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内蒙古赤峰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涂在试卷和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2.考生必须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
卡一并交回。
3.本试卷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32 分)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阅读力就是幸福力,真正的幸福是心灵的宁静与充实,阅读对人而言,在知识的积累之
外,也是一种精神的修行。通过阅读感受书香,能满足人类的内在需求,使人获得精神上的
陶冶.与升华,拥有更充实、更丰盈的生活,从而增加幸福感。书香的 hán 养,也能形成一个
社会的氛.围、一个时代的气质,让喧嚣的沉静下来,让浮 zào 的厚重起来。
(选自《阅读,让中国更有力量》)
(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陶冶.
氛.围
(2)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hán 养
浮 zào
2.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很多文人在自己的作品中写到它们。
如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宴酣
之乐,非丝非竹”。
B. 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后人常用“冠”或“加冠”
表示年已二十。
C. 《龟虽寿》的作者是东汉末年的曹操,他与他的儿子曹丕、曹植在文学上都卓有建树。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中的“一门父子”指的就是曹氏父子。
D. 曹文轩的《孤独之旅》阿城的《溜索》、彭荆风的《驿路梨花》在体裁上,都是小说。
3.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艺经》有云“凡棋有善巧者,勿与之斗巧,但守我之拙,彼巧无所施”,此之为守拙。
②其实,守拙并不是五柳先生的首创,老子曾说过大巧若拙。
③守拙是古代围棋九等之末,因其棋力尚浅,对弈之时往往漏洞百出,谓之拙。
④有诗云“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⑤“守拙”虽为棋品之下下品,但“守拙之道”却是宝贵的人生经验。
⑥陶潜以后,也有“文以批进,道以拙成”“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讲的都是对
守拙的推崇。
⑦但其往往及时发现并修正错误,谓之守。
A. ①⑤③⑦④⑥②
B. ⑤①⑦③⑥②④
C. ③⑦①⑤②④⑥
D. ④②⑥
①③⑦⑤
阅读下面几则有关《水浒传》人物的选段,回答问题。
【甲】对四家邻舍道:“小人因与哥哥报仇雪恨,犯罪正当其理,虽死而不怨。却才甚
是惊吓了高邻……”
【乙】拿出戒刀,把索子都割断了,便扶起林冲,叫:“兄弟,俺自从和你买刀那日相
别之后,洒家忧得你苦……”
【丙】肚里寻思道:“晁盖是我心腹,他如今犯了弥天大罪,我不救他时,捕获将去,
性命便休了!”
【丁】仰天长叹道:“不想我今日被那贼陷害,流落至此,天地也不容我,直如此命蹇
时乖!”
4. 以上情节中,【甲】【乙】【丙】【丁】四个人物分别是( )
A. 武松 鲁智深 宋江 林冲
B. 武松 鲁智深 吴用 林冲
C. 李逵 宋江 鲁智深 武松
D. 鲁智深 晁盖 林冲 吴用
5. 从【甲】【乙】【丙】【丁】中,任选一个人物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一个与之相关的事件。
要求:按照“人物+事件”的格式,如:吴用智取生辰纲(不超过 20 字)。
6. 我校学生会组织开展了“关爱你我”社会实活动,针对七年级学生就“希望得到老师哪
些方面的关注”进行了问卷调查,统计数据(部分)见下表。请按要求完成任务。
七年级学生希望得到老师哪些方面的关注
项目
对象
女生
男生
身体健康
兴趣爱好或特长
心理健康
33.53%
42.66%
66.41%
65.72%
47.42%
34.61%
(1)请结合图表中的数据,分析并得出你的结论(写两条)。
