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黑龙江高考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S 32
Fe 56
Cu 64
一、选择题:本题共 13 个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7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1.新冠病毒(SARS-CoV-2)和肺炎双球菌均可引发肺炎,但二者的结构不同,新冠病毒是一种含有单链 RNA 的
病毒。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新冠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被动运输
B.新冠病毒与肺炎双球菌均可利用自身的核糖体进行蛋白质合成
C.新冠病毒与肺炎双球菌二者遗传物质所含有的核苷酸是相同的
D.新冠病毒或肺炎双球菌的某些蛋白质可作为抗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
2.当人体的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时,可引起自身免疫病。下列属于自身免疫病的是
A.艾滋病
B.类风湿性关节炎
C.动物毛屑接触性鼻炎
D.抗维生素 D 佝偻病
3.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观察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时,可以用健那绿染液进行染色
B.探究人体红细胞因失水而发生的形态变化时,可用肉眼直接观察
C.观察细胞中 RNA 和 DNA 的分布时,可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染色
D.用细胞融合的方法探究细胞膜流动性时,可用荧光染料标记膜蛋白
4.关于高等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二倍体植物的配子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B.每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
C.每个染色体组中都含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D.每个染色体组中各染色体 DNA 的碱基序列不同
5.取某植物的成熟叶片,用打孔器获取叶圆片,等分成两份,分别放入浓度(单位为 g/mL)相同的甲糖溶
液和乙糖溶液中,得到甲、乙两个实验组(甲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乙糖的 2 倍)。水分交换达到平衡
时,检测甲、乙两组的溶液浓度,发现甲组中甲糖溶液浓度升高。在此期间叶细胞和溶液之间没有溶质
交换。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组叶细胞吸收了甲糖溶液中的水使甲糖溶液浓度升高
B.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不变,则乙组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为零
C.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降低,则乙组叶肉细胞可能发生了质壁分离
D.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升高,则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乙组大于甲组
6.河水携带泥沙流入大海时,泥沙会在入海口淤积形成三角洲。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 3 种植物群落类型:
①以芦苇为主的植物群落(生长在淡水环境中),②以赤碱蓬为主的植物群落(生长在海水环境中),
③草甸植物群落(生长在陆地环境中)。该三角洲上的植物群落是通过群落演替形成的,演替的顺序是
A.②①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③①②
7.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信州铅山有苦泉,流以为涧。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烹胆矾则成铜。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胆矾的化学式为 CuSO4
B.胆矾可作为湿法冶铜的原料
C.“熬之则成胆矾”是浓缩结晶过程
D.“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是发生了置换反应
8.某白色固体混合物由 NaCl、KCl、MgSO4、CaCO3 中的两种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 混合物溶于水,得到
