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山东省威海市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农耕经济的发展是文明进步的基本条件。如果要考证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最可
靠的证据是( )
A. 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C. 神农尝草的传说
【答案】B
【解析】
B.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D.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铜鼎
【详解】“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可以考证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生活在距今七千
年的河姆渡人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B 项正确;北京人不会种植农
作物,排除 A 项;神农尝草的传说属于传说,真实性有待考究,排除 C 项;二里头遗址出土
的铜鼎没有体现“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2. 威海在西周时期属于莱子国管辖,秦朝时属于胶东郡腄县管辖。这表明,西周、秦朝时
在地方分别实行( )
A. 分封制 郡县制
C. 郡县制 世袭制
【答案】A
【解析】
B. 分封制 行省制
D. 世袭制 分封制
【详解】根据题干“威海在西周时期属于莱子国管辖,秦朝时属于胶东郡腄县管辖。”结合
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在地方实行分封制,秦朝时期在地方实行郡县制,A 项正确;行省
制开始于元朝,排除 B 项;世袭制就是名号、爵位以及财产等按照血统关系世代传承,这种
传承主要有“家”的传承,诸侯国的传承,天下的传承等,与题意不符,排除 CD 项。故选
A 项。
3.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中医中药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医学成就
说法正确的是( )
A. 华佗编写了《伤寒杂病论》
B. 张仲景发明“麻沸散”,创编“五
禽戏”
C. 宋应星编写了《天工开物》
D. 李时珍编写药物学著作《本草纲
目》
【答案】D
【解析】
【详解】明朝李时珍编著 《本草纲目》 ,这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成为世界医
药学的重要文献。D 项正确;张仲景编写了《伤寒杂病论》,排除 A 项;华佗发明“麻沸散”,
创编“五禽戏”,排除 B 项;《天工开物》 不是医学成就,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4. 下面示意图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对某一地区实行的有效管辖。该地区是( )
A. 新疆
C. 台湾
【答案】A
【解析】
B. 西藏
D. 青海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域都护、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北庭都元帅府、伊犁将
军都是管理新疆地区的机构,A 项正确;西藏、台湾、青海与题干无关,排除 BCD 项。故选
A 项。
5. 宋太宗曾说:“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若为内患,深可
惧也。”为消除“内患”,宋朝(
)
A.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C. 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答案】C
【解析】
B. 实行文化专制政策
D. 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详解】依据“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和所学知识可知,宋太宗认为外患不如内忧,这内忧
指的是北宋统治者担心唐朝末年藩镇割据、武将拥兵自重局面的重演,所以北宋初年控制军
权,削弱兵权,将调兵权和统兵权分离,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C 项正确;隋朝开创科举取
士制度,排除 A 项;明朝实行文化专制政策,实行“八股取士”,清朝也实行文化专制,大
兴文字狱,排除 B 项;为监视官民,明朝设立厂卫特务机构,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6. 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下表④处的时代特征是( )
夏商周
秦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
宋元 明清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
繁荣与开放的时
①
②
③
④
革
代
A.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D.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时期。这一时期,为维
护和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人民进行一系列斗争:戚继光抗击倭寇,郑成功从荷兰殖
民者手中收复台湾;康熙帝组织了两次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的侵略;乾隆帝时期,渥巴锡
率领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等。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明清时期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有长
足的进步,所以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C 项正确;统一多民
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是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排除 A 项;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是辽宋夏
金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排除 B 项;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
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7. 北京大学教授茅海建《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
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文中的“这
场战争”指的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战争
D. 八国联
军侵华战争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A 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使
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西方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中下游 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此项不合题意,排除 B 项;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侵略
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排除 C 项;八国联军侵华战
争后,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8. 下图是一幅漫画作品《如此“修墙”》,一位清朝官员用一张写着“西方先进技术”的纸
条粘在墙上。该漫画讽喻的历史事件是( )
A. 太平天国运动
B. 洋务运动
C. 戊戌变法
D. 新文化
运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漫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是一场失败的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封
建统治希望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挽救民族危机,但洋务派没有认识到不触动封建制度,
单纯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是不可能使中国富强起来的,B 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起义,
排除 A 项;戊戌变法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排除 C 项;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思想,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9. 史实是历史事实,史论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下列选项中属于史论的是( )
A. 1905 年 8 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B. 1912 年 1 月 1 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C. 1912 年 2 月 12 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统治结束
D. 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是对辛亥革命评论,
属于史论,D 项正确;1905 年 8 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属于历史事实,
排除 A 项;1912 年 1 月 1 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属于历史事实,排除 B 项;1912 年
