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3下半年福建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资料共12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3 下半年福建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 案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满分为 150 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1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2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孟子》 2.教育能够把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这体现了教育的( )功能。 A.经济功能 B.育人功能 C.政治功能 D.文化功能 3.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的学者是( )。 A.梅伊曼 B.赫尔巴特 C.洛克 D.康德 4.人的身心发展有不同的阶段,“心理断乳期”一般发生在( )。 A.幼儿阶级
B.青少年阶级 C.成年阶级 D.老年阶级 5.“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隐喻了教师劳动具有( )。 A.连续性 B.长期性 C.创造性 D.示范性 6.最早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一经典课程论命题的学者是( )。 A.夸美纽斯 B.斯宾塞 C.杜威 D.博比特 7.一个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由于某种原因产生了对数学的厌恶,他在离开学校后很可能 不会再主动研究数学问题了。这种现象属于( )。 A.连带学习 B.附属学习 C.正规课程 D.显性课程 8.“西邻五子,一子朴,一子敏,一子盲,一子跛,一子偻,乃使朴者衣,敏者贾,盲 者卜,跛者纺,偻者绩”这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启发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直观性原则
9.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在一起,并采用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 划一的上课时间,以大约 20 分钟为一个课时,这种出现于美国 20 世纪 50 年代的教学组织 形式是( )。 A.文纳特卡制 B.活动课时制 C.道尔顿制 D.特朗普制 10.“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A.思想性原则 B.疏导性原则 C.连贯性原则 D.一致性原则 11.“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 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这体现的德育过程是( )。 A.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B.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 C.长期、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D.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的过程 12.杨老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的反应,这体现了注意的( )品质。 A.注意分配 B.注意稳定性 C.注意广度 D.注意转移 13.最近,王华为了通过下个月的出国考试而刻苦学习外语,这种学习动机是( )。 A.外在远景动机 B.内在远景动机
C.外在近景动机 D.内在近景动机 14.林琳在听课时,经常将学习内容要点以划线的方式在书上作标记,这种学习策略属 于( )。 A.复述策略 B.调节策略 C.监控策略 D.计划策略 15.赵明能根据 A>B,B>C,则 A>C 的原理,推出 A、B、C 的关系,比如“小张比小李高, 小李比小王高,则小张最高。”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赵明的认知发展处于( ) 阶段。 A.感知运动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16.赵毅在学习过程中,缺少独立性,易受同学影响,当他发现自己的意见和同学们不 一致时,往往不能坚持己见。这表明他的认知方式属于( )。 A.整体型 B.序列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17.在一项暑期夏令营活动中,天气炎热,同学们都感到口干舌燥。此时,小丽会因自 己还剩半杯水而高兴,而小悦则因只有半杯水而担忧。这说明情绪具有( )。 A.主观性 B.感染性 C.客观性 D.两级性
18.小菁常在课堂上玩手机,小娜提醒小菁学校规定课堂上不能玩手机,可小菁不听。 因此小娜认为小菁不是好学生。根据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小娜的道德发展属于( ) 阶段。 A.惩罚和服从 B.相对功利 C.遵守法规 D.道德伦理 19.晓红是韩老师班上的学生,她孤僻、羞涩。当她主动与同学交谈或者请教老师时, 韩老师会给予肯定和鼓励。韩老师采用的这种心理辅导方法是( )。 A.强化法 B.系统脱敏法 C.理性一情绪疗法 D.来访者中心疗法 20.反复出现自己不能控制的动作,表现的神经症属于( )。 A.恐惧症 B.焦虑症 C.抑郁症 D.强迫症 21.某班学生以建立融洽的同学关系为行为取向,以“如何才能让同学喜欢或接纳”为 行为准则,该班处于课堂纪律发展的( )阶段。 A.自我服务行为 B.人际纪律 C.自我约束 D.反抗行为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32 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2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因此教育没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
