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0年湖北省事业单位招聘申论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资料共10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0年湖北省事业单位招聘申论真题及答案 一、注意事项 1. 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申论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 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 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满分100分。 2. 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时,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3. 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填涂准考证号。 4. 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5. 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 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 二、给定资料 1. 水是生命之源,湖泊是地球水资源的重要载体。它滋养了文明,润泽着万物,是人类赖 以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自然依托。湖泊以仅为全球淡水万分之一的水量,以不到全球面积百分 之一的水体,提供了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40%!不言而喻,湖泊的环境保护在全球环境保 护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与意义。然而,在所有的自然生态系统中,湖泊又是最脆弱和最难恢 复的生态系统之一。目前世界各地的湖泊几乎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湖泊范围逐渐缩小。水质 污染严重,生态功能不断退化萎缩,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鉴于此,一些国家和世界 组织定期召开湖泊会议,探索湖泊保护之途。2009年11月,以“让湖泊休养生息”为主题的第 十三届湖泊大会在武汉召开。 2. 资料显示,上个世纪70年代,由于大面积酸雨区的出现,美国23个州的17000多个湖 泊,有9400个酸化变质,纽约州阿迪龙达克山区近50%的湖泊无鱼,听不到蛙声,如死一般寂 静。加拿大有5000多个湖泊明显酸化,安大略省萨德伯里周围1500多个湖泊出现“死湖”,池 塘漂满了死鱼,树木大量枯萎。日本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世界湖泊大会发源地的琵琶湖,30年 前也是一潭臭水。 3. 湖泊作为重要的国土资源,其生态健康与安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是一个 多湖泊的国家,湖泊是我国饮用水的重要来源,全国城镇饮用水源的50%以上源自湖泊,全国 粮食产量的1/3─1/4和工农业总产值的30%以上来自于湖泊流域。在过去的50年问,我国近 3000个一平方公里以上的天然湖泊减少了约1000个,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失。1996年的 相关调查数据表明,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湖泊营养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特别是一些大中城市 和城市群周围的湖泊,大多处于重营养化状态,许多湖泊已经丧失供水、旅游、水产等服务功 能。