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上半年北京教师资格考试中小学教育心理学真题及答
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个小题, 每小题 2 分, 共 2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埃里克森认为下列哪个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
A.学前期 B.学龄期 C.青年期 D.成年早期
2.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认为, 有机体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 与其
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出条件反应, 这一现象称之为( ).
A.泛化 B.消退 C.获得 D.分化
3.下列属于常见的心智技能的是( ).
A.驾驶汽车 B 洗衣服 c.解两步应用题 D.听到声音
4.下列策略中不属于精细加工策略是( ).
A.举例 B.类比 c.提问 D.画线
5.一个人在解决问题时能触类旁通, 说明这个人的思维具有( ).
A.流畅性 B.变通性 c.独创性 D.新异性
6.艾里斯的 ABC 理论中“c”指的是( ).
A.个体遇到的主要事实、行为、事件 B.获得正向的情绪效果
C.事件造成的情绪结果 D.个体对 A 的信念、观点
7.研究表明, 记忆效果最好的过度学习程度是( ).
A.100% B.150% C.200% D.300%
8.关系转换说强调哪个因素在学习迁移中的作用( ).
A.对各要素之间关系的理解 B.学习任务之间的共同要素
C.不同学习活动所具有的共同的原理和概括化的经验 D.认知结构变量的特性
9.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联系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是( ).
A.教学事项 B.教学目标 C.任务分析 D.个别化教学
10.教师针对个别学生采用谈话、观察等方式收集资料而进行的评价属于( ).
A.总结性评价 B.配置性评价 c.正式评价 D.正式评价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10 个小题, 每小题 1 分, 共 10 分.把答案填写在横线上.
11.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与测量、解释与说明、预测与___________的作用.
12.认知方式可分为场依存性和___________.
13.布鲁纳提倡的教学模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一般来说, 学习策略可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___________等三个方面.
15.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 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的方法叫做___________.
16.课堂教学环境包括课堂物理环境和___________.
17.布鲁姆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___________和动作技能目标.
18.成败归因理论中, 归因的三个维度有内外性归因、稳定性归因与___________.
19.贾德的经验类化理论强调___________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
20.知识直观包括___________、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三种类型.
三、判断说明题;先判断正误, 再简要说明理由.本大题共 4 个小题, 每题 5 分, 共 20 分
21.小学生也具有逻辑思维能力
22.专家之所以比新手高明, 是因为专家拥有更多的专业知识.
23.群体规范并非是群体中的每个成员都必须遵守的标准.
24.在同化性迁移中, 决定迁移的关键成分是在最初的学习中建立起来的.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4 个小题, 每小题 5 分, 共 20 分.
25.画出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的练习曲线示意图, 并说明其意义.
26.简要说明影响态度和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有哪些?
27.简述作为教师应具有的教育能力.
28.简述知识学习的类型.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 每小题坫分, 共 30 分.
29.请选择三种学习策略的训练方法进行介绍, 并就其中一种方法举例说明.
30.分析归因理论, 并结合实际论述这一理论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启示.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个小题, 每小题 2 分, 共 20 分.
1.B 2.A 3.C 4.D 5.B 6.C 7.B8.A 9.C 10.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10 个小题, 每小题 1 分, 共 10 分.
11.控制 12.场独立性 13.发现学习 14.资源管理策略 5.行为塑造 16.社会环境 17.情
感目标 18.可控性归因 19.概括 20.实物直观
三、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 4 个小题, 每小题 5 分, 共 20 分.
21.【正确】.有些小学高年级进入形式运算阶段, 而且小学生具有逻辑思维能力, 只是需要
直观形象的支持.
22.【错误】.专家不仅拥有某一领域的大量知识经验, 而且组织非常合理, 并且在需要的时
候可以迅速提取, 加以应用.
23.【错误】群体规范是群体中每个成员必须遵守的思想和行为标准.群体规范或者是由领导
者倡导、明文规定、群体成员认同与遵守的准则或是由成员间约定俗成的结果, 受模仿、暗
示、顺从等心理因素制约的.
24.【正确】.因为原有经验结构在迁移过程中不发生实质的改变, 只是得到某种充实.
第 2/3 页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4 个小题, 每小题 5 分, 共 20 分.
25.画出练习曲线示意图(2 分);解释练习曲线图(2 分);说明曲线图对安排练习的启示(1
分).
26.家庭教养方式(2 分);社会风气(1 分);同伴群体(2 分).
27.教师应具有的教育能力有:
(1)全面了解学生的能力 (2)正确评价学生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生存教育的能力
(4)教师“身教”的能力 (5)指导学生与人交往, 师生互动的能力、后进生转化的能力 每项
1 分, 缺少一项扣 1 分
28. (1)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 可以把知识的学习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
和命题学习.(2.5 分) (2)根据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的观念之间的关系, 也就是
根据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 知识的学习又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学习.(2.5 分)
共 5 分, 每缺一种分类扣 2 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 每小题 15 分, 共 30 分.
29.对指导教学、程序化训练、完形训练、交互式教学或者合作学习训练方法中的任意三种
进行详细概述, 每概述一种(4 分);就其中之一举例说明(3 分).
30. 答题要点: (1)人们在做完一项工作之后, 往往喜欢寻找自己之所以成功或失败的原
因.不同的人对自己的行为结果会从不同的方面去考虑,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归因.(2
分) (2)归因与学习动机的研究表明, 个体对成功和失败原因的解释影响着与成就有关的行
为(2 分) (3)它把人们对成败的原因按照内外性、稳定性、可控性等维度进行的分类, 具有
很大的概括性.(3 分)(4)它对归因成就动机和行为的影响作用的研究结论也是有相当的科
学性的.(3 分)展开论述 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