合。水草不仅 将湖水浸得碧绿,也将我浸得碧绿。水覆在肌肤上的感觉,像柔软洁净的丝缎。五百个人所 在的湖畔营区,寂静无声,瑞士人在静默中低声细语,小心翼翼地不去破坏别人欣赏夕阳湖 光。 A.“涟漪”“寂静”都是名词,“洁净的丝缎”“低声细语”都是偏正短语。 B.“水覆在肌肤上的感觉,像柔软洁净的丝缎”这一句中,“水”作主语。 B.356142 C.541623 D.536241
C.“水草不仅将湖水浸得碧绿,也将我浸得碧绿。”这一句是并列复句。 D.文中划线句有语病,修改方法是在“湖光”后面加“的心情”。 7、阅读语段,在横线上仿写句子。2 分 亲爱的同学们,初中毕业在即,而未来的人生旅途还很长,我祝你沐浴阳光,不多不少,刚 好会让你保持开朗的心态;我祝你有所失去,不多不少,刚好会让你学 会珍惜拥有;(),(), ()。 8、名著阅读。4 分 1)现在,他的身体彻底垮了,失去了重新归队的希望,他该怎样对待自己呢?他终于使巴 扎诺娃吐露了真情,这个女医生告诉他,前面还有更可怕的事情等待着他。怎么办?这个恼 人的问题就摆在面前,逼着他解决。 上面文字出自小说《》,文中的“他”指的是()。2 分 2)《简·爱》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作者用富含诗意与哲理的笔触,描述 了资产阶级知识女性简·爱的成长经历及情感历程。主人公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质 有:()(至少答出两点)2 分 9、文言诗文填空。12 分 1)不应有恨,()。 2)单车欲问边,()。 3)潭中鱼可百许头,() 4)(),甲光向日金鳞开。 5)(),秋天漠漠向昏黑。 6)()?满眼风光北固楼。 7)《酬乐天扬州 初逢席上见赠》中借用典故表达对友人的怀念和对世事变迁之大的感慨的 句子(),() 8)《行路难》中表明诗人相信自己必有远大前程的句子(),() 9)《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早晚自然景色的句子是(),()。 二、古诗文阅读。20 分 (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 10-14 题。16 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管夷吾举于士,孙叔 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 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 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 叔终善遇之。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 叔遂进管仲。管仲既 用,任政于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鲍叔既进 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常为名大夫。世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注:常为名大夫:多人成为齐国著名的大夫。多:这里有称赞的意思。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1)人恒过 1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2 分 九合诸侯壹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12、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 分 3)鲍叔终善遇之 2)而后作 4)及小白立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管仲既用,任政于齐,桓公以霸。 13、【甲】文中,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2 分 14、【甲】文告诉我们“磨难造就人才”,【乙】文中的管仲经历了哪些磨难?管仲的成功, 还借助于哪些外在因素?4 分 (二)阅读下面课外古诗,回答 15、16 题。4 分 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5、这首小诗一、二句中的“都”“惊”二字分别透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2 分 16、这首小诗的三、四句运用了()修辞手法,把初春的冷落幻化成仲春()的场景。2 分 三、现代文阅读。40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 17-22 题。