国家控管的27个湖泊中,总体处于营养化的高达85%,滇池上世纪80年代初为三类水体, 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全湖为劣五类水体,陷入重度营养化状态,巢湖、太湖也处于重营养化。 2006年,国家重点控管的27个湖泊中,满足五类水质的5个(占19%),劣五类水质的13个(占 48%),按照目前这些湖泊发展的趋势分析,我国湖泊营养化面积会进一步增加.而且可能出 现大范围的生态灾害。 4. 湖北省有“千湖之省”的美誉,上世纪50年代,湖北省面积在百亩以上的湖泊有1332 个,其中面积在5000亩以上的湖泊有322个,受上世纪大规模围湖造田及近年来房地产的开 发、倾倒垃圾、工业污染等影响,目前全省百亩以上的湖泊仅有574个,比上个世纪50年代减 少了56.9%,平均消失15个。根据湖北省水利厅发布的《湖北省水资源质量通报》显示,目 前6个较大湖泊中,3个为中营养状态,3个为富营养状态。武汉市有“千湖之市”的称号。但
武汉市水务局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近30年武汉湖泊面积减少了228.9平方公里。50年中近 100个湖泊人间“蒸发”,杨叉湖、范湖等耳熟能详的名字仅成为带“湖”字的符号。目前中 心城区仅存的38个湖泊,水质全部超标,其中约半数为劣五类,不少湖泊黑臭难闻,而且还面 临着继续被侵蚀的危机 5.2008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淮河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指出:“让江河湖泊 休养生息,恢复生机。”这不仅是治理江河湖泊的一项政策措施,更是站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的高度,指导新时期我国治水治污的重大战略思想。温家宝总理先后亲自主持召开太湖、巢 湖、滇池治理工作座谈会,强调“一湖一策”和人性化管理的思路,为湖泊的休养生息指明了 方向。 6. 杨叉湖是武汉近20年来较早消亡的湖泊之一,80后的武汉人大多数已经不知道,今天这 个以“湖”命名的地方曾经是一片湖区。70多岁的金婆婆是汉口杨叉湖的老居民,见证了杨叉 湖从浩渺水域向繁华街市演变的历程:“那时候只有十几户人家居住在湖边,我们到汉口赶集 都是划船去,当时这一片都是湖。”金婆婆说,“当时的杨叉湖水非常清澈甘甜,我们的生活 饮用水都是直接从湖里挑,湖里的藕和鱼都非常有名,产量也很大,我老伴秋冬季节。一天要 挖900斤藕。”“70年代末,80年代初,村里把湖区的水域分给村民养鱼,我们家分了几十 亩,后来整个湖区就被分成大大小小若干个湖塘,大约20年前,这里就连一个小水塘都没有 了,杨叉湖仅仅成为了一个地名。”“多好的湖,多好的水啊,都被填光了。”金婆婆遗憾地 说。 7. “向左,在沙湖钓鱼;向右,在东湖赏景;向里,在生活里,享作品人生;向外,在繁 华区,享城市霓虹;向前,在地铁口,出行自由;向后,核心圈,完美生活”──这是武汉市 沙湖边的一出楼盘打出的广告语,沙湖是武汉市仅次于东湖的第二大“城中湖”,也是近几年 来市民关注度最高的湖泊之一。 从小在沙湖边生活的王志铭对于沙湖有着特别深的感情,几年前,因为不忍心看到沙湖越 填越小,他多次深夜只身拦停填湖的运土车,王志铭也因此被称为“护湖义士”。“我记得小 时候,冬天沙湖上结着很厚的冰,成群的水鸟在湖边的冰面上觅食,我和小伙伴们悄悄走进 时,鸟群轰地一声飞起,遮天蔽日,非常壮美,那时候,沙湖的鲶鱼非常肥美,还远销香港, 藕从湖里挖出来,就着湖水洗洗就可以直接吃。”王志铭说:“从80年代开始沙湖就一直在 填,20年来就没间断过,往沙湖倾倒垃圾渣土的各种大小车辆,最多的时候一天有近百辆。” 如今的沙湖早已被高楼所占领和包围,除了数家省直机关外,还有近十家商业楼盘雄踞沙 湖四周,《鄂商》杂志载文报道,从2009年7月到12月份短短半年间,沙湖楼盘涨幅平均超过 了25%,其中水岸星城每平方米均价在10000元左右,上涨幅度42.8%,爱尚华府均价8900 元,涨幅17.14%。 8. 究竟是哪些因素导致了湖泊的被填呢?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金伯欣教授介绍, 上世纪50—80年代。由于人口增长,粮食问题成为我国当时最大的问题之一,为获得更多的粮 食,全国掀起“以粮为纲”运动,大面积的湖区和湿地被填占,变成了田地。武汉大学环境研 究所副所长杜群教授对填湖有自己的看法:随着城市人口激增,城市垃圾日益庞大,要处理的 垃圾与日俱增,由于许多城市垃圾处理的方式落后和单一,填湖一度成为许多城市处理垃圾的 主要手段.