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4年四川省资阳市中考生物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资料共7页,全文预览结束
2014 年四川省资阳市中考生物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 3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 分)水果玉米皮薄、汁多、质脆而甜,广受各地人们喜爱.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果玉米的含糖量很高,糖类是唯一一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物质 B.水果玉米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体 C.水果玉米的害虫蝗虫的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D.生长在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的地区的水果玉米甜度更高,这是环境影响生物的结果 考点: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昆虫的 生殖和发育过程. 分析:(1)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能 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2)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3)蝗虫的发育过程,为不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 (4)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 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解答:解:A、糖类、脂肪、蛋白质都能为人体提供能量,A 错误; B、水果玉米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B 错误; C、蝗虫的发育过程,为不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C 错误; D、生长在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的地区的水果玉米甜度更高,这是环境影响生物的结 果.D 正确. 故选 D 点评:熟记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植物的结构层次、蝗虫的发育过程、环境影响生物的因素 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2 分)某科技兴趣小组的同学到市场上调查了解各种动物,市场人员热情地给他们作了 介绍.下列介绍中错误的是( ) A.鲤鱼能够在水中游动自如,其前进的方向是由尾鳍控制的 B.家兔属于哺乳动物,其体温恒定 C.牛蛙属于两栖动物,它的幼体和成体都能水陆两栖 D.家鸽具有较强的飞行能力,其原因之一是它具有发达的胸肌 考点:动物的分类. 分析:(1)鱼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鳍游泳; (2)哺乳动物,体温恒定; (3)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能水陆两栖,用肺呼吸,皮肤辅 助呼吸; (4)家鸽具有发达的胸肌,适于飞行. 解答:解:A、鲤鱼生活在水中,用鳍游泳,其中尾鳍控制前进的方向,A 正确; B、家兔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其体温恒定,B 正确; C、牛蛙属于两栖动物,它的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能水陆两栖,C 错误;
D、家鸽具有发达的胸肌,适于飞行,D 正确; 故选:C 点评: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即可解答. 3.(2 分)有关如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B. 图中的①④⑤构成了花的雌蕊 C. D. 图中的④将发育成雏鸟 图中的曲线 AB 段膈肌处于收缩状态 如图的生态系统中含有 3 条食物链 考点:花的结构;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呼气和吸气;鸟卵的结构. 分析:A 图中①柱头,②花柱,⑤子房,柱头、花柱和子房构成雌蕊.图中②③是雄蕊,雄 蕊包括花药和花丝两部分,雌蕊和雄蕊合称花蕊,花蕊是花的主要结构,因为花蕊与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 B 图①图中 1 卵壳﹣﹣起保护作用,上面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的气孔,可以透气,以确 保卵细胞进行气体交换.②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部位,将来发育 成雏鸟.③气室﹣﹣贮存空气,有利于胚胎进行呼吸.④卵黄﹣﹣卵细胞的主要营养 部分.⑤卵白﹣﹣含有营养物质和水分,供胚胎发育的需要. C 图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 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人在平静状态下,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 上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景和左右镜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 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 完成吸气的过程.相反呼气与之过程大致相反; D 图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计算食物网 中食物链的条数:从生产者开始,求每个分支上的食物链条数的和.书写食物链以生 产者为起点,最高级消费者为终点,箭头方向指向捕食者,据此解答. 解答:解:A、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A 正确; B、图中②胚盘将来发育成雏鸟;B 错误; C、图中 AB 段肺内气压大于大气压表示呼气,肋间肌和膈肌都舒张,膈顶部上升,C 错误; D、图中有 2 条食物链,即水稻→昆虫→鸟,水稻→昆虫→青蛙,D 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花的结构、鸟卵的结构、呼吸运动的过程和食物链的理解,考查学生
