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3年山东滨州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8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8页 / 共18页
资料共18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3 年山东滨州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Al 27 Cl 35.5 Fe 56 Cu 64 Ag 108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诗歌是中华文明皇冠上的璀璨明珠。下列诗句与化学变化有关的是 A.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石灰吟》 B.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行路难》 C.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D.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答案】A 【解析】 【详解】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煅烧石灰石,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 属于化学变化;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结冰、下雪,只是水的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属于物理变化;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写的是瀑布,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狂风怒号,卷走茅草,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 化。 故选 A。 2. 下面是四位同学在小组学习群中的交流记录,其中错误的是 A. 小云:硝酸铵溶于水后,溶液温度降低 B. 小丁: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C. 小丽: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 小凯: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可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答案】C 【解析】 【详解】A、硝酸铵溶于水吸热,导致溶液温度降低,故 A 正确; B、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因为温度和溶质都不 确定,故 B 正确;
C、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水,故 C 错误; D、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可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故 D 正确。 故选 C。 3.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共同维护我们的家园—美丽滨州,是每一个滨州人 的责任。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A. 垃圾分类处理 B. 使用清洁能源 C. 积极植树造林 D. 深埋废旧电池 【答案】D 【解析】 【详解】A、垃圾分类处理,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 符合题意; B、使用清洁能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C、积极植树造林,可以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D、深埋废旧电池,废旧电池中的重金属会污染水源和土壤,符合题意。 故选 D。 4. 小亮在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他的错误操作是 A. 取氯化钠 B. 称氯化钠 C. 量取水 D. 溶解氯化钠 【答案】C 【解析】 【详解】A、取用固体粉末装药品时,用药匙或者纸槽取用,瓶塞倒放在桌面上,图示操作 正确,故 A 正确; B、用天平称量固体药品时,遵循“左物右码”原则,称量有腐蚀性的药品时,需要垫纸片 或用小烧杯称量,图示操作正确,故 B 正确;
C、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需要视线和液面凹液面最低点相平,仰视读数时实际体积大于 读数,图示操作错误,故 C 错误; D、将称好的氯化钠加入烧杯,并倒入量好的水,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图示操作正确, 故 D 正确; 故选 C。 5. 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森林失火时,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B. 煤炉生火时,利用木材引燃煤炭,是为了降低煤炭的着火点 C. 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若洒出的酒精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灭 D. 木柴架空有利于促进燃烧,是因为增大了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答案】B 【解析】 【详解】A、森林失火时,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清除或隔离可 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不符合题意; B、煤炉生火时,利用木材引燃煤炭,是升高温度至煤炭的着火点,使其燃烧,着火点是一 个定值,不能被降低,符合题意;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若洒出的酒精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灭,隔绝氧气,达 到灭火的目的,不符合题意; D、木柴架空,增大了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促进燃烧,使火燃烧的更旺,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6. 施肥是使农业增产的重要手段。下列关于化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尿素[CO(NH2)2 属于氮肥 B. 植物的叶片发黄,应施用磷肥来改 善其生长状况 C. 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 D. 硝酸钾属于复合肥 【答案】B 【解析】 【详解】A、尿素中含有营养元素氮元素,属于氮肥,故 A 正确; B、 氮肥能促使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磷肥能促使作物根系发达,增强抗寒抗 旱能力,因此植物叶片发黄,应施用氮肥,故 B 错误; C、铵态氮肥能与碱性物质反应产生氨气,降低肥效,因此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
故 C 正确; D、硝酸钾中含有营养元素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故 D 正确; 故选 B。 7. 下表是人体中某些体液的正常 pH 范围,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体液 胃液 唾液 血液 尿液 pH 0.9~1.5 6.6~7.1 7.35~7.45 5.0~7.0 B. 唾液 C. 血液 D. 尿液 A. 胃液 【答案】A 【解析】 【详解】酸性越强 pH 越小,所以以上数据中胃液中 pH 最小,所以酸性最强。 故选:A。 8. 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 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质甲是生成物 B. 反应后乙物质的质量分数是18% C. 该化学反应中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是14:3 D. 物质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反应后,甲的质量减小,甲是反应物,不符合题意; B、反应后乙物质的质量分数是:1-42%-40%-10%=8%,不符合题意; C、该化学反应中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是:(70%-42%):(14%-8%)=14:3,符合题意; D、化学反应前后,丁的质量不变,丁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不符合 题意。