(2)请针对你的结论,给老师们提出两条有价值的建议。
7. 某班团支部为响应学校“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学党史,明党恩”的号召,组织了“党史
知识竞赛”活动。下面是小明同学替团支部拟的活动通知。通知在格式和内容上有三处错误,
各位同学:
通知
在建党一百周年来临之际,为更好地带动我们班“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学党史,明党恩”
活动有效开展,团支部定于 2021 年 7 月 1 日下午 3 点,在一楼阶梯教室进行“党史知识竞
赛”,报名参赛的同学准时参加竞赛。
×年级×班团支部 2021 年 6 月 28
请你改正。
8. 古诗文默写。
(1)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2)烟笼寒水月笼沙,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
(3)____________________,蝉鸣黄叶汉宫秋。(许浑《咸阳城东楼》)
(4)____________________,骈死于槽枥之间 (韩愈《马说》
(5)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运用典故,表达了自己渴望受到朝廷重用,一展宏才,有
为于当世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激烈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万山潭作
孟浩然
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
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
9. 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刘熙载说:“诗品出于人品。”《万山潭作》一诗,就像孟浩然的人一样,冲淡得像一
杯白开水,没有一点斧凿的痕迹。
B. 首联的“垂钓”,极显安闲,且潭水清澈,与作者的心境相契合。
C. “鱼行潭树下”一句,诗人直接描写树的倒影,我们从中可以领悟出树的倒影的动荡美。
D. 颈联运用典故,为万山潭增添了迷人的风采。
10. 诗歌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诗句分析(分析一种即可)。
第二部分 阅读与理解(58 分)
(一)
阅读《沙家浜的芦尊》完成下面小题。
沙家浜的芦苇
许冬林
①《诗经》里写芦苇,写得风雅婉约,“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想象着那画面:满河满溪的芦苇,青碧茫茫,绿叶上的露水已凝成薄霜,秋色渐深,晨气微
凉得叫人忧伤。那个美好的女子,还在秋水的那一边呀,一春一夏的时光汤汤过去,都还未
能抵达她的身旁,惟有一片浩瀚的深秋芦苇渲染成了一场相思的薄凉底色。
②其实,不是芦苇有那么风雅,那么儿女情长,而是我们的先民风雅。他们的生活和情
感,浪漫得让后人嫉恨,即使忧伤,也忧伤得那么婆娑..有姿。即便是一段幽暗的情怀,也能
被那些草木衬得生出明丽的绿光来。
③来到了沙家浜,来到了阿庆嫂的茶馆里,隔窗看那些芦苇,就全然是另一种气象了。
④沙家浜的芦苇大气磅礴、莽莽苍苍,是大手笔、大写意,是千军万马奔腾的绿。芦苇
在水里,芦苇在岸上,芦苇在湖中的岛上,芦苇在林荫小道的两旁。凭依木桥,放眼望,湖
水泱泱,满目是五月的浓碧,不知道是芦苇将湖水揽在了臂弯里,还是湖水拥芦苇在怀抱。
这真是芦苇的部落!
⑤正是初夏。看花花已落,赏果果还未成,这样的寥落时节,却是芦苇最好的时候。在
沙家浜,在芦苇最好的年华里赶来与它相遇,这是幸事。它们亭亭如修竹,俊逸如世外雅士。
微微摇曳的叶子像修长的绿色手臂,轻轻抚摩白色的飞鸟、狭长的流云和青灰的天空。它们
又和飞鸟流云以及天空融在一起,融成水底琥珀一般的倒影。我们在芦苇丛里穿越,拂面的
是芦苇的风,呼吸的是芦苇赠予的空气。夹杂着浓郁草本植物气息的空气,使我们一时间忘
了路途、失了方向,却也闲闲淡淡地不着急。沙家浜半日,怎么想,都觉着过得奢侈。
⑥帕斯卡尔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这里以芦苇为喻,突
出人之脆弱,可见芦苇也是脆弱的。我想,从某根芦苇个体来说,确乎脆弱,即便长到竹木
的高度,可触摸天空,到底还是一根苇草,逃不掉草本植物难经风霜的命运。
⑦但沙家浜的芦苇又是顽强的。千万根芦苇在水泊,那就是敢于改天换地的英雄好汉啊!