澄清透明溶液;② 做焰色反应,通过钴玻璃可观察到紫色;③ 向溶液中加碱,产生白色沉淀。根据实
验现象可判断其组成为
A.KCl、NaCl
C.KCl、CaCO3
B.KCl、MgSO4
D.MgSO4、NaCl
9.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可对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很大影响,其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海水酸化能引起
3HCO 浓度增大、 2
3CO 浓度减小
B.海水酸化能促进 CaCO3 的溶解,导致珊瑚礁减少
C.CO2 能引起海水酸化,共原理为
3HCO
H++
2
3CO
D.使用太阳能、氢能等新能源可改善珊瑚的生存环境
10.吡啶(
)是类似于苯的芳香化合物,2-乙烯基吡啶(VPy)是合成治疗矽肺病药物的原料,可由
如下路线合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Mpy 只有两种芳香同分异构体
B.Epy 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C.Vpy 是乙烯的同系物
D.反应②的反应类型是消去反应
11.据文献报道:Fe(CO)5 催化某反应的一种反应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OH-参与了该催化循环
B.该反应可产生清洁燃料 H2
C.该反应可消耗温室气体 CO2
D.该催化循环中 Fe 的成键数目发生变化
12.电致变色器件可智能调控太阳光透过率,从而实现节能。下图是某电致变色器件的示意图。当通电时,
Ag+注入到无色 WO3 薄膜中,生成 AgxWO3,器件呈现蓝色,对于该变化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g 为阳极
B.Ag+由银电极向变色层迁移
C.W 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D.总反应为:WO3+xAg=AgxWO3
13.一种由短周期主族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图所示),具有良好的储氢性能,其中元素 W、X、Y、Z 的原
子序数依次增大、且总和为 24。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化合物中,W、X、Y 之间均为共价键
B.Z 的单质既能与水反应,也可与甲醇反应
C.Y 的最高化合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强酸
D.X 的氟化物 XF3 中原子均为 8 电子稳定结构
二、选择题: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4~17 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
求,第 18~21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14.管道高频焊机可以对由钢板卷成的圆管的接缝实施焊接。焊机的原理如图所示,圆管通过一个接有高
频交流电源的线圈,线圈所产生的交变磁场使圆管中产生交变电流,电流产生的热量使接缝处的材料
熔化将其焊接。焊接过程中所利用的电磁学规律的发现者为
A.库仑 B.霍尔 C.洛伦兹 D.法拉第
15.若一均匀球形星体的密度为ρ,引力常量为 G,则在该星体表面附近沿圆轨道绕其运动的卫星的周期是
A.
3π
G
B.
4π
G
C.
1
3πG
D.
1
4πG
16.如图,在摩托车越野赛途中的水平路段前方有一个坑,该坑沿摩托车前进方向的水平宽度为 3h,其左
边缘 a点比右边缘 b点高 0.5h。若摩托车经过 a点时的动能为 E1,它会落到坑内 c点。c与 a的水平
E
距离和高度差均为 h;若经过 a点时的动能为 E2,该摩托车恰能越过坑到达 b点。 2
E 等于
1
A.20
B.18
C.9.0
D.3.0
17.CT 扫描是计算机 X 射线断层扫描技术的简称,CT 扫描机可用于对多种病情的探测。图(a)是某种 CT
机主要部分的剖面图,其中 X 射线产生部分的示意图如图(b)所示。图(b)中 M、N之间有一电子束
的加速电场,虚线框内有匀强偏转磁场;经调节后电子束从静止开始沿带箭头的实线所示的方向前进,
打到靶上,产生 X 射线(如图中带箭头的虚线所示);将电子束打到靶上的点记为 P点。则
A.M处的电势高于 N处的电势
B.增大 M、N之间的加速电压可使 P点左移
C.偏转磁场的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
D.增大偏转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可使 P点左移
18.氘核 2
1H 可通过一系列聚变反应释放能量,其总效果可用反应式
2
6 H 2 He 2 H+2 n+43.15MeV
1
1
0
4
2
1
1
表示。海水中富含氘,已知 1kg 海水中含有的氘核约为 1.0×1022 个,若全都发生聚变反应,其释放的
能量与质量为 M的标准煤燃烧时释放的热量相等;已知 1 kg 标准煤燃烧释放的热量约为 2.9×107 J,1