识图读图的能力.属于中档题,难度中. 二、填空与图示题(本大题包括 2 小题,共 8 分) 4.(4 分)2014 年 1 月 10 日简阳市第六届冬草莓采摘游活动拉开了帷幕.游客们不仅体验 了“入莓园采摘、享丰收喜悦”的乐趣,还品尝了牛奶味、巧克力味等莓中奇品.简阳的冬 草莓获得了“绿色食品生产证书”,并成功注册了“草池牌”冬草莓商标.请你运用相关生 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牛奶味”、“巧克力味”等不同品种的草莓,其口味的不同是由 基因 决定的. (2)草莓秧苗的定植应选择在阴天或傍晚进行;定植后,如遇晴天烈日,要对它进行遮阳.以 上措施是为了 降低蒸腾作用 ,减少水分的散失,提高草莓秧苗的成活率. (3)大棚栽培草莓不利于昆虫传粉,果农会通过人工授粉来提高草莓的坐果率.若将基因 组成为 Aa 的草莓的花粉授到基因组成为 aa 的草莓的柱头上,则所结草莓种子胚的基因组成 为 Aa 或 aa . (4)在农业生产技术上,技术人员利用农杆菌的环形 DNA 分子将外源基因导入草莓中,这 种生物 技术叫做 转基因技术 . 考点: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蒸腾作用的意义;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 递;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分析:蒸腾作用进行的主要部位是叶片,光照越强,蒸腾作用越旺盛,光照越弱,蒸腾作用 越弱. 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控 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时,显示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一个 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显示显性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 是隐性基因,显示隐性性状. 解答:解:(1)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所以“牛奶味”、“巧克力味”等不同品种的草莓,其 口 味的不同是由基因决定的. (2)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 的一个过程,可见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移栽植物时,根系或多或少的会有一 定的破坏,吸水的能力会降低,因此在移栽植物时,一般选择在阴天或傍晚时移栽, 因为 此时光照不强,会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的蒸发,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 (3)一朵花开花之后必须完成传粉与受精,才能结出果实和种子,果实与种子的形 成图如下: 可见,传粉受精完成以后,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基因组成 aa;受精卵发育成胚.
在亲代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彼此分离,因此后代体细胞内的 染色体和基因有一半来自父本一半来自母本.草莓 Aa 的花粉产生的精 子的基因组成 是 A 或 a,aa 草莓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组成是 a,因此,由精子基因组成是 A 或 a 和 卵细胞基因组成是 a 形成的受精卵的基因组成是 Aa 或 aa.故将基因组成为 Aa 的草莓 的花粉授到基因组成为 aa 的草莓的柱头上,结出桃子胚的基因组成是 Aa 或 aa. (4)基因工程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 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按预先设计的蓝图,在体外构建杂种 DNA 分子,然后导入活 细胞,以改变生物原有的遗传特性、获得新品种、生产新产品.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 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 DNA 中的生物技术.所以,在农业生产技术上, 技术人员利用农杆菌的环形 DNA 分子将外源基因导入草莓中,这种生物技术叫做转基 因技术. 故答案为:(1)基因 (2)降低蒸腾作用 (3)Aa 或 aa (4)转基因技术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综合掌握转基因技术、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以及蒸腾作用的知识. 5.(4 分)2013 年 11 月 9 日,中国广州恒大足球队夺得亚洲联赛冠军,球迷们欢呼雀跃, 兴奋不已.足球运动在全球体育界最具影响力,被誉为“世界第一运动”.结合如图回答下 列问题. (1)足球运动非常耗能,运动员所需能量来自肌肉细胞的 线粒体 中有机物的分解. (2)中国足球队集训地之一昆明属于高原地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较少.在此环境中集训, 可增加运动员血液中 红细胞 的含量,增强血液的运氧能力.运动员体内进入血液中的氧 通过血液循环首先到达心脏的 ① (填甲图中序号)中. (3)足球运动员产生的 废物之一尿素主要由泌尿系统排出.在该排泄途径中,尿素是在 ① (填乙图中序号)处与血液分离,最终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 考点: 分析: 解答: 心脏的结构;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尿液的形成. 图甲是心脏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结构的名称为:①右心房、②右心室、③左 心房、④左心室;图乙是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结构的名称为:①肾小 球;②入球小动脉;③肾小囊;④出球小动脉;⑤肾小管. 解:(1)肌肉收缩所需的能量来自肌细胞中的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氧化分解 有机物物释放的能量. (2)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 细胞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它在氧浓度高的地方 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分离.高原地区同平原地区相比,空气中氧 的含量比 较少.平原上的人到了高原地区,身体会做相应的调节,血液中的红
细胞数量的含量会增加,这样,参与运输氧的红细胞的数量增多,可以运输更 多的氧,来满足人体对氧气的需要. 氧气随血液流动的途径是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 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组织处毛细血管→组织细胞;因此 氧气最先进入心脏的右心房. (3)尿的形成主要有两个过程,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 重吸收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发生了过滤作用,血液中的葡萄糖、水、无机 盐、尿素、尿酸等( 除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都能过滤 到肾小囊腔中 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发生了重吸收作用,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 分水、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而剩余的水、无机盐、和没有 被重吸收的尿素、尿酸等一起形成尿液. 故答案为:(1)线粒体 (2)红细胞;① (3)① 点评: 解题的关键是综合掌握人体的多个器官和系统的功能. 三、探究与实验题(本大题包括 2 小题,共 6 分) 6.(4 分)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用银边天竺葵作为实验 材料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步骤,请你根据以下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一昼夜后试管 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主要原因是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了 二氧化碳 . (2)在步骤④中,对叶片脱色用的是 避免收到叶绿素的颜色干扰,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 (3)该实验中,叶片的 b、c 两处形成了相互对照,其变量是 光照 . (4)步骤⑦中 a、c 相互对照的结论是光合作用需要 在含有叶绿体的细胞内进行 . 考点: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 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碘遇到淀粉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 实验.
(2)植物的光合作用公式: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 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3)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 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 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解:(1)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此步骤①中,一昼夜后试管中澄清的 石灰水变浑浊,主要原因是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 (2)酒 精能溶解叶绿素,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 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避免收到叶绿素的颜色干扰,使实验现象更 明显.因此在步骤④中,对叶片脱色用的是避免收到叶绿素的颜色干扰,使实验现象 更明显. (3)该实验中 ,叶片的 b、c 两处形成了相互对照,唯一不同的量是光照,因此其变 量是光照,目的是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 (4)a 银边天竺葵的银边部分是白色的,细胞内不含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没有淀粉生成,滴加碘液不变蓝.c 部分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变,滴 加碘液变蓝色.因此步骤⑦中 a、c 相互对照的结论是光合作用需要在含有叶绿体的 细胞内进行. 故答案为: (1)二氧化碳; (2)避免收到叶绿素的颜色干扰,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3)光照; (4)在含有叶绿体的细胞内进行.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7.(2 分)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如图的实验.请 分析解答下列问题: (1)要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 头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应选用①、③号试管进行实 验,那么图中“?”处的处理方法是 不搅拌 . (2)将三支试管放入 37℃温水中,10 分钟后取出,滴加碘液,不会变蓝的是 ① 号试管. 考点: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 分析: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 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在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 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据此解答: 解答:解:(1)要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实验中,把馒头切成 碎屑是模拟牙齿的咀嚼,搅拌是模拟舌的搅拌;因此,以 1、3 号试管形成对照实验, 除对馒头块不做处理外,加入唾液后还不能进行搅拌,所以,图中“?”处的处理方 法是:不搅拌. (2)将三支试管放入 37℃温水中,10 分钟后取出,滴加碘液:①号试管中馒头里的
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为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会变蓝;而②号试管中的 清水不能消化淀粉,淀粉依然存在,因此滴加碘液会变蓝;③号试管中由于是馒头块, 且没有搅拌,只有一部分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还有大部分淀粉存在,因 此滴加碘液也会变蓝. 故答案为:(1)不搅拌. (2)①.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确定、控制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淀粉遇碘变蓝色,淀粉的这个特性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中经常用到.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