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4云南高考理科综合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24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5页 / 共24页
第6页 / 共24页
第7页 / 共24页
第8页 / 共24页
资料共24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4 云南高考理科综合真题及答案 理科综合 生物部分 1.关于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具有物质运输的作用 B.动物细胞间的黏着性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C.ATP 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 D.哺乳动物的细胞可以合成蔗糖,也可以合成乳糖 【答案】D 2.同一动物个体的神经细胞与肌细胞在功能上是不同的,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二者所处的细胞周期不同 B.二者合成的特定蛋白不同 C.二者所含有的基因组不同 D.二者核 DNA 的复制方式不同 【答案】B 3.关于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 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 【答案】A 4.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 a、b、c、d、e 和 f 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 上述 6 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 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 A.实验后,a 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 b 组的高 B.浸泡导致 f 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 b 组的 C.a 组细胞放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 ATP 大于 b 组
D.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 0.4~0.5mol﹒L-1 之间 【答案】D 5.关于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核中发生的转录过程有 RNA 聚合酶的参与 B.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可发生 DNA 的复制 C.双链 DNA 分子中一条链上磷酸和核糖是通过氢键连接的 D.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可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答案】C 6.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磷酸是光反应中合成 ATP 所需的反应物 B.光合作用中叶绿素吸收光能不需要酶的参与 C.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所需的能量由乳酸分解提供 D.病毒核酸的复制需要宿主细胞的呼吸作用提供能量 【答案】C 29.(10 分) 某植物净光合速率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 CO2 浓度为 a 时,高光强下该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为 ① 。CO2 浓度在 a~b 之间时,曲线 ② 表 示了净光合速率随 CO2 浓度的增高而增高。 (2)CO2 浓度大于 c 时,曲线 B 和 C 所表示的净光合速率不再增加,限制其增加的环境因素是 ③ 。 (3)当环境中 CO2 浓度小于 a 时,在图示的 3 种光强下,该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 CO2 量 ④ (填“大 于”、“等于”或“小于”)光合作用吸收的 CO2 量。 (4)据图可推测,在温室中,若要采取提高 CO2 浓度的措施来提高该种植物的产量,还应该同时考虑 ⑤ 这一因素的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
【答案】 (1)①0 ②A、B、C (2)③光强 (3)④大于 (4)⑤光强 30.(9 分) 为了探究某种复方草药对某种细菌性乳腺炎的疗效是否与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有关,某研究小组将细菌 性乳腺炎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草药灌胃)、空白对照组(蒸馏水灌胃)和阳性对照组(免疫增强剂 A 灌胃),并检测免疫指标。 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发现,实验组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这一 结果至少说明该草药增强了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 ① 。 (2)研究还发现:实验组小鼠的 T 细胞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与阳性对照组相近。这一结果说明: 该草药可能通过提高小鼠的 T 细胞含量来增强其特异性免疫功能。通常,在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 T 细胞 的作用是 ② 。 (3)在特异性免疫中,T 细胞可产生 ③ 因子,受到抗原刺激的 ④ 细胞可在该因子的作用 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 ⑤ ,参与体液免疫过程。 【答案】 (1)①机体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2)②识别并与被病原体入侵的宿主细胞紧密接触,可使之裂解死亡 (3)③淋巴 ④B ⑤抗体 31.