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河北省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本试卷分卷Ⅰ和卷Ⅱ两部分;卷Ⅰ为选择题,卷Ⅱ为非选择题。
本试卷满分为 12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
卷Ⅰ(选择题)
注意事项:1.答卷 I 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科目填涂在答题卡上,考试
结束,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2.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在试卷
上无效。
3.考生须独立完成答卷,不得讨论,不得传抄。
本卷共 10 题,每题 2 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反映的史实发生在
交战双方舰队队列
示意图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
B.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D.设翻译馆,大量翻译刊行西方书籍
A.鸦片战争中
C.甲午中日战争中
2.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化迈出第一步的关键人物。李鸿章的下列活动与
改评价无关的是
A.镇压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
C.创办轮船招商局
3.1914 年,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饬(通令),提出欧战正是“工商业发达之转机”,
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免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
此后,农工商部又多次发出训令,要求所有公共机关的日用
消耗品一律专购国货。材料表明
A.欧洲列强减少了对华商品输出
B.“实业救国”主张出现
C.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
D.南京国民政府重视发展工商业
4.从右图能够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A.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集中在城市
B.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遍布全国
B.稳定的国内形势
D.决策者的作用
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中国共产党已是公开的革命政党
5.20 世纪 70 年代上半期是中国外交突破性打发展的时期。这一期。这一突破性大发展的出
现与国际形势的变动有关,但更重要的是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因势利导,对外
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由此可见,当时我国取得外交突破性大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有力的外部环境
C.人民群众的愿望
6.“极其漂亮的廉价棉织品给人民大众带来的利益……(19 世纪)贫苦阶层也能像 18 世纪
的中上层人士那样穿得非常整洁,甚至享受服装的乐趣。”该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珍妮机的出现
C.火车投入运营
7.1917 年,俄历 2 月 23 日是“国际三八妇女节”,首都彼得格勒受失业和饥饿威胁的工人
与市民举行了大规模的集会和示威活动,提出了“打倒战争”“反对饥饿”等口号。这一天
参加罢工的工人超过了 12 万人。随后罢工和示威活动的规模不断扩大。材料表明当时俄国
政府首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应是
A.取得争霸战争胜利
B.实现和平,发展经济
C.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D.巩固政权,建成社会主义
8.“论从史出”是历史学习的基本原则之一。下列史实及其结论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B.纺织工厂的涌现
D.远洋轮船的使用
史实
选
项
结论
A
B
C
D
16 世纪开始的奴隶贸易,使非洲丧失了上亿
的精壮人口,其中不少黑人死于“猎奴战争”
和贩运途中。
1955 年,中国政府在亚非会议上,提出“求
同存异”的方针,促使会议圆满成功。
1960 年,有 17 个非洲国家获得独立,这一
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
二战以后,巴拿马人民多次掀起收回运河主
权的斗争,直到 1999 年,巴拿马才收回了
运河区全部主权。
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惟一途径。
彻底消除了与会各国之间的矛盾。
标着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彻
底崩溃。
体现了巴拿马人民维护国家主权斗争
的艰难曲折。
9.当今,联合国在推动阿以和平进程、救济难民、反对恐怖主义活动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
重要的作用。联合国致力于解决地区争端、进行人道主义救援和促进国际经济文化合作开始
于
A.《九国公约》的签署
C.《朝鲜停战协定》的签定
10.《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指出:为了避免“□□□□□”一类历史悲剧在我国重演,必
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从组织上和制度上采取措施,禁止任何形式上的个人专断,
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应是
A.斯大林模式
11.报纸的头条新闻作为报纸之魂、历史之窗,体现着时代的变迁。下列报纸的头条新闻反
映了我国改革进入新阶段的是
B.联合国建立之初
D.冷战结束后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
D.文化大革命
A
B
C
D
卷Ⅱ(非选择题)
12.读图,回答问题。(6 分)
(1)图一、图二所示战役的的交战地点
都在哪国? (2 分)
(2)该国在上述战役中分别扮演了什么角色?(4 分)
图一
图二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 分)
材料一: 光绪时期(1875~1908 年),虽然政府财政收入迅速增加,但支出却增长得更快。
1899 年,清政府的开支高达 1.01 亿两,而当年总收入为 8840 万两,其中 2400 万两即占总
收入的 30%,用来偿还外国贷款,从 1874 年至 1911 年间,根据合约,政府借款为 1.714 亿
英镑(约 10.83 亿两),到 1911 年,清政府垮台为止,共偿还了 3230 万镑(约 2.04 亿两),
