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四川省雅安市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第Ⅰ卷 ( 选择题 共 20 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 1 分, 共 20 分。
1.有人将 1895 年春一群举人的行动当作近代中国的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运动”。这次行
动是( )
A. 强学会成立 B. 《万国公报》创办
C. 公车上书D. 百日维新开始
【答案】C
2.百年中国》解说词中说: “1921 年注定照耀史册, 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 却是一个
全新时代的开始。”这是因为 1921 年( )
A. 爆发了五四运动 B. 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C. 发动了辛亥革命 D. 建立了中华民国
【答案】B
3.图 1 中文艺复兴时期作家的表述, 体现的思想或精神是( )
A.重视科学实验
B.以神为中心
C.自我克制
D.积极进取
【答案】D
4.表 1 为 “新航路开辟一览表”。据表 1 可知(
)
航海家 国别
派遣国家
航行线路
哥伦布 意大利
西班牙
迪亚士 葡萄牙
葡萄牙
横渡大西洋, 到达
从西班牙起程,
美
洲的古巴、海地等地。
从葡萄牙 出发,
沿非洲西海岸向南,
绕过非洲大陆,
进入了印度洋。
达·伽马 葡萄牙
葡萄牙
沿迪亚士航道,
到达印度等地。
麦哲伦 葡萄牙
西班牙
率领的船队, 穿越大西洋 、太平洋和
印度洋, 返回欧洲, 完成环球航行。
1 位航海家都到达了亚洲②哥伦布、麦哲伦相信大地是球形的③欧洲与亚洲的交通往来从
此开始④葡 萄牙、西班牙推动了新航路开辟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5.1689 年, 英国议会通过 《权利法案》主要是为了(
)
A. 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B. 限制国王的权力
C. 防止克伦威尔专权
D. 确立共和制度
【答案】B
6.英国依仗工业革命所形成的技术基础, 在 19 世纪中期一跃成为最大的经济强国, 占据
了工业霸主的地位, 把竞争对手远远地抛在了后面。”这段材料表明工业革命(
)
A. 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B. 使资本主义战胜了封建主义
C.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D. 确立了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
【答案】A
7.他是世界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 他在革命的暴风雨中崛起, 为法兰西的新生立下了赫赫
战功, 也曾给欧洲留下了难以抚平的战争创伤。这里的 “他”是(
)
A. 华盛顿 B. 罗伯斯庇尔
C. 克里孟梭D. 拿破仑
【答案】D
8.没有革命的理论, 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据此, 下列理论 ( 思想) 与行动对应正确
的是(
)
①马克思主义———宪章 运动 ②马克思主义———巴黎公社
③三民主义———武昌起义④三民主义———戊戌变法
A. ①③B. ①④
C .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9.表 2 为 “两次工业革命重要成果表”。据表 2 分析,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
相比, 其特点是(
)
时间
发明者
国家
发明成果
1782 年
瓦特
英国
改进蒸汽机
1825 年
史蒂芬孙
英国
蒸汽机车试车成功
1866 年
西门子
德国
发电机
1876 年
贝尔
美国
电话机
1882 年
爱迪生
美国
开设发电厂
1885 年
卡尔·本茨
德国
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试制成功
1903 年
莱特兄弟
美国
飞机
①美国和德国成果突出②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一国的范围
③涉及的领域更加广泛④大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A
10.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欧洲“火药桶”位于图 2 中的(
)
【答案】C
11.俄国二月革命后政治上的突出特点是(
)
A. 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
B. 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掌握主要权力
C. 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
D. 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答案】D
12.在那个时代, 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对于苏联而言, 它未来几十
年的兴衰都和这种 ‘创造’联系在了一起。”材料中的 “创造” 在历史上被称为(
)
A. 新经济政策 B. 斯大林模式
C. 农业集体化 D. 社会主义工业化
【答案】B
13.1922 年, 某条约规定:“为使中国之门户开放, 或各国商务实业之机会均等之原则更为
有效起见, 缔约各国, 除中国外, 协定不得谋取或赞助其本国人民谋取 一般优越权利。”
该条约(
)
A. 维持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B. 尊重了中国的主权
C. 方便了美国在中国的扩张 D. 解决了日美在中国的矛盾
【答案】C
14.1945 年 2 月, 苏、美、英三大国领袖召开会议。会议决定“彻底摧毁军国主义和纳粹
制度, 保证德国不再扰乱世界和平 ”。这次会议是(
)
A. 华盛顿会议 B. 雅尔塔会议
C. 巴黎和会
D. 慕尼黑会议
【答案】B
15.新全球史》中写道 : “1962 年, 整个世界战栗了, 等待着超级大国的对抗可能会带
来的世界末日。”材料反映的事件是(
)
A. 苏联出兵阿富汗 B. 古巴导弹危机
C. 科索沃战争 D. 美国部署导弹防御系统
【答案】B
16.下列关于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经济受严重 打击原因的表述, 正确的是(
)
A. 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B. 通货膨胀的困扰
C. 信息产业单一发展的弊端 D. 债务负担加重的制约
【答案】A
17.到欧盟各国, 你可以看到(
)
①大多数成员国使用单一的货币②成员国内部人员自由流动
③成员国之间的矛盾已完全消除④成员国内部货物 自由流通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D