特别是一些小湖泊及连接湖泊的明渠,因为遭到严重污染,变成臭水塘、臭水沟, 老鼠横行,蚊蝇乱飞,周边居民反映强烈,干脆一填了之。 无论是哪一个年代的填湖行为,都是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进行的。“从人们的居住要求来 说,滨水地区有着令人宜居的环境,从开发商的角度来说,填湖成本远远低于旧城改造,生活 污水的排放也不用过多操心,而且滨水楼盘售价更高、更好卖,他们也能从中获取最大利益, 一个滨水项目的开发,政府、开发商、购房者都能从中得到各自的利益,那么,牺牲湖泊资源 也就在所难免了。”杜群教授说。 武汉亿房网一篇文章指出:现在的商品房价格越来越高,土地逐渐成了稀缺资源,一些人 就把目光盯向了城市湖泊,打起了“填湖建房”的主意,既解决了城市中心区土地资源不足的 问题.又能以湖景房的名义高价售房。
9. 武汉市水务局湖泊保护处一位负责人介绍说,现在发生的填湖事件,一般都不是某一个 人或某一个单位私底下进行的,往往与当地基层政府态度有很大关系。“由于这些企业、单位 与基层政府的关系比较密切,市水务局要求整改的督办函也下了,但是基层就是不执行,我们 也难办。” 武汉市“芦湾湖填湖”事件就颇为典型,据搜狐焦点网武汉站载文,芦湾湖原属南湖渔场 所有。在政府的规划中,此处为渔场养殖水面,未做任何其他规划,但事实上整个芦湾湖已有 近3/4被黄土所填。进村一角干涸的湖坑,据现场施工人员透露,芦湾湖填埋后将用作建房, 我们看到,紧靠芦湾湖的泰然•南湖玫瑰湾二期部分,开发商已经做了临湖景观打造,湖岸栈 道和观景点已经完成,但因为芦湾湖的消失,这里的临湖景观都已名不副实了。 该负责人说,对填湖行为的处罚标准也是个问题,一次填湖不论面积大小,最高罚款限额 5万元.而填一亩湖的土地可以卖到几十万元,巨大的利益驱动和低廉的填湖代价,让填湖行 为屡禁不止。“如果发生填湖行为,我们一般会要求责任单位整改,填多少挖多少,如果责任 单位拒不整改。我们也可按规定代挖,但代挖的成本远远高于填土的成本,市水务局也拿不出 钱来代挖。所以。很多时候湖泊被填了也无法还原。” 10.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所长王浩,在第十三届世 界湖泊大会上说.我国的湖泊治理除了依靠工程技术外,还需要构建非政府组织、公众参与体 系,由于缺乏非政府组织、公众的参与,湖泊水污染的控制比较被动,导致治湖过程中政府与 居民、农民与企业间屡屡发生摩擦,而且是边治理边污染,影响了治理效果。 20世纪80年代末,武汉的内沙湖周边开始了大规模的建设,由此产生的大量建筑垃圾和和 生活垃圾都强迫“喂”给了内沙湖。武汉市洪山区水务局一退休干部介绍:2004年12月,当时 内沙湖已经有专门的人24小时轮班把守,有一天晚上下雨,值班的人“偷了个闲”,结果内沙 湖一夜之间倾倒来的垃圾多得令人惊诧,更为严重的是。附近有些村子甚至把“填湖经济”纳 入村里的规划当中,内沙湖面积从最早的1275亩缩小到1994年的600余亩,而如今只有119.85 亩。 11. 国内知名湖泊治理专家,国家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张研究员说,一谈到 湖泊治理的投资,人们习惯性的想到修建污水处理厂,然而修建污水处理厂并非治理湖泊富营 养化的金钥匙。“现实当中,一些污水处理厂在建成之后,却并没有正常运转,而被企业用来 应付领导检查。” 2009年11月4日举行的湖泊保护与两型社会建设专题论坛上,一位专家语出惊人,武汉市 污水物COD(化学需氧量,是判断水质量的重要指标,化学需氧量越大,水质越差)排放有61% 来自畜禽养殖,养殖饲料添加剂中含有大量重金属,这些重金属大部分都不能被吸收,而被排 泄到环境中,比如猪粪中铜和锌的排泄量占总微量元素排泄量的95%以上,万头猪每年要排放 100多公斤的砷,严重污染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目前,武汉市莲花湖、西湖、北湖、菱角 湖等25个湖泊仍在进行经营性渔业养殖,湖北许多湖泊周围也有养猪场、奶牛场及养鸡场,饲 料投放,动物粪便随意排放的残留氮、磷等有害物质流入水中,加重了湖泊的污染,而大部分 农民和相关企业还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12. 如何治理湖泊?2009年底中日韩三国孩子给出了不同答案。每个国家派出2—5 名中小学生代表,中国的5名学生分别来自甘肃、湖北、广东等地,主持人给出了8种行为,请 学生选择对治理你家乡湖泊最为关键的一个建议,八种行为分别是:增加鱼类和贝类,戏水和 游戏。减少垃圾,避免出现蓝藻和水华,增加芦苇地,提高水质,了解湖泊知识,传递湖泊优 点。中国学生选择“减少垃圾”,理由是有很多居民将垃圾往湖里扔,直接导致湖水被污染, 韩国学生选择“提高水质”,表示水质好了后就能恢复湖水的生态平衡,湖泊当然也就给治理 好了,日本学生选择“传递湖泊优点”,认为若有更多人知道湖泊的优点,就会有更多的人加 入到保护湖泊的队伍中来,现场带队老师认为,三种答案并无对错之分,对中国孩子来说随处 可见的乱扔垃圾现象是造成湖泊污染的最重要原因。 13.2004年江西省通过了我国省级第一部保护湖泊湿地的地方立法──《江西省鄱阳湖湿