故选 C。 9. 人类文明进步与金属材料发展关系十分密切。下列有关金属材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金属在常温下都是固体 B. 工业炼铁的原理是 3CO+Fe O 2 3 高温 2Fe+3CO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2 C.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比在干燥的空气中更容易生锈 D. 铝制品不易被锈蚀是因为铝不与氧气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金属在常温下不都是固体,如汞常温下为液态,选项错误; B、置换反应的定义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工业炼铁原理反 应物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没有单质,不属于置换反应,选项错误; C、铁与氧气、水共同反应生成铁锈,所以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比在干燥的空气中更容易生锈, 选项正确; D、铝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与氧气反应,所以铝制品不易被锈蚀,选 项错误; 故选:C。 10.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叶中的单宁酸具有清热解毒等功效,其化学 式为 76 C H O 。下列关于单宁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52 46 A. 单宁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B. 单宁酸中氢、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 为13 : 184 C. 单宁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 一个单宁酸分子中含有 23 个氧分 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A、单宁酸中 C、H、O 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76):52:(16×46)=228:13:184, 故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不符合题意; B、单宁酸中氢、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52:(16×46)=13:184,不符合题意; C、由化学式可知,单宁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D、单宁酸由单宁酸分子构成,一个单宁酸分子中含 46 个氧原子,不含氧分子,符合题意。 故选 D。 11. 均衡膳食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下列食品中主要为我们提供糖类的是 米饭 鸡蛋 A. C. 【答案】A 【解析】 B. D. 苹果 花生油 【详解】A、米饭中富含淀粉,属于糖类,能为人体提供能量,故 A 符合题意; B、苹果中富含维生素,故 B 不符合题意; C、鸡蛋中富含蛋白质,故 C 不符合题意; D、花生油中富含油脂,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12.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打开盛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口会形成白雾 B. 铁与稀硫酸反应时有气泡产生,形成黄色溶液 C. 将铜片放入稀硫酸中,铜片逐渐消失,形成蓝色溶液 D. 用稀硫酸除铁锈时,铁锈逐渐溶解,形成黄色溶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A、打开盛浓硫酸的试剂瓶,浓硫酸不具有挥发性,瓶口不会出现白雾,不符合题 意; B、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故有气泡产生,溶液变为浅绿色,不符合题意; C、铜和稀硫酸不反应,将铜片放入稀硫酸中,无明显现象,不符合题意; D、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故铁锈逐渐溶解,形 成黄色溶液,符合题意。 故选 D。
13. 下列离子在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A. NH Na NO Cl + 、 、 、 4 - 3 + - B. K H CO + 、 、 、 + 2- 3 SO 2- 4 C. Ca 2+ 、 、 、 K CO + 2- 3 NO - 3 D. Fe 3+ 、 、 、 Na OH Cl + - - 【答案】A 【解析】 【详解】A、该组中的四种离子在溶液中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够在同一溶液中 大量共存,选项正确; B、该组离子中的氢离子与碳酸根离子在溶液中结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该组离子不能 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选项错误; C、该组离子中的钙离子与碳酸根离子在溶液中结合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该组离子不能在 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选项错误; D、该组离子中的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在溶液中结合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所以该组离子不能 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选项错误,故选 A。 14.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 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 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将 CO2 通入石蕊试液,石蕊试液也变红,则 CO2 是酸 C. 合金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氧化铝中也含有金属元素,则氧化铝是一种合金 D. 点燃 H2、O2 的混合气体可能发生爆炸,则点燃 CO、O2 的混合气体也可能发生爆炸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故氧化物中含有 氧元素,但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氯酸钾中含氧元素,但是氯酸钾由 K、 Cl、O 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B、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将二氧化碳通入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水 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二氧化碳不是酸,不符合题意; C、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与金属或非金属经一定方法所合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 混合物,合金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虽然氧化铝中含有金属元素,但是氧化铝属于金属氧化 物,不是合金,不符合题意; D、氢气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氧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一氧化碳也具有可燃
性,故点燃 CO、O2 的混合气体也可能会发生爆炸,符合题意。 故选 D。 15. 向盛有 AgNO Cu NO 、 3   3 2 和  Al NO 混合溶液的试管中加入一定量铁粉,充分反 3 3 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滤渣中一定有铁、铜、银 含有  Al NO 3 3 B. 滤液中一定含有  Fe NO ,可能 3 2 C. 滤液的质量一定比原溶液的质量大 D. 滤液有可能呈蓝色 【答案】A 【解析】 【分析】铁粉加入以后会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接着才会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 酸亚铁和铜,铁活性弱于铝,所以不会与硝酸铝反应,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说明有氢前金属,所以铁一定过量。 【详解】A.滤渣中一定有铁(过量的)、铜和银(都是反应生成的),正确; B.滤液中一定含有反应生成的  Fe NO 和未反应的  Al NO ,错误; 3 3 3 2  C.由方程式分析可知 Fe +2AgNO Fe NO +2Ag 56 216 = 3  3 2 , ) 23 = Fe  Fe +Cu(NO 56  3 2 NO +Cu 4 6 ,铁与硝酸银和硝酸铜反应都会使溶液质量减小,错误; D.滤液不可能呈蓝色,因为硝酸铜已经被完全反应,错误。 故选:A。 16.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主要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试剂和主要操作方法 A B C 氧化钙 碳酸钙 加入足量的水,过滤 氯化钙溶液 稀盐酸 加入过量的碳酸钙,过滤 氯化镁溶液 稀硫酸 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过滤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