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7年四川省资阳市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8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8页 / 共18页
资料共18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7 年四川省资阳市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去年 12 月 17 日,央视《美丽中国唱起来》大型演出活动现场,著名歌手刘和刚一曲饱 含深情的《父亲》引发现场数千观众大合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歌手可以通过麦克风提高声音的音调 B. 现场观众大合唱的声音比刘和刚的声音传播速度更快 C. 歌声通过空气传入现场观众的耳朵 D. 现场观众根据响度来识别不同的伴奏乐器 【答案】C 【解析】 【分析】(1)麦克风可以提高声音的响度;(2)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相同;(3)声音的 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4)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据此 可辨别不同的乐器. 【详解】A、麦克风是用来提高声音的响度,故 A 错误; B、现场观众大合唱的声音的传播 速度与刘和刚的声音传播速度相同,故 B 错误; C、在演唱会上,歌声通过空气传入现场观 众的耳朵,故 C 正确; D、现场观众是根据音色来识别不同的伴奏乐器,故 D 错误.故选 C. 【点睛】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声速度、音色的区分等,属声学综合题,难度不大. 2. 当今令世界的很多地区冲突或战争都与能源和资源有关.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和潮汐能都是一次能源 B. 人类在耗用各种能源时,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C. 能量的转化和转移都是有方向性的 D. 人类社会面临能源危机,总有一天能源会被消耗殆尽 【答案】D 【解析】 【分析】(1)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叫一次能源,不能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一 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叫二次能源; (2)能源消耗,尤其是各种化石能源的使用过程中,会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氮氧化物等有
害气体; (3)能量可以从某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 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能量转化具有方向性; (4)自然界中存在不同形式的能量,各种不同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同种能量也可在不同 物体间进行转移,能量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总量保持不变. 【详解】A、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和潮汐能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是一次能源,故 A 正确; B、人类耗用各种能源时,特别是燃烧化石能源时,废气的排放是最主要的污染之一,因此 会对大气造成影响,故 B 正确; C、热量可以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但却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 体,若能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必须依靠外界的帮助,则说明能量转移具有方向性, 故 C 正确; D、人类消耗能量的过程,是能量的转化过程,其总量是保持不变的,总有一天能量会被消 耗殆尽的说法是错误的,故 D 错误. 故选 D. 【点睛】本题考查了对能的转化、环保问题、各种能源特点;此题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 题. 3. 下列四个图中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与另外三个不同的是 A. 图甲:压缩气体点燃棉花 B. 图乙:探究海波的熔化规律 C. 图丙:内燃机压缩冲程
D. 图丁:冬天搓手取暖 【答案】B 【解析】 【分析】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做功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是能量的转 移. 【详解】甲图中:用力将活塞迅速压下,压缩空气做功,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 乙图中:探究萘的熔化规律,利用酒精灯加热,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的过程; 丙图中:内燃机压缩冲程,是活塞压缩工作物质做功,改变物质内能; 丁图中:试管水蒸气冲开木塞,对木塞做功,是通过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 综合上述乙图与其他三实验改变内能方法不同. 故选 B. 【点睛】本题从实验入手,考查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注重了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4. 下列有关光学知识说法错误的是 A. 小明面对穿衣镜,他在镜中的像会随他后退而逐渐变小 B. 老年人配戴的“老花镜”属于凸透镜 C.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的“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烛焰从 1.1f 处移到 1.8f 处,烛焰的像移动距离大于 0.7f 【答案】A 【解析】 【分析】(1)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像和物体大小相同,它们到镜面的距 离相等. (2)远视眼和老花眼是由于晶状体太薄或眼球的前后方向太短,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故 用凸透镜来矫正. (3)影子是光照在不透明的物体上,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不能照到物体的背面,就在 物体的背面形成一个黑暗的区域. (4)凸透镜成实像时,2f>u>f时,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详解】A、因为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像和物体大小相同,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所以小明后退时,他在镜中像的大小将不变,故 A 错误;
