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密★启用前
注意事项:
2021 年广东梅州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本试卷共 6 页,22 小题,满分 120 分。考试用时 120 分钟。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
上。用 2B 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
“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
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
效。
4.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 10 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
过 120 分。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运用(24 分)
1. 默写古诗文。
(1)青青子衿,______________。纵我不往,______________?(《诗经·子衿》)
(2)______________,若出其中;_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3)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
(4)天接云涛连晓雾,______________。(李清照《渔家傲》)
(5)______________?英雄末路当磨折。(秋瑾《满江红》)
(6)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乎!(范仲淹《岳阳楼记》)
【答案】
①. 悠悠我心
②. 子宁不嗣音
③. 日月之行
④. 星汉灿烂
⑤. 荡胸生曾云
⑥. 决眦入归鸟
⑦. 会当凌绝顶
⑧. 一览众山小。
⑨. 星河欲转千帆舞
⑩. 俗子胸襟谁
识我
⑪. 先天下之忧而忧
⑫. 后天下之乐而乐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其中易错字为“悠、嗣、曾、决眦、凌、襟”。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 kuì zuò(
)。
(2)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个 qiān xǐ(
)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
(3)设计者和匠师们 yīn dì zhì yí(
),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4)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yǎo wén jiáo zì(
),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答案】
①. 愧怍
②. 迁徙
③. 因地制宜
④. 咬文嚼字
【解析】
【详解】(1)愧怍(kuì zuò):指惭愧;羞愧。引申为因有缺点或错误而感到不安。
(2)迁徙(qiān xǐ):为了觅食或繁殖周期性地从一地区或气候区迁移到另一地区或气候区 。
(3)因地制宜(yīn dì zhì yí):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4)咬文嚼字(yǎo wén jiáo zì):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 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南粤大地,全民阅读的氛围一天比一天厚重..,越来越多的人捧起了书本。
B. 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
C. 鲁迅先生的笔,犹如一把尖利无比的刻刀,将真实的人性刻画得入木三分....。
D. 叶老师上古典诗词鉴赏课,各种典故信手拈来....,旁征博引,使人受益匪浅。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A.厚重:指丰富而贵重。本题用来形容阅读氛围,不恰当,故错误;
B.彰显:是明显,显著,鲜明地显示的意思。这里用来突显中华民族的传承,恰当;
C.入木三分: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这里用来形容鲁迅刻画人物非常深刻,恰当;
D.信手拈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的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这里用来形容老师上课
能自由纯熟地运用各种典故,恰当;
故选 A。
4.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方面,中国始终是贡献者、参与者、领者。(“贡献者”
“参与者”互换位置)
B. 电视节目《国家宝藏》以文化为内核、以综艺为外壳,融合了多种创作手法,遭受了观众的好评。(把
“遭受”改为“赢得”)
C. 长期吃外卖快餐的人容易生病,主要是因为油盐摄入过度以及饮食结构不合理而造成的。(在“容易”
前加上“之所以”)
D. 粤剧《白蛇传·情》郑州演出终场谢幕时,随着掌声经久不息,反映了中原地区观众对岭南传统文化的
接纳与欣赏。(删掉“随着”)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修改。
C.有误,“主要是因为,…”和“……造成的”两个句式杂糅、删除任意一个即可;
故选 C。
5. 下图书法作品的内容是一首古诗,请把它完整地抄写在横线上,并加上标点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解析】
【详解】本题是一道汉字书写题。根据书法作品内容,我们不难看出是唐代王昌龄《从军行》中的诗句“青
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注意正确书写。
6. 从题材看,下列诗歌与右图古诗相同的一项是( )
A.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B. 《使至塞上》(王维)
C. 《黄鹤楼》(崔颢)
D. 《游山西村》(陆游)
【答案】B
【解析】
【详解】右图古诗是王昌龄的《从军行》,从题材上讲属于边塞诗。
A.送别诗;
B.边塞诗;
C.乡愁诗;
D.记游诗;
故选 B。
二、阅读(46 分)
(一)(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
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
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
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7.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肉食者鄙. (2)忠之属.也
(3)公将驰.之
(4)惧有伏.焉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2)彼竭我盈,故克之。
【乙】
诸军初至.石头,即欲决战,陶侃曰:“贼众方.盛,难与争锋,当以岁月,智计破之。”既而屡战无功,
监军部将李根请筑白石垒,侃从.之。夜筑垒至晓而成闻峻军严声诸将成惧其来攻。孔坦曰:“不然。若.峻攻
垒,必须东北风急,令我水军不得往救;今天清静,贼必不来。所以严者,必遣军出江乘,掠京口以东矣。”
已而果然。侃使庾亮以二千人守白石,峻帅步骑万余四面攻之,不克。
(节选自《资治通鉴》)
9.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诸军初至.石头/至.霸上及棘门军
C. 侃从.之/隶而从.者
B. 贼众方.盛/方.七百里
D. 若.峻攻垒/仿佛若.有光
10.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夜筑垒至晓而成闻峻军严声诸将咸惧其来攻
11. 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
(1)曹刿与陶侃在指挥作战方面有哪些共同点?
