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07年陕西省铜川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资料共7页,全文预览结束
2007 年陕西省铜川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积累和运用(共 4 小题,计 16 分) 1、古诗文默写。(8 分) (1)必做题。(4 分) 壁 赤 [唐]杜牧 , , 。” 。” 。” , , ,盖竹柏影也。” (2)选做题(任选两题,如果多做,以①②两题为准)。(4 分) ①李商隐在《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中运用比喻和双关手法写相思之情的句子是: “ 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从内外两方面阐明国家走向灭亡的原因的句子是: “ ③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写诗中夜色的句子是: “ ④《桃花源记》中能充分展现老有所养、幼有所长的和乐情景的句子是: “ 2、下面语段中,第①④两句有语病,第③句有一个错别字。请用所给的修改符号(不必全 使用)直接在原文上进行修改。(3 分) (1)换用号 ①汉字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由声音、有形象、有意义。②每个汉字都有自己的特点。③如 “山”字,中间高两边低,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如“休”字,多像 一个人背靠着枝繁叶茂的大树,歇脚乘凉,好不惬意,令人一看就心生羡暮;再看“肿”、 “腰”,是不是声形并茂?④所以,只要你用心去品味它,接近它,你一定会发现祖国文字 的神奇魅力。 3、文学名著阅读。(3 分) 《水浒》中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请你从鲁智深、林冲、李逵三个人中选出你 喜欢的一位,用一句话概括与他相关的一个故事,并简述喜欢的原因(至少两点)。 (4)调位号 (2)增补号 (3)删除号
4、口语交际。(2 分) 中考临近,高明想在紧张的复习之余去打篮球放松一下,妈妈着急得说:“马上要中考了, 你怎么还去打球?”在这种情况下,高明怎样说才能不让妈妈生气,又能达到放松的目的? 综合性学习(9 分) 5、请你参加与《于丹〈论语〉心得》有关的综合性学习系列活动。(9) (1)[办校刊]仔细阅读链接资料的[人物介绍],联系上下句补全“卷首语”。(2) 卷首语 冲破藩篱, 解读经典,诠释人性。 ; ,直面诘问; 勤恳真诚,回馈热情。 (2)[辩论赛]请结合链接资料的[相关言论],拟一道辩论题。 要求:辩论题的正、反观点不能只来自[相关言论]的同一句话。每方观点不超过 15 个字, 字数大致相等。(4) 正方: 反方: (3) [座谈会]下面两句话均来自《论语》,请任选一句(在序号前打“√”),谈谈心得体会。 不超过 30 个字。(3 分) ( )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链接资料: [人物介绍] 于丹,北师大教授。从 2006 年开始,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连续推出她的《〈论语〉 心得》讲座。她的解读换起了民族记忆,冲破了专家与群众间的藩篱,让高深文化走出象牙 塔,来到群众当中,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令人耳目一新的阐释方式,让她收获了赞许, 也面对着质疑。对此,她选择了从容,用加倍的勤恳真诚回馈赞许的热情,用坦荡的“三鞠 躬一握手”直面质疑着的诘问。 [相关言论] 大白话的解读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与毁灭。 于丹是电视媒体强大的传播所创造的神话。 她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做的是文化普及工作。 父亲、师长的悉心培养,博学、深厚的文化积淀是她成功的强大力量。 阅读(共 14 小题,计 45 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6-9 题。(13 分) 过有理想的生活 ①如果不能过一种理想的生活,那就一定要过一种有理想的生活。 ②很难描述理想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物质和精神要达到怎样的精彩和极致才算是理想。如果 真的达到了那种状态,是不是就失去了理想的色彩。“理想只有在不可企及时才可以理想的