18.近年来美国以“重返亚太”、“亚太再平衡”等为名, 把大量先进武器布署到亚太地区,
将军舰派到我国南海进行挑衅, 并以各种名目公开无端指责中国。美国的这些行为说明
(
)
A. 霸权主义依然存在B. 冷战已经结束
C. 单极世界已经形成D. 恐怖主义横行
【答案】A
19.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
A. 改变了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B. 完全实现了世界贸易的自由化
C. 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
D. 促进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答案】D
20.一位史学家说: “它是人类智力解放的里程碑, 不仅是人的四肢的延伸, 而且还是人脑
的延伸, 以至于部分地代替人的脑力劳动。”材料反映的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
)
A. 计算机技术 B. 航天技术
C . 生物工程技术 D. 原子能技术
【答案 】A
第Ⅱ卷 ( 非选择题 共 30 分)
21.( 9 分)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制定了一部以普鲁士德国的宪法为蓝本的宪法,对法制进行了改革。教育也有很
大发展。历法和穿着也都改变了。一种现代银行体制逐渐形成。从英国皇家海军请来的专家
为日本建立一支现代海军出谋划策, 尽管本国已建立起军火工业, 但仍从国外购买现代
化武器。政府鼓励建立 铁路网、电报和航运线; 它还与日本新出现的企业家们一起发展重
工业和钢铁、造船业, 并使纺织业生产现代化。
———摘编自保罗·肯尼迪 《大国的兴衰》
( 1) 根据材料一, 概括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 4 分)
材料二 洋务运动活动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和轻工业,而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
和文化的尝试。自强的努力仅仅触及了现代化的表皮, 而没有获得工业化的突破。洋务派
竭力地巩固而非取代现存的秩序, 而且全然没有经济发展、工业革命和现代变革的概念。
———摘编自徐中约 《中国近代史》
( 2) 根据材料二, 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3 分)
( 3) 综合上述材料, 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2 分)
【答案】
( 1) 内容: 进行政治 ( 法制) 改革; 发展教育; 改变社会生活; 建立现代银行体;
建立现代化军队; 发展交通业和现代工业。( 4 分, 答出四点即可)
( 2) 原因: 洋务派不改变封建统治; 观念保守, 思想落后; 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而没有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和文化。( 3 分)
( 3) 转变落后观念; 改革落后制度 ( 布新也要除旧) ; 学习优秀文明成果 ( 2 分, 意
思相近或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22.( 9 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倡导新文化的人们对中西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偏向。如常常把中西的问题视作是非的
问题, 甚至全盘否定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 在重新审视旧传统旧观念时也往往是批判的
激情多于批判的理性。但他们代表了那个时候最进步的认识。
———摘编自陈旭麓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局限性。( 6 分)
材料二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修身齐家治
国平天下浑然一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 在科学上有大真,
在伦理上有大善, 在艺术上有大美。
—— —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举例说明如何正确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3 分)
【答案】
( 1) 内容: 提倡民主, 反对独裁专制; 提倡科学, 反对迷信盲从;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4 分)局限性: 对东西 文化存在绝对否定或
绝对肯定的偏向。( 2 分)
( 2) 中国传统文化有许多优秀的成分, 如崇尚爱国、仁爱、诚信、正义、孝道、和谐等
应继承学习; 传统文化中的封 建礼教等要进行否定。总之对中国传统文化, 不能采取极
端的态度, 要 “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 3 分)
23.( 12 分) 下面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按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进行的
探究, 请你结合所学 知识来参与完成。
【知识梳理】
原因:
内容:
俄国农奴制改革
性质:
影响:
①
农奴在法律上是 “自由人”; 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
他们的生活; 农奴在获得 “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 但
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②
改革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
转折点; 但改革留下了大量封建残余。
( 1) 表 3 是某同学整理的不完整的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 请将表 3 中①、②处的内
容补充完整。( 2 分) 该同学整理的知识还有遗漏, 请仿照表中知识整理的结构内容,
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方面进行补充。( 2 分)
【信息获取】
序号
历史信息
①
②
17 世纪时, 英国国王竭力推行封建专制, 鼓吹“君权神授”, 认
为国王的权力是神授予的, 不可违抗。
总统既是国家元首, 又是政府首脑, 享有行政权; 国会和最高法
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大权。
在权利方面, 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