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山东省威海市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亲爱的同学:
你好!学史使人明智。三年的历史学习,你一定有许多收获和感悟,下面就展示一下你
的学习成果吧!答题前,请仔细阅读以下说明:
1.本试卷分第 l 卷和第П卷两部分,共 8 页。第 1 卷 1~4 页为选择题,第П卷 5~8
页为非选择题。试卷满分 7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
2.请清点试卷,并将答题卡和第П卷密封线内的考生信息填写完整。
3.第 l 卷的答案用 28 铅笔涂在答题卡上。第П卷的答案用蓝色或黑色钢笔、圆珠笔
填写在试卷上。
好了,平静一下心情,开始认真答卷吧。祝你成功!
第 1 卷(选择题 3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l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小华在阅读一本有关我国境内远古居民生活情况的历史书时,了解到有一群距今约三万
年的远古人,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并已会人工取火。你认为
这群远古人应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居民
2.右图为正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会徽,它以中国汉字“世”字书法创意
为形,突显了上海世博会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是古
往今来治国兴邦的基本经验,我国古代思想家最早提出“仁”的学说,主
张“爱人”、“为政以德”的是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墨子
3.2010 年 5 月 l7 日,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要加强
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确保边疆长治久安。新疆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
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事件是
A.张骞出使西域
C.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
4.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是以我国著名科学家祖冲之的名字命名的,因为他在世界上第一次
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 7 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
B.开辟丝绸之路
D.昭君出塞
A.近五百年
5.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有关隋朝历
B.近七百年
D.近两千年
C.近一千年
史贡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D.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A.实现了南北重新统一
C.创设了科举制度
6.假如你能够穿越时空隧道,来到唐朝,不可能经历到的事情是
A.到赵州桥上散步
C.看阎立本作画
7.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最终完成于
A.北宋
8.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曾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
D.到东京城内的“勾栏”看演出
B.阅读《金刚经》
D.清朝
B.南宋
C.元朝
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我国宋代重大的科技成就是
①造纸术的发明 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③指南针的广泛使用 ④火药的广泛使用
A.①②
C.①②③D.②③④
B.①③
9.清朝时,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的标志是
A.废行省,设三司
C.保留议政王大臣会议
10.下列我国古代科技著作中,两项同属于一个领域的一组是
A.《伤寒杂病论》与《本草纲目》
C.《齐民要术》与《水经注》
B.八股取士
D.设立军机处
O.《天工开物》与《水经注》
。
B.《天工开物》与《九章算术》
11.一部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人民的屈辱史,战争的赔款不仅进一步加重了人民的沉重负担,
而且也使国家失去了迈向近代化所需的资本积累。近代史上,在帝国主义列强强迫清政府
签订的条约中,赔款数额最多的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2.1940 年 B 月 20 日,为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对日寇开始了一次
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这次战役是
A.血战卢沟桥
13.清末状元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等企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得到较快发展的原因不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包括
A.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C.清政府的扶持
B.“实业救国”思潮的鼓舞
D.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14.下表为四川省资中县某镇三个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单位:户)。表中阶级结构
变动的直接原因是
年份
雇农
贫农
中农
富农 新富农
地主
其他
194B年
1953年
83
3
1 97
74
116
355
18
O
0
4
27
0
2
7
B.土地改革的完成
④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②对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 ③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A.新中国的成立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D.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完成
15.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6.1958 年 6 月 12 日,《人民日报》报道:河南省遂平县卫星农业社 2.9 亩小麦试验田亩
产达 3530 斤。这篇浮夸报道的出现反映了“左"倾错误的泛滥,“左”倾错误出现的的原因
是
①中共八大的指引
验
A.①②③
17.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与毛泽东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
路,两者最重要的相同点是
A.坚持走群众路线
C.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18.台湾舞剧《薪传》曾在大陆演出,引起轰动,它反映了祖国大陆和台湾同胞一脉相承
的亲情关系。下列关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事件,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
是
①“汪辜会谈”的举行
③江泽民“八项主张”的提出
B.②④①③
A.①②③④
④台湾当局“三不”政策的调整
C.②①③④
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的形成
B.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D.借鉴苏联的成功经验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D.④②①③
D.“东方魔稻”的育种成功
B.吃饭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B.汉谟拉比
C.伯利克里
D.屋大维
B.埃及人
C.巴比伦人
D.印度人
D.开私家汽车出行的人越来越多
B.“东方红 l 号”卫星的发射成功
B.都爆发于欧洲地区
D.都反抗殖民压迫
19.德国《汉诺威汇报》曾就我国某项重大科技成就发表评论:中国正在奋起直追,中国
人进入太空的事实证明了这个经济正在迅速崛起的国家的实力。这项科技成就是指
A.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
C.“神舟 5 号”飞船的往返成功
