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下半年教师资格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
1.制定班级幼儿生活常规的主要目的是(
)。
A.帮助幼儿学会自我管理
B.便于教师管理
C.让幼儿学会服从
D.维持纪律
2.幼儿意识到自己和他人一样都有情感、有动机、有想法,这反映幼儿(
)。
A.个性的发展
B.情感的发展
C.社会认知的发展
D.感觉的发展
3.认为“游戏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游戏理论是(
)。
A.预演说
B.剩余精力说
C.复演说
D.松弛消遣说
4.创建“活教育”体系的教育家是(
)。
A.陈鹤琴
B.福禄贝尔
C.杜威
D.蒙台梭利
5.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最能为幼儿提供交谈机会的组织形式是(
)。
A.小组活动
B.班集体活动
C.全园活动
D.个别活动
6.有的幼儿遇事反应快,容易冲动,很难约束自己的行动,这个幼儿的气质类型比较倾
向于是(
)。
A.多血质
B.黏液质
C.胆汁质
D.抑郁质
7.某 5 岁儿童画的西瓜比人大,画的两排尖牙齿在人体上占了大部分,这表明此时儿童
画的特点是(
)。
A.感觉的强调和夸张
B.未掌握画面布局比例
C.表象符号的形成
D.绘画技能稚嫩
8.教育内容既要符合幼儿已有的发展水平,又能促进其进一步发展,这符合(
)。
A.发展适宜性原则
B.价值性原则
C.基础性原则
D.兴趣性原则
9.婴儿喜欢将东西扔在地上,成人拾起来给他后,他又扔在地上,如此重复,乐此不疲,
这一现象说明婴儿喜欢(
)。
A.手的动作
B.重复连锁动作
C.抓握动作
D.玩东西
10.幼儿常把没有发生或期望的事情当作真实的事情,这说明幼儿(
)。
A.好奇心强
B.说谎
C.移情
D.想象与现实混淆
二、简答题(共 2 道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11.简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语言教育的指导要点。
12.分析下表所反映的幼儿记忆特点。
表:幼儿形象记忆与语词记忆效果的比较
(对 10 个物或词能回忆出的数量)
年龄(岁)
熟悉的物体
熟悉的词
生疏的词
3~4
4~5
5~6
3.9
4.4
5.1
1.8
3.6
4.6
0
0.3
0.4
三、论述题(共 1 道题,每题 20 分,共 20 分)
13.实习生小赵发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总是请那几个幼儿发言,有些幼儿茫然端坐,
从不举手,她疑惑地询问一个不举手的幼儿,得到的回答是:“反正举了手老师也不会叫我”,
请从学前教育原则和教育公平的视角论述上述现象。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A。解析:班级生活常规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可以帮助幼儿适
应幼儿园环境,培养幼儿的自律能力,所以制定幼儿班级生活常规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幼儿学
会自我管理。
2.【答案】A。解析:幼儿广义的个性心理结构是由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自我
意识、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构成.而幼儿意识到自己和他人一样都有情感、有动机、有想法,
这反映幼儿个性的发展。
3.【答案】A。解析:哲学家 Karl Groos 认为,游戏不是消除原始本能,而是加强未来
所需的本能。游戏的目的就是提供儿童一种安全的方法.帮助他们去预演成人生活所需要的
本能。即游戏是儿童对未来生活的预演。
4.【答案】A。解析:陈鹤琴,现代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中国现代
幼儿教育的奠基人。他毕生致力于中国化新教育的研究和探索,创建了“活教育”理论体系。
5.【答案】A。解析:小组活动是指部分幼儿一起进行的活动形式,可为幼儿提供更多
的交流与操作机会,使其减少等待时间。
6.【答案】C。解析:胆汁质的孩子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性情急躁、易于冲动、反应
迅速,很难约束自己的行动。
7.【答案】A。解析:幼儿绘画的特点包括透视画法、拟人化画法、丰富的想象力和感
觉的强调与夸张等特点。感觉的强调与夸张是指幼儿 3 岁以后,有了观察力,会产生印象最
深的特点并把它夸张的很大。题干中所提到的儿童画的西瓜比人大,牙齿占人体的大部分,
体现了幼儿绘画感觉的强调与夸张的特点。
8.【答案】A。解析:学前教育的出发点和最后归宿都是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促进