(2)李根和孔坦在战事中各自发挥了什么作用?
【答案】7. (1)目光短浅(2)职分(3)追击(4)伏兵
8. (1)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
(2)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
9. A
10. 夜筑垒/至晓而成/闻峻军严声/诸将咸惧其来攻
11. (1)共同点:①头脑冷静,善于把握作战时机;②重视敌我双方的士气。
(2)在久攻不下,无所建树的情况下,李根建议修筑白石垒,起到了稳固防守阵营的作用;当众人听闻敌
军击鼓整队,非常恐惧的时候,孔坦冷静分析,稳定了军心,为后边坚守白石垒打下基础。
【解析】
【分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句意:当权的人目光短浅。鄙:目光短浅。
(2)句意: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属:职分。
(3)句意:鲁庄公要下令追击齐军。驰:追击。
(4)句意: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伏:伏兵。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翻译。重点词语:
(1)惠:恩惠;遍:普遍;从:跟从。
(2)竭:枯竭;盈:充盈;克:战胜。本句为省略句,翻译时要补充出“士气”。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含义辨析。
A.均为“到”的意思;
B.正/方圆;
C.听从/跟从;
D.如果/好像;
故选 A。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根据语意及古汉语句式特点,可划分。本句大意为“连夜筑垒 ,至天明即成。传来敌
军击鼓整队的声音,众将都惧怕他们前来攻击”,据此可划分为“夜筑垒/至晓而成/闻峻军严声/诸将咸惧
其来攻”。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本内容。
(1)分析曹刿与陶侃在指挥作战方面的共同点。
①齐军逃跑后,鲁庄公马上要下令追击,曹刿阻止。曹刿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
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同意追击;各路军队刚到石头城,就想和敌人决战,陶侃阻止,
认为“应当待以时日,用智谋战败他”。由此可见二人都“头脑冷静,善于把握作战时机”。
②曹刿总结阻止鲁庄公进攻的理由“彼竭我盈,故克之”;陶侃阻止诸位将领的理由是“叛贼气势正盛,难
以与之争锋”。由此可见二人都“重视敌我双方的士气”。
(2)分析李根和孔坦在战事中各自发挥了怎样的作用。首先要分析战争形式,其次要点明他们做了什么,
最后阐述其作用。
李根,在久攻不下、无所建树的情况下,建议修筑白石垒,其作用是稳固防守阵营;
孔坦,在众人听闻敌军击鼓整队之声非常恐惧的情况下,冷静分析当前形势,认为敌军不会来犯,从而稳
定了军心,为后边坚守白石垒打下基础。
【点睛】甲参考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
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
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
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
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
对上天说实话。”曹刿回答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
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
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还不行。”等到齐
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追击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
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
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
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
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