22 分 美丽的藩篱 1954 年春天,我 12 岁,在北京隆福寺小学上学,有一天,学校停课,老师带领我们到 猪市口大街南边参加义务劳动。那一片地方现在广为人所知,就是中国美术馆所在。记得那 一年还没有修建中国美术馆,只是拓宽马路,好把从朝阳门、东四到沙滩一直通往西四 的 道路疏贯。工人师 傅们已经把那一片地方的房屋拆卸得差不多了,参加义务劳动的人们只 需把一些未及清理的砖瓦碎木集中到指定的地方去。 到了工地,只见早已有很多大人在其中忙碌。那时我系着红领巾,在老师带领下干得满 头大汗,一身是灰,却满心高兴,生怕落后。 我正忙着把一摞砖头抱到指定的集中点去,忽然看到了我的妈妈,吃了一惊。因为清晨 妈妈给我热早点时,并没有说起来这地方参加义务劳动的事呀!但是我很快也就想明白,一 定是我上学以后,街道上才通知居民们来义务劳动,好各方齐心协力,把那片拆迁地的清理 工程抢完。妈妈年轻时当过小学教师,那时却成了家庭妇女,可是她热心街道工作。妈妈当 时年过半百,相当胖,干起搬运杂物的粗活自然十分吃力,脸涨得通红,可是她满面春风, 仿佛是一种难得的享受。我家自 1950 年从重庆迁到北京以后,眼见着北京市政府疏浚什刹 海、翻修下水道、增敷自来水设施、开辟一条又一条的公共汽电车线路……爸爸妈妈提起来 总是赞不绝口,现在能亲自参加提高首都生活品质的工作,妈妈那种心甘情愿的劲头,自然 体现在每一个动作里。 我望见了妈妈,而且,妈妈一定也望见了我,我伸长脖子,身体前倾,使劲朝她挥动手 臂,张大嘴做着口型,拼命地向她显示:嘿!我在这儿呢!我在这儿劳动呢!”可是,令我 非常失望并且惊诧的是,妈妈眼光从我身上掠过时,却仿佛是看到一个她并不认识的孩子, 倒也不是冷淡,她脸上分明有着微笑,然而那只是看到任何一个参加义务劳动的少先队员时 都有的微笑,而不是我所期盼的那种看到她最心疼的幺娃儿的特殊笑容!我几次试图接近她, 并且频频以夸张的肢体语言以期引起她的关注,然而她却依然不给我哪怕只是表情上的一个 小小的特殊回报!惶急中,我一个趔趄,跌倒在地,磕破了腿,我恨恨地望着那边的妈妈, 心想难道你还不来管我吗?可是,她却直起腰来,耐心地跟一位去问她什么事的老大爷解释 起来……班主任老师赶过来,扶起我,并且忙带我去找卫生站清 洗伤口、涂红药水。 当时的我,怎么也弄不明白,妈妈为什么在义务劳动的工地上不格外地关照我。那天从 学校回到家里,妈妈正在厨房里烧我最爱吃的豆瓣鲫鱼……晚饭前,她仔细查看了我腿上磕 破的地方,说不要紧的,又嘱咐我先洗个脸再吃饭,晚上要洗个澡……晚上洗了澡,我忙着 赶作业,也就没有问妈妈,为什么在那工地上,她对我视而不见? 这事我始终没有追问她。其实越到后来,越用不着问。这类的事后来经常出现,都很细
小,形态不一,含蓄微妙,然而如雪花飘落积累,使我的认知越来越澄澈清明:妈妈一再地 在我生命的活动空间中,设置出无形的藩篱,使我懂得,藩篱的一边,是我们温馨的家,在 这个区域中,我尽可享用亲情,悠游自在,甚或偶尔撒娇使性;而藩篱的另一边,是公众社 会以及他人所在,我要从小懂得,在公众社会中不可仗恃或依赖亲情温恤,并且一般来说他 人不可能,也无义务给我以"幺娃儿"式的宠溺优待,我一天天地长大成人,应尽早习惯于在 公众社会中奉献,学会与他人耐心磨合,艰辛劳作,独立生活! 在我 17 岁离家独立生活之前,妈妈给我以深刻的影响,她为我设置的籓篱,是无形而 美丽的,这是她给予我的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我的人生已过中途,回顾往事,我有许多的错 失,有时甚至是重大的失误,然而,托庇于妈妈给我的教养,我从来没有犯过公私不分,或 人我不分的错误,并且,我总是能像她那 样,在把自己家藩篱内的东西贡献给藩篱外的社 会和他人时,只觉得欢愉,而视任何将藩 篱外的公家或他人的东西据为己有为奇耻大辱。 1988 年,电脑在中国还是相当稀奇的东西,一位大款朋友送了我一台电脑以助我写作,我 毫不犹豫地将那台电脑捐给了当时我任职的单位。恰在那一年,妈妈不幸在成都仙逝,我在 流泪祭奠妈妈时,心中告慰她说:“您为我设置的人生藩篱,我要再传给您的孙子,那将是 常青的,美丽的藩篱。 (选自 2015 年第 18 期《读者》,有改动) 1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 分 18、理解文章标题“美丽的藩篱”的含义。4 分 19、自选角度,赏析文中的两处划横线的句子。4 分 A.我伸长脖子,身体前倾,使劲朝她挥动手臂,张大嘴做着口型,拼命地向她显示:“嘿! 我在这儿呢!我在这儿劳动呢!” B.这类事后来经常出现,都很细小,形态不一,含蓄微妙,然而如雪花飘落积累,使我的认 知越来越澄澈清明。 20、文中的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 分 21、理解文章结尾划浪线句子的作用。4 分 22、你如何看待文中的妈妈为儿子设置人生藩篱的做法?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看 法。