还有 1.39 亿镑(约 8.78 亿两)未偿还。这种以借钱来偿还以前贷款的方式,使清政府陷入
了一个无望的泥沼中。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抗战已使中国经济受到重大打击,抗战后一度恢复,可是内战使经济又迅速恶化,
通货膨胀、物价飞涨,财政金融极度混乱。以国统区米价为例,1947 年 1 月初,每担为 6
万元,6 月份涨至 50 万元,7 月份又涨至 65 万元。物价飞涨,首先受到冲击的是工薪阶层,
如教师等……最终导致国统区经济走向崩溃。
---摘编自刘宗绪《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1)材料一表明 清朝末年政府财政收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 分)
(2) 据材料二,指出国民政府经济走向崩溃的主要原因。(4 分)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述经济状况对清政府、南京国民政府造成的共同影响。(3 分)
14.探究问题。(12 分)
材料一: 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派尔认为:“国际舞台上谁独占鳌头,日本就会出于自身利益
跟谁结盟:1902 年到 1922 年追随英国,1936 年到 1945 年追随德国,1952 年起则紧跟美国。”
这其实点出了日本百年来惟一不变的就是其实用主义立场。”
材料二:1885 年,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发表《脱亚论》一文,日本从此开始“脱亚(亚洲)
入欧(欧洲)”进程。2009 年日本政治家鸠山由纪夫在《纽约时报》发表《日本的新道路》
一文。他认为:日本不能忘记自己‘亚洲国家’的身份”;在不太遥远的未来,中国经济的
规模将超过日本,目前存在领土争端等问题,无法通过谈判得到解决;欧盟的经历告诉我们,
地区一体化能够化解领土争端。
材料三:2010 年,日本将世界经济第二的“宝座”被中国占据。2012 年中日韩 GDP 加起来
的总量占世界的份额已达到 21.37%。和美国所占 21.89%的份额相差无几。中国经济学家林
毅夫预测,到 2020 年,中国 GDP 预计要比 2010 年翻番,中国的人均收入也将会达到 8800~
12000 美元。届时,“中国世纪”才具有现实意义。
当东亚特别是中国崛起时,“脱美入亚”——十年后(2023 年)也许会成为日后日本政客的
现实选择。
---以上均摘编自杨晋《“普遍崛起”下的东亚》,载《世界知识》2013 年第 20 期
(1)材料一、二表明,1952 年日本选择了由“脱欧入亚”到“紧跟美国”。结合所学知识,
举出当时国际社会的那些状况使日本作出了这一选择?(4 分)
(2)材料认为,2023 年“脱美入亚” 也许会成为日后日本政客的现实选择。你是否同意
这一看法?(2 分)请结合材料、问题和所学知识,从多角度论证你的判断。(6
15.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 学知识回答问题。(18 分)
材料一:17 世纪,英国出现了早期的启蒙思想,启蒙思想家认为“君主的权力来自人民而
不是神……”“限制君主的权力,实行君主立宪制”。英国的早期启蒙思想家对法国启蒙运动
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18 世纪中后期,启蒙运动在法国达到高潮,启蒙思想家提倡“天赋
人权”“人生来就是平等 和自由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启
蒙运动的影响远远超出欧洲,波及到全世界,推动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
材料二: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中国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贴近,如此便利,如
此全面地感知世界文化的丰富。在新形势下,任何一种文化都不可能脱离其他文化而孤立地
发展。一方面,我们应注重引进来,大胆、主动、积极地吸收外来先进文化,并使其成为民
族文化发展的必要养分;另一方面,要大胆走出去,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同世界分享自
身优秀的文化成果。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启蒙思想在英法资产阶级统治确立过程中发挥的共同作用
是什么。(2 分)19 世纪,欧洲、美洲许多国家成功践行了启蒙思想,其主要史实有哪些?
(6 分)
(2)材料二划线句子反映了一种现象,结合所学,分析其出现的主要条件有哪些? (4 分)
(3)据材料二,推断“引进来”“ 走出去”的必然结果。(4 分)
(4)综合以上材料及问题,概括文化交流和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2 分)
参考答案:
6~11:BBDDD C
1~5. CACAD
12. (6 分)
(1)法国。(2 分)
(2)与德国交战的主力;抗击德国法西斯的又一战场。(4 分)
13. (9 分)
(1)入不敷出。(2 分)
(2)抗战火日本法西斯的侵华战争;内战。(4 分)
(3)使政权丧失了存在的基础或成为政权垮台的主要原因。(3 分)
14. (12 分)
(1)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西欧普遍衰落;日本战败,政治、经济地位下降。(4 分)
(2)观点一:同意。(2 分)
日本实用主义的立场(或传统);日本丧失世界经济第二的宝座;欧盟一体化解决领土争端
的成功范例;日本同邻国的领土争端等问题,无法通过谈判解决;东亚崛起;中国强。
观点二:不同意。(2 分)
美国不会丧失为惟一超级大国地位;美国仍将扶持日本;日本仍将是世界多极化中的重要一
极;日本同邻国的领土争端等问题,能够通过谈判解决;中国等东亚国家发展的不确定性;
日本右翼势力不会消失;日本谋求世界政治大国、经济大国的地位等。这些都可能使日本不
会在 2023 年“脱美入亚”。(6 分)
15 .(18 分)
(1)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建立描绘了蓝图。(2 分)法国
拿破仑颁布《法典》;美国南北战争,解放了黑人奴隶;俄国 1861 年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
制;拉美国家反抗殖民统治,获得独立等。(6 分)
(2)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或文化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中国对
外开放不断扩大;信息技术(或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普及。(4 分)
(3)不断壮大发展中国文化;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或不断加深其他国家
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互鉴与发展。(4 分)
(4)文化交流促进社会进步;社会进步推动文化交流。(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