每一个儿童在现有的水平基础上获得充分的最大限度的发展。教师进行学前教育与课程的设
计、组织、实施都应着眼于促进儿童的发展。所提出的教育目标,既不可任意拔高,也不能
滞后。按维果茨基的理论来说,即要找准每个孩子的“最近发展区”,要“跳一跳,摘桃子”。
9.【答案】B。解析:该现象叫做重复连锁动作。婴儿这个动作多半发生在 9 个月以后。
婴儿通过这个重复动作,达到主动和他人交往的目的。
10.【答案】D。解析:幼儿想象的特点之一是容易把现实与想象混淆,有夸大与虚构的
现象。
二、简答题
11.【答案要点】
(1)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
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2)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
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
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
(3)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
等,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4)对有语言障碍的儿童要给予特别关注,要与家长和有关方面密切配合,积极地帮助
他们提高语言能力。
12.【答案要点】
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1)幼儿形象记忆的效果优于语词记忆
形象记忆是根据具体的形象来识记各种材料。在儿童语言发生之前,其记忆内容只有事
物的形象。即只有形象记忆。整个幼儿期,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幼儿形象记忆的效果高于
词语记忆的效果。幼儿对熟悉的物体的记忆效果优于熟悉的词,而对生疏的词的记忆效果显
著低于熟悉的物体和熟悉的词。对熟悉物体的记忆依靠的是形象记忆。形象记忆所借助的形
象带有直观性、鲜明性,所以效果最好。熟悉的词在儿童头脑中与具体的形象相结合,因而
效果也较好。至于生疏的词,在幼儿头脑中完全没有形象,因此效果最差。
(2)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幼儿期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都在发展。研究表明,3~4 岁幼儿无论是形象记忆还是语
词记忆,其水平都相对较低。其后,两种记忆的结果都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3)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的差别逐渐缩小
各种研究显示,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的差距日益缩小。两种记忆效果之所以逐渐缩小,
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形象和语词都不是单独在儿童头脑中起作用,而是有越来越密切的
联系。一方面,幼儿对熟悉的物体能够叫出名称,那么物体的形象和相应的词就紧密联系在
一起。另一方面,幼儿熟悉的词,也必然建立在具体形象的基础上,词和物体的形象是不可
分割的。
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的区别只是相对的。在形象记忆中,物体或图形起主要作用,语词
在其中也起着标志和组织记忆形象的作用。在语词记忆中,主要记忆内容是语言材料,但是
记忆过程要求语词所代表的事物的形象作支柱。随着儿童语言的发展,形象和词的相互联系
越来越密切,两种记忆的差别也相对缩小。
三、论述题
13.【答案要点】
(1)学前教育原则角度
根据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在关注全体受教育对象的
同时,还应重视儿童的个别差异,因人施教,有针对性地采取最有效、最合理的方式促进每
个儿童的发展。教育必须面向每个儿童,使每个儿童都能达到教育目标的要求。教师要保证
每个儿童在学校里有同等的受教育机会,必须平等地、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的儿童。
(2)教育公平角度
从课堂交往看,在师生互动中,有些教师有意地对幼儿实施一种差异性交往。从课堂心
理因素看,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左右和规范着幼儿的学习行为,
而教师心理活动中的动机和看法又左右着幼儿的行为表现。同时教师的非言语行为也会影响
课堂的教育效果,如眼神、手势、身体姿态等。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注意教育中
的机会均等.就是给予孩子同等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