(9 分) 某陆地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 5 个种群。调查得知,该生态系统有 4 个 营养级,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效率为 10%~20%,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一年内输入各种群的能量 数值如下表所示,表中能量数值的单位相同。 种群 能量 甲 3.56 乙 12.8 丙 10.3 0 0 丁 戊 0.48 226.50 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画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 (2)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 ① ;种群丁是该生态系统生物组分中的 ② 。 (3)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 ③ 、 ④ ,此外还具有信息传递等功能。碳对生物 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碳在 ⑤ 和 ⑥ 之间的循环主要以 CO2 的形式进行。 【答案】 (1) (2)①捕食 ②消费者
(3)③物质循环 ④能量流动 ⑤生物群落 ⑥无机环境 32.(11 分) 山羊性别决定方式为 XY 型。下面的系谱图表示了山羊某种性状的遗传,图中深色表示该种性状的表现 者。 已知该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在不考虑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的条件下,回答下列问题: (1)据系谱图推测,该性状为 ① (填“隐性”或“显性”)性状。 (2)假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 Y 染色体上,依照 Y 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规律,在第Ⅲ代中表现型不 符合该基因遗传规律的个体是 ② (填个体编号)。 (3)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 X 染色体上,则系谱图中一定是杂合子的个体是 ③ (填个体编号), 可能是杂合子的个体是 ④ (填个体编号)。 【答案】 (1)①隐性 (2)②Ⅲ-1、Ⅲ-3 和Ⅲ-4 (3)③Ⅰ-2、Ⅱ-2、Ⅱ-4 ④Ⅲ-2 39.[生物——选修 1:生物技术实践](15 分) 为了调查某河流的水质状况,某研究小组测定了该河流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并进行了细菌的分离等工 作。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检测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在涂布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平板 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 ;然后,将 1mL 水样稀释 100 倍,在 3 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 0.1mL 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 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 39、38 和 37。据此 可得出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为 。 (2)该小组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水样中的细菌。操作时,接种环通过 灭菌,在第二次及以 后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 。 (3)示意图 A 和 B 中, 表示的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培养后得到的结果。 (4)该小组将得到的菌株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并混匀,一部分进行静置培养,另一部分进行振荡培养。
结果发现:振荡培养的细菌比静置培养的细菌生长速度快。分析其原因是:振荡培养能提高培养液的 的含量,同时可以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 的利用率。 【答案】 (1)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 3.8×10 7 (2)灼烧; 将聚集的菌体逐步稀释以便获得单个菌落 (3)B ⑷、溶解氧 营养物质 40.[生物——选修 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 分) 植物甲具有极强的耐旱性,其耐旱性与某个基因有关。若从该植物中获得该耐旱基因,并将其转移到 耐旱性低的植物乙中,有可能提高后者的耐旱性。 回答下列问题: (1)理论上,基因组文库含有生物的 基因;而 cDNA 文库中含有生物的 基因。 (2)若要从植物甲中获得耐旱基因,可首先建立该植物的基因组文库,再从中 出所需的耐旱基 因。 (3)将耐旱基因导入农杆菌,并通过农杆菌转化法将其导入植物 的体细胞中,经过一系列的过 程得到再生植株。要确认该耐旱基因是否在再生植株中正确表达,应检测此再生植株中该基因的 , 如果检测结果呈阳性,再在田间试验中检测植株的 是否得到提高。 (4)假如用得到的二倍体转基因耐旱植株自交,子代中耐旱与不耐旱植株的数量比为 3∶1 时,则可 推测该耐旱基因整合到了 (填“同源染色体的一条上”或“同源染色体的两条上”)。 【答案】 (1)全部 部分 (2)筛选 (3)乙 表达产物 耐旱性 (4)同源染色体的一条上
