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2年江西教师资格考试小学心理学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8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8页 / 共18页
资料共18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2 年江西教师资格考试小学心理学真题及答案 )。 )。 )。 )。 (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1.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A.教学媒体 B.教师 C.学生 D.教学环境 2.只能进行自我中心思维的儿童,其认知发展处于( A.前运算阶级 B.感知运动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桑代克的学习理论被称为( A.尝试—错误说 B.认知—发现理论 C.联结—认知理论 D.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4.唯一得到心理学家公认的动机划分方法是( A.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 B.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 C.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 D.学习动机的理论 5.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这种迁移是 ( A.正迁移 B.横向迁移 C.特殊成分迁移 D.非特殊成分迁移 6.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声音要洪亮,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 A.强度律 B.差异律 C.活动律 D.组合律 7.技能形成的须要条件是( A.学校教育 B.知识 C.迁移 D.应用 8.从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来看,( A.理解问题 B.提出假设 C.发现问题 )是首要环节。 )。 )。 )。
)。 )。 )。 D.检验假设 9.心理卫生教育最适宜的时期是( A.幼儿阶段 B.小学阶段 C.初中阶段 D.高中阶段 10.奠定儿童人格和心理健康基础的是( A.社会 B.家庭 C.学校 D.教师 11.所谓的及时复习,应该是指( A.在学习结束立刻复习 B.一周之后复习 C.考试前复习 D.当天复习 12.应遵循形象化、组织化与联想化三条原则的学习策略是一种( A.复习策略 B.群集策略 C.形象联想策略 D.元认知策略 13.“利用红色可以做什么”属于( A.用途扩散 B.结构扩散 C.方法扩散 D.形态扩散 14.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及学生培养方案作出决策的活动是( A.教学计划 B.教学过程 C.教学评价 D.教学设计 15.讲师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单、灵活,以( A.学生 B.教师 C.教材 D.教师思想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1.学生间认知方式差异主要表现在( A.场独立与场依存 B.自我型与开放型 C.沉思型与冲动型 D.安静型与兴奋型 E.辐合型与发散型 2.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 )发散思维。 )。 )。 )。 )为中心,并有预见性。 )。
)。 )。 A.强化的内驱力 B.认知的内驱力 C.好奇的内驱力 D.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E.附属的内驱力 3.小军为了得到父母的奖励而努力学习,这种学习动机是( A.低级的学习动机 B.高尚的学习动机 C.外部学习动机 D.内部学习动机 E.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4.以下属于学习者练习曲线的特点的是( A.开始进步快 B.中间有高原期 C.后期进行慢 D.一直是进步的 5.以下属于原型定向教学要求的是( A.了解活动的结构 B.发挥学生主动性与独立性 C.要变更活动的对象 D.教师示范要正确 6.学生对学与教过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A.年龄差异 B.智力差异 C.群体差异 D.个体差异 E.性格差异 7.人际排斥的特征表现为( A.行动对抗 B.认知失调 C.拉帮结伙 D.情感冲突 E.认知协调 8.小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具有哪些特点?( A.具有依附性 B.缺乏原则性 C.发展的趋势是稳定的、和谐的 D.自我为中心 9.正强化的方法包括( A.奖学金 B.对成绩的认可 C.表扬 D.改善学习 E.给予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 )。 )。 )。 )
) ) ) ) ) ) ) ) ) ) 10.依从阶段的行为具有哪些特点?( A.盲目性 B.被动性 C.不稳定 D.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 三、是非判断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5 分) 1.教师的角色是多样的,心理学家认为,教师要充当知识传授者、团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 纪律的维护者、家长的代理人、亲密朋友、心理辅导者等诸种角色。( 2.从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而言,有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之分。( 3.班级、小组、少先队属于正式群体。( 4.皮亚杰等人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5.多动症是小学生最为常见的一种以注意力缺陷和活动过度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综合症。 ( 6.依从阶段的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性,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 7.言语直观是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 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 8.在心智技能形成的研究者中,将心智技能形成过程分为 5 个阶段的学者是兰达。( 9.指导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讲授法十分类似,由激发、讲演、练习、反馈和迁移等环节构成。 ( 10.在教学中,教学目标有助于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测量和评价、选择和使用教学策略、指引 学生学习等功能。( 11.最早研究群体动力的心理学家是布卢姆。( 12.如果将期末考试结果的解释视为总结性评价,那么对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测验的解释就是 定性评价。( 13.桑代克提出学习不是建立刺激—反应联结,而是建立观念之间的联结。( 14.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这否定了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地位。( 15.倾听比询问更有利于搜集资料。( 四、情境分析题(共 25 分) (一)(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12 分) 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通常其试卷不单纯选用选择题和判断题,而常常借助于 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 1.教师采用的这种方法是否符合记忆规律?( A.符合 B.不符合 2.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选择题和判断题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 B.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 C.教学过程中,相关题型应恰当灵活地结合使用,以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 D.再认是一种高水平的回忆过程,能再认的不一定能重现 (二)(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1 小题 5 分。第 2、3 小题各 4 分,共 13 分) 某初一班级是多校闻名的“乱班”,其原因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厌学现象严重,有的学生人 到学校,心思在校外,上课思想不集中,不能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也有的学生根本就 不愿上学;个别学生甚至经常逃学在外。 请分析: )[单选题] )[多选题] ) ) ) ) ) )