地保护条例》。在江西省湖泊湿地保护、利用、管理的政府行政职能部门、新闻媒体以及专家 学者的共同倡导下,江西省成立了非政府机构的民间社团──江西省爱鸟协会。依托省科协、 省林业厅,江西省又在省爱鸟协会下成立了鄱阳湖绿色家园公益基金会,这些民间社团在配合 呼应政府依法行政的同时也大力宣传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理念,开展生态环保活动.积极围绕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开展多种调研活动,积极向省市领导建言献策,发动公众对身边的水环 境水资源实施保护,同时,通过网络、媒体、学校和社团互动,坚持长期对湖泊水体、水质、 生物状况进行信息发布和环境生态宣传。 14. 琵琶湖是日本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东京的饮水来源湖。然而,30年前,琵琶湖 多次爆发赤潮和蓝藻,甚至导致供水危机。琵琶湖当时水呈红色,被当地居民称为“红潮”, 形成原因主要是湖水含磷太多,而磷的排放主要是当地使用含磷肥皂和洗衣粉过多。当人们意 识到琵琶湖被严重污染时,政府开始制定规划限制人们向湖中排污,当地民众也发起了“不含 磷肥皂”运动。此后,日本开始进行一系列琵琶湖综合发展工程项目,并专门制定了“琵琶湖 发展特别法”。为恢复琵琶湖水质。日本政府先后投入数万亿日元。 琵琶湖中有一艘叫“湖之子”的大船,当地小学生成长期间都会到船上去生活两天,开展 一系列感受和认识琵琶湖的活动,孩子们通过这些简单的活动,真正认识了养育自己的“母亲 湖”,了解了她的历史和现状,培养了保护琵琶湖的责任感。现在,琵琶湖风光秀丽,令游人 流连忘返。 15. “杭州因西湖而名,也因西湖而兴”,杭州市副市长张建庭说,目前西湖年均 接待国内游客2200多万人次,入境游客达到100多万人次。西湖之美并非天然雕饰,而是历经 杭州人的“精心打扮”。张介绍,近几年来,杭州政府投入巨资,实施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具 体做法有:控制水土流失,拆违还绿;控制污染源,减少景区居民,实施沿线截污纳管工程, 湖泊内船只全部使用电瓶或者人力驱动,将船只对湖水的污染降到最低;引水配水,从1996年 开始,目前已经引水1.2亿多方,相当于一个月换一次;实施底泥疏浚,1999年─2003年,共 完成疏浚量342.46万方.平均水深由浚前1.65米加深到2.5米;完善湿地系统,保护流域自 然植被,调整农业生产方式.较大程度地将氮、磷保留在陆地系统的物质循环中,减缓水体富 营养化进程;强化科学研究,开展“典型内塘富营养化调查报告”、“西湖水环境综合保护工 程效益评价及管理对策”等课题攻关,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6.2003年以来,武汉市逐年加大对湖泊进行治理和保护的力度,相继出台了《武汉市防 洪管理规定》、《武汉市湖泊保护条例》、《城市排水条例》等8部地方性法规,颁布了《武 汉市湖泊保护条例实施细则》、《环境影响评价实施办法》等政府规章,编制了《武汉市水生 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规划》、《中心城区湖泊保护规划》、《中心城区三线一路保护规划》等几 十种涉水规划。2003年至今,武汉市已经投入大约30亿元进行湖泊保护和治理,26个湖泊实现 全流截污,部分湖泊水质改善,劣V类湖泊由33个减至24个,武汉市正在大力推进江湖连通工 程,相继启动了汉阳六湖连通、汉口七湖连通、武昌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等一批重大项目。 2010年4月12日,武汉市常委会通过了《武汉市湖泊整理管理办法》及《城市绿线管理办 法》。 17. 洱海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之一,素有”高原明珠”的美称。