20.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巨大变化。下列对这一变化的表述不正确
的是
A.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
C.人们的居住环境有了显著的改善
21.伊拉克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焦点,它所在的两河流域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公元前
l8 世纪,统一两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中央集权国家的国王是
A.恺撒
22.阿拉伯数字在我们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运用相当广泛,它的发明者是古代
A.阿拉伯人
23.17 至 l8 世纪,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转折时期,英、美、法三国爆发的革命,影响深远。
三国革命的共同点是
A.都是资产阶级革命
C.都处死了封建君主
24.有这样一段广告词:“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
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爱迪生点燃了世界”是指
A.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C.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
25.某历史兴趣小组制作了有关“二战”的系列知识卡片,下列卡片内容错误的是
A.“二战”爆发的时间:1939 年
C.转折性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
26.某班同学开展主题探究活动,请三位历史教师分别作了《冷战政策与美苏争霸》、《“一
超多强”的形成》、《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的专题报告。你认为该班探究活动的主题应是
A.“二战”后西方主要国家的发展变化 B.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C.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
D.“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27.《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讲到:l991 年,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
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 74 圈。导致“红旗悄然落下”的事件是
A.苏联解体
28.印度和巴基斯坦常因殖民者遗留下的领土纠纷而冲突不断,造成了南亚地区长期的动
荡和不安。印度独立前,是下列哪个国家的殖民地
A.法国
D.俄国
29.下列不属于经济全球化趋势具体表现的是
A.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c.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
30.世界名画《格尔尼卡》,是 1937 年为抗议德国法西斯轰炸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而作的,
它是 20 世纪绘画艺术中的珍品。其作者是
A.毕加索
B.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
D.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D.“二战”结束的标志: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
B.雅尔塔会议的重要决定:建立联合国
B.东欧剧变 C.赫鲁晓夫改革
D.美苏争霸
8.德莱塞
C.罗曼·罗兰
D.贝克特
B.发明内燃机
D.改良蒸汽机
B.美国
C.英国
第 11 卷(非选择题 40 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31 题 8 分,第 32 题 7 分,第 33 题 8 分,共
23 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汉帝国实行中央集权制,建立起一套官僚机构,负责管理行政、军事、财政、
司法、监察各方面的工作。地方上也设立各级行政机构,由中央委派有俸禄的官员主持。
这一套官僚系统在当时世界上是最先进、最有效的系统。
——马克壶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材料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为加
强中央集权在中央设立了哪些官职?
在地方上推行了什么制度?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
权在政治上采取了怎样的措施?(3 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该法案颁布的目的、主要
内容是什么?(3 分)
(3)材料三“列宁同志清扫地球(漫画)”的含义是什么?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的性质是什
么?(2 分)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卫鞅(指商鞅)曰: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礼而王,夏殷不易礼
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中国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受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圆明园被焚的极大刺激与震撼,
感到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势在必行,终于启动了一场持续 30 多年(19 世纪 60~90 年代)
的。自强运动”……从而启动了中国现代化的最初步伐。
——马克圭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l978 年 12 月 18 日的北京,白雪皑皑,空气新鲜。在“文革”结束之后,中国面
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在这里召开了一次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极为重要的会
议,……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商鞅的什么主张?商鞅变法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2 分)
(2)材料二中的“自强运动”指我国近代化探索中的什么运动?简要概述该运动的主要内容。
(2 分)
(3)材料三中的会议是指哪次会议?这次会议召开的历史意义是什么?(3 分)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7 世纪中期,日本国内的改革派发动了宫廷政变,新上台执政的孝德天皇颁布改新
诏书,开始了一场以学习和模仿中国隋唐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促进了日本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材料二:大约 l 50 年前,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日本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
一部分中下级武士以武力推翻了幕府统治。不久,天皇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最终使日冬成
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但后来日本却走上了军
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邪路。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这次改革历史上称为
过渡的标志。我国隋唐时期选拔人才的制度是
一千三百多年。(2 分)
社会
,该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沿续了
,这次改革是日本从
社会向
(2)材料二中天皇实行的这次改革历史上称为
,这次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列举
近现代历史上日本发动的两次大规模侵华战争的名称。(5 分)
(3)你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1 分)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34 题 9 分,第 35 题 8 分,共 1 7 分。