)[多选题] )[单选题] )[多选题] 1.你认为学生厌学的原因有哪些方面?( A.学习动机不正确 B.学校规章制度严格 C.家庭压力大 D.学习成绩不佳 2.作为教师,你认为应该怎样做?( A.树立奋发向上的榜样 B.创造和谐、优美的氛围 C.寓教于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D.积极做好家长工作,及时与家长沟通 3.你认为该班级学生心理发展处于下列哪个阶段?( A.幼儿期 B.童年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 的作用。 2.A【解析】自我中心是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的典型特点。 3.A【解析】桑代克的学习理论被称为尝试—错误说。 4.C【解析】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是所有的动机划分方法中,唯一得到心理学家公认的, 而且对教育实践具有相当重要的应用价值。 5.D【解析】一般迁移也称普遍迁移、非特殊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 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其他学习中去。 6.A【解析】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声音要洪亮,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强度律。 7.D【解析】应用是技能形成的须要条件。 8.C【解析】发现问题是首要环节。 9.B【解析】学龄期儿童是心身发展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小学阶段是心理卫生教育最适宜的 时期。 10.C【解析】略。 11.A【解析】学习 20 分钟之后,遗忘达 42%,所以应当在学习结束立刻复习。 12.C【解析】形象联想策略要遵循形象化、组织化与联想化三条原则。 13.D【解析】形态扩散是以事物的形态为扩散点,设计出利用某种形态的可能性。 14.C【解析】通过教学评价对课程、教学方法及学生培养方案作出决策提供依据。 15.A【解析】讲师型教师关注的是学生,所以他们的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 二、多项选择题 1.ACE【解析】学生间的认知方式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 型与发散型。 2.BDE【解析】成就动机主要由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组成。 3.ACE【解析】本题是对动机的综合考查。 4.ABC【解析】练习曲线的特点表现在:第一,开始进步快;第二,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 的停顿期,即高原期;第三,后期进步较慢;第四,总趋势是进步的,但有时出现暂时的退步。 5.ABD【解析】C 项为原型操作阶段的教学要求。
6.CD【解析】学生对学与教过程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 社会文化差异;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等差异。 7.ABD【解析】略。 8.ABC【解析】见教材相关内容。 9.ABCDE【解析】略。 10.ABCD【解析】略。 三、是非判断题 1.√【解析】略。 2.×【解析】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是从教学评价资料的处理方式角度划分的,从实 施教学评价的时机而言,有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之分。 3.√【解析】略。 4.×【解析】布卢姆等人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5.√【解析】略。 6.√【解析】略。 7.√【解析】略。 8.×【解析】在心智技能形成的研究者中,将心智技能形成过程分为 5 个阶段的学者是加里 培林。 9.√【解析】略。 10.√【解析】略。 11.×【解析】最早研究群体动力的心理学家是勒温。 12.×【解析】如果将期末考试结果的解释视为总结性评价,那么对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测验 的解释就是形成性评价。 13.×【解析】桑代克提出学习不是建立观念之间的联结,而是建立刺激—反应联结。 14.×【解析】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但是这并不否定教师对学生的指导 地位。 15.√【解析】略。 四、情境分析题 (一)1.A 2.BCD (二)1.ABCD 2.ABCD 3.C (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 20 世纪 60 年代到 70 年代末为( A.初创时期 B.发展时期 C.成熟时期 D.完善时期 2.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是( A.直觉行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 )。
)。 )。 ) ) )。 3.学生学习“功=力×距离”,这种学习属于( A.辨别学习 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规则或原理学习 4.根据班杜拉的理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 A.自我预期 B.成败经验 C.自我归因 D.期待 5.婴儿学会称呼邻居家的男性为“叔叔”后,他可能会对所遇到的任何陌生男性均称呼为“叔 叔”,这种迁移属于( A.顺向迁移 B.横向迁移 C.正迁移 D.一般迁移 6.何种迁移理论认为迁移是无条件的、自动发生的?(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说 D.关系转换说 7.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显示,遗忘是有规律的,其规律是(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先后一致 D.不快不慢 8.学生在学习体操过程中,各种动作要素之间的协调性较差,常有多余动作,这是什么性质 的问题?( A.动作幅度 B.动作结构 C.动作力量 D.动作速度 9.提出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的是( A.加涅 B.布卢姆 C.波斯纳 D.罗森塔尔 10.当学习者意识到他不理解课的某一部分时,就会退回去重读困难的段落,放慢速度,这 属于元认知策略中的( A.谋划策略 B.调节策略 C.监视策略 D.组织策略 11.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们以( )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 )。 )。 )。
)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结构化的有序材料的课堂教学。 A.被动的合作学习 B.自觉合作学习 C.主动学习 D.主动合作学习 12.指导教学是以( A.学生 B.学业 C.学习成绩 D.学习方法 13.就一个测验的优劣而言,最为重要的指标是(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14.( )可用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回忆,且可将学生的猜测可能性降到最小。 A.选择题 B.是非题 C.论文题 D.填空题 15.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学会用绳子打结不属于问题解决,其理由是( A.它所要求的心理活动太简单 B.它不须客服认知障碍 C.它不是在人的头脑内完成的 D.它不需要复杂的认知活动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1.依据性格的特征差异,可以把人的性格分为( A.外倾型 B.理智型 C.情绪型 D.意志型 2.根据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的美系来划分动机可分为( A.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B.高尚的动机 C.低级的动机 D.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3.归因理论的理论价值与实际作用主要表现为哪几个方面?( A.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 B.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个体的心理特征 C.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行为 D.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有关操作技能的特点,正确的是( A.物质性 B.内潜性 C.展开性 )。 )。 ) )。 )。 )。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