3 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 23-27 题。18 分 宽容仍是这个时代匮乏的必需品 陈忠实、杨绛两位先生先后辞世,在微博与微信朋友圈都引发了“刷屏”,也同时出现 了讥讽的声音:你们读了作家几本书,也有资格假惺惺装文化人点蜡烛?老实讲,对这种态 度我不以为然: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与世界相连,每个人心中都有关于作家的印象,专业 或不专业,读得多或读得少,只要他愿意表达,难道不应该更宽容地对待这种表达的自由吗? 我认为,宽容仍是这个时代匮乏的必需品。 我们怎么看待一个人,也部分反映了我们怎么看待世界。能否宽厚、从容地对待世界, 也决定了这个世界是否会宽容、从容地对待自己。按照美国作家房龙在《宽容》一书中的定 义,宽容,就是容许别人有行动和判断的自由,对异于自己或传统见解的观点有耐心与公正 的容忍。换个说法,宽容的本质就是尊重、有同理心。 在当下社会的很多场合,缺少尊重感、同理心的情况处处可见,导致了各种关系的局促 和撕裂。网络世界上贴标签、打棍子、扣帽子的做派,天天都在上演;在某些官员那里,给 曝光丑闻者套上“没安好心、危害社会”的帽子,给某些新生事物贴上“没事找事”的标签, 也是分分钟的事儿;在很多老师那里,凡是学生身上有自己“看不惯”的表现,便试图扼杀 剪除;甚至某些自诩进步的知识分子,也难逃羁绊:凡是不同于己,便“不可理喻”,加以 蔑视与讥讽,引为寇仇。
宽容是在荆棘丛中长出来的谷粒,不仅是一种修养和美德,最终还会成为你我的一种生 存方式。在多元时代里,每一个人必然会有各种各样的“看不惯”:看不惯一些明星的高调, 看不惯一些学生的新潮,看不惯义愤,看不惯中庸与调和……但各种“看不惯”之后,我们 需要以更多的同理心去感受,他们触碰底线了吗?他们真的一无是处吗?他们真的是人心大 坏而不是角度不同吗? 当我们崇尚犀利的时候,莫忘记了从容的魅力。1936 年,鲁迅去世,一位女作家给胡 适写了一封信痛骂鲁迅,胡适给她回信说:鲁迅先生固然批评过我,但是我对你这个态度, 深表遗憾。“爱一个人,我们不能万美集于一身;不喜欢一个人,我们不能万恶集于一身, 我们要就事论事,方有持平之论。”信念不同的自由激辩也该有底线, 比如:客观的依据、 理性的怀疑、多元的思考、平权的争论、实践的检 验、宽容的激励。 发生 在这个时代的很多谩骂、嘲讽、“打击”,凡是不以理性与包容为底色,我一概从 心底对其不齿。大家确实都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自由表达的权利,但绝对不是“灭了谁”才 有出路。思想竞争、观念竞争,需要以极大的包容之心作为运行的底盘,在如此基础上碰撞、 激辩、博弈、说服,才能彼此砥砺,螺旋上升。没有包容心的争辩只能把真理越推越远,处 处硝烟弥漫,结果一地鸡毛。人人都应该克制自己“看不惯”的反应,在理解与理性的基础 上讨论与争辩。 比起曾经的极端年代,我们确实宽容了很多,但比起我们追求的美好未来,我们的宽容 还远远不够用。法国文学大师雨果的一句话,贴在很多中小学校的教室或走廊里,“世界上 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遗憾的是,它始 终没能写入这个时代每一个人的心里。傲慢、偏见、偏激,狭隘、局促、自负,仍是投射在 很多人心头的躁动阴影。而宽容,仍是这个时代处处都显匮乏的必需品。 2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 分 24、文章第 1 段有什么作用?4 分 25、文中第 4 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 26、第 2 段和第 3 段的顺序是否可以颠倒?为什么?4 分 27、文中第 4 段提到“在多元时代里,每一个人必然会有各种各样的”看不惯“……,请举 出你曾经”看不惯“的事,说说读过本文之后,再面对这类事情,你会如何看待、处理?4 分 四、写作。60 分 28、从下面两题中任选其一,写一篇文章 (一)题目:告别() (二)请以“灯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答案: 1、C 2、C 3、A 4、B 5、B 6、D 7、示例一:我祝你有所获得,不多不少,刚好会让你拥有成就感。示例二:我祝你遭受风 雨,不多不少,刚好会让你懂得感谢阳光的温暖。示例三:我祝你与亲朋相聚,不多不少, 刚好会让你经受住最后的告别。(句式相同 1 分,中心一致 1 分) 8、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保尔 2)自尊自爱,追求平等自由与人格独立,敢爱敢恨, 坦率真诚,勇于追求幸福等。 9、7)怀旧空吟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9)(若夫)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10、1)常常 2)奋起 3)对待 4)等到,到了。 