湖泊面积251平方 公里,蓄水量28亿立方米,湖岸线128千米,是大理市民的主要应用水源地,也是洱海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具有供水、农灌、发电、调节气候、渔业、航运、旅游七大 功能,是大理人民的母亲湖。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和洱海周边地区基 础设施的加快建设.各种生活及工业垃圾倾人洱海,导致洱海水环境一度恶化。同时,湖水透 明度也从4米骤跌至0.5米,部分水体发出恶臭。2003年洱海再次大规模爆发蓝藻。大理镇龙 龛村就在洱海边,提起当时蓝藻爆发时的情形,村民们至今仍然心有余悸。“当时村里没自来 水,我们眼睁睁看着门口这么大个湖,却要四处找水吃,难受极了。”严重的污染给大理人民 上了一堂深刻的环境课,大家开始认识到,如果再不保护洱海后果不堪设想。经过几年努力, 2008年洱海有半年以上达到2类水质.成为全国城市近郊保护最好的湖泊之一。“这归功于我 们探索了新的体制。”大理州副州长许映方说:“我们专门设立了洱海流域面源污染防治办公 室,建立了流域乡镇环保工作站.聘请滩地协管员、河道管理员、垃圾收集员,创建了农户缴 费、政府补贴、市场运作的农村垃圾清运模式,告别了长期垃圾入湖的习惯。我们首创了河长 制,明确每河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首创了环境管理风险抵押制度,把风险压力变成了治污动
力。我们探索了新的投融资机制,组建洱海保护治理国有投资公司,积极争取银行贷款和资金 投入,实行“双取消”(取消网箱捕鱼、取消机动船动力设施)和“三退三还”(退塘还湖、退 耕还林、退房还地)。 18. 在13届世界湖泊大会上,水环境保护专家约根森先生认为,湖泊环境污染不仅 是政府部门需要面对的问题,也需要增强整个社会的环保意识。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丹尼尔说: “美国人购物时都会考虑环保成分,政府也会从环保的角度给工厂打分,并公布到互联网上, 为市民购买物品时做参考。中国整个社会的环保意识不是很强,我在武汉看到很多人都在使用 塑料袋和一次性碗筷。这些不易分解的物质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伤害。”国际湖泊环境委员会 主席中村山久说:“湖泊污染问题全世界都存在,有些湖泊被污染后需要百年的时间来治 理。” 三、申论要求 根据材料回答下面四个问题: (一)根据材料,提炼出湖北省可以借鉴的保护与治理湖泊的主要经验和做法。(20分) 要求:全面准确,语言简洁,不超过200字。 (二)阅读给定材料,分析指出近十几年来房地产对我国城市湖泊的主要影响。(20分) 要求:联系实际,见解深刻,切实可行,不超过200字。 (三)结合给定材料,分析在湖泊保护中加强非政府组织社会责任建设的难点,并提出解决 的对策。(20分) 要求: 1.观点明确,条理清晰,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2.不超过450字。 (四)参考给定材料,运用科学发展观,以《从湖泊危机说开去》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40分) 要求:联系实际,观点鲜明,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字数1000─1200。 (一)根据材料,提炼出湖北省可以借鉴的保护与治理湖泊的主要经验和做法。(20分) 要求:全面准确,语言简洁,不超过200字。 【解题思路】 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本题属于归纳概括类试题。通过阅读题干可知,此题要求考生对给定资料中的积极、正面 的信息进行概括,因此考生要善于抓住给定事例中的关键词。注意作答要全面、有条理性。 阅读材料,提取要点 通过阅读给定材料,保护与治理湖泊的主要经验和做法主要集中在材料10、13、14、15、 17、18中。 材料10,通过专家王浩的话,指出湖泊治理不仅需要依靠工程技术,还需要构建非政府组