狂风经过,芦苇在水面掀起汹涌绿浪;风雨之后,芦苇又一根根挺起笔直的脊梁。即使被砍
伐、被火烧,来年春风一唤,一根根又从泥土之下举起尖尖的绿戟。
⑧京剧《沙家浜》里那位机智、勇敢的阿庆嫂,就是借一片茂盛的芦苇荡掩护了新四军。
谁会想到,这样清水绿芦的好地方,竟是与敌斗智斗勇的战场!那些临水生长的一根根苇草,
在血雨腥风的年代,都生了胆气与豪气,成了一个个杀敌除寇守卫家园的战士。是啊,一根
芦苇是渺小脆弱的,千万根芦苇站在一起,就布起了阵势,就有了战斗的力量。千万根芦苇
密密生长,就长成了芦苇的海,就呈现出了蓬勃的生命大气象,就展现出了永摧不折的民族
大精神。沙家浜的芦苇,书写的不是《诗经》里小儿女的小情调,而是一种关乎民族大义的
大境界。
⑨个体融入群体,水珠融入大海,才会焕发永不消亡的生命力。在面对着眼前那一片苍
茫无边的芦苇之海时,我想,生命短促如朝露,也许惟有将倏忽之间的生命融入一桩热爱的
事业中去,孜孜不倦,全力以赴,生命才会呈现一种恒久而辽阔的魅力。
⑩在沙家浜,真想做一根葱碧无花的五月芦苇,亭亭而立,静静生长。至于此后的荣枯
与浮沉,就交给江湖上的风雨和日月来安排吧。
11. 《诗经》里的芦苇和沙家浜的芦苇各有怎样的特点?
12. 结合语境,依据括号里的要求赏析词句。
(1)即使被砍伐,被火烧,来年春风一唤,一根根又从泥土之下举起尖尖的绿戟。(从修
辞的角度赏析)
(2)他们的生活和情感,浪漫得让后人嫉恨,即使忧伤,也忧伤得那么婆娑..有姿。(赏析
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3. 第⑨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分析它的作用。
14. 作者用“沙家浜的芦苇”做题目,有什么好处?
15.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本文的写作手法(分析一种即可)。
(二)
阅读下列以“微塑料”为主题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在 2018 年欧洲消化医学会肠胃病学学术会议上,奥地利科学家报告,在人类的粪便
样品中首次发现微塑料引发了人们新的担忧。
②国际上普遍将环境中小于 5 毫米的塑料颗粒定义为微塑料。这种物质在自然界本来是
不存在的,完全是人造的结果。自然界中的微塑料有两种来源。一种是原生来源,即塑料在
制造出来时,就是体积很小的塑料微粒,如牙膏磨砂洗面奶等日用品中的柔珠。柔珠有助于
增加液体密度、去除角质,同时也让产品变得新鲜好看。另外还有在生产和运输的过程中因
泄露而进入环境的塑料微粒。另一种是次生来源,主要是塑料废弃物在进入海洋环境后,受
到风浪和紫外线的影响和海洋生物的吞食,逐渐破碎而形成的微小颗粒。
③海洋微塑料极易被生物误食。研究表明,小至浮游生物,大到鲸鱼,它们和塑料遭遇
的结果往往是致命的。微塑料能进入动物血液,淋巴系统,甚至肝脏,造成肠道甚至生殖系
统的损害。
④那微塑料会危害人体健康吗? 有研究认为,人类摄入的微塑料,尽管大部分随粪便
排出,但仍会有少量的存留在体内,长期的蓄积,就可能造威危害。直径小于 20 微米的微
塑料是可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的,这些细小的颗粒如果进入血液,危害就难以预料。更为严
重的是,由于微塑料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它可以积聚持久性有毒污染物。同时也可作为传播
有毒或致病微生物的载体,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目前..,每个成人每年通过呼吸、饮用水、
食用贝类所摄取的微塑料颗粒可高达 32000 个。尽管微塑料对于人类的影响还没有定论,但
潜在的危险是存在的。
⑤面对日益严重的塑料污染,全球范围的禁塑行动陆续展开。
⑥近段时间,英国呼吁在全球范围内禁止柔珠。柔珠很小,很难被过滤系统拦截,被排
放到河流、湖泊和海洋中,造成环境污染。在美国纽约,每年大约有 19 吨的柔珠被冲进下
水道。最终,柔珠成为海洋垃圾,被海洋生物误食,存留在他们的体内。有研究证实,每盘
牡蛎平均就有 50 颗柔珠。
⑦我国海南省宣布自 2019 年起分类逐步推进全面禁塑行动。全面禁止在海南生产、销
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加快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应用。海南还将建立
全生物降解塑料产业示范基地,组织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引进先进企业与本地企业合作,形
成岛内一次性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生产能力,培育良好的产业和市场环境,保障一次性全生
物降解塑料制品替代生产和禁塑工作的顺利实施。对于短期内无法替代的饮料瓶、洗发水瓶
等一次性塑料标准包装物,海南省提出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采用国际普遍实施的押金