34.1921 年 7 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一个新生的力量出现在了
中国政治的舞台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二十世纪中国的命运。
(1)中共一大确定的党的中心任务是
。
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
。(2 分)
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2)在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
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3 分)
(3)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1 分)
(4)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率先提出的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列举二十
世纪七十年代新中国在外交方面取得的两例重要成就。(3 分)
35.美国虽然只有 230 多年的历史,但它在欧洲文明的基础上,独创性地走出了一条自己
的发展道路,将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位置占据了一个多世纪,现在被称为世界“超级大国”
和“国际警察”。
请回答:
(1)美国南北战争的起止时间是
年至
年。在这场战争中,林肯颁布
了
(法令)。(2 分)
。
(2)罗斯福新政的目的、中心措施是什么?(2 分)
(3)第三次科技革命起源于美国,随后波及到西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后又逐渐向许多发
展中国家扩展。第三次科技革命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有哪些特点?(3 分)
(4)1999 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对南联盟境内进行狂轰滥炸,造
成南联盟的重大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中国驻南大使馆也遭到北约导弹袭击,3 名中国记者
不幸牺牲。你对美国充当“国际警察”有什么看法?(1 分)
威海市 2010 年初中学业考试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l 分,共 30 分。
2.B
3.C
1.C
11.D l2.D l3.C l4.B l5.C l6.B l7.C l8.B
27.A
21.B
26.D
24.C
22.D
23.A
25.D
4.C
5.D
6.D
7.B
l9.C
28.C
9.D
l0.A
8.D
20.A
29.A
30.A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31 题 8 分,第 32 题 7 分,第 33 题 8 分,共 23 分。
31.(1)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各 0.5 分) 郡县制(0.5 分)
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或推恩令)。(1 分)
(2)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利(1 分)。 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力进行了明确的制约,规定不经
议会的批准,国王不能征税,也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各军:国王既不能随意废除法律,
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2 分)
(3)是指列宁领导的新生苏维埃政权推翻了沙皇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反动统治,粉碎
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在世界上建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国家,沉重打击 T
屋际帝国主义势力,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 l 分)社会
主义革命。(1 分)
32.(1)主张按现实需要改变传裂的治理国家的政策。(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得 1
分)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垫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1
分)
(2)洋务运动(0.5 分) 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筹建新式海车、兴办新式学堂。(1.5
分)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 分) 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吏王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点,完成了
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中国历史开始进入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2 分)
33.(1)大化改新 奴隶 封建 科举制度(各 0.5 分)
(2)明治维新(1 分) 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
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
努力发展教育。(3 分) 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全面
侵华战争(只要答对其中两点即可得 1 分)。
(3)要善于学习外国的长处,要顺应历史潮流适时地进行改革,正确面对中日关系,警
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等。(只要言之有理,观点正确即可得 l 分)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34 题 9 分,第 35 题 8 分,共 1 7 分。
34.(1)领导工人运动(1 分) 南昌起义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各 0.5 分)
(2)遵义(1 分)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泄丞红至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
国革命转危为安。(2 分)
(”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与各
方面进行协商。(1 分)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 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中美建立了正式外
交关系、中日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答对其中两点就可得 2 分)
35.(1)1861、1865(1 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 分)
(2)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
机。(1 分) 国家对工业的调整。(1 分)
(3)不仅涌现出大量的科技成果,而且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
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1 分)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科学技术的发
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1 分)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
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1 分)
(4)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公然对一个联合国成员国动武,不仅违背了国际法的基本准则,
削弱了联合国的作用,而且侵犯了别国主权,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也使国际局势更加动
荡不安。我们主张世界各国应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相互关系,反对美国以
“国际警察”自居,以“人权”为幌子,到处干涉别国内政或侵略别国。(只要观点正确,
言之有理即可得 l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