2 月 12 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统治结束,属于历史事实,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10. 绘制示意图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下图反映的是( )
A. 中共一大确定的党的中心工作
B. 工农武装割据的含义
C.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D. 中共七大制定的政治路线
【答案】B
【解析】
【详解】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游击战争,
创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工农武装割据”包括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的建
设,B 项正确;中国一大确定的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工人运动,排除 A 项;抗日根据地属于
抗日战争时期,排除 C 项;中共七大政治路线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
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点睛】有
11.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胜利完成,使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和国民经济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
对此“变化”表述正确的是( )
A.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 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
C. 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D. 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答案】D
【解析】
【详解】1953-1957 年我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的完成,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
的面貌,D 项正确;1956 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排除 A 项;1958 年掀起了“大跃进”,排除 B 项;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
和发展与土地改革有关,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12. 以下是《人民日报》部分社论标题,根据相关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为实现全中国土地改革而斗争》
②《旧中国灭亡了,新中国诞生了》
③《中华民族的百年盛事一热烈庆祝香港回归祖国》
④《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②①③④
D. ②①④
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的时间是 1950-1952 年,新中国成立是 1949
年,香港回归祖国是 1997 年,1978 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
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所以按时间顺序排列应该②①④③,D
项正确,排除 ABC 项。故选 D 项。
13. 下图为“1978 年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情况”示意图。对该图解读最全面的是( )
A. 表明改革由农村转向了城市
B. 源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 印证了改革开放的巨大作用
D. 得益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C
【解析】
【详解】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来伟大的改革开放决策,这一决策之后我国实行
了改革开放,图示中 1978 年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呈现出大幅增长趋势,印证了改革开放的巨
大作用,C 项正确;材料图示不能看出农村与城市信息,排除 A 项;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
1992 年,排除 B 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 2001 年,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14. 2012 年 11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说:“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
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这个梦想”是( )
A.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B. 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C.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 经济总量世界第一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12 年,习近平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
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因此,“这个梦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A 项正
确;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是实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部分,排除 B 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一“百年”目标,不符合题意,排除 C 项;经济总量世界第一,
与题干无关,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15. 某历史杂志中世界近代史专栏展示了下列内容,据此推断该专栏的标题是( )
A. 战争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B. 多彩的近代艺术宝库
C. 生物科学的重大突破
D. 近代科学与文化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图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封面”、“《物种起源》的手稿”可知涉及的是近
代的科技,“《战争与和平》的封面”、“绘画《向日葵》”可知涉及的是近代的文化,所以题
干反映的是近代科学与文化的发展,D 项正确;战争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与“《物种起源》”无
关,排除 A 项;《物种起源》没有体现多彩的近代艺术宝库,排除 B 项;《向日葵》没有体现
生物科学的重大突破,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16. 某小组在合作学习时,讨论的内容涉及到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佃户、城市自治、大学
的兴起等。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是( )
A. 雅典的民主制度
C. 中世纪的欧洲
【答案】C
【解析】
B. 封建时代的亚洲
D. 步入近代社会
【详解】中世纪欧洲政治上实行的封君封臣制度,经济上是庄园制,城市开始实行自治,大
学开始兴起。因此,他们研究的主题是中世纪的欧洲,C 项正确;雅典民主政治、封建时代
亚洲均不符合材料中“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佃户、城市自治、大学的兴起等”信息,排除
A 和 B 项;材料中信息不能说明步入近代,近代是指新航路开辟之后,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17. 下图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占世界工业生产总值的比重(%)”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
主要原因是( )
A.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B.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C. 两大敌对军事集团的形成
D. 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图表可知,从 1870 年到 1913 年,英国、法国占世界工业生产总值的比重
不断下降;美国、德国占世界工业生产总值的比重大幅度提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
工业革命率先从美国和德国,第二次使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
B 项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 18 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A 项;两大敌对军事集
团的形成与题干无关,排除 C 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 D 项。故
选 B 项。
18. 下列历史人物具有共同的特征,他们都( )
A. 主张非暴力抵抗
C. 反对封建专制
【答案】D
【解析】
B. 推动改革内政
D. 反抗殖民压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