本质存在着”,不可企及,是理想最具魅力、最诱惑人的地方。 ③A有理想不是以理想的对象来否定现实的自己;B有理想也不是高挂起一个愿望,对它冷 若霜冰。 ④有理想就是在未来的日子里,你应该怎样寻找更高的成就感和真切的幸福感。有理想就是 日日更新着自我,又时时否定着自我。有理想就是不耽于现实,不溺于幻想,敢破旧,敢立 新。 ⑤有理想不是追求什么职业,而是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⑥有理想的人不奢侈,不自私,做善事,有自我。自爱爱人,自信信人。不妄自菲薄,亦趾 高气扬。有雅趣而不浮于情调,有俗务而能轻松身心。能放松自己在原则底线之上,要提升 境界达毕生追求之巅。 ⑦有理想的人眼神明亮坚定,眼光高远清幽。他心胸开阔,处事从容;生活简单,情感单纯; 他要把一部分爱和力量献给自己的理想。 ⑧有理想的生活使你每天充实自信,精神愉悦。有所追求,故不会懈怠;有所期望,故不会 苟且。有理想的生活,在感觉最寒冷迷茫的时候,你可以向心中的理想借来火,温暖你的心, 借来光,照亮你的路。 ⑨有理想就有了信仰,平凡的工作,世俗的生活,却保有一颗超凡脱俗、不染尘的心灵。于 是,你的言谈举止在寻常之中就有了一层源于内心的光辉。 ⑩平淡的生活里,有了理想,灵魂就有所归依,心灵就有所扶持,人生,就被赋予了新的意 义。 ⑾有过理想的生活,什么时候开始都为时未晚。 6、本文中心论点是: 主要论证方法是: 7、第⑤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 分) (选文有改动) 。(2 分) 。(2 分) 8、从文中第③段画线的A、B两个分句中任选一句谈谈自己的理解。(3 分) 9、请为文章第⑧段C处补写一个与上文连贯的事实论据。(4 分) 花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0-14 题。(18 分) 浇 ①阳台上的双色杜鹃开花了,终日里,妖娆的红色与雅洁的白色争艳,静静的阳台显得喧嚷 起来。 ②妈妈提来喷壶,哼着歌儿给花浇水。她在看花儿的时候,眼里漾着笑,她相信花儿们能读 懂她这份好感,她还相信花儿会在她的笑容里开的更欢——她用清水、微笑和歌声来浇花。 ③儿子也学着妈妈的样子,拎了喷壶来给花儿浇水——呵呵,小小一个男孩子,竟也如此懂 得怜香! ④一天,妈妈仔细端详她的花儿,发现植株的旁侧生着几株株装的杂草。她笑了,在心理对 那杂草说:“几天没搭理你们,偷偷长这么高了?想跟我的杜鹃抢春光,你们的资质查了点!” 这样想着,俯下身子,拔除了那杂草。 ⑤儿子回到家来,兴冲冲的拎了喷壶,又要给花儿浇水。但他跑到阳台上,却忍不住哭叫起 来:“妈妈,妈妈,我的花儿哪里去了?” ⑥听到哭闹,妈妈一愣,心想莫非杜鹃插翅飞走了?带她跑来,却发现杜鹃举着笑脸,开得 好好的。妈妈于是说:“儿子,这花儿不是在这儿吗?”
⑦儿子哭得更厉害了:“呜呜……那是你的花儿!我的花儿没有了!” ⑧妈妈见儿子绝望的指着原先长草的地方,顿时就明白了。说:“儿子,那哪儿是花呀?那 时草,是妨碍花儿生长的草!妈妈把她拔掉了。” ⑨不想儿子却说:“我天天叫我的花儿,它都开了两朵了!呜呜……” ⑩妈妈疑惑地把那几株在草从垃圾桶里翻检出来,发现那蔫蔫的叫不上来的植物确实开着两 朵比叶片颜色稍浅的绿色小花儿。妈妈心想:原来这样不起眼的植物在孩子心中也是花儿, 我怎么们有意识到呢?她的心温柔的动了一下,俯下身子抱起孩子。 ⑾“对不起,妈妈不该拔掉你的花儿。儿子,你真可爱!妈妈要替这两朵小小的花儿好好谢 谢你,谢谢你眼里有他们,谢谢你一直为它们浇水;妈妈还要替妈妈的花儿谢谢你,因为你 在为你的花儿浇水的时候,妈妈的花儿也占了光!“ ⑿后来,妈妈惊讶的发现,这个世界上被忽略的花儿的真多!柳树把自己的花儿编成一个个 结实的绿色小穗,杨树用褐色的花儿模拟虫子逗人,狗尾草的花儿就是毛茸茸的一条“狗尾”, 连蒺藜都顶着柔软精致的小花儿于春风逗弄……上帝爱他的花园,大概,他也会用清水、微 笑和歌声来浇花吧?并且,他会和孩子一样,不会忽略掉哪怕是最不起眼的一株植物的一株 浅笑…… 10、从文中提炼出妈妈对儿子的“花儿”的“称谓”分别表明了妈妈对儿子的“花儿”怎样 的态度?完成下面表格。 (选文有改动) 称谓: 态度: 11、结合具体语 的含义。(4 分) ①她在看花儿的时候,眼里漾着笑…… 境,说 说下面 句子中加点词语 ②待她跑过来,却发现杜鹃举着笑脸,开得好好的。 12、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第⑩段中画线语句“她的心温柔的动了一下”的理解。(3 分) 13、文章开头描写杜鹃花盛开的景象,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3 分) 14、文章结尾,作者借“上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简要概括。(3 分) (三)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 15—19 题。(14 分) 【甲】唐子西云:“诗初成时,未见可訾(zǐ,抵毁,指责)处,姑置之。明日取读,则瑕 疵百出,乃反复改正之。隔数日取阅,疵累又出,由改正之。如此数四,方敢示人。”此数 言,可谓知其难而深造之者也。余云:“知一重非,进一重境;亦有生金,一铸而定。” 【乙】诗改一字,界判人天,非个中人不解。齐已《早梅》云:“前村深雪里昨夜几只开。” 郑谷曰:“改‘几”为‘一’字,方是早梅。”齐乃下拜。某作《御沟》诗曰:“此波涵帝泽, 无处濯尘缨。”以示皎然。皎然曰:“‘波’字不佳。”某怒而去。皎然暗书一“中”字在手心 待之。须臾,其人狂奔而来,曰:“已改‘波’字为‘中’字矣。” 皎然出手心示之,相与 大笑。