23.教学评价就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24.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只有消极影响。 25.德育过程即品德形成过程。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 26.简述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27.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运用锻炼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28.简述如何有效地组织复习。 29.简述富勒等人提出的教师成长的三个阶段。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8 分,共 36 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30.材料: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片段 王老师:词的上阕重在写景,而下阕引用了周瑜这个人物,有何用意? 学生甲:苏轼在上阕已经提到“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里塑造周瑜这一形象是为 了照应上阕,因为周瑜就是一个英雄豪杰。另外,把周瑜这一英雄豪杰与自己做对比“早生 华发与“人生如梦”可看出是苏轼对自己的哀叹。 学生乙:我读过周瑜的传记,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是他娶小乔十年以后的事,而词中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也许是为了显示周瑜的年轻。与苏轼的“早生华发”相对比。 后面“羽扇纶巾,樯橹间灰飞烟灭”则是写出了周瑜儒雅的打扮,从容的姿态与功业之 大。 而苏轼却功业无期。 王老师:两位同学的发言把周瑜这个人物形象在这首词中的作用分析得比较完整,那么 我们学过杜牧的《赤壁》,大家还记得吗? 学生:记得! 王老师:好,我们一起背诵一遍。 学生: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王老师:杜牧在这首诗中强调赤壁之战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东风。
王老师:为什么同样是写赤壁之战,战争的关键却不同呢?是不是有位作者搞错了呢? 学生丙:我认为他们没有搞错,苏轼塑造周瑜这个人物形象,主要写周瑜在赤壁之战中 的重要作用,是为了用周瑜的年轻有为与自己的光阴虚度、壮志未酬作比较。杜牧的诗却把 赤壁之战的关键归于东风,假设没有东风之力,周瑜将会一败涂地,可能是突出他自己的雄 才伟略吧。 王老师:的确是这样。苏轼的词与杜牧的诗都是为了要表现作者的思想,他们所要歌咏 的史实内容的不同,是因为他们要表达自己不同的抱负。苏轼要借用周瑜来抒发自己有志国, 但是壮志未酬的感慨。杜牧有经时济世之才,通晓兵法军事,但是一直没有得到施展才华的 机会,所以他感史伤怀,把赤壁之战的功绩归于东风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遏。 问题: (1)这个教学片断主要体现哪些教学原则(6 分)? (2)贯彻该原则应该遵循哪些基本要求(12 分)? 31.材料: 肖平、王东、高力和赵翔四个人都喜欢踢足球,也爱观看足球比赛。但是他们在观看足 球比 赛时,情绪表现不一样。当看到自己喜欢的球星踢了一个好球时,肖平立刻大喊“好球! 好球!” 同时兴奋地手舞足蹈,王东也挺激动,叫好并鼓掌。但是却没有肖平那么狂热,有时还 劝告肖平 别喊;高力只是平静说了一句,“这球踢得还不错,有水平”,而赵翔则始终沉默不语, 会心一笑。 问题: (1)请指出这四个人的气质类型(6 分)。 (2)请说明四种气质类型的特征(6 分)。 (3)请说明教师了解学生气质类型在教育教学中的意义(6 分)。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学记》是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比西方的《论演说 家的教育》还要早几百年。
2.A【解析】教育的经济功能最主要的就是为社会培养实在的劳动力。 3.D【解析】最早在大学里教授教育学的学者是康德,他于 1776 年在德国柯尼斯堡大学 开始教授教育学。 4.B【解析】心理断乳期是指青春期到青年初期这一年龄阶段,所以答案应该是青少年 阶段。 5.B【解析】教师劳动具有以下特性:综合性、复杂性、主体性、创造性、长期性等,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体现的就是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6.B【解析】斯宾塞在他的《教育论》中提出了“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是最早提出这 一命题的学者。 7.B【解析】该学生能得到优秀的数学成绩,但因为某种原因就会对数学产生厌恶不再 主动学习,说明该学生原来数学成绩的优秀是源于附属动机所促进的学习。因而题干中的现 象属于附属学习。 8.B【解析】题干中描述的现象是不同的个体有其不同于他人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 教学中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 9.D【解析】特朗普制是由教育学教授劳伊德·特朗普提出的。其基本做法是,把大班 上课、小班讨论、个别作业三种教学组织形式结合起来。 10.B【解析】题干描述的是疏导性原则,在教学中把直接传授知识转化为引导学生自己 发现知识、学习知识。 11.D【解析】题干中描述的是德育过程中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情况。 12.A【解析】教师上课过程中把注意力分配在教学和观察学生两个方面,体现了教学中 注意的分配特性。 13.C【解析】为出国考试而进行学习的动机是外在的、近景的动机。为出国考试不是出 于自身对知识的追求和需要的学习动机,因此为外在动机,同时出国考试的成功是个近期的 目标,因而是近景动机。 14.A【解析】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 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一种方法。题干中林琳划线的学习方法属于 复述策略的一种。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