织和公众参与体系,以使湖泊水污染的控制由被动变主动。 材料13,以江西保护鄱阳湖湿地的一系列举措为例,指出要从法制建设角度来保护湖泊, 湖北省应立法以治理湖泊。江西的民间社团、生物学者等积极参与到鄱阳湖湿地的保护中,开 展调研和宣传活动,这启示湖北省政府要充分重视非政府组织在湖泊保护和治理中的作用,以 发挥这些民间社团的积极效用。 材料14,日本东京在治理琵琶湖的过程中,投入大量资 金,制定规划限制排污,制定琵琶湖发展特别法,加大社会宣传,鼓励民众培养保护琵琶 湖的责任感,最终使“红湖”成为“风光秀丽”的湖泊。从日本的成功经验中可看出,湖泊治 理需要政府的资金投入,需要加大对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需要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 任感。 材料15,杭州市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对西湖开展综合治理工程,具体措施有:控制水土流 失,拆围还绿;控制污染源,减少景区居民,实施沿线截污纳管工程,湖泊内船只全部使用电 瓶或者人力驱动,将船只对湖水的污染降到最低;引水配水;完善湿地系统、保护流域自然植 被,调整农业生产方式等措施综合治理。 材料17,云南洱海的治理主要是通过政府大胆创新,探索新的治理水污染的机制,如明确 责任追究机制,创建环境管理风险抵押制度和新的投融资机制等。 材料18,通过水环境专家约根森先生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丹尼尔的话,指出治理湖泊需要增 强整个社会的环保意识。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根据作答要求,紧扣给定材料,分别将以上提取的作答要点整合加工,然后再将对湖北治 水、治污方面有益的经验和做法罗列出来即可。同时,注意作答字数的限制。 【参考答案】 一是加强湖泊保护的法制建设,建立和完善湖泊保护法 律法规体系。 二是加强教育宣传,提高公民湖泊环保意识,同时构建非政府组织公众参与体系,鼓励非 政府组织、公众的积极参与。 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开展湖泊治理综合整治工程。如控制污染源,完善湿地系统、保护流 域自然植被,调整农业生产方式等措施综合治理。 四是大胆创新,积极探索新的治理湖泊机制。加强管理和监督,明确责任追究机制、创新 投融资模式,探索湖泊治理的市场化模式化。 二)阅读给定材料,分析指出近十几年来房地产对我国城市湖泊的主要影响。(20分) 要求:联系实际,见解深刻,切实可行,不超过200字。 【解题思路】 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通过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是一道综合分析试题。考生应重点寻找有关城市房地产开发对城 市湖泊影响的信息。同时,考生可以根据近几年来由于人类忽视湖泊的保护和治理,湖泊所出
现的危机中去寻找对本题有益的答案。 阅读材料,提取要点 材料1中简述了目前世界各地湖泊所面临的危机:湖泊范围逐渐缩小,水质污染严重,生 态功能不断退化萎缩,直 接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房地产开发对城市湖泊的影响也可以从这些方面进行阐述, 但也要根据后面的具体材料进行分析,寻找更加贴近本题的答案。 材料4中简述了武汉湖泊面积减少、水质下降等现象,原因就是围湖造田、房地产开发、 垃圾倾倒、工业污染,可见房地产开发容易造成湖泊面积萎缩、湖泊污染等结果。 材料6介绍了杨汊湖的历史演变,杨汊湖的生态服务功能逐渐丧失,湖泊逐渐丧失了供 水、旅游、水产等服务功能。 材料7介绍了沙湖周边房地产的开发,“填湖造房”行动使得湖泊面积急剧缩小、自然景 观消失,倾倒垃圾也在污染着沙湖的水质。 材料9介绍了由于房地产开发,使得卢湾胡盐湖景观消失,失去了旅游功能,这侧面反映 房地产开发对城市湖泊带来的巨大影响。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将以上要点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分析近十几年来房地产开发对城市湖泊带来的主要影 响。另外,还要注意控制作答字数,以免超出,造成不必要的丢分。 【参考答案】 房地产对我国城市湖泊的主要影响: 一是造成城市湖泊水资源萎缩,湖泊面积锐减。受经济利益的驱动,我国许多城市推行 “填湖造房”,许多城市湖泊被填埋,城市湖泊面积急剧减少。 二是加重了城市湖泊的污染。房地产开发带来大量建筑垃圾以及居民生活垃圾的倾倒,污 染城市湖泊,水质下降。