MeV= 1.6×10–13 J,则 M约为
A.40 kg
B.100 kg
C.400
kg
D.1 000 kg
19.特高压输电可使输送中的电能损耗和电压损失大幅降低。我国已成功掌握并实际应用了特高压输电技
术。假设从A处采用550 kV的超高压向B处输电,输电线上损耗的电功率为∆P,到达B处时电压下降了∆
U。在保持A处输送的电功率和输电线电阻都不变的条件下,改用1 100 kV特高压输电,输电线上损耗
的电功率变为∆P′,到达B处时电压下降了∆U′。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则
A.∆P′=
1
4
∆P
B.∆P′=
1
2
∆P
C.∆U′=
1
4
∆U
B.∆U′=
1
2
∆U
20.如图,竖直面内一绝缘细圆环的上、下半圆分别均匀分布着等量异种电荷。a、b为圆环水平直径上的
两个点,c、d为竖直直径上的两个点,它们与圆心的距离均相等。则
A.a、b两点的场强相等
B.a、b两点的电势相等
C.c、d两点的场强相等
D.c、d两点的电势相等
21.水平冰面上有一固定的竖直挡板,一滑冰运动员面对挡板静止在冰面上,他把一质量为4.0 kg的静止
物块以大小为5.0 m/s的速度沿与挡板垂直的方向推向挡板,运动员获得退行速度;物块与挡板弹性碰
撞,速度反向,追上运动员时,运动员又把物块推向挡板,使其再一次以大小为5.0 m/s的速度与挡板
弹性碰撞。总共经过8次这样推物块后,运动员退行速度的大小大于5.0 m/s,反弹的物块不能再追上
运动员。不计冰面的摩擦力,该运动员的质量可能为
A.48 kg
B.53 kg
C.58 kg
D.63 kg
三、非选择题:共 174 分,第 22~3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33~38 题为选考题,考生
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 129 分。
22.(5 分)
一细绳跨过悬挂的定滑轮,两端分别系有小球 A和 B,如图所示。一实验小组用此装置测量小球 B运动
的加速度。
令两小球静止,细绳拉紧,然后释放小球,测得小球 B释放时的高度 h0=0.590 m,下降一段距离后的
高度 h=0.100 m;由 h0 下降至 h所用的时间 T=0.730 s。由此求得小球 B加速度的大小为 a=_______m/s2(保
留 3 位有效数字)。
从实验室提供的数据得知,小球 A、B的质量分别为 100.0 g 和 150.0 g,当地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9.80 m
/s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计算可得小球 B加速度的大小为 a′=_______m/s2(保留 3 位有效数字)。
可以看出,a′与 a有明显差异,除实验中的偶然误差外,写出一条可能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3.(10 分)
某同学要研究一小灯泡 L(3.6 V,0.30 A)的伏安特性。所用器材有:电流表 A1(量程 200 mA,内阻
Rg1=10.0 Ω),电流表 A2(量程 500 mA,内阻 Rg2=1.0 Ω)、定值电阻 R0(阻值 R0=10.0 Ω)、滑动变阻
器 R1(最大阻值 10 Ω)、电源 E(电动势 4.5 V,内阻很小)、开关 S 和若干导线。该同学设计的电路如
图(a)所示。
(1)根据图(a),在图(b)的实物图中画出连线。
图(a)
(2)若 I1、I2 分别为流过电流表 A1 和 A2 的电流,利用 I1、I2、Rg1 和 R0 写出:小灯泡两端的电压 U=___
____,流过小灯泡的电流 I=_______。为保证小灯泡的安全,I1 不能超过_______mA。
(3)实验时,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开关闭合后两电流表的示数为零。逐次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并
读取相应的 I1 和 I2。所得实验数据在下表中给出。
I1/mA
I2/mA
32
171
55
229
85
299
125
379
144
424
173
470
根据实验数据可算得,当 I1=173 mA 时,灯丝电阻 R=_______Ω(保留 1 位小数)。
(4)如果用另一个电阻替代定值电阻 R0,其他不变,为了能够测量完整的伏安特性曲线,所用电阻的
阻值不能小于_______Ω(保留 1 位小数)。
24.(12 分)
如图,在 0≤x≤h,
区域中存在方向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 B的大小可调,
y
方向不变。一质量为 m,电荷量为 q(q>0)的粒子以速度 v0 从磁场区域左侧沿 x轴进入磁场,不计重力。
(1)若粒子经磁场偏转后穿过 y轴正半轴离开磁场,分析说明磁场的方向,并求在这种情况下磁感应
强度的最小值 Bm;
B
(2)如果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m
2
,粒子将通过虚线所示边界上的一点离开磁场。求粒子在该点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