B、老花眼可以利用凸透镜进行矫正,所以老花镜是凸透镜,故 B 正确; C、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在物体的后方形成一个暗区,这就是所谓的影子;“对影成三人” 中的“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 C 正确; D、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烛焰从 1.1f 处移到 1.8f 处,满足 2f>u>f,烛焰移动了 0.7f, 则 v>2f;因为物距增大时,像距增大,像移动的距离大于物体移动的距离,所以烛焰的像 移动距离大于 0.7f,故 D 正确. 故选 A. 【点睛】此题考查了有关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同时考查了有关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 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光的直线传播等知识,是一道基础性题目. 5. 下列有关电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两物体相互吸引,说明甲、乙两物体一定带异种电荷 B. 光敏二极管是利用半导体材料导电性能易受光照影响的特性制成的 C. 制作保险丝一般选择熔点较低、电阻较小的金属材料 D. 根据欧姆定律,导体两端的电压为 0 时通过的电流为 0,导体的电阻也为 0 【答案】B 【解析】 【分析】(1)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带电体的性质: 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的物体; (2)半导体的阻值随温度、光照和杂质等外界因素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故可以利用半导体 制作成光敏电阻、热敏电阻以及二极管三极管等; (3)保险丝是利用电阻率大、熔点低的材料制成的,当电流过大时,产生较多的热量,从 而熔断,对电路起到保护作用,据此分析作答; (4)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与电流、电压都无关,但在数值上等于电压、电流的 比值;电阻的影响因素是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等因素. 【详解】A、甲、乙两物体相互吸引,它们可能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也可能带异种电 荷,故 A 错误; B、光敏二极管是利用半导体材料导电性能易受光照影响的特性制成的,故 B 正确; C、制作保险丝一般选择熔点较低、电阻较大的金属材料,这样才能在电流过大时产生更多
的热量,保险丝及时熔断,故 C 错误; D、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电流、电压无关,当电压、电流都为 0 时,导体的电阻 不为 0,故 D 错误. 故选 B. 【点睛】本题考查了带电体的性质、电荷间作用规律、半导体的特点、保险丝的特点以及电 阻的影响因素,属于综合性题目. 6. 如图所示,2017 年 4 月 27 日,“快递小哥”天舟一号飞行器和天宫二号空间站在轨道对 接成功,联结体由于受地球引力而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并在运动过程中通过密闭管路 系统完成首次推进剂在轨补给,俗称“太空加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天舟﹣一号和天宫二号对接后相对地球是静止的 B. 联结体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是由于惯性 C. 通过密闭管路系统补给推进剂是为了防止推进剂外泄造成太空污染 D. 联结体所受浮力等于地球对它的引力 【答案】C 【解析】 【分析】①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位置发生变化,是运动的; ②力的作用效果有二: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和 方向两个方面;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③人类探索开发太空过程中,要注意太空环境的安全和保护; ④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 【详解】A、天舟一号飞行器和天宫二号空间站对接后,以彼此为参照物,都是静止的;但 相对于地球,其位置不断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 A 错误; B、联结体由于受地球引力而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方向不断变化,所以不是由于惯性, 故 B 错误; C、为避免推进剂外泄造成太空污染,所以通过密闭管路系统完成推进剂在轨补给.故 C 正
确; D、联结体在太空飞行过程中,周围是真空,所以联结体不受空气浮力.故 D 错误. 故选 C. 【点睛】此题是一道联系实际的应用题,以天舟一号飞行器和天宫二号空间站成功对接为素 材,考查了相关的物理知识,体现了科技发展与物理规律的关系,同时渗透了情感态度价值 观. 7. 下列关于电磁现象的应用或探究活动,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动圈式话筒应用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演示电磁感应现象 奥斯特通过实验说明磁场能产生电流 探究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1)动圈式话筒是应用了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 (2)此图中有电源,所以当金属棒中通电时,磁场中的金属棒会受力运动; (3)奥斯特实验表明电流周围存 在磁场. (4)电路中无电源,据此确定是否是电磁感应实验图. 【详解】A、当人对着话筒说话时,引起线圈的振动,线圈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会产生感应
电流,所以动圈式话筒应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故 A 错误; B、此图中有电源,所以当金属棒中通电时,磁场中的金属棒会受力运动,故为电动机原理, 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故 B 错误. C、如图,是奥斯特实验,奥斯特实验表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故 C 错误. D、该图没有电池,验证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时产生感应电流,是电磁感应现 象实验图,是发电机的原理图,即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故 D 正确. 故选 D. 【点睛】物理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为主的实验学科,很多的物理知识都来源于实验,在学习中 应重视实验的学习,要牢记一些重要实验装置图. 二、图示题 8. 平直轨道上运动列车内桌面上水杯水面如图所示,则列车正在向_____(选填左”或“右”) 减速运动; 【答案】右 【解析】 【分析】题目中水面发生了变化,这属于惯性现象,所以解答本题需要根据惯性知识去分析. 【详解】由图可知:水面向右倾斜,这是因为列车在向右做减速运动,杯子由于受到桌子的 摩擦力,会随列车减速;(或者列车向左做加速运动,杯子由于受到桌子的摩擦力,会随列 车加速).但水由于惯性还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向右运动,所以此时水面会向右倾斜. 故答案为右. 【点睛】在分析解释惯性现象时,要先确定研究对象是谁,然后将物体一分为二分成两部分, 受力部分运动状态会发生改变,不受力部分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9. 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如图所示,电流表的示数为_____A
【答案】0.28 【解析】 【分析】电流表读数规则:一看清量程,二看清分度值,三看清表针停留位置. 【详解】电流表选用的量程是 0~0.6A,分度值是 0.02A,电流表的示数是 0.28A. 故答案为 0.28. 【点睛】本题考查了电流表的读数,注意读数时要先确定量程和分度值,否则容易读错量程. 10. 小明随爷爷去叉鱼,小明看到水中鱼的像是图中的_____(选填“A”或“B”); 【答案】A 【解析】 【分析】从鱼身上反射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鱼的位置偏高,变浅了. 【详解】鱼反射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 线进入眼睛,而眼睛是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鱼变浅了,即看到的像在鱼实际 位置的上面,所以小明看到水中鱼的像是图中的 A. 故答案为 A. 【点睛】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等透明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玻璃 等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眼睛是沿直线看物体的. 11. 体温计的读数是_____. 【答案】37.6℃ 【解析】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