三是使得城市湖泊丧失了供水、旅游、水产等服务功能。 大量城市湖泊受“填湖造房”的影响,水资源减少,污染严重,丧失了原有的生态服务功 能。 三)结合给定材料,分析在湖泊保护中加强非政府组织社会责任建设的难点,并提出解决 的对策。(20分) 要求: 1.观点明确,条理清晰,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2.不超过450字。 【解题思路】 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通过阅读题干可知,这是一道复合题型,包含两个问题:一是“湖泊保护中加强非政府组 织社会责任建设的难点有哪些”;二是“针对这些难点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因此,考生在
答题时,要首先分析出在湖泊保护中非政府组织社会责任建设的难点是什么,然后根据这些难 点分别提出对策。所以分析社会责任建设的难点是本题重点,只有在分析好这些难点的基础 上,才能做出良好的对策。 阅读材料,提取要点 通过阅读材料,可提炼出如下信息: 材料8介绍了当前我国许多城市“填湖造房”行动的重要原因是受经济利益的驱动,而且 政府参与到其中来。政府因为经济利益的驱动,不惜牺牲湖泊资源。因此,非政府组织在履行 其社会责任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与地方政府形成冲突,政府代表行政权力,而非政府组织代表 的是社会权力,两者的冲突往往是行政权力压制社会诉求,不利于非政府组织加强其社会责 任。 材料10引用专家的观点,强调依靠技术工程的同时,应当鼓励非政府组织公众参与体系。 非政府组织、公众的参与,可以提高保护湖泊资源的主动性。材料13从正面反映出由于非政府 组织的积极参与、调动民众参与保护湖泊的积极性,对鄱阳湖湿地的保护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材料18显示,在湖泊的治理当中,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中国公民的环保意识 有待加强。在保护湖泊的过程当中,非政府组织和公众的广泛参与对于加强非政府组织的社会 责任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材料13介绍了江西民间组织、民间社团等非政府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教育宣传、科学调研活 动的同时,配合呼应政府依法行政。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为非政府开展各项活动提供良好的行 动框架和法律支持。如果没有完善的法律支持,就会使得非政府组织的行为缺乏合法性,不利 于社会责任的履行和加强。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对以上要点进行加工整理,注意最后进行总结,得出结论,使答案完整。 【参考答案】难点: 一是我国湖泊保护的法制建设还不够完善,无法为我国非政府组织在湖泊保护中提供行动 框架。如果没有完善的法律支持,就会使得非政府组织的行为缺乏合法性,不利于社会责任的 履行和加强。 二是部分地方政府有法不依,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忽视环境保护,非政府组织社会责任无 法得到切实履行。填湖事件的发生和基层政府片面追求“填湖经济”带来的利益有关。当政府 利益与社会公益相冲突时,非政府组织的社会责任的实现就无法得到保障。 三是全社会环保意识不高,公众对于湖泊保护的参与力度不高,没有公众的支持,非政府 组织的社会责任难以实现。 对策: 第一,加强湖泊保护的法制建设,建立和完善湖泊保护法规体系,为非政府组织推行各项 社会活动提供合法的行动框架和法律支持。 第二,政府应当依法行政,严厉打击破坏湖泊资源的行为。协调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关 系,满足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利益诉求。 第三,政府应当加大对社会的宣传教育,宣传我国当前湖泊面临的严重危机,提高公民环 保意识和保护湖泊的社会责任。只有公民的广泛参与和支持,非政府组织的社会责任才能得到 实现。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