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乙参考译文:各路军队刚到石头城,就想和敌人决战。陶侃说:“叛贼气势正盛,难以与之争锋。应当待以
时日,用智谋战败他。”此后,多次交战无所建树,监军部将李根请求修筑白石垒,陶侃同意。连夜筑垒,
至天明即成。传来敌军击鼓整队的声音,众将都惧怕他们前来攻击。孔坦说:“不会。如果苏峻进攻石垒,
必须等待东北风大,使我方水军无法来救。今天天晴无风,贼寇必定不来。他们之所以整队,定是派军队
由江乘出击,攻掠京口以东地区。”结果真如此。陶侃派庾亮率二千人据守白石。苏峻率步兵、骑兵一万多
人四面围攻,未能攻克。
(二)(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曾经,博物馆是有围墙的,展览以实物形式进行。”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朱亚蓉说,“得益
于先进的技术,‘云端’观展成为常态,展览借助科技走到不同城市,数字化让博物馆的边界变得模糊了,
博物馆真正实现了无处不在。”
材料二:
走进改造升级后的三星堆博物馆综合馆,生动、丰富的多媒体技术更全面、更深入地表达了三星堆文
化内涵。序厅里,多媒体“三星堆之眼”展现三星堆发现发掘关键节点;正厅里,L 型视频墙用逼真的三维
动画呈现了三星堆古城形成过程,吸引不少观众驻足观看。
三五好友相聚,赏花品茗,抚琴对弈……打开湖南省博物馆网上展厅,进入《闲来弄风雅——宋朝人
慢生活镜像》专题,伴着古琴乐曲,宋朝文人雅士的生活场景徐徐展开。该展览运用 AR、VR、三维影像制
作等技术,制作了 360°全景线上虚拟展厅,全方位立体式呈现了 80 余件文物。
去年 9 月,在首都博物馆举办的“互联网+中华文明”数字体验展,处处给人惊喜:拨动加入交互密码
的“古琴”,一曲《广陵散》在指间流淌;和着观众的动作,一袭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衣”翩翩起
舞……一名带着孩子来观展的退休教师说:“科技与文化结合使展览寓教于乐,增强了孩子对传统文化的理
解和热爱。”
材料三:
近年来,许多博物馆都展开了三维数字化采集工作。数据采集过程乍看并不复杂:采用三维激光扫描
仪、高清相机等设备收集文物数据,再利用这些数据建起文物的三维模型。然而要还原文物的历史容貌,
还需要高精度的数据。以三星堆博物馆的青铜神树为例,因体型庞大,技术人员将几十块残件分段扫描再
拼接,单扫描就用时一个多月,数据处理就用了半年。在虛拟复原时,高精度的数据往往能做到高度复原
文物的每一块残件乃至细节,作为文物修复的重要参考。
再以湖南省博物馆的古琴“飞泉”为例,古琴的形制和漆色断纹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其修复需要最
小干预和有效保护。修复师运用扫描的三维数据,对缺失部分的结构进行三维重建,然后进行虚拟修复,
再修复实物,以此提高修复的精准度。
材料四:
如今,文物展品与数字技术的关系,早在考古发掘现场就已经形成了。走进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
的现代化大棚,只见围绕 6 个恒温恒湿的玻璃方舱,排开多个考古实验室。旁边的会议室里、占据整面墙
的大屏幕实时显示考古大棚内的情况。每个发掘坑都设有 24 小时不间断拍摄系统,记录的数据是后期考古
研究的珍贵资料。
目前正在进行的三星堆遗址发掘,无论是发掘技术还是多学科研究,都站在了世界考古的前沿。在实
验室里,一件青铜器形状的白色硅胶套摆在桌上,这是为新发现的青铜尊量身定制的 3D 打印“防护服”。
青铜尊器型大,釆取传统的石膏固定提取,容易破碎。因此,先用 3D 扫描仪采集数据,再在 3D 打印出的
模型上制作好硅胶保护套,给文物穿上后再提取。3D 打印技术用在考古发掘上还是第一次。
此次考古还首次应用了高光谱数据采集与分析的技术,来识别文物的物质构成。对发掘坑表面进行光
谱扫描,就可以预判文物的材质。比如青铜、象牙和丝织物的光谱表现就不一样,在肉眼看来只是黑色“土
块”的物质,在高光谱成像仪的扫描下能一目了然。
(上述材料均选自 2021 年 5 月 18 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2. 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二使用生动形象的文学性语言介绍网上展厅和数字体验展,增强了可读性。
B. 采集数据、建立三维模型、还原文物的历史容貌并不复杂,如青铜神树的修复。
C. 修复师运用扫描的三维数据对缺失部分的结构进行三维重建,有助于古琴的修复。
D. 三星堆遗址的发掘技术已站在世界考古的前沿,如使用 3D 打印、高光谱数据采集等。
13. 数字化给博物馆的展览带来了哪些改变?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简要概括。
14. 某地发现了一个宋窑遗址,其中部分珍稀瓷器已经破碎。如何运用数字技术让这些瓷器完整地呈现在
大众面前?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