11、九合诸侯/壹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12、1)用这些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的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才能。2)管仲被任用 后,在齐国当政,齐桓公因此称霸天下 13、入则有法家拂士,出则 无敌国外患者。 14、磨难:管仲贫困、管仲囚焉;外在因素:好友鲍叔牙在生活上的帮助,在危难时的推荐; 齐桓公不计前嫌,量才而用。 15、急切(或遗憾、失望);惊讶(或欣喜) 16、拟人(或比喻);热闹(或“满庭繁花”,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17、妈妈在义务劳动的工地上认真劳作,对同样参加劳动的我和我的受伤视而不见,教会我 在公众社会中不可依赖亲情温恤,要学会奉献、合作、独立生活。 18、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 分。“藩篱”在文中喻指“无形的界限”,1 分。界限一边是温 馨的家,我们可以享受亲情,偶尔撒娇;界限的另一边是公众社会及他人,我们要习惯奉献, 学会合作,艰辛劳作,独立生活,1 分。妈妈教给我这个正确而深刻的道理,令我受益终身, 所以称之为“美丽的藩篱”1 分。 19、A 句,运用动作描写(或神态描写),1 分;“伸长”“前倾”“挥动”“张大”这一系列的 动作,形象地表现出我想引起妈妈关注的急切心理,1 分。B 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 分。将妈妈潜移默化教育我的种种小事比作飘落积累的雪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妈妈对我的 正面影响——使我的认知越来越澄澈清明,1 分。(从其他角度作答酌情给分) 20、1)教子有方,1 分:她在工地上不与孩子打招呼,也不给孩子任何的帮助,以此让孩 子懂得在公众社会中乐于奉献,学会独立,1 分。2)疼爱孩子,1 分:在家里,她给孩子做 饭,查看伤口,细细叮嘱,格外耐心,1 分。3)无私,乐于奉献,1 分:她热心于街道工作, 虽然年过半百,但是搬运杂物时心甘情愿,满面春风,1 分;4)做事有原则,公私分明,1 分:在劳动中对孩子绝不优待,在家里对孩子悉心关爱,呵护,1 分。(答出两点即可,其 他答案意思接近可酌情给分) 21、表明了我对妈妈的怀念、赞美和将妈妈教给我的做人做事原则传承给下一代的决心,1 分;点明中心,深化主题,1 分;总结全文(或 收束全文)1 分;照应标题(或前文),使 文章结构严谨,1 分。 22、示例:这种做法是很有必要的,1 分:我妈妈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给了我很多的爱,但是 每当我到了公众场合时,妈妈都会特别提醒我要遵守公共道 德,也教育我在集体中要团结
全人,乐于奉献,我感激妈妈对我的教育,让我在学校和同学融洽相处,幸福快乐 2 分。(答 案包含看法和自身经历两部分) 23、宽容仍是这个时代匮乏的必需品。 24、列举陈忠实、杨绛先生辞世引发微博、微信“刷屏”,有人讥讽世人装文化人这种现象, 1 分,作为事实论据,从反面证明论点,1 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或引发读者思考),1 分;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1 分。 25、比喻论证,1 分,把宽容比作“在荆棘丛中长出来的谷粒”,生动形象地论证了“宽容” 不仅是一种修养和美德,最终还会成为你我的一种生存方式,(或宽容这种美德的珍贵)这 一观点,1 分,更好地证明了本文的中心论点,1 分。 26、不能颠倒,1 分。第 2 段论述的是宽容的含义,1 分;第 3 段论述的是不宽容的危害并 列举生活中种种不宽容的表现,1 分。第 2 段与第 3 段之间是递进关系,颠倒则破坏了论述 的严密性,1 分 27、示例:曾经我看不惯有的同学什么事情都要争一争,无论是上课举手发言还是平时班级 活动,甚至课余闲聊,都非要显示自己比别人懂得多,会得多,高人一等似的,2 分。看了 此文后,我懂得了以尊重感和同理心为前提去看问题,这种事事争先的同学,为自己争取了 更多的表达和锻炼机会,提升了自己的能力,也为班级争了光,这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2 分。(答案包括列举事例和谈看法或做法两部分,各占 2 分,谈看法时,要能够结合文中的 观点) 28、略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