) )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 分) (1)姑置之( (2)方敢示人( (3)无处濯尘缨( (4)某怒而去( 16、下列加点字与“皎然暗书一‘中’……”中的“书”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 分) A.妇抚儿乳 B.处处志之 C.亲贤臣,远小人 D.策之不以其道 17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明日取读,则瑕疵百出 ) ) ②须臾,其人狂奔而来 18【乙】段中郑谷认为“改‘几’为‘一’字,方是早梅”为什么?(2 分) 19、【甲】【乙】两文的内容都与作诗有关,但各有侧重,请分别概括。(2 分) ,你好吗? 写作(共 2 小题,计 50 分) 20、请从下面两个作文题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45 分) (1)半命题作文(补全题目后作文) 要求: (2)材料作文 仔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不要将自己的不足于他人的优势比较。 记住,你自己是独特的。欣赏自己的独特之处,同时也要给他人以应有的尊重。 凡遇失败,切莫自责不已。 和处世积极、喜欢与你同行并共事人生的朋友交往。 请根据材料,联系实际,任选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拟定标题,选定文体;不 要脱离材料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1、你对自己这篇考场作文的选材满意吗?请从选材与主题关系得角度做点自我评价。(100 字左右)。(5 分) 参考答案 积累和运用(共 4 小题,计 16 分)
1、古诗文默写。(8 分) (1)必做题。(4 分) (略) (2)选做题(任选两题,如果多做,以①②两题为准)。(4 分) ①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③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④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下面语段中,第①④两句有语病,第③句有一个错别字。请用所给的修改符号(不必全 使用)直接在原文上进行修改。(3 分) ①汉字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由声音、有形象、有意义 。 ②如“山”字,中间高两边低,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如“休”字, 多像一个人背靠着枝繁叶茂的大树,歇脚乘凉,好不惬意,令人一看就心生羡暮; 拳打镇关西 豁达明理 行侠仗义 粗中有细等 ③所以,只要你用心去品味它,接近它,你一定会发现祖国文字的神奇魅力。 3、文学名著阅读。(3 分) 示例:鲁智深 4、口语交际。(2 分) “妈妈,您别生气。适当的放松有助于我的复习。放心吧,我只玩一会儿。” 综合性学习(9 分) 5、请你参加与《于丹〈论语〉心得》有关的综合性学习系列活动。(9) (1)[办校刊]仔细阅读链接资料的[人物介绍],联系上下句补全“卷首语”。(2) 空一:弘扬传统或传播智慧或走进圣贤或感悟大师 空二:从容坦荡或博学深厚或博雅雍容或宽容大度 (2)[辩论赛]请结合链接资料的[相关言论],拟一道辩论题。 示例: 正方: 白 话 解 读 是 对 传 统 文 化 的 普 及 反方: (3)[座谈会]下面两句话均来自《论语》,请任选一句(在序号前打“√”),谈谈心得体 白 话 解 读 是 对 传 统 文 化 的 亵 渎 会。不超过 30 个字。(3 分) 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谦 虚 求 实 是 为 学 之 本 , 也 是 做 人 之 本 。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要 学 会 换 位 思 考 , 要 善 于 推 己 及 人 。 阅读(共 14 小题,计 45 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6-9 题。(13 分) 6、本文中心论点是:过有理想的生活。 主要论证方法是:道理论证 7、过渡或引起下文或启下 8、示例:选项:A 理解:努力奋斗,实现理想,但不妄自菲薄。 选项:B 理解:有远大的理想,更要付诸行动。 植物 肯定(尊重) 花儿 认可(接受) 9、提示:如张海迪、洪战辉、邰丽华等人的事例。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0-14 题。(18 分) 10、称谓:杂草 态度:否定(忽视) 11、①她在看花儿的时候,眼里漾着笑…… 妈妈相信花儿能感受到自己的爱,并茁壮成长。 ②待她跑过来,却发现杜鹃举着笑脸,开得好好的。 杜鹃“举着的‘笑脸’”映衬出妈妈看到杜鹃花还在时的愉快心情。 12、示例:她的心被孩子触动了。她理解了孩子的做法,体会到孩子对弱小生命的呵护。她 明白了孩子在照顾自己心爱的花的同时也呵护了她的花。 13、示例:渲染杜鹃花开的妖娆,为妈妈专心浇杜鹃花、拔掉儿子的“花儿”作铺垫。 14、示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用爱心(微笑)和赞美(歌声)特别是平等尊重的意识去对待 一切生命。 (三)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 15—19 题。(14 分) 15、(1)放置,放下 (2)给……看,让……看 (3)洗,洗涤 (4)离开 16、C 17、(1)第二天拿出来读一读,就发现毛病很多。 (2)一会儿,那个人有狂奔回来。 18、“一”字表明梅花只开一枝,极言数量至少;也可能是第一枝。 更能体现“早”的特点。 19、甲:作诗要反复修改。 乙:作诗炼字很重要。 写作(共 2 小题,计 50 分) (略)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