回收制度,建设回收体系进行回收,提高责源化回收利用效率。这是国际最前沿的环境保护、
资源利用政策措施。
【材料二】
(《微塑料:“微“不足道却影响世界》有删改)
塑料都用到哪儿了
注:塑料包装中很多是不可回收的快递塑料包装、胶带。
【材料三】
关于海洋塑料的事实:每年,1300 万吨塑料流入海洋;海洋垃圾中一次性塑料占 50%;
海洋塑料垃圾约占全球垃圾的 60%至 80%;受到塑料危害的海洋生物种群数量已达到 817 种。
(选自“新浪网”)
【材料四】
塑料袋早已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弃之不用”并不容易。与其等到不得不付出惨重代
价,不如现在就采取有效措施,长远规划,统筹安排,将塑料“绳之以今”。具体而言:一
要“堵”,从源头上遏制;二要“疏”,让各方共同参与。
(选自《人民日报》“民生·民声”专栏,有删改)
16. 下面对【材料一】【材料二】内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微塑料是指环境中直径小于 5 毫米的塑料颗粒。
B. 柔珠有助于增加液体密度、去除角质,同时也让产品变得新鲜好看。它很难被过滤系统
拦截,排放到河流、湖泊和海洋中后,因为体积微小,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C. 微塑料颗粒会通过呼吸、饮用水、食用贝类等方式侵入人体,并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D. 塑料在人类生活中应用最多的三个方面是包装、家庭消费品和建筑工程。
17. 【材料三】的画线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18. 请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分析【材料一】第④段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目前..,每个成人每年通过呼吸、饮用水、食用贝类所摄取的微塑料颗粒可高达 32000 个。
19. 【材料一】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请简要说明。
20. 【材料四】说“与其等到不得不付出慘重代价,不如现在就采取有效措施,长远规划,
统筹安排,将塑料‘绳之以令’……”,某大型超市,打算以实际行动支持这一提议,请结
合【材料一】【材料二】的相关内容,为这家超市提出两条可行性建议。
(三)
阅读《论教养》,完成下面小题。
论教养
利哈乔夫
①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
②但是必须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③我不敢贸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因为我不认为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不过,
我倒是愿意就某些想法跟读者交换意见。
④比方说,我确信,一个人是不是真正有教养,首先要看他在自己家里、在自己亲属之
间的表现,看他和亲人们的关系究竟怎么样。
⑤一个男人,假如他在街道上能为陌生的妇女让路,让她先行,乘坐公共汽车时,能让
妇女首先上车。甚至亲手为她把车门打开,可是他在家里却懒得帮助疲惫不堪的妻子刷洗餐
具——那么,我们可以断定这个男人还存在着教养上的缺陷。
⑥一个人,如果对自己亲人的性格、心理缺乏了解,对他们的习惯和愿望总是漠不关心,
那就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
⑦假如一个男人跟朋友和熟人见面时彬彬有礼,可是在家里对妻子儿女动不动就大发雷
霆——那就可以肯定他不是一个有教养的人。
⑧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对他来说,礼貌待人
不仅习以为常,轻松自然,而且能让他的心情愉快。
⑨有教养的人待人处世绝不会自吹自擂。有教养的人懂得珍惜别人的时间……无论何时
何地,他的行为举止都保持一致——始终如一,稳重随和。
⑩谈论“风度”的书籍很多。在社会交往中,比如出门做客或者在家接待客人,或在工
作场合,人究竟该如何自持?如何举止有度?怎么样对待老人和孩子?怎么样谈吐才算得
体?怎么样打扮才算合适?对于如此之类的问题,这些书在都有详尽的论述。遗憾的是,人
们却很少从这些书中汲取有益的见解。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我认为原因在于这些讲解优雅
风度的著作有个缺陷,就是很少解释人们为什么需要优雅风度,其必要性究竟何在。
⑪当然,优雅风度可能是非常外在的。但是就整体而论,优雅风度是靠祖祖辈辈一代又
一代人的经验积淀而成的,并且标志着人们渴望变得更高尚,渴望生活更优越、更美好的愿
望,这是一种世代相传、持续不懈的追求。
⑫问题的关键究竟何在呢?要养成优雅风度应该遵循哪些准则?——搜集那些难以逐
一熟记的行为举止的“道德箴言”,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