2014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 7.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 B.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油污 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 D.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 8.四联苯 的一氯代物有( ) A.3 种 B.4 种 C.5 种 D.6 种 9.下列反应中,反应后固体物质增重的是( ) A.氢气通过灼热的 CuO 粉末 B.二氧化碳通过 Na2O2 粉末 C.铝与 Fe2O3 发生铝热反应 D.将锌粒投入 Cu(NO3)2 溶液 10.下列图示实验正确的是( ) A.除去粗盐溶液中的不溶物 B.碳酸氢钠受热分解 C.除去 CO 气体中的 CO2 气体 D.乙酸乙酯制备演示实验 11.一定温度下,下列溶液的离子浓度关系式正确的是( ) A.pH=5 的 H2S 溶液中,c(H+)=c(HS-)=1×10-5mol•L-1 B.pH=a 的氨水溶液,稀释 10 倍后,其 pH=b,则 a=b+1 C.pH=2 的 H2C2O4 溶液与 pH=12 的 NaOH 溶液任意比例混合: c(Na+)+c(H+)=c(OH-)+c(HC2O4 -) D.pH 相同的①CH3COONa②NaHCO3③NaClO 三种溶液的 c(Na+):①>②>③ 12.2013 年 3 月我国科学家报道了如图所示的水溶液锂离子电池体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 为电池的正极
B.电池充电反应为 LiMn2O4=Li1-xMn2Ox+xLi C.放电时,a 极锂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D.放电时,溶液中 Li+从 b 向 a 迁移 13.室温下,将 1mol 的 CuSO4•5H2O(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热效应为△H1,将 1mol 的 CuSO4(s)溶 于 水 会 使 溶 液 温 度 升 高 , 热 效 应 为 △H2 , CuSO4•5H2O 受 热 分 解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 CuSO4•5H2O(s) =====△ CuSO4(s)+5H2O(l),热效应为△H3。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H2>△H3 B.△H1<△H3 C.△H1+△H3=△H2 D.△H1+△H2>△H3 26.(13 分)在容积为 1.00L 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 N2O4,发生反应 N2O4(g) 2NO2(g),随温度升高, 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的△H 0(填“大于”“小于”);100℃时,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上图所示。 在 0~60s 时段,反应速率 v(N2O4)为 (2)100℃时达到平衡后,改变反应温度为 T,c(N2O4)以 0.0020 mol·L-1·s-1 的平均速率降低,经 10s 又达到 平衡。 mol·L-1·s-1 反应的平衡常数 K1 为 。 ①T 100℃(填“大于”“小于”),判断理由是 。 ②列式计算温度 T 是反应的平衡常数 K2 (3)温度 T 时反应达平衡后,将反应容器的容积减少一半,平衡向 (填“正反应”或“逆反 应”)方向移动,判断理由是 。 27.(15 分)铅及其化合物可用于蓄电池,耐酸设备及 X 射线防护材料等。回答下列问题: (1)铅是碳的同族元素,比碳多 4 个电子层,铅在周期表的位置为 周期,第 族: PbO2 的酸性比 CO2 的酸性 (填“强”或“弱”)。 (2)PbO2 与浓盐酸共热生成黄绿色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PbO2 可由 PbO 与次氯酸钠溶液反应制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PbO2 也可以 通 过 石 墨 为 电 极 , Pb(NO3)2 和 Cu(NO3)2 的 混 合 溶 液 为 电 解 液 电 解 制 取 。 阳 极 发 生 的 电 极 反 应 式 ,阴极观察到的现象是 :若电解液中不加入 Cu(NO3)2, 阴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 ,这样做的主要缺点是 。 ( 4 ) PbO2 在 加 热 过 程 发 生 分 解 的 失 重 曲 线 如 下 图 所 示 , 已 知 失 重 曲 线 上 的 a 点 为 样 品 失 重 4.0%
( 值 样品起始质量 点固体质量 - a 样品起始质量 ×100% 。 )的残留固体,若 a 点固体表示为 PbO2 或 mPbO2·nPbO2,列式计算 x 值和 m:n 28.(15 分)某小组以 CoCl2·6H2O、过氧化氢、液氨、氯化铵固体为原料,在活性炭催化下,合成了橙黄 色晶体 X。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氨的测定:精确称取 w g X,加适量水溶解,注入如图所示的三颈瓶中,然后逐滴加入足量 10% NaOH 溶 液,通入水蒸气,将样品溶液中的氨全部蒸出,用 V1 ml c1 mol·L-1 的盐酸溶液吸收。蒸氨结束后取下接收 瓶,用 c2 mol·L-1 NaOH 标准溶液滴定过剩的 HCl,到终点时消耗 V2 ml NaOH 溶液。 ②氯的测定:准确称取样品 X 配成溶液后用 AgNO3 标准溶液滴定,K2CrO4 溶液为指示剂,至出现砖红色沉淀 不在消失为终点(Ag2CrO4 为砖红色)。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中安全管的作用原理是 。 (2)用 NaOH 标准溶液滴定过剩的 HCl 时,应使用 式滴定管,可使用的指示剂为 。 (3)样品中氨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为 。 (4)测定氨前应该对装置进行气密性检验,若气密性不好测定结果将 (填“偏高”或“偏 低”)。 (5)测定氯的过程中,使用棕色滴定管的原因是 :滴定终点时,若溶液中 c(Ag+)=2.0×10-5 mol·L-1 ,c(CrO4 2-)为 mol·L-1 mol。(已知:Ksp(Ag2CrO4)= 1.12×10-12) (6)经测定,样品 X 中钴、氨和氯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6:3,钴的化合价为 。制备 X 的化学方程式 为 :X 的制备过程中温度不能